大国皇后风范——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氏

来源: 女子书

统一南北朝的大隋开国皇后独孤氏与隋文帝杨坚少年结发,共诞下五子三女,创造了世界史中帝王子嗣罕见的“真兄弟”现象。杨坚称帝前后,独孤后显露优异的政治才干,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帝后并称 “二圣”。若干年后,武则天与唐高宗同朝称制时,也学用了这个名称。

名门闺秀

独孤皇后留在青史上的笔墨不算多,也算不少,《北史》称她的名讳为“伽罗”。(插播一句: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女人留不下完整闺名,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被春秋笔盛赞的那些后妃仕女烈女们,留在史册上的往往只有姓氏;史书有名有姓的那些女子,却是祸水妖姬多过正宫娘娘。莫不是把那些引人犯罪的美丽名字印在纸页上,被天下男人读来读去,也算是一种惩罚性的意淫?存疑。存疑。)

独孤伽罗的父亲是南北朝著名的美男子独孤信,“侧帽风流”说的就是他。独孤信这个人很能打,是个实力派人物,他最早是北魏名将,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他站进西魏的队伍里,后来西魏权臣建立北周,独孤信位列三公之大司马。别看独孤信换过好几任主子,历史对他的评价倒并没有什么恶语,这不得不称赞他很有两把刷子。

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儿子们到也罢了,蒙受父荫而已,可这几个女儿,那个个是仙女下凡,大女儿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四女儿为唐高祖的母亲,后谥为元贞太后,七女儿为隋文帝皇后,后封为文献皇后。一门三后,在历史上已是罕见,而三位皇后分别隶属不同国家,这才真是空前绝后了。由此说明,家庭教育很重要,男要穷养,女要富养,当父母的一定要记住。

独孤伽罗的母亲姓崔,出身山东的门阀世家。这点不能小看,后人常听说“母以子贵”,其实在妻妾众多的情况下,母亲的出身往往能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待遇,而一个优秀的母亲必定能养出优秀的子女,只是伽罗妈的出身虽然不差,却不是独孤信的原配,也不是正房,亏得她生了个好女儿。

独孤伽罗的相貌自不必说,差不离的形容词她都可以配得上,而且这姑娘性格坚定,通晓经史子集,有眼光、有主见、遇到大事不糊涂。史上对她还有个评价:“恭孝”。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中国,一个人得到“孝”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基本相当于被认定人格优秀,有了“孝”垫底,就算犯了其他错误,往往也有被谅解的基础,在这点方面,独孤皇后和她的儿女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后面会详细说明。独孤伽罗还有个特点就是爱憎分明,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是个有头脑、有担当的聪明女子。这种性格若遇到平凡男子,差不多的都被吓跑了,但遇到大丈夫大英雄,那就是种不折不扣的挑战了。

贤妻良母

独孤伽罗十四岁的时候,独孤信替她看中了一个男人:二十六岁的杨坚。

过去选拔帝王将相高官大臣的时候,非常看重备选者的样貌和气度,魏晋时期尤其如此。杨坚这个人不好读书,但幸运的是从少年时起便因为相貌奇伟,器宇轩昂,受到了很多大人物的关注。杨坚十四岁受父荫开始做官,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北周的随州刺史,随后受到更多大人物的关注,得以娶到了“旺夫”的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自小对家族中嫡庶争斗、兄弟倪墙深恶痛绝,所以她在成婚之际,要求杨坚承诺“誓无异生之子!(不和其他女人生孩子)”

试想,洞房花烛之中,娇艳欲滴的小美女圆睁着点漆双瞳,柔媚中带着刚烈,对一个欲火中烧的成熟男人提出要求。谁能拒绝?

