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雄藩:坂本龙马与幕末的土佐藩

土佐藩是江户时代四国地区的藩国,领地包括土佐国全境,藩主是山内氏,藩厅位于高知城,其正式名称其实是高知藩。土佐国本是战国大名长宗我部氏的领地,被称为“姬若子”的战国大名长宗我部元亲以土佐国一隅为起点最终制霸整个四国地区,成就了长宗我部氏最大疆域,1585年,丰臣秀吉发动四国征伐,长宗我部元亲战败,被迫降服,领地大部分被没收,仅保留了土佐一国的领地。1600年,关原之战,长宗我部盛亲从属于西军,但随着西军的战败及其在战后于封地内因杀害了三兄津野亲忠,因而被德川家康没收了全部的领地,作为长宗我部氏的接替者,山内一丰由挂川城6万8600石加封至土佐国一国20万2600石,从而成立土佐藩。

土佐藩位置

土佐藩的石高在进行太阁检地时长宗我部氏所申报的土佐国石高只有9.8万石,到了山内一丰成为藩主后对石高进行重新估算,并在1605年向幕府申报为20.26万石。之后在1615年时阿波德岛藩在淡路国的石高申报从17万石增至25.7万石,土佐藩维持四国第一的地位也增报到25.7万余石,不过幕府并没有承认土佐藩的增报,正式的记载依然是20.26万石。此外,我们经常听到的24.2万石其实是根据《武鉴》中的说法。

1601年,山内一丰正式进入土佐国,最初住在长宗我部氏的旧城浦户城。由于在战国时代长宗我部氏实行一领具足的制度,所以此时长宗我部氏在当地的仍旧保持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入国之前,就曾有长宗我部氏的旧臣煽动一揆,虽然山内一丰以强力手段成果压制了一揆,但是长宗我部氏旧臣对山内一丰也只是表面恭顺,阳奉阴违,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并树立起自己的绝对统治权威,山内一丰决定大高阪山上重新建设一座新的居城,即后来的高知城,新城于1603年完工,同时在藩内推行上士下士的身份等级制度,将原来山内氏的家臣划分为上士,而将原长宗我部氏家臣划分为下士,并限制下士向上士的流动渠道。

山内一丰及其家纹

时间来到了18世纪后期,日本还是一个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这种经济的典型形态是,一户农民耕种领主的一小块土地(约十四、五市亩),而将收获的50-70%交给领主。小农的生产,多数是为了维持自己生活的需要。各藩在自己的领地内遵循的是自给自足的原则。整个国家闭关自守,只与中国、朝鲜和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起来,领主经济和农民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商品化了。以江户、大阪为中心的沿岸海运,把全国各地联系起来。商业繁荣促使商业城镇大批出现,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居民统称“町人”,大部分是工匠、学徒、小商人和短工。他们当中还出现了少数富甲天下的特权大商人,如三井、鸿池等等。同时期,资本主义因素也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并逐渐发展起来。在经济发达的尾西、近畿等地区的重要行业(例如,棉纺织、丝织等行业)中,出现了少量的手工工场。但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还是由行庄支配的农村家庭手工业。

1789年,山内丰雍去世,时年40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山内丰策继承,是为土佐藩第十代藩主。山内丰策继任后注重文化教育,他进一步扩大了藩校——教授馆的规模,并且帮助塙保己一编纂《群书类从》。1797年,藩内发生了乡士高村退吾被杀害事件,引起藩内上士和下士(乡士)的对立,让土佐藩自初代藩主山内一丰以来确立的身份制度开始动摇。1808年,对藩政并不感兴趣的山内丰策隐居,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山内丰兴继承,是为土佐藩第十一代藩主。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山内丰兴便英年早逝,时年17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弟山内丰资继承,是为土佐藩第十二代藩主。山内丰资在任期间推行了如专卖制、新田和铜山的开发、设置社仓·义仓来救济受灾的领民,扩大藩校规模和鼓励医学等一系列政策,用以缓解严峻的藩内财政状况。然而随着天保大饥荒的突然爆发,使得土佐藩财政再次遭受严重破坏。在1842年,更是再次发生了吾川郡名野川的百姓逃亡到伊予国的事件。1843年,失意中的山内丰资选择隐居,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山内丰熙继承,是为土佐藩第十三代藩主。山内丰熙师从佐藤一斋,自幼便聪慧过人,他继任藩主后开始在藩内推行引进西洋炮术、奖励文武、实行节俭令的改革措施,并且不受身份限制的起用马渊嘉平等有能力的人才。在马渕嘉平等人的谏言下,山内丰熙开始推行强化专卖制,推翻旧有体制的藩政改革,因而引起了藩内保守派的强烈反对,1848年7月,山内丰熙的参勤交代途中突然去世,时年34岁,随着丰熙的去世其推行的藩政改革也随以失败告终,土佐藩再次失去了一次崛起的机会。山内丰熙死后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四弟山内丰惇继承,是为土佐藩第十四代藩主,然而悲剧却再次在土佐藩发生,山内丰惇在仅在位12天后便去世,时年25岁,无子。当时山内丰资的子女中只剩下年仅3岁的山内丰范,山内氏到了断绝的边缘,经藩内商议土佐藩选择隐瞒了山内丰惇的死讯,对外宣称丰惇体弱多病,并在山内丰熙的正室智镜院(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兴之女,名候姬)的斡旋下,向幕府申请由分家南邸山内家的山内丰信作为丰惇养子来继承了家督。最后,现在幕府的准许下,山内丰信得以继承家督之位,是为土佐藩第十五代藩主,丰信继任以后土佐藩才正式向外公布丰惇的死讯。由于候姬在山内丰信继任藩主的过程中智镜院出了很大的力,所以后来山内丰信的一些藩政举措受到了她很大的影响。

