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价大比拼:在古代你买得起房子吗?
买房子这个话题,好像随时都能牵扯到全国人民的神经,只要有任何买房政策的变化,都会引得大家热议。如今,买房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道坎,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家庭观念比较强的国度。
不是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那个地方就不能称之为家,但现在一线城市房价让老百姓望尘莫及。
小宝还发现中国房地产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买房者的年龄大多数分布在40~50岁之间,这意味着买房的人大都子女到了婚嫁年龄,买房,意味着是给子女买的。在这件事情上,他们比谁都着急,也比谁都有热情,细细看来,这真是既可敬,又可悲。
房价这么的高,有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怪这个时代买不起?假如是在古代,我们不妨来看看是否买得起房子。
西周
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汉朝
汉朝时,陕西汉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相当于现在的一线城市。西汉时汉中房价有多高是个未知数,但在东汉后期,汉中城内房舍最便宜的1万钱一处,也有2.5万钱和7万钱一处的。这样来看汉中的房价好像也不便宜。但由于东汉后期货币贬值,房价尽管高了,人们的收入也高了。按《后汉书·百官志》,等级最低的公务员(佐史),每年也能领到96斛米,折合9600钱。这样的年薪刨去开支,两三年下来在大城市里买一小套大概不成问题。
再看现在的公务员,别说北上广了,随便一个二线城市,两三年里凭着工资不吃不喝估计也做不到!
南北朝
这个时代的房价最不靠谱,贫富相差极为悬殊,普通居民年收入只有几千钱,房价则是几百万。世界银行有个说法:当房价超出居民年收入的6倍时,就会对居民幸福构成威胁。而《南齐书》记载,“其民资不满三千者,殆将居半。”也就是说,半数居民的收入只有几千钱,那几百万的房价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
南北朝的房价颇有现如今一线城市房价的影子,动辄上百万,买房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是一个梦想。
唐朝
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时期,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拓片: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而这个时候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而现在,小宝在网上看到质量一般的大米是30块钱/10斤。所以唐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钱,13.8万文也就相当于40万元。
40万元,在唐朝的一线城市能买一栋大别墅!虽然这个价格在现在动辄上百万的房价面前算是便宜的,但对于当时的古人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高价。著名诗人杜甫更有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
宋朝
北宋士大夫王禹和南宋大学者朱熹都曾吐槽过京师一房难求的情景,甚至连宰相级别的官员都买不到房子,只能靠租。“虽宰执亦是赁屋,自神宗置东西府,宰相方有第。”普通市民更是只能蜗居、蚁族拼房住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怎么样是不是稍微平衡了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晚年(宋徽宗年间)在开封买过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贯。而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每人每月能挣3500文,也就3贯多一点。也就是说,那位书记需要261年以上,才能买得起苏辙那套房子。
看来宋朝的状况堪比如今的北上广啊,北京一套9万一平米的学区房,100平就是900万,年收入按15万算,不吃不喝也要60年!
明朝
明朝的文明是开始走下坡路的,明朝米价相对比较稳定,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一石相当于现在的约95公斤。而明朝正七品县官的每月俸禄为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和汉唐两宋相比,算是低薪了。
那么明朝的房价呢?大概是低档房产50两一套。也就是说,相当于七品小县官一年的收入。所以低薪低房价,但扣掉正常开支,几年存款还是可以买一套房子的。
清朝
史料记载,乾隆时期,清朝公务员的薪水为:“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官的年薪为90两,90两是什么概念呢?
据记载,当时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两,新帘子胡同的房子大约70两左右,这也就是说一个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吃俭用刨去生活开支大概两年收入也足够在京城买一套私宅啊。
在清朝收入高的百姓努力奋斗几年还是能买的起房子,但搁现在去京城买私宅,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其实哪怕在古代,很多朝代买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南北朝与宋代。像唐朝虽然看上去房价似乎不贵,奋斗几年好像也能买的起房,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奋斗一生直至老年才能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对于生活在当下那个朝代的普通百姓来说,买房一直都是难事。说白了,还是要有钱,没钱,一个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