婚后,杨坚越来越被美貌娇妻吸引,逐渐言听计从又敬又爱,还专门做了两首表现夫妻恩爱的琵琶曲《地厚》、《天高》,他果然守住了新婚誓言,权倾朝野时不纳妾,登基称帝后不立妃(皇后死前)。

独孤伽罗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作为一名合格妻子,她满腔热情地相夫教子,使得丈夫、儿女均优于常人。有了她的言传身教,三个女儿个个知书达礼,端庄娴淑,其中长女杨丽华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聘为太子妃。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重臣,曾被北周缔造者宇文泰赐鲜卑姓“普六茹”,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杨坚称帝后改为隋),后来杨坚袭了这个爵位。虽然与独孤家族和皇室都有联姻,但杨坚这个人非常缺乏人格魅力,在北周朝廷中混得并不得意,史传他猜忌狐疑,刻薄寡恩,缺乏文化素养,看问题不够全面,独孤伽罗则不同,她严于律己,眼光独到,对政治斗争和人际漩涡都有深刻和冷静的认识,与杨坚性格具有天衣无缝的互补性。在她日复一日的耳提面命下,杨坚开始四处结交文武大臣,丰盛羽翼,终于熬到女婿宣帝宇文赟登基,杨坚以国丈的身份拜为上柱国,大司马。

中国历史上荒淫无道的皇帝有很多,像宇文赟这么有创意的就不多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宇文赟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不到二十岁登基,二十二岁去世,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诛杀功臣,滥用刑罚,私纳众母妃,并立五皇后,自居太上皇,随意变更礼仪制度,还天天在宫里组织曲艺杂耍班子,随心所欲搞各类大型仪式活动,所有的大臣百姓都被他搞的晕头转向。宇文赟喜怒无常,心情好的时候酷爱作秀,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干什么干什么,思维和行为全无逻辑章法。

摊上这么个丈夫,杨丽华做了一年皇后,又做了三年太后,在不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又变回了隋朝乐平公主,继续活了二十多年,以“贤后”之名载入史册。

后方强助

因为家教好,杨丽华性格大度,善于沟通,宇文赟后宫嫔妃多到连起居注史官都无法记载,杨丽华却能与众美女相处得宜。而且杨丽华还积极承担起皇后的责任,经常温言劝谏宇文赟,有一天这个昏君突然吃错了药,冲杨丽华大发雷霆,要用有原创专利的刑杖重打皇后,还口口声声说要族灭杨氏。

杨丽华不怕事的性格大概遗传自母亲,她跪在地上,据理力争,宇文赟一时火大,逼杨丽华自尽。宫人素来尊重皇后,马上递消息给国丈府。

杨坚虽然善于权谋,其实内心很惧怕这个皇帝女婿,他早就知道总有人在宇文赟面前说自己坏话,所以尽量回避和宇文赟接触,平日听到宇文赟酒后宣召,他必定要装得老成持重、忠心耿耿的模样,就怕被皇帝当作有不臣之心。现在听到女儿出事,杨坚既怕宇文赟杀女儿,更怕宇文赟杀自己,于是一个劲在那里唉声叹气,就是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做母亲的见状,只好单独进宫求情。

全天下的人都把宇文赟当成是天子,唯独独孤伽罗知道那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她苦口婆心地给这个叛逆少年讲道理,又是求又是劝,宇文赟对这个丈母娘多少还是有些敬佩的,可又不想听她唠叨,就躺倒睡着了。一觉醒来,丈母娘还在地上跪着磕头,他早就忘记了头天的事情,没事人似的,一场泼天大祸居然就此消弭无踪。

伴君如伴虎,这件事情使独孤伽罗更加理解丈夫和女儿的处境,她让丈夫称病避祸,恰好没多久,宣帝宇文赟病重濒死,身边只有两个信臣刘昉和郑译,这两个人,都是平时独孤伽罗交代丈夫要好好巴结的,于是刘郑二人便觉得这个听话的国丈是最适合的同谋,便宣杨坚入宫。杨坚当时摸不清楚情况,心里着慌,不敢入宫,怕被女婿和宇文家族打个措手不及。独孤伽罗凭着对形势的深入分析,权衡轻重利弊,认为值得一试。

