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义士的举动,挽救了110年前千百万同胞的生命!
▲鼠疫
据当时的统计,1910年10月末,吉、黑两省已经死亡近4万人,相当于两省总人口的1.7%,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让官方触目惊心,让生者不寒而栗。东北地区疫情最严重的为哈尔滨之傅家甸(今哈尔滨道外区部分地带),那里每天都有十数人死亡。1910年11月15日,滨江厅(今属哈尔滨)组成防疫局对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施行“严绝交通,厉行隔离”。近两千万东北同胞面临死亡威胁!
▲在傅家甸内成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东北疫情震惊世界,震动了朝廷。1910年12月,清朝廷立刻旨派伍连德医生前往哈尔滨,考察这场瘟疫爆发的原因。此前,伍连德是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副校长)。那么究竟是谁有勇气举荐这位只有31岁的年轻人担此重任呢?他就是江苏吴江人施肇基,时任外务部右丞。
▲施肇基签名照
施肇基1877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早年就读上海圣约翰书院。1893年赴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生。后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施肇基是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历任邮传部、哈尔滨关道、吉林省、外务部各职。
▲施肇基和他的子女
伍连德又是何许人?他是马来西亚华侨,1879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 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896年,以女皇奖金选拔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医学博士。1904年回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开私人诊所。他与施肇基的交集发生在1905年。那年,施肇基以一等参赞身份陪同端方、戴鸿慈等五大臣赴各国考察宪政,在马来西亚两人相识。他们志趣相同,同样抱负远大,忧国忧民。施肇基认为伍连德医生是一个可堪大用之材。
▲伍连德
当时,袁世凯正在考虑拟用专家改造陆军军医学堂。施肇基推荐了伍连德医生,并敦促他回国任职。伍连德身在南洋,情系祖国。他毫不犹豫放弃了自己开诊所的优厚收入,举家归国,来到位于天津的陆军军医学堂担任帮办,以他深厚的英式医学背景和勤勉的教学工作,致力于现代化医学院校建设,成效显著。施肇基虽年长两岁,但他对伍连德两大优点特别钦佩: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不仅具有流行病学、细菌学知识,也受过良好的医学训练,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出那种为国解难的决心和意志。
▲陆军军医学堂合影(前排左三为伍连德)
那么防鼠疫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大事怎么会由外务部出面呢?一方面,当时的中国政府还没有一个专业机构来负责防控疫情,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东北,外交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日俄两国,一直插手东北事务,挑战我国主权。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曾任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并在任内断然处理”伊藤博文遇刺案”,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杜绝了日本节外生枝,使中国免除了可能的外交纠纷。他对东北情况十分熟悉,又有丰富的外交经验,理所当然成为处理东北鼠疫的朝廷人士。
▲1921年华盛顿会议中国全权代表(左至右:驻英公使顾维钧、驻美公使施肇基、大理院长王宠惠)
《施肇基早年回忆录》中记载:瘟疫虽发生在东北,但是“旅华洋人皆畏与华人往来,北京东交民巷外交团区内,亦限制华人入内。”1910年12月初,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
▲清末的东北
疫情来势汹汹,列强狼子野心。施肇基深知答应俄日两国独立主持东北防疫的要求,无异于把东三省的主权拱手送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题,选谁来负责东北防疫之大任?
他想到了伍连德!此前施肇基向袁世凯举荐伍连德担任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他兢兢业业,干得风生水起。这次,施肇基还是举荐他,出任瘟疫调查员,前往哈尔滨了解疫情。
▲东北疫情
伍连德医生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1910年12月24日晚,伍连德医生和他的学生兼助手林家瑞,携带相应的医学器具、试验用品,坐火车抵达哈尔滨。
为了方便伍连德开展工作,由施肇基直接负责伍连德在哈尔滨的扑疫工作,中国方面的医生全部由伍连德出面邀请。为解除到东北防疫的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于赴东三省以前,政府代各人保寿险一万元”。要知道,当时清代一品大员年俸仅180两。
▲伍连德和他的防疫团队
施肇基叮嘱伍连德,到了东北要放心大胆开展工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随时通过电报汇报他。
在调查哈尔滨重灾区傅家甸的瘟疫情况和防疫医院的救治情况后,伍连德立刻向施肇基报告。在这份用英文书写的电报里,伍连德医生介绍了他的六大困难:
(1)医无素养之困难;
(2)药品无储备之困难;
(3)财政应付不及之困难;
(4)病院隔离筹备不及之困难;
(5)断绝交通之困难;
(6)焚毁尸体、物品隔离之困难。
施肇基收到电报后尽力满足伍连德的要求。
▲防疫现场
1910年12月30日,通过疫尸解剖,伍连德很快发现了鼠疫杆菌。他立刻致电施肇基,报告哈尔滨流行的是鼠疫,而这种鼠疫病菌是通过呼吸和唾液进行传播的。
随后,伍连德给施肇基发了一封长篇电报,向朝廷做出了九点汇报及相关建议。主要包括:鼠疫主要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对人的传播可以排除,因此,应集中控制人群中的相互传播;在傅家甸建立更多的医院以便留置病人,并建立隔离区隔离病人家属;派遣大批医护人员来哈尔滨;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控制日俄在东北的铁路交通;严密观察中方管辖的北京到奉天铁路,一旦出现鼠疫,马上严格控制,包括建立鼠疫医院和隔离区。朝廷很快批准了伍连德医生的所有建议,并派人增援。
找到了传染病源,确定了预防措施,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落实具体措施了。但是伍连德只是一名医生,他既要协调地方政府,还要周旋于日俄等外方官员,更要指导医学专业预防,再加上他年轻资历浅,业内专家对他也持怀疑态度。很明显,伍连德承担的责任与职位不相匹配。而朝廷负责防疫的施肇基身在北京,许多具体工作不能一一过问并且决策。根据哈尔滨疫情的实际情况及医界人士争论之弊端,施肇基建议朝廷委任伍连德医生为哈尔滨防疫之全权者。清朝政府非常欣赏伍连德的隔离政策,特别担心病菌流入京城,危及朝廷,因此当即批复施肇基的奏折,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东三省总督锡良的支持下,东北地区的防疫工作在伍连德的指挥之下有序进行。1月13日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在此停留5天予以观察。1月14日,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停驶,1月19日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其二、三等车于停票。伍连德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30多天后,1911年3月1日起,整个东北鼠疫死亡人数为零。伍连德的防控方法在全东北实施,到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捍卫了我国在东北地区的主权。
伍连德家庭照
受清政府嘉奖的伍连德
没有伍连德的出现,东北疫情的结果无法想象。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并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候选人提名。而没有施肇基的协调和对伍连德的充分信任与支持,伍连德的防疫战役不可能那么快就能取得胜利,1911年8月,清政府破格晋升施肇基为外务部左丞。
在《鼠疫斗士—— 一个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中,伍连德在回忆东北防疫时,把功劳归功于施肇基。正像施肇基在回忆录里热情赞扬伍连德,只字不提自己一样。伍连德认为,如果没有施肇基这样一位敢于担当的上司做坚强后盾,他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个使命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纪念伍连德扑灭东北鼠疫100周年:清末传奇医生》,2010年12月17日,新华网。
2.《施肇基早年回忆录 外交工作的回忆》,施肇基 金问泗著,中华书局,2016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