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都扶不起来的阿富汗国民军
社会主义阿富汗时期军队——阿富汗版的“人民军”为何鸡肋?
如果说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时期是阿富汗的苏占时期,那么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就是美占时期。巧合的是,这俩傀儡政权居然颇多相似之处,比如军队名称和军徽。两个超级大国都带过,都扶不起的典范——阿富汗国民军。
2021年离结束还有一个季度,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本年7月份开始,塔利班步步进击,不断在阿富汗境内攻城拔寨。到8月15日,塔利班重新返回喀布尔。截止2021年9月1日,美军宣布已经全部撤出阿富汗,这个国家将由塔利班当家做主。
这意味着美军长达20年的训练、8900多万美元的资金投入的阿富汗国民军,一支号称维护阿富汗和平稳定民主自由的现代化军队成为了又一个美国扶持的反面教材。
打了20年,结果是塔利班又回到了喀布尔。
实际上我们根本就不该对此惊讶,虽说美国从小布什时代起就坚称有信心将阿国民军组建一支西式的现代化军队,但是现实却是阿富汗国民军不仅隔三差五反水袭击联军;而且一直无法根除吃空饷、盗卖弹药武器、亏空军费等贪污腐败问题。而在其基层,阿政府一直未能有效提升兵员素质(阿富汗军队识字率一直不超过14%),做不到保证军饷和补给的稳定供应,砸下重金却培训不出能持续运作的战地医护系统,西方军队参与前线作战时极其讲究的定期轮换制度也一样是空谈。
尽管20年里美国及其盟友对国民军提供了几乎手把手的指导,同时还有海量的国际援助,但最终除了阿富汗特种部队能真正配合联军进行作战任务,其他大多数部队都只能在偏远区域建立防御据点,像当年龟缩在炮楼里的日伪军一样。这些哨所或驻地间彼此隔绝、互不协同、鲜少获得空袭或炮火支援,很多士兵还被迫要在这些位置呆上数年以上。很多对阿军的采访尤其是视频材料中都能看到这些国民军士兵士气低落,对联军所有行为都消极抵制。在这种位置上长时间下去人的战斗意志被逐渐消磨干净,对塔利班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相信很多人该想起上一个在“帝国坟场”栽跟头的苏联了。美国人之前,苏联人也曾变着各种方法调教阿富汗国民军——没错,当时的阿政府军也叫这个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上一代的阿富汗国民军。
1978年的阿富汗军队。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时期的军旗,中间的军徽被美军扶持下的阿富汗国民军沿用了下来。
刚刚全灭的阿富汗国民军的军徽
那么,社会主义时代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我们得先从阿富汗的军队现代化说起——
杜兰尼帝国时期的阿富汗武士。
19世纪中叶的阿富汗几乎没有一支像样的常备军,需要用兵时的做法一律是靠王室号召全国各部落筹出壮丁。
到了临近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前夕,谢尔·阿里汗决心学习西式正规军制度抵御外敌。但是跟历史上的改革一样,担心利益受到触及的地方部族及地主阶层纷纷反对他。
于是在1880年,被英国人赶出王宫的阿里汗死于非命。英国人便把长期流亡在外的阿布杜尔·拉赫曼汗押回喀布尔,建立巴拉克查依王朝傀儡政权。
1890年代的阿富汗士兵绘图。
当时的大英和沙俄正为各自利益不断蚕食中亚地区及大清西北(也就是史称“大博弈”的古早版冷战),英国认为有必要让阿富汗拥有一支对抗沙俄时不至于毫无还手机会的西式陆军。他们先是向阿富汗提供用于采购军火的贷款,又慢慢用了20年时间给阿富汗引入引入英国模式的指挥结构、职衔体系、征兵练兵制度。
油画《高地人在坎大哈》,理查德·伍德维尔绘,第二次英阿战争时期。
但是很快英国人就发现了,阿富汗人比印度人还要散装。这样的现代化军队穿一样的衣服还能做到,但是一条心真的是做不到。在不变动社会结构及文化现状的情形下,阿富汗建起来的所谓军队就是个貌合神离的群体,打起仗来还可能会互相内讧。别说抵御俄国人了,连能不能在战时英军进驻时配合调动命令都成为问题。
幸而英国是来培养跟班而非实现现代化改革的,改革做得如何不重要,只要不跟大英做对就是好样的。为换取喀布尔的忠诚,英国持续性提供了不菲的金援,而阿富汗王室的态度则是钱照收、反英独立也照干。
阿富汗人又不傻——伦敦远在千里外,我在山里当大王,你英国人凭什么指手画脚。
就这样,在英国人的指导下,阿富汗学会了怎么在每8名20~40岁男性居民间抓一人去当兵;怎么盖起该国第一座合格的军火库;怎么维护或者运作连、营、团、旅乃至师,以及最重要的——如何使用炮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中立的阿富汗既没有加入协约国也没有屈从奥斯曼或德意志帝国的压力而加入同盟国。但是在1919年,眼看着英国因殖民地印度爆发全国性的反英浪潮手忙脚乱,觉得有机可乘的阿富汗统治者阿马努拉汗决定梭哈——挥兵入侵印度北部,引发来第三次英阿战争。
1950年代的阿富汗军队普遍装备德式头盔。
同上。