幕末日本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阶级斗争的激化。十八世纪时,幕府的官吏神尾春央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农民和芝麻(一样)越榨越出油。”由于领主聚敛无度,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溺婴十分盛行,严重的歉收和饥荒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仅1783年发生的“天明饥馑”,一次就饿死数十万人。从享保年间到幕末一百数十年内,人口一直停滞在三千万左右。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也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反封建斗争日益高涨,农民起义经常发生。据统计,十八世纪初平均每年爆发农民起义五次,十八世纪后半期则增加到十五次,而在1833年一年内就达到三十次,明治维新前夕的1866年多达四十次。与农民起处遥相呼应的是城市人民“捣毁运动”。1837年,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大阪爆发大盐平八郎领导的起义,要求改革政治,并把市民和郊区农民的力量组织起来共同斗争。

在阶级斗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在封建统治阶阶级内部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分化。由于领主普遍发生财政危机,下级武士的俸禄被大批削减,使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谋生,大部分下级武士不得不带领自己的家属搞些如制伞、制笔、糊灯笼等家庭手工业来补贴家用。也有一些人去当医生、教师,等等。这样,他们的阶级地位便逐渐起了变化。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恨主如仇”,不再迷恋旧的封建领主制度,而希望从社会的变革中寻求出路。下级武士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因研究西方学问,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随着1853年的黑船来航,这一切都会发生巨大改变。在土佐藩,继承藩主之位后山内丰信对于土佐藩原先由门阀·旧臣把持的藩政体制表示出很大的反感。同时的黑船事件更是对丰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是山内丰信决定启用改革派的吉田东洋进行藩政改革,并特地为吉田东洋新设立了名为“仕置役(参政职)”的职务,不顾藩内家老,坚决的推行军队现代化、加强海防、财政改革、派遣藩士到长崎游学、身份制度改革等藩政改革举措。这为土佐藩成为四强藩之一和近代改革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是坂本龙马能够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山内丰信和他的改革助手吉田东洋

1854年,吉田东洋在酒宴上与山内家联姻旗本松下嘉兵卫之间发生争执而被迫下台,使得改革遭受重大损失。三年后的1857年,吉田东洋得到赦免,山内丰信再次起用了其继续推行改革,并且在吉田东洋的推举下先后任用了后藤象二郎、福冈孝弟等人才。通过改革土佐藩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好转,奠定了土佐藩成为了幕末强藩的基础。山内丰信也因此与福井藩藩主松平春岳、宇和岛藩藩主伊达宗城、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被一起称为“幕末四贤侯”。他们四人在阿部正弘担任幕府老中期间,积极的参与幕政,推动了幕政的改革。但是随着1857年,阿部正弘的去世和1858年,近江国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出任大老,围绕着将军继承人问题,以丰信等四贤侯和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为主推举德川齐昭之子一桥庆喜为继承人的“一桥派”和以井伊直弼为首推举纪州藩主德川庆福为继承人“南纪派”发生对立。最终井伊直弼利用其大老的地位发起著名的安政大狱,镇压、排挤一桥派势力,并最终确立德川庆福为将军继承人。山内丰信也于1859年被迫隐居,家督之位由其养子即上面提到的山内丰范继承,是为土佐藩第十六代藩主,山内丰信隐居后,取雅号“容堂”改名山内容堂,虽然山内容堂隐居了,但是他在藩内仍然保有很大的影响力,再加上新藩主山内丰范性格优柔寡断,藩内是实权仍然掌控在容堂手中。紧接着,受到水户和长州等藩的激进尊王攘夷论者影响,对幕末影响重大的土佐勤王党登上历史舞台,核心人物为武市瑞山。

