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时刻三名高官的抉择

来源 | 看天下     作者 | 刘怡

京师大学堂的旧址,锡拉胡同的张荫桓故居,金鱼胡同12号的贤良寺,多福巷44号的法华寺,这几处地点很不起眼、也毫无关联,但120多年前,这里上演了戊戌变法中最跌宕起伏的一幕。

法华寺:袁世凯惊了一身冷汗

法华寺位于东城区报房胡同内,紧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