当然,面对刚经历完一战且训练有素的英军,只有人数优势的阿军在战场上讨不到任何便宜。五万多人的阿富汗军,一共才击毙236名英军。
不过在这么一场仓促的战争后,英国索性放弃了:1919年8月8日,英阿双方在印度拉瓦尔品签订《英国-阿富汗条约》,阿富汗与英属印度(如今巴基斯坦边境)的界线重新获得承认,阿富汗获得实际独立。
此后的阿富汗不再单纯以英军作为参考蓝本,而是也从苏俄、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国大量邀请军事顾问,也不断向他们采购装备(如1925年向苏俄及英国获得组建空军的飞机)。
但是再怎么折腾,效忠王室的军队在数量上仍不敌各地方部族的私兵,且国内多处不存在交通或通信连接,政令不出喀布尔的情况依旧是常态。
时间推移到1933年,年仅19岁的穆罕默德·查希尔登基。这位极力倡导全面西化的君主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军方案,结果是王室军队与地方武装的冲突年年发生。
1949年起,新建国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陷入了持续性的边境交火,之后在边界问题上持强硬态度的穆罕默德·达乌德参与内阁,力主与苏联改善关系并争取军事援助。没错,这位达乌德就是那位以亲共产主义立场闻名,且大力推动阿富汗社会经济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红色亲王”达乌德。
“红色亲王”达乌德。
1953年,查希尔任命达乌德为阿富汗首相。达乌德一改长久以来的亲西方政策,积极出访莫斯科并提倡学习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两国关系也顺利成章地持续升温。
1957年2月份,首批仅10人的苏军顾问团抵达喀布尔,为阿富汗的军官提供专业指导,以及”顺便“调查到底有哪些第三方势力在渗透阿军。果不其然,苏军顾问抵达不到两个月,土耳其军情部门安插在阿富汗的线人网络就开始被连根拔起。
与英国人不同,苏联人的军事援助有着相对全面的“配套服务”。
整个1960年代,苏联既分步骤地提供对阿富汗至关重要的陆军主战装备(从头盔到步枪再到T-55坦克),持续性为阿富汗王家空军更换作战机种和培训飞行员(包括MiG-15、Il-28在内的100多架飞机),也在马林诺夫斯基军校开班让阿富汗派遣高材生深造。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间阿富汗没有断绝与美国军方和印度国防部的合作来往。
社会主义时期的阿富汗国民军,和他们标志性的蓝灰色军服。
今天美国人扶的阿富汗警察穿蓝灰色制服
1973年,达乌德联合左派青年军官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随后实行一系列激进的社会改革(遭遇激烈反对后又撤回),同时得罪国内的保守及改革派。之后达乌德又积极投身不结盟主张,反对苏联将援助变作控制阿富汗外交政策的手段,连勃列日涅夫也得罪了。
不过苏军并没有因此切断与阿富汗的互助协议,阿富汗的空军依然获得了MiG-21歼击机、An-24及An-26运输机等新式装备。
1978年4月27日,效忠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军人们发动推翻达乌德的“四月革命”。当日中午,坦克开入市区,左翼军人包围国防部并占领喀布尔的主要道路。下午,一批Su-7轰炸了阿富汗总统府,市区内顿时枪声大作。政变军人最后冲入了烟火弥漫的总统府,将拿着手枪试图抵抗的达乌德击毙。
“四月革命”中的喀布尔市中心,一台被击毁的BMP-1步兵战车。
有着152年历史的巴拉克查依王朝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随着人民派领导人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上台、宣布阿富汗为社会主义国家,中亚地区的形势大大地利于苏联。莫斯科也为此加大了援助阿富汗的投入,民生、基建、教育、军事一条龙包养。
“四月革命”纪念活动期间的阿富汗军校生,1989年2月。
只不过达乌德的改革不考虑保守派,苏联人更不考虑保守派。人民派采取的种种更激进改革方案引起占大多数人口的保守势力反对。一刀切的土改政策使得原本归顺的部族地主纷纷倒戈,并且赫拉特市还发生虐杀苏联援阿专家及家属、处决当地教师、烧毁学校的暴动。
局势开始动荡,伊斯兰保守宗教势力以阿富汗为根据地向外扩散,直接影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的边境安全。
描绘赫拉特暴动的画作。
雪上加霜的是同属人民派的部长会议副主席哈菲佐拉·阿明趁机夺取权力。夺权前几年,阿明与塔拉基的矛盾不断升级,与苏联关系也逐渐恶化。成功夺权后,阿明不仅罢免塔拉基,还不顾苏联强烈反对处决了塔拉基。
1979年9月16日,阿明自立为阿富汗国家元首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开战进入倒计时。
阿明领导下的阿富汗混乱更甚。他大搞个人崇拜,使用血腥手段铲除异己,全国80%的地区反感喀布尔当局的统治,民间的暴动和军队的溃散日渐变成常态。别说苏联想控制阿富汗全境,没有人能。