武市瑞山(1829年10月24日 -1865年7月3日),土佐藩乡士。土佐勤王党的盟主。通称为半平太,所以被叫作武市半平太(たけち はんぺいた)的称号也相当多。幼名为鹿卫,讳小楯(こたて)。瑞山为他的别号。假名为柳川左门。在变名为柳川左门时,另外取了雅号吹山。明治时1891年时赠正四位。父亲为土佐藩乡士武市正恒、母亲为大的女儿。瑞山为长男。妻为土佐藩郷士岛村氏女儿的富子。万延元年(1860)发生樱田门外之变,大老井伊直弼被杀,全国革命运动兴起。土佐藩(高知县)剑客武市瑞山以进修剑术为名,带了学生周游福冈、久留米、大村、熊本等藩,了解国内外形势。文久元年(1861)6月,瑞山又带了义侄小笠原保马等到江户。同年秋瑞山回到土佐,各方面进行活动,宣传尊王攘夷。还向土佐七郡的有志之士发布檄文,在入党书上签名按血手印的人共有192名,网罗了土佐藩的文武人才。其中主要人物有大石圆、间崎沧浪、平井收二郎、坂本龙马、中冈慎太郎、森助太郎、村田马三、安冈觉之助、安冈觉嘉助、池知退藏、吉村寅太郎等。土佐勤王党的成立,表示尊王攘夷运动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吉田东洋是土佐藩的参政,崇拜北条泰时,醉心于西方文明,汉洋两学都很精通。他懂得应该学习西方文明,排除腐儒的空论,其思想基础是佐幕开港(辅佐幕府开放日本)。当初吉田东洋把瑞山的言行看作是“煽动人心”,后来又说“武市半平太(即武市瑞山)的建议是天下一大事,所以务必听取”。瑞山根据坂本龙马从长州藩回来的报告,到藩府(厅)向察市原八郎左卫门提出建议说:“确闻萨长两藩主已经先后上京,为了应变,要实行藩政改革,破格录用人才。”但没有被吉田东洋采纳,勤王党逐渐对他失望了。

武市瑞山,又名半平太

1860年以后,随着幕府权威不断衰弱,西南强藩的时代到来了。1861年萨摩藩决定由小松带刀执政,父岛津久光代替藩主岛津茂久进京。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使志士,斗志昂扬,吉村寅太郎、泽村总之亟等宣布脱藩。后来又得悉岛津久光离开萨摩进京了,有血气的青年不能再等待瑞山来领导,纷纷脱藩。于是瑞山也不愿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采取非常手段,密谋杀死吉田东洋。文久二年(1862)4月1日,按计划将刺客分成三组,即第一组是冈本猎之助、冈本佐之助,第二组是岛村卫吉、上田楠次、谷作七,第三组是那须倍吾、大石团藏、安冈嘉助,秘密探听东洋的举动。同月8日,东洋向藩主进讲赖山阳著的《日本外史》结束,这一天夜里藩主赐讲后酒。当东洋酒醉饭饱,黑夜回家的时候,在路上被志士们杀死。吉田东洋被杀以后,土佐藩立即实行藩政改革,罢免了东洋一派的重要职务,由山内下总、桐间藏人执政。小南五郎右卫门和平井义比代表勤王党分别扭任大监察、参政兼大监察。1862年7月13日,藩主带领400人进京,瑞山等后进京。瑞山在京写了一份建议书,以藩主的名义上奏朝廷。同年秋,朝廷打算给幕府下达“攘夷诏书”,由三条实美为正使,姊小路公知为副使。10月13日敕使动身,瑞山安排16名同志护送三条,11名同志护送姊小路,自己则为姊小路家的家人,假名“柳川左门”,衣冠束带随从东下。11月敕使一行抵达江户,向将军宣读圣旨。此时瑞山也随从敕使遏见了将军,被赐与折扇一对。这一年是土佐勤王党最得势的一年,人们将它称作“勤王年”。但是1863年8月18日发生政变,天皇停止行幸大和。三条实 美等七位公卿被逐出京都。8月23日政变消息传到土佐,藩内保守势力抬头,主张公武合体论的藩厅准备以疾风迅雷之势将勤王党一网打尽。1863年9月21日瑞山被捕入狱,先后牵连的人有岛村重险、田内茂捻、小烟正路、岛本审太郎、河野敏镰、浍垣直枝、森田维种等13人,瑞山的“一藩勤王”的计划彻底破产。没有逮捕的同志纷纷离开土佐,投奔长州。勤王党就此告一段落,尊王攘夷运动中心完全转移到了长州藩。随着1864年强藩与幕府间一系列的对抗,那个属于坂本龙马和后藤象二郎的时代到来了。

