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史上的外戚专权︱康兆之变:两个私生子引发的夺权政变
时局动荡,王统无序
高丽王朝建立之初,在太祖王建的安排下王族内部近亲婚盛行,由于王建的众多妃子都有豪族的背景,他的那些王子和公主因此都有外家势力的支持,而王子和公主之间又有婚姻,这使得他们背后的外家势力关系非常复杂,为后来王位继承平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经历了王规之乱后,定宗虽然如愿登上了王位,但政局并不稳定。定宗仅在位四年便惊惧成疾,预感自己时日不多,于是他把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弟弟王昭即后来的光宗。不久后,定宗就驾鹤西去。
光宗登上王位后,高丽初期混乱的政局逐渐稳定下来。为了抑制地方豪族势力,光宗即位后不久便实施奴婢按检法,也就是对奴婢的身份进行甄别,恢复那些原本并不是奴婢只是因战争或高利贷而被迫成为奴婢者的良民身份,这一举措极大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势力。不仅如此,光宗还根据中国后周人双冀的建议实行科举制,通过科举选拨青年才俊,防止豪族子弟仅靠世袭占据官职。同时他还大量起用来自宋朝等外部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抑制地方豪族势力的作用,王权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在光宗去世后,逐渐趋稳的高丽政局重新动荡起来。
在光宗之后,其子王伷继承王位,是为景宗。景宗即位后尽管已经有了两个妃子,但在外祖母太祖后妃神静王太后的安排下娶了其叔叔王旭(后来被追尊为戴宗)的两个女儿为第三妃和第四妃,即献哀王后和献贞王后。景宗的四个妃子中只有献哀王后为其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景宗去世时这个孩子只有一岁零两个月,显然无法继承王位。于是在外戚黄州皇甫氏和贞州柳氏以及以庆州为中心的儒学势力的支持下,献哀王后和献贞王后的哥哥王治继承了王位,是为成宗。之所以得到外戚黄州皇甫氏和贞州柳氏势力的支持,是因为王治的祖母神静王太后为黄州皇甫氏,其母亲宣义王后则是贞州柳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成宗是以光宗女婿的身份继承王位的。
景宗去世时,献哀王后只有18岁,其妹献贞王后16岁。在景宗去世、成宗继承王位后,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的献哀王后和献贞王后不得不离开王宫,到自己的私宅居住。然而在私宅居住期间二人双双出轨。
朝鲜高丽王朝皇室人物关系图,图片来自微博@战争史研究WHS
先是献哀王后与曾做过僧侣的金致阳私通,高丽时期的文献均称金致阳为献哀王后的外族,但两人之间的这种“外族”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并没有进一步的说明,韩国学者的研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金致阳是献哀王后在黄州的亲戚,那么也算是外戚。献哀王后与金致阳私通的事情暴露后,成宗非常愤怒,将金致阳“杖配远地”,不过对献哀王后没有任何惩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占据了本该属于其子的王位。
此后不久,献贞王后与自己的堂叔、太祖之子王郁私通事发。自己的妹妹与堂叔私通,又有不少朝臣见证,王室体面何在?成宗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王郁被流放边地,献贞王后则因难产离世。献贞王后的私生子王询被成宗带入宫中,“择姆以养其儿”。
疑案:是禅让不成,还是逼宫篡位
随着岁月的流逝,献哀王后的儿子王讼逐渐长大,成宗便封其为开宁君,并令其协助自己处理政事,显然成宗有意传位给他。过了没几年,成宗将王位禅让给开宁君王讼,是为穆宗。穆宗即位后,母以子贵,献哀王后也以太后的身份迁回王宫,居住在千秋宫,故被称为千秋太后。
穆宗即位时年已十八,但千秋太后却坚持自己要摄政,并要求穆宗赦免金致阳,授予其官职。尽管穆宗不喜欢金致阳,但母命难违,于是金致阳被赦免,还被授予了“閤門通事舍人”的官职,从此 “飞黄腾达”。“不数年,贵宠无比, 骤迁至右仆射兼三司事”,一时权倾朝野。甚至可以说,当时的高丽王朝是由金致阳与献哀王太后共掌朝政,千秋宫也成了政治中心。在献哀王太后和金致阳的“共治”下,“百官与夺, 皆出其手, 亲党布列, 势倾中外”。
数年之后,献哀王太后为金致阳生下一儿子。因穆宗一直没有子嗣,金致阳即与太后谋划让其子承继王位。然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还存在着一个重大障碍,那就是王询——他可是太祖王建的亲孙子。
