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施肇基与伊藤博文被刺案
文: 祝兆平
施肇基在美国
一百年多前的1909年10月26日,曾经是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中国东北的哈尔滨车站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击毙,成为震惊世界的惊天大案。但这起发生在中国的事件当时并没有造成日本与中国的交恶,这得益于一位苏州籍外交家的巧妙应对。
这位外交家便是施肇基。他是伊藤当天他走下专列时第一个上面握手的中国官员,也是当地最高官员——时任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晚年的他在回忆自己生平时,认为他在滨江关道任上值得一说的两件大事之一就是这一件案件的处理过程。
少年才俊
施肇基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十日出生在吴江震泽纯孝里一个富裕的丝商之家。这是一个古老绵延的家族,传至肇基,为八十一世。
他受家庭和时风的影响,幼年的他便向往着自己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1886年,不满十岁的他便赴沪就学于圣约翰书院及电报局学堂学习英文,后又进入南京妙香庵的江宁府立同文馆。在那里,他除了学习国学,还兼修法语和英语。
留学时的他意气风发
与夫人及丈母娘等
1893年,杨子通钦使奉派为出使美日秘国大臣,16岁的施肇基以翻译学生作为杨的随员抵美。四年后,他考取了康乃尔大学文学院,遂辞职赴康大读书。在康乃尔大学读到两年时,他的老长官杨儒在驻俄公使期间因译员生病无法履职,便向他发出书面函,邀请他赴俄相助并海牙出席“弥兵会议”。
在圣彼得堡及海牙一年中,他展现出析高的业务素质。但他返美续学之心愈切,果决非辞职。1902年。他年顺利完成文学硕士学位,成为康乃尔大学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文学硕士。这年,他终于回到阔别了九年的祖国。
官场春风
清代末年,可以说是一个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除了少数掌握朝政的保守派,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寻求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新路子,而武昌是新潮汹涌的集中之地。
刚回国的他在汉口招商局任职的哥哥引荐见下,谒见拜访湖北巡抚端方,并与四处罗致新政人才的端方畅谈甚欢,被留在巡抚衙门担任洋务文案。这年冬季,端方安排湖北省首批鄂籍官费留洋美国,需要一名熟悉美国情况的人担任带队,于是,他就带了几十名湖北籍留学生重新到了美国。
到美国后不久,施肇基在康乃尔大学的老师精琪被清政府邀请赴华考察币制,请他同行担任翻译。这样,施肇基又于1903年返国抵达北京。此行他先后与徐世昌、张之洞、唐绍仪大员等有过交往,也为后来他在外交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摄于天津官邸
精琪返美后,施肇基又奉命带领第二批鄂籍官费生再游北美。这一次留学生中有端方公子,还有自费加入赴美留学、日后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外交家的顾维钧。将第二批留美学生在美安置好后,他很快回到武昌,在湖广总督府当了一年幕府秘书。
1905年夏秋之季,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做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姿态,拟派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大臣端方等五大臣分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宪政,施肇基作为徐的助理被邀同行。但考察之行因北京前门车站炸弹事件中断。第二年,重组后的考察团分两路先后于初从上海出发。施肇基作为端方的助理一路随行。其间遍访欧美各国,收获极丰。
走马东北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到任不久,滨江关道因事被朝廷革职。于是,就想到了年轻有为的施肇基。施肇基也欣然接受了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这个集经济和军政大权于一手的职务。
上任之始的施肇基很快就遇上了头疼的事:哈尔滨的治安问题突出,抢劫案非常多。他上午九点钟到道署,十点钟就有人报案:红胡子又在附近抢劫了。
为了打击盗匪的嚣张气焰,施肇基开始布置购备军械,积极训练卫兵以维持治安。他购买了一批新式来福手枪装备士兵,并请来外国军官教以射击技能,大大加强了战斗力。施肇基用这支队伍先后“正法”了百余盗匪,使得当地秩序有明显改观。
伊藤博文
《新闻报》1909年10月27日相关报道
而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这一事件,正是发生在施肇基任职东北这段时间。
当时东北东清铁路的路权为俄国所有。俄国不仅掌控了铁路运输权,还沿铁路行地段使行政管理之权,强迫商人交税,并打着维持治安名义组建武装。施肇基担任江滨关道后,并向徐世昌提出收回东清路权的建议。
1909年夏,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到东三省考察后,美国外交部随即发表了东省铁路中立计划,与施肇基所出文案基本一致。消息一出,俄日两国非常担忧,力谋抵制。于是,俄国派出财政大臣,日本派出伊藤博文会于哈尔滨,商议对策。
朝鲜义士安重根
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接受审讯
10月26日,施肇基知悉伊藤博文到站时间后,即派一排卫队前往迎接。同时,东清铁路也派了两排卫队仪仗及军乐队由俄领事率领到站迎候。专列停稳后伊藤下车,与上前迎接的施道台握手寒暄,并在他的陪同下检阅中国军人仪仗队。之后,又与俄国财政大臣及领事等扬寒暄,并开始检阅俄人仪仗队。
正在此时,欢迎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名高丽人,对着伊藤博文连开数枪,口中还连声高呼“高丽万岁”。直至伊藤之头垂向旁立之俄国财政大臣,旋又以枪中余弹射向伊藤身旁的日本领事。刺客被俄兵当场捕获,他便是韩国义士安重根。
果断处置
作为一个熟悉国际事务的当地最高长官,施肇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一定是惊动国际的大事件。他立刻派人到哈市唯一的电报局——傅家甸电报局传令:今日电报只收不发,违者严惩。同时电告外务部:在此案调查清楚之前,不得发表任何文件。若有人问及此事,千万不可有“保护不周”之类的道歉之语,以免给日本人以口实。
刺客被俄人捕去,施肇基没有办法亲自审问刺客。但他很快就通过关系搞到了刺客口供。通过口供施肇基获悉,义士筹划此事多时。盖因“高丽亡于伊藤之手(伊藤曾任驻高丽总督),必置伊藤于死地,以复国仇。”
施肇基一家
华盛顿会议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施肇基(中)等
施肇基在确认口供无误后,连夜撰写报告电达外务部,并代外务部代撰了英文通讯一篇,由外务部交《北京日报》英文版发表。直到消息刊出后他才下令解除了电报局扣电禁令。积压的各国通讯电稿才纷纷发出。因此,此次中国官方的报道为此案所有报道中最早的,对于刺客口供记述甚详,各国报纸争相转载。日方在查明相关报道真实无误后,也无法因此事件对中方提出任何抗议。
一件可能引起国际纠纷的事件就这样在施肇基的手中化险为夷。这一事件也为他日后进入民国外交界奠定了基础。
1912年,统治了三百年的清王朝被彻底推翻。中国从此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帝皇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1921年,施肇基任驻美公使,1929年调任驻英国全权公使。1945年6月,联合国在旧金山举行国际组织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施肇基任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1958年1月4日,施肇基在美国去世,终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