后藤象二郎,土佐藩后期主政人物,明治时任农业大臣

从坂本龙马短暂的一生来看,他是一位不断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前面的英雄。1853年“黑船来航”的消息传来时,坂本龙马正在江户学习剑术。这位十七岁的少年来自土佐藩(现在的高知县)一个下级武士家庭,剑术颇为高超。和当时许多年轻气盛的武士一样,龙马对无端闯入日本的外来者非常敌视。在写给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他愤恨地写道:“一旦开战,就将取下异人首级,凯旋归来”。假如按着这样的思想走下去,龙马很可能成为那个时代流行的“爱国愤青”中的一员,甚至在暗杀外国人的行动中断送生命。可贵的是,龙马很快就认识到,日本面对的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变局”,武士刀不可能抵抗“黑船”的威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解决问题。自从国门被美国舰队叩开之后,“日本向何处去”就成为许多忧国之士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寻求答案,龙马到处拜访结交天下有识之士,丰富自己的眼界,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答案。最初,龙马拜访了吉田松阴的老师佐久间象山。这位幕末时期的思想家提出“攘夷论”,影响了后来的尊王攘夷运动。此后,龙马接触到了另一位思想家河田小龙,从他那里了解到世界地理格局和各国风土人情,逐渐打开眼界。因此,龙马虽然参与尊王攘夷运动,但是绝不像许多顽固的攘夷派那样盲目排外。不过,龙马仍然没有找到“日本向何处去”的答案。1862年,龙马结识了时任幕府军舰奉行(海军司令)的胜海舟。胜海舟虽然是幕府官员,但是思想非常开明。他曾作为舰长,率领“咸临丸”号访问美国,完成首次横渡太平洋的壮举。他同外国人直接接触,视野开阔,形成了那个时代罕见的国际观,是日本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人士。这时二十七岁的龙马已经游历天下,阅人无数,但是他非常佩服胜海舟,称赞他是“当今日本第一”的人物。在胜海舟的影响下,龙马树立了现代国家观念,在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日本国”的概念。在他看来,日本要结束大名分裂割据的状态,实现统一,才能建立现代国家。这已经超越了当时盛行的“尊王攘夷”思想。更难得的是,龙马还结识了另一位思想家横井小楠。当时美国强迫日本通商,日本国内“锁国攘夷”的声浪高涨,横井小楠不但提倡“开国通商”,而且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特别是美国的共和制。这种颇为激进的主张让许多人士侧目,却得到了龙马的信服。“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龙马拜访的这些人士虽然思想各有不同,但是都让他大开眼界,也让他心中“日本向何处去”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坂本龙马

万国公法,日本近代进步人士的启蒙书籍之一

与大家印象中不一样的是,作为“幕末四贤侯”之的山内容堂与后藤象二郎共同向幕府的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提议“大政奉还”,将政权和平的交给天皇。成功的实现了“无血的革命”。使其成为幕末时期的多位关键人物之一。但是作为土佐藩的藩主,山内容堂是一个忠实的佐幕派。与萨摩的反对公武合体向讨幕转变不同,山内氏是一一个坚定的维护公武合体的佐幕派。容堂是实际左右藩政的最高领袖,承袭了土佐藩历代亲德川的传统,视土佐为德川家的恩赐。况且,容堂是得到幕府法外开恩才得以继位,佐暮色彩自然更为浓厚。土佐藩走佐幕路线,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根据容堂的理论,京都朝廷神圣脱俗,政治俗务应由德川家代行,两者并不矛盾。容堂在政坛一直大唱高调,常常有一鸣惊人之举。山内容堂享负贤侯盛名,备受世人仰慕,但实际上他既无超群的政治手腕,也终究无法走出历史的拘面,仅仅沉醉于光环的幻觉之下,不知不觉地成为政治变革的局外人。整肃勤王党之后,容堂所主张的“公武合体”成为土佐藩的最高方针,他试图藉改革政制之名,行保护德川既有权位之实。公武合体政治构想的主旨是联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改造幕府权力。以山内容堂为代表的主佐的佐幕派,在关乎士佐藩命运的关键的时代转换时期,在维护幕府的权威和发展本藩的两者之间小心翼翼的进行着政策和思想的改革。经过土佐藩修饰的“大政奉还”,既保住了德川实权,又顾全了朝廷面,如此一来,容堂不仅可以报答了德川家的恩义,还有望建立首倡改革的殊勋。在促进和平改变日本的情况下,山内容堂、坂本龙马和后藤象二郎是一样的,总的来说,在政治思想上,土佐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王派,而是公武合体派,直到鸟羽伏见之战爆发前夕才最终决定武力倒幕。