杨坚忐忑不安地进了宫,和刘昉和郑译三头碰面,合计了一番,便矫诏杨坚辅政幼君,总知天下兵马,紧接着又出任丞相。北周静帝宇文衍(阐)爹没死的时候就已经是名义上的皇帝,这回换了个管他的人,宇文家族自然不服气,几次要对杨坚下手,幸亏独孤伽罗早有准备,替杨坚罗织了不少肯卖命的亲信手下,内安都城,外定叛军,使得杨坚几次化险为夷。

据史书记载,到了这个时候,杨坚明明已经有了代周的实力,但始终没能下最后的决心,独孤伽罗鼓励他说:“大事至此,势成骑虎,应当奋力一搏。”杨坚这才不再犹豫,开始剪除异己,用两年的时间诛杀周朝宗室,取而代之。

历史上公认杨坚是得天下最为轻松之人,其实以杨坚的性格为人,这么说多少有点冤枉他。要知道当改朝换代不只是政治军事斗争过程,更是一个开国皇帝心理变化的过程,难为杨坚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创业君主的全部过程,不得不说独孤后功不可没。此后,杨坚破突厥、败吐谷浑、灭陈,一统天下,四夷宾服,发展民生,富甲天下,成就一代泱泱大国。

涉政皇后

当了皇后的独孤伽罗并不志满意得,反而更加勤勉谨慎,她公正严明,压制外戚,亲族犯罪,绝不偏袒; 她体恤黔首,尊重长者,爱护百姓,每逢大理寺斩决犯人,她必定流泪,请杨坚谨慎决狱。独孤伽罗不尚奢华,不论做皇后之前还是之后,生活上都是尽可能的简朴,有次外邦进奉的珠宝,她全部奖给有功的将士。

独孤后的表亲犯罪当斩,杨坚因顾及皇后颜面,久拖未决,引起了民愤,独孤伽罗听说后,力荐杨坚不能徇私枉法。皇后表亲按律斩首后,天下人心服口服。

杨坚称帝后按制封赏岳家,当时独孤信已死,他第一位妻子所生长子独孤罗,在独孤信成名之前流落乡间,后来的儿子们都不肯承认这房妻室所生的嫡长地位,还是做了皇后的独孤伽罗力排众议,让这位流落在外的哥哥承袭了爵位。

独孤信正妻郭氏所生的六个儿子不喜欢独孤伽罗,其中独孤陁施巫蛊诅咒皇后姐姐(前文说过,伽罗母姓崔),这在君权时代是大罪,但独孤伽罗没有因为维护形象而冷血无情,她对杨坚求情说:“独孤陀若因败坏政事,残害百姓,理当斩决!如果因为诅咒我一人而判死罪,未免罪罚太重。”

请听听,这段话如果放在古代,很容易被理解为妇孺之见,但如果放在现代,明显就是一个有着独特人格魅力及高度自信,胸怀宽广能成就大事之人。因此,杨坚整个政治生涯当中,始终有独孤伽罗地参与,就不算稀奇了。尤其是隋朝建立后的许多决策,大多为二人共同商议,这方面杨坚并不讳言,天下臣民都知道独孤皇后的仁德,所以把这两口子并称“二圣”。那个时节,“后宫不得干政”的屁话从来没人敢说——怕被天下人唾骂。

在中国封建社会,真正有意识有效果地压制外戚,应该是从杨坚到李世民这段时间,事实上包括立储和朝政,李世民都沿袭和参考了隋文帝时期的很多方法和思路,史学家们均承认大唐盛世的奠基来自于隋文帝,而以史书上对杨坚的个人评价之低,如果没有独孤后,很难相信上述情况这会成为事实。