王询被带入宫中后由乳母抚养。王询长“至二岁,姆常诲之曰爷。一日成宗召见,姆抱以入,儿仰视成宗,呼云爷。就膝上扪衣襟,又再呼爷。成宗怜之,下泪曰:‘此儿深慕父也!’遂送泗水以归郁”。于是,王询便开始跟随父亲生活,12岁时穆宗封王询为大良院君。封爵后三年,王郁死在流放之地,王询便离开父亲的流放之地返回首都开城。
献哀王太后和金致阳谋划让其子承继王位时也意识到了王询的存在,于是摄政的献哀王太后强迫他到崇教寺出家为僧,还多次派刺客到崇教寺欲置其于死地。后来,在穆宗和崇教寺众僧的帮助下,王询在三角山的神穴寺(现首尔恩平区津宽寺)继续过着僧侣的生活,并得到了神穴寺住持津宽大师和一众僧人的保护,他们称王询为“神穴小君”。潜居神穴寺期间,王询也显露出将来要问鼎大位的志向,这从其所作的二首诗中便可看出。在一首题溪水的诗中,他写道:“一条流出白云峰,万里苍溟去路通。莫道潺湲岩下在,不多时日到龙宫。”另一首咏小蛇的诗中则写道:“小小蛇儿绕药栏,满身红锦自班斓。莫言长在花林下,一旦成龙也不难。”这自然令献哀王太后更加不安,想方设法要加害于他。“一日,使内人遗以酒餠,皆和毒药。内人到寺,求见小君,欲亲劝食,寺有僧,辄匿小君于地穴中,绐之曰:‘小君出游山中, 安知去处耶?’及内人还,散之庭中,乌雀食而即毙。”在神穴寺僧众的保护下,王询又一次躲过了献哀王太后和金致阳的谋害,同时这使二人的阴谋逐渐暴露。
王询潜居的神穴寺(今津宽寺)
在此情形之下,穆宗不得不为社稷的存续考虑,太祖打下的王氏江山怎能落到他姓之手?!
一日,王宫内的大府油库失火,火势蔓延至千秋宫,“王见殿宇府库煨烬,悲叹成疾”。于是,穆宗召来大臣蔡忠顺表示“朕疾渐危笃,朝夕入地,太祖之孙,唯大良院君在。卿与崔沆,素怀忠义,宜尽心匡扶,使社稷不属异姓”。穆宗一边令武将皇甫俞义带人迎大良院君王询入宫,一边令驻扎西京的西北面都巡检使康兆带兵护卫王宫,以防献哀王太后和金致阳一党先行作乱。穆宗本来的意思是先把大良院君王询接至王宫,立为王位后继者,然后就像当年成宗禅位给自己一样把王位禅让给他。然而接到护驾之命的康兆在行军途中却听到另一传闻——穆宗“疾笃,命在顷刻”,王宫已被献哀太后和金致阳掌控,召其入京乃是假传王命,事实上是要对其不利。康兆信以为真,于是率兵返回本营。
康兆身在京城的父亲听说这一消息,就让家奴装扮成妙香山的僧侣,将书信藏于竹杖之中躲过太后一党的盘查前往西京报信,称“王已宾天,奸凶用事”,要儿子举兵前来,以靖国难。康兆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发兵,同时命人前往神穴寺奉迎王询入宫。发兵后,康兆才知道原来穆宗尚在世,于是处死了金致阳及其子、剪除了太后党羽,又强逼穆宗让位王询。穆宗被逼无奈只好让位。然而,就在穆宗与母亲献哀王太后离开京城的路上,他们还是被康兆一派所杀。于是,大良院君王询成功登上王位,是为显宗。
显宗即位之后,康兆因拥立有功,被授予中台使,不久又加授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当时辽国是高丽的宗主国,辽圣宗以康兆弑君为名欲对其讨伐,亲率40万大军攻入高丽,显宗以康兆为行营都统使率兵迎战,结果康兆兵败被杀。
根据《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等文献,康兆之变是因献哀王太后与金致阳等阴谋篡夺王位而导致康兆举兵的一场政变。然而在韩国学界也有人认为,策划这场政变的是大良院君王询及其支持势力,因为献哀太后和金致阳等虽然密谋以其子承继王位,却并没有策划用兵的迹象,而且他们也不掌握兵马大权。由此看来,确实存在大良院君王询及其支持势力为了防止王位落入他姓之手而策划政变的可能。但是无论何种看法,是外戚弄权甚至阴谋篡夺王位导致了这场政变确是史家公认的。从深层次来看,太祖王建广与豪族联姻以及高丽朝王族内大行其道的族内婚,使得王族与豪族结成复杂的利益共同体,这才是导致高丽王朝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动荡不已的根本原因。另外,对于康兆之变的重要角色献哀王太后,历史上的史家多称其为“淫妇”、“荡女”,评价极其负面。不过当代的一些韩国史者认为献哀王太后是高丽王朝最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在整顿制度、发展经济、坚持中立外交和强化国防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这些研究和分析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献哀王太后的摄政是与金致阳“共治”的,无视金致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显然令这一说法的说服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