左:塔拉基。右:哈菲佐拉·阿明
比起马列主义者,阿明更愿意以一个民族主义者的形象增强影响力。深知难与莫斯科调解矛盾的他,转而试图跟美国与巴基斯坦改善关系,好换取后者放弃对国内伊斯兰反政府武装的支持(是的,这些群体并非苏联入侵后才忽然出现的)。
面对随时可能变颜色的阿富汗,苏联陷入两难:一边是多年投入打水漂家门口多一个反共桥头堡;另一边是出兵阿富汗一定会招来不可控的风险。
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是,苏共中央最终选择路径依赖——哪怕除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等少数清醒的人坚持认为阿富汗的形势无法用外力改变,但勃列日涅夫和苏联高层其他成员依旧认为最好的出路便是复刻1968年的“布拉格疗法”。
1979年12月7日,苏军顾问以维护检修为由转(kōu)移(yā)阿富汗武装部队的重型装备,然后暗中将喀布尔与外界的联络渠道控制起来。经过近一个月的渗透布局后,以空降军为先导的苏军在24日深夜开始进驻喀布尔,迅速占领政府机关、国防部大楼和国家媒体中心。
鱼鹰社《风暴-333》的封皮,准确描绘了苏军总参情报部特种部队身穿阿富汗军服进攻的场面。
27日,克格勃以及总参情报部的特种部队围攻阿明藏身的塔吉别日宫,不久后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广播电台便公布了阿明被击毙的消息。与此同时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宣任命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担任最高领导人,苏军主力开过边界,苏阿战争正式爆发。
对内,苏联的官方宣传说这是为协助阿富汗保护社会主义革命果实的必要举措,并且报道了阿富汗国民军在各地打击反政府游击队的实况,目的是让国内舆论接受苏军是在进行一场合乎道义、且能早日抽身离开的战争。
对外,苏军也的确抱着能短时间内结束战事的决心,只需要击溃伊斯兰反对武装的主力再把恢复稳定的局面交接给阿富汗人就好。
苏军和ANA共同督导下的检阅仪式。
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苏联人扶起来的阿富汗国民军既不能独立平定这些敌对势力,也做不到有效配合苏军出战。第一个冬天过去,阿富汗的治安形势愈加恶劣,战斗持续激烈。苏军只能尴尬地决定将整个第40集团军投入阿富汗战场。
照纸面数据来说ANA真不算弱。当时的阿富汗划分3个军区,拥有装甲师3个(中型坦克数目约为570台)、步兵师8个(各师人数介乎4500到8000之间)、山地旅2个、炮兵旅1个、独立炮兵团3个、警卫团1个、侦察团2个、空降营1个。这些部队大多原本沿巴格拉姆以南到坎大哈一线驻扎,目的是防御巴基斯坦方向的威胁。
而这也正是第一个问题:长久以来阿富汗军队都在准备跟巴基斯坦打常规战争,至于怎么反游击或深入山区扫荡都不是重点。可是阿富汗除北部和西南地区外,全国80%的环境都是远离道路连接的山地,交通十分原始,现代通讯设备基本为零。
在这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喀布尔当局的影响力无法到达,派出去打击叛军的军队会十分容易被分割和围困,彼此之间无法救援而被逐一歼灭。
可是在苏军进入阿富汗前,政府军不是早已跟各地的叛军交战了吗?有的,但有组织的战斗开展得太晚,而且基于阿富汗当时的情况,战斗经验并没有有效总结和共享。
阿明任期间的阿富汗女民兵。
允许女性加入的ANA在阿富汗引起不少反对。
为什么?因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台后,对军内的中高层军官进行了清洗,造成大量有经验基层指挥员的流失。存活者人人自危则纷纷选择逃离岗位,只能找历练不足者顶替岗位空缺。
况且,即使是相对“温和”的塔拉基还在台上的时候,本应该惠及农民阶层的土改粗暴地忽视阿富汗实际情况,粮食产量不增反降,导致土地的新旧拥有者一起蒙受损失。军队内的基层士兵纷纷得知家中的惨状,士气一落千丈,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憎恨则与日俱增(还不包括本来就反感人民民主党、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守派军人)。
于是当赫拉特暴动发生时,喀布尔派出去平暴的第17师阵前倒戈,反过来加入暴民一方去拖着苏联专家及眷属的尸体游街。
苏军进驻阿富汗后的宣传画。
更别忘了,要军队学会贯彻命令的前提是保证政局维持平稳。可短短时间内就经历达乌德、塔拉基、阿明三人暴死和苏军入侵,ANA全体难以堆砌出普遍的认同感,像一个旅一个旅地叛变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第9师更以“叛军训练总部”的戏称臭名远扬,征召的新兵普遍坚持不到5个月就带着枪跑去圣战者一方(最厉害的一次是1980年第30山地旅集体变节)。
虽说阿富汗国民军一路躺平,让苏联老大哥包干一切的说法绝不准确,但一支军队没有忠诚,不知为何而战,每个月都有人成建制逃跑——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保持有战斗力?
贯穿整个80年代,国民军一边遭到圣战者的偷袭、一边眼睁睁看着人员不断叛逃。其中战死的人不低于6万,反叛的人更不少于5万,最高峰时期还有一年消失一万人的记录——这还是1981年后苏军包揽了主动出击清剿,把国民军留在控制区里仅维持治安的情况下!
落入叛军手中的扎瓦尔军训所,1990年。
因为阿富汗山地崎岖基建没有,除了几个重要基地之外的前线后勤保障很成问题。国民军甚至连物资弹药都得不到保证:飞机缺燃油起飞不了、士兵手里的枪难见填满的弹夹、3个装甲师渐渐变成团或松散的营。
1985年起,忙不过来的苏军试图使国民军从治安任务里抽出人员协助出战,结果带出去打的人比滞留在各个山口的毛熊少年们更加悲剧。来一个送一个,来两个送一双。
从阿富汗军人手中接过代表友谊象征旗帜的苏军,1988年5月。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说得对,阿富汗这种地方真不是长久以来准备在欧洲平原打核战争的苏军能短时间适应的。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日渐对阿富汗局势发愁的莫斯科终于决定抽身。
向贾拉拉巴德出发的圣战者。
1989年,决心撤离的苏军同意将更复杂的武器留给ANA,包括战术火箭、短程弹道导弹、步兵战车、T-62中型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等等等等。该年3月到6月份的战斗间,ANA将手头上500多枚短程导弹中的438枚用到了进攻贾拉拉巴德的圣战者头上,取得不菲战果。只可惜这依旧来得太晚,对挽回局势无明显帮助。
苏军撤离后,新上任的纳吉布拉用警察大量填补兵员不足的国民军。苏联解体之后没多久,叶利钦又撤走所有军事顾问,从此阿富汗人民党政权彻底孤立无援。
苏联移交短程导弹前夕,这些武器将变成圣战者的囊中之物。
1992年4月24日,艾哈迈德·马苏德率领的圣战者攻陷政府军的阿夫什尔导弹阵地,国民军失去最后的王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气数已尽。当然弹道导弹这种武器显然在缺乏专业知识的圣战者手里还不如烧火棍,不过因为苏联人教的好,阿富汗确实还有一些人能操作,甚至还能还在接下来的军阀混战里打出44枚发射导弹。
人民党政府垮台后,军阀中的大玩家北方联盟和塔利班展开你死我活的争斗。最后塔利班在1996年第一次成功夺权建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这里不必讨论。
两名在喀布尔街头开火的乌兹别克族圣战者,1992年4月。
后记
横向对比,苏军撤离后的阿富汗政府依然继续坚持了至少两年多,如今的阿富汗政府军竟然连两个月都撑不住,真是光速打脸。当然毕竟苏联与阿富汗接壤,格外用心是必须的。而对于美国人,之前打跑了塔利班已经是战略胜利了,至于阿富汗本身最后什么样,其实也无所谓。
阿富汗从19世纪到21世纪已经经历过太多磨难,和平稳定都是奢求,统一政府更是世纪梦想。对于阿富汗山村里的百姓而言,不管是哪方势力来称王都行,只要过得下去,穷一点也无所谓。
“帝国坟场”这种话,我们嘴里说出来是笑谈,但对于阿富汗人来说确实实实在在的诅咒。阿富汗很不幸地处在一个“战略要地”上,过去一百年来从没有过一天是真正阿富汗人当家做主的。谁也说不准阿富汗人要到哪年哪月才知道“岁月静好”是个什么东西,只能希望他们能早日实现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