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最后的倔强,八旗子弟的穷奢生活
文:老张乱讲
满清入关取得政权后,对八旗子弟的优厚待遇远远高于汉人的,那时候政府还准备有一笔专款来养着这些贵族子弟。
开始的时候八旗子弟还是骁勇善战的,后来清王朝,励精图治,天下太平了,这些人也就没什么事可做了,朝廷也想办法安置了一部分人,不过大多是一些虚职,有名无权或者说有个头衔干着闲差事罢了。
这些个八旗子弟,就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惯了,甚至于到后来,有的人,拉不了弓,骑不上马!
1601年,努尔哈赤创立“旗”制度。满洲军队分成了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加上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扩充为八旗并享有特权。
在这一制度下的庇护下,久而久之,八旗子弟到最后可谓是不务正业,甚至还干起了鸡鸣狗盗之事。唯一不改的就是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
老舍先生说过,他对八旗子弟的生活十分的熟悉,对此也是十分的厌恶的。那些八旗子弟的生活是十分奢侈,骄奢淫逸的,很擅长斗鸟斗蛐蛐,对于国家政事,却是一概不问。由于他们地位高于汉人,这些八旗子弟偷卖军粮,偷卖铠甲,还放高利贷,什么来钱快的活都干,弄到钱了,就去抽大烟,妓院找窑姐,去赌钱……
谁知道后来革命爆发的时候,这些个八旗子弟根本就不堪一击,落荒而逃。
《清稗类钞》有记载,八旗子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提笼架鸟,八旗们养的鸟要体现出身份来,所以还专门划分了,鸟的种类,有南鸟和北鸟之分,北鸟叫起来悠扬婉转,种类分为百灵、红子、画眉、黄鸟、蓝靛颜、红靛颜、柞子、胡伯劳等;南鸟的外形可人,以观赏为主,种类有鹩哥、白玉鸟、鹦鹉、珍珠鸟、芙蓉鸟、沉香鸟等,可以说,有的八旗子弟把鸟看的比人还亲,因为那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和炫耀的资本。
在乾隆年间,鸟笼的制作工艺达到鼎盛。匠人们别出心裁的挑选材料,不光要有形美,还要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要在鸟笼上镶嵌各种玉石点缀,从而使鸟的叫声和金属笼具产生共鸣,悠扬悦耳,已达到彰显身份的目的。
说起吃,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早上起来漱口后,必须要沏一杯高末,然后吃早点,一般有烧饼,玉米面粥。到了吃饭的点,必须要有酒肉的,然后还要有几样小菜顺顺口。晚饭的时候吃完是必须要有一些瓜果和红果酱的。
以至于形成一种吃法“打春的春饼,夏天的井拔凉,秋天的肉包,冬天的混沌。”
旗人特别重视岁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吃饺子也是吃两指在上,八指在下的,喝的片汤必须要薄而透亮,来客人必须要准备盒子菜!
由于满人祖先长期居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满人对羊奶,马奶还是比较喜爱的,后来由于汉文化的融入,茶叶和奶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奶茶。
清朝的宫廷茶宴,以精致,富贵,高规格为标准,多以瓷器为茶具,皇室则要镶嵌金玉。
再后来,八旗子弟喝茶既保留了宫廷喝茶的仪式感,也加入了自己的特色,他们在皇室爱喝的花茶之中衍生出新的花样——半发酵茶。
他们喝最多的是盖碗茶,相对坐着品茶时双方以遮口为敬,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桌椅,再要一盘点心或者刚出炉的烧饼,边喝边聊大天。
当然八旗子弟更喜欢的是打茶围,所谓打茶围就是去青楼找窑姐喝酒,聊天,吃点心。
这些个八旗子弟,往往有钱了,就来寻欢作乐,找窑姐,有的是抽着大烟还不忘带上自己的相好,每月的月钱,早早的就没影了。
当然在大清朝的落寞下,有的满族女人为了生计,也去青楼卖肉换钱。
街上多如牛毛的烟馆,许多八旗子弟沉迷其中,吞云吐雾,或坐或躺,手里捧着茶杯,也会叫上戏子来助助兴,就是没个人样!
温饱思淫欲,正是由于好的条件,才会让八旗子弟丧失了战斗力,理智,斗志。这也是这群人的悲哀,甚至到后来,有很多人不得不以乞讨为生。
如果自己会一门生计,绝对不会沦落成这样!
【总结】
历史的车轮已过去,回望旧事,庆幸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时代,丰衣足食,吃穿不愁,我们的下一代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要丰富,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把这些事情讲给我们的下一代听,希望他们不要好逸恶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