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发弹鼓变35发弹匣,武器国产化开端!志愿军和波波沙的情缘

作者:二战靓妞
“抗美援朝”作战初期,最早入朝的志愿军武器装备,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相比,完全是处于下风的。不过,到底落后到什么程度,可能很多人还没有一个细致的概念。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入朝部队轻武器的一些数据:一身日式装备的解放军

当时,志愿军手中的轻武器,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缴获。所以,这些不同年代缴获而来的武器,肯定无法统一制式化,而且涉及的国家十分多:有日本制、美国制、英国制、捷克制等国生产的武器。

据统计,当时志愿军的火炮和枪械,一共产自于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而且品种和型号高达110多种。志愿军部队当时装备的所有步枪,型号也多达几十种,它们的口径也是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应有尽有”!

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和钢盔

由于这些武器的口径繁杂、样式各异,因此志愿军的后勤弹药补给,同样也遇到不小的问题。所以,入朝初期的志愿军,真可谓是用“万国牌”武器打造出来的一支强悍军队。

而在这些武器中,冲锋枪的地位又可以说比较特殊,毕竟志愿军当时要面对的,可是号称步兵班火力“世界第一”的美军。早在二战时期,由于德军大量装备了MG42机枪和冲锋枪等原因,美军在战争后期为了更好的火力压制,他们的班级单位已经都能配备2至3支冲锋枪。

美军汤姆逊冲锋枪

到了朝鲜战争,美军除了大量装备汤姆逊冲锋枪和M3冲锋枪外,还人手一支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而对于大部分还在使用栓式步枪的志愿军来说,仅这支M1伽兰德步枪的火力压制能力,就已经超乎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想象。

苏联紧急送来一批波波沙41,可是原装71发弹鼓数量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手中的轻武器火力急待改善,特别是在班级战斗单位中,补充大量制式冲锋枪已经是“迫在眉睫”。

苏军的波波斯43冲锋枪

可是,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制式军工生产能力!于是当时我军首先想到的人,当然就是“老大哥”:苏联。

于是在1950年,中苏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作协议:苏联向中国紧急提供第一批武器援助,其中就有大量的波波沙41冲锋枪。这些苏联冲锋枪一交付,它们又被紧急移交给了前线的志愿军部队。

波波沙41式冲锋枪在二战时期早已“闻名天下”,而志愿军战士当时称它为“四一式自动枪”(PPS41)。波波沙41冲锋枪不仅射速高、火力强,而且它特别能适应朝鲜的严寒气候。

手持波波沙的人民军军官(影视)

志愿军装备上这款苏式冲锋枪后,可以说班组火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此后和美军步兵交火时,志愿军步兵班已经完全“不落下风”,因此这款冲锋枪很快就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普遍欢迎。

不过,当时志愿军一线连队配发的波波沙都还是弹鼓供弹,这种71发弹鼓供弹的好处就是:火力持续性高,近距离交战威力巨大。

可是我国进口的原装弹鼓毕竟很少,平均每支波波沙分不到两个弹鼓。而且在惨烈鏖战中,这种弹鼓供弹具的折损率也很大。

国产50式换成35发弹匣,性能没有丝毫减弱,生产过程要求极其严格。

后来,随着前线对苏式波波沙冲锋枪的“好评如潮”,新中国决定把这款冲锋枪的生产线直接搬到国内来。于是,在苏联波波沙-41冲锋枪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自行仿制一款国产冲锋枪:50式7.62毫米冲锋枪。

50式7.62毫米冲锋枪

在仿制改进过程中,我国设计人员充分结合前线的实战需求,特别是战士们“意见很大”的那个弹鼓问题。虽然71发弹鼓的子弹容量大,可是由于体积过大,单兵携带时显得过于笨重,而且在行军中也容易发生碰撞,造成弹鼓变形。

另外,弹鼓的装弹方式比较繁琐,每次要装齐71发子弹非常耗费时间。当时,志愿军战士们只能用一种“土办法”:先把弹鼓拴上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一拉,弹鼓里面的弹簧就拉到底,这时再迅速往里面塞子弹。

弹鼓内部

最后,弹鼓的加工生产过程也比较麻烦,于是最终决定我国的50式冲锋枪抛弃弹鼓,而改成35发弹容量的弹匣供弹。35发的弹匣其实好处多多:首先就是它携带起来轻便很多,而且弹匣的换弹速度要比弹鼓更快!

在实际作战中,志愿军战士也认为其实35发的弹匣完全够用。在作战时,志愿军战士们可以通过“轮换射击”战术,将35发弹匣的火力持续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战术就是:一个人用一支50式冲锋枪,10个35发弹匣,换人不换枪。

铁血志愿军

利用这种轮流射击的原理,一组人员子弹打完后,换另一组来射击,而用完子弹的那组人则躲起来装子弹。在上甘岭的惨烈坑道战中,志愿军战士们就是通过这种“轮射”战术,让50式冲锋枪的弹匣火力压制效果,几乎和用弹鼓的波波沙冲锋枪一样。

所以,今天我们看志愿军战士的一些历史老照片,除了前期手中用的是苏械弹鼓波波沙,后期他们手上的冲锋枪基本上都换成弹匣了。而50式冲锋枪的诞生,当年也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冲锋枪的历史。

用波波沙冲锋枪战斗的志愿军战士

仅1950年一年,我国就生产3.6万支50式冲锋枪装备部队。而且,50式冲锋枪的生产验收要求极其严格:每支抽检的50式冲锋枪,都要连续射击1万发子弹无故障!如果出现一支枪达不到“射击寿命”,那么整批枪都要入库封存。

除了波波沙-41外,波波斯43式同样出色!志愿军最信任的“伙伴”

当然了,当时苏联援助的冲锋枪除了波波沙-41外,还有另一种波波沙型号:波波斯43式。相比波波沙-41,波波斯43式射击精度更高,而且携带起来更轻便,枪托可折叠。这款轻便型的波波沙当时也深受志愿军喜爱,战士们戏称它为“铁扫把”。

波波斯43式

不过,波波斯43式供应数量很有限,一般都是装备给志愿军的侦察兵使用。在著名的“奇袭白虎团”的战斗中,杨育才所在的侦察班,他们就是用两支波波斯43式冲锋枪,硬攻进了敌人的团部,敌人误以为遭到一个营的志愿军攻击。

因此,我国后来也对波波斯43式进行了仿制,也就是另一款著名的国产:五四式冲锋枪。

毫无疑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式波波沙系列冲锋枪,大大提高了志愿军步兵的火力密度。在战争中后期,志愿军也加大了苏式冲锋枪在一线部队的比重,每个志愿军步兵班都增加到至少三支冲锋枪。

‍波波沙那“压倒性的优势”

虽然“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波波沙系列冲锋枪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全面淘汰!但谁都不会忘记,在那场惨烈的“立国之战”中,波波沙和它的国产仿制型50式冲锋枪,却是志愿军将士们“最为信任的伙伴”,也在我军轻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了“出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