然而,独孤伽罗最为人诟病的是,由于她个人的判断失误,杨坚废掉了太子杨勇,改立二子杨广。

历史污点

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但我们要在这里,分析独孤伽罗为什么选择二儿子,而看不上大儿子。通常的情况,母亲应该更喜欢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孩子,更何况那个时代社会长子为大的传统观念摆在那里。后人常拿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艳坚持让傻儿子司马衷(晋惠帝)当太子,最后丢掉了西晋江山的事例,来对比独孤伽罗力主废长立次。其实,这中间是有很多差别的,杨艳身为皇后,却鼠目寸光,在儿子选妃的时候居然接受贿赂,选了丑陋毒恶的贾南风,而独孤伽罗五个儿子都很健康聪慧,不存在皇权旁落的担忧。

那独孤伽罗为什么相中了杨广呢?

要知道,虽然隋朝实现了江山统一,但数百年“城头变化大王旗”的历史依然让人心有余悸,要想江山永固,挑选一个最佳继承人胜过一切。杨广善于逢迎矫饰不假,是个无道昏君也不假,因为这是历史的已知,但历史上还存在很多未知,如果这些未知发生,那可能存在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历史?谁知道?

杨勇身为储君,尚不懂得谨言慎行,一味贪图美色享乐,将来登基后会是什么局面?这是被身为母亲的独孤伽罗所担忧的。相比之下,文武双全,战功卓著,素有贤名的杨广,难道不是更让大隋君臣们放心一些吗?

古代储位之争极其残酷,兄弟阋墙,你死我活并不稀奇,而皇子们各自的班底更是赌上身家性命来支持、游说、争取主子登上最高的位子。因此,历代的太子们是最危险的一个职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是他们应有的作为。而身为开国太子的杨勇,居然不明白这个道理,由此而见,他的政治才干不过尔尔,纵然没有杨广从中使坏,也会有其他兄弟上位。生在政治漩涡,活在风口浪尖的人物,没有危机意识,没有生存能力,死无全尸是迟早的事。

因此,独孤伽罗的错误,并非废掉杨勇,而是看错了杨广。当然,也有一个可能,杨广的弟弟们也好不在哪里,于是最会伪装的那个得到了最终的机会。

关于“伪装”这一点,笔者个人猜想杨家父子都比较擅长。杨坚与在独孤伽罗35年的婚姻生活中,基本远离女色诱惑,老了老了,就想着要把失去的损失补回来,皇后死后,61岁的杨坚马上立了两个年轻美貌的夫人,快快活活度过了最后两年“夕阳红”。杨坚刚蹬腿,宣华夫人陈氏(南朝陈宣帝之女,后主陈叔宝之妹)便被他的儿子杨广强行收纳。

这个事件归根溯源,历史把罪责定在了独孤后身上,因为独孤伽罗“善妒”,就有了史书上的两条记载,上面是最后一条,下面是第一条:

在杨坚时代,曾经出过两个美女尉迟氏,一个是北周旧将尉迟迥之女,与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并为宇文赟的“五皇后”,另一个是尉迟迥的孙女,因祖父兵败没入杨坚宫中。小尉迟氏某次被杨坚看上,临幸一晚,第二天杨坚上朝回来,小尉迟氏已经在独孤后的棍棒下香消玉殒。杨坚大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一个人骑马直奔深山,出走了整整一天,可把满朝文武大臣吓得够呛,幸亏后来他自己好生生地回来,帝后这才和好如初。

独孤皇后结语

后世回看独孤伽罗,在一夫多妻,或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却坚定不移地要求丈夫忠实,她大概是唯一的一个另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皇室尤其腐化糜烂,结束朝代更迭现状的,是生活俭朴、没有纳妾的杨坚,因此,在独孤伽罗看来,政权要想千秋万代,帝王必须远离声色,大臣必须清心寡欲,于是她身体力行,以自己和丈夫来给全社会做表率。

独孤伽罗的规划是否可行,已经无法验证,杨坚和他的继承人用事实告诉独孤伽罗一个道理:男人争夺权利绝不是不是为了普度众生。所以天下女子才“悔教夫婿觅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