到了1865年,双方之间的矛盾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幕府决定第二次征长,企图彻底消灭反对势力,树立自己的绝对威信。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坂本龙马提出了“萨长联盟”的政治设想,并为此在两个藩国之间奔走斡旋,推动双方巨头进行会谈。1866年初,两个藩国终于缔结同盟之约,决定联合推倒幕府统治。1867年6月9日,龙马乘船从长崎出发前往京都。幕府将军正在京都召开大名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萨长同盟”。此时的日本已经逼近了历史拐点。尊王攘夷派一心要推翻幕府,反对派则坚持拥护幕府,争论的焦点掌握仍然是权力,没有谁对日本未来提出完整的设想。历史再次证明,最富有历史眼光的往往不是身居高位的衮衮诸公,而是那些出身草莽的民间志士。明治维新时代的众多民间志士中,最杰出者非坂本龙马莫属。在名为“夕颜丸”的船上,龙马向土佐藩参政后藤象二郎道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

一、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宜出朝廷。(去除幕府与藩镇的权利)

二、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以参万机,展公义以决万机。(设立议会制度)

三、公卿诸侯,以致天下人才,举其又能,并赐官进爵,以为顾问,削有名无实之官。(招募有志人才)

四、广采公议以交外国,检讨规约以定其当。(修订不平等条约,主权平等)

五、复核古有之律令,撰定完善之法典。(修订法条)

六、扩张海军。(掌握制海权)

七、置亲兵以卫帝都。(保护首都)

八、金银货物等市易之事,应参照外国,定其宜当之法。(自由市场经济)

这就是着名的“船中八策”。它对日本未来进行了全面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回答了“日本向何处去”的问题。这套改革方案在当时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促成了“大政奉还”: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自此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史的开始。此后不久,龙马在“船中八策”的基础上,拟定了“新政府纲领八策”。“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纲领八策”加速了日本朝“光荣革命”方向迈进的脚步。遗憾的是,“船中八策”和“新政府纲领”提出还不到一个月,龙马就被暗杀了,一代英才自此陨落,凶手具体是谁依然没有定论,也有学者称他的死促使土佐完全决定加入倒幕阵营。但毫无疑问,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一个为后藤象二郎和板垣退助施展拳脚的时代开始了。

有关坂本龙马被刺杀的细节

坂本龙马短短的33年人生对于日本整个国家的命运可谓是极其重要。他的思想的进步在于抛弃了狭隘的一藩勤王主义和单纯的尊王攘夷思想,既不是攘夷又不是开国,而是超越这两个概念,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寻找着种平衡,而大政奉还就是这个平衡的最关键之处。正是由于大政奉还,明治维新才得以顺利的实现,日本的现代化改革才真正得以兴起。日本才逐步的摆脱西方的控制,日益强大。土佐能成为继萨摩长州两落后的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其藩内的政治思想是非常具有代表性,藩内的政治思想之间的较量就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势力较量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佐幕攘夷抑或是后来坂本的“大政奉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旧的社会秩序的瓦解和新的国家意识的形成。土佐的改革虽不如萨长和佐贺更彻底,但是其政治思想却独树一帜,土佐出身的改革家们也推动着日本民众的思想不断进步。所以说,土佐藩当之无愧作为四强藩的一员,研究土佐藩的改革很有必要。

三菱公司创始人便是土佐藩士岩崎弥太郎,公司标志取材于山内氏家纹

参考文献:

1. 《幕府末期土佐藩政治思想比较研究》赵春艳

2. 《日本政治史》 信夫清三郎

3. 《新编日本史》 刘建强

4. 《从幕末到明治》 佐佐木克

5. 《转动历史的时刻-坂本龙马》 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