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十三太保”那些事

来源:文韬史略

水浒中的神行太保戴宗家喻户晓,人们也常戏说“十三太保”,许多人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有讥讽,有称赞,有叹息,诸位太保们的命运不一而述。太保古代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也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本来与太师、太傅一起称为三公,后来逐渐演变成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宋、元时对庙祝、巫师的称呼,后来甚至沦落为对绿林好汉的尊称。但是自从李克用养了十三个得力的养子之后,十三太保在历史上也渐渐多了起来,地位也大幅度提升。靠山王杨林也有十三太保,却无果而终,最出名的秦琼投靠了李世民;后来的慈禧太后、蒋介石、冯玉祥以及阎锡山都曾拥有“十三太保”,许多精英人物在历史上叱咤风云,为其主争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是这些太保自身的命运与归宿,许多让后人唏嘘不已。

李克用

首先从后唐太祖李克用说起,他有十三个义子,因为皆获太保衔(按:太保是官名但无实职),人称为十三太保。依次为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信、李存进、李嗣本、李嗣恩、李存璋、李存审、李存贤、史敬思、康君利、李存孝,其中李存孝最厉害,百战百胜,有句话说:王不过霸王,武不过存孝。

在《隋唐演义》里,靠山王杨林也有个十三太保:罗方、薛亮、李万、李祥、高明、高亮、苏成、苏凤、黄昆、曹林、丁良、马展、秦琼。这里面最厉害的又是十三太保秦琼,能在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后来成为李唐王朝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当年的十三太保首领是“茅趸华”陈慎芝,依次其他太保是“高飞”李兆基、“钱罂”吴克明、“傻牛”梁耀熙、“儍喼”张增杰、外号“叔父”、“崩牙驹”尹国驹(活跃于澳门)、“郭雄”(澳门社团内第一猛人)、“越华仔”郑淦林(红棍,活跃于旺角)、“鸡鹏”(出身自元朗厦村乡田心村)、“华朱”(元朗猛人,其头目为乡事委员会委员,与“四眼细”等熟稔)、“豆腐仔”(头目,原“管理”来往旺角至牛头角一带的小巴线)、“细贤”、“呀四”(与“细贤”情同如手足,有如亲兄弟)。

袁世凯

袁世凯的十三太保是指袁世凯称帝时期撑持帝制的十三位主要人物。1915年袁世凯称帝,树立中华帝国,云南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倡议护国战争征伐袁世凯。同年12月25日,云南都督唐继尧及蔡锷等领衔,致电北京当局,请求惩罚帝制罪魁十三人(筹安会六小人: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及七凶: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合称十三太保。

蒋介石

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人员有: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估计大家比较熟悉的也就是戴笠、胡宗南二人了。一个是军统的特务头子,一个是“西北王”。

冯玉祥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指他所率西北军中的十三位主要将领,1922年冯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时均是团、营级干部,后随冯加入国民革命军,中原大战后各有去处。这十三人依次为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刘汝明、张维玺、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这里面的韩复榘、佟麟阁大家比较熟悉,一个因为不积极抗日被蒋介石枪毙,一个在七七事变中,英勇抗日,以身殉国。

阎锡山

今天我想细说一下山西人比较熟悉的“山西王”阎锡山,阎锡山在武昌起义后成为山西总督,从此开始了自己统治山西的岁月,经过他30多年的苦心经营,山西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模范省”。阎锡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得益于他善于用人,他组建的晋绥军麾下除了所谓的“五虎将”楚溪春、傅作义、孙楚、徐永昌和商震,还有所谓的“十三太保”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为他效力。其中实力最大的是五太保傅作义,几乎超过阎锡山,拥有50万的兵力,死的最冤的是九太保李服膺。很多人说,韩复榘是抗战时期第一个被处决的高级将领,时间是1938年1月24日,其实,李服膺比他还要早3个多月。下面大家详细了解一下阎锡山这十三太保的情况。

杨爱源

大太保杨爱源,他与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同乡,毕业于保定军校,擅长练兵,但不善于指挥作战。杨爱源系晋军主要将领,跟随阎锡山三十多年,深得阎锡山的喜爱。他经历了晋绥军的发展、壮大与衰亡过程,先后担任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职。阎锡山逃跑后,也带着杨爱源逃到台湾,最后客死他乡。

孙楚

二太保孙楚,他是山西解县人,从保定陆军军官校毕业后,在1914年到阎锡山的部队当见习排长,从此一直升到集团军总司令一职,阎锡山在没有经过蒋介石的同意下,授予孙楚上将军衔。在太原战役中兵败被俘,1961获得特赦后没多久病逝,享年72岁。

三太保梁培璜,他出生在河南光山,也是毕业于保定军校,他追随阎锡山几十年,是阎老西手下的一员大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十九军参谋长、第十九军副军长及军长、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十一军军长等职。解放战争中,在临汾河西被我军俘虏,1964年12月获得特赦,1968年在郑州病逝。

四太保杨澄源,他是山西人,太原陆军小学毕业,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先后担任山西省军官教导团团长、保安第二纵队司令,69师师长,34军军长,上将衔。在1946年就被我军所俘,之后勇于改造自己,在太原解放前夕,受贺老总委托去劝说阎锡山投降。但却被阎锡山以叛国投敌罪押至南京,所幸南京很快就被解放,他得以重获自由,1970年在北京逝世。

绥远抗战时期的傅作义、赵承绶,方大曾拍摄

五太保傅作义,他是今山西省临猗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傅作义将军大家都对他比较熟悉,他是阎锡山13太保中混得最好的,官至华北“剿总”司令部总司令,掌握几十万兵力的实权。在平津战役中不利的战局下,他被迫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首任水利部部长等职,1974年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岁。

1949年4月解放太原国民党顽固派伪政府王靖国等人

六太保王靖国,他是五台人,与阎锡山是老乡,保定军校毕业后投靠晋军。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从基层做到一军之长,成为阎锡山嫡系,是阎锡山的铁军组织掌门人,因长期镇守包头人送外号“绥西王”。在太原战役中,被我军生擒,1952年病逝。

第七集团军司令赵承绶

七太保赵承绶,他是山西五台人,阎锡山的老乡,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到晋军中从排长干起,最终成为晋绥军主将,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作为阎锡山的得力干将之一,他在抗战时期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在解放战争的晋中战役中他向少年好友徐帅投降,新中国成立后在水利电力部任职,1966年病逝于北京。

八太保李生达,他是山西晋城人,保定军校5期毕业生,1926年在“讨赤之役”中为阎锡山立下大功,升任山西陆军第十五师师长,从而进入了阎锡山的高级将领行列,不过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在1936年5月31日被卫士刺杀而身亡。

李服膺

九太保李服膺,他是山西崞县兰村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步兵科第五期,之后跟随阎锡山南征北战,前后任第5军军长、68师师长,68师改编为61军后任军长等职位。在抗日战争中,率部在天镇抗击日军十天之久,天镇失守后,却被阎锡山以擅自后退为由枪决,做了可怜的替罪羊。

楚溪春

十太保楚溪春,河北蠡县人,保定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他是阎锡山晋军的骨干将领之一,在大同防卫战中以一个师的兵力,抵挡住了我军聂、贺两部十万人的攻击,同时还坚守了45天,因此一时名声大震,之后被傅作义邀请出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1966年服毒自杀身亡。

十一太保鲁英麟,他是山西垣曲县古城人,与傅作义是保定军官学校五期同学,两人还是结拜兄弟。鲁英麟毕业后回到山西加入阎锡山的晋军,历任连、营、团、师长,骑兵副司令,保安副司令等职,解放战争中任35军军长,在涞水战役中因战败自杀。

十二太保董英斌,他是辽宁沈阳人,保定军官学校五期毕业后加入了东北军,之后转投晋军,成为阎锡山十三太保之一,解放战争后期去了台湾省,1960年病逝,享年66岁。

陈长捷

十三太保陈长捷,福建闽侯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晋军中当了一名少尉见习官。他是一位名将,在抗战中赢得常胜将军的称号,在平津战役中战败被俘虏,1959年获得特赦。

以上十三太保们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可歌可泣,可表可憎,在烽烟乱世那个时代演绎了自己的非凡人生,许多抱负付之东流,后人不妨从中汲取教训。纵然自古帝王爱英雄,史上许多英才也试图擦亮眼睛选择明主,投靠王侯,为保家卫国者有之,还是为日后升迁、享受荣华、光祖耀宗者有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似乎搭上一趟顺风车,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出去了。这些太保们可谓个个时代人杰,是时运使然,还是命运不济,有的被尊为门神,有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遗臭万年,更有许多不明不白冤屈而死。为他们盖世才华惋惜,为他们桀骜不驯的品格而永无休止地评说,孰是孰非,当然自有公论,历史车轮印迹的结局便是最好的证明,而今不堪回首那乱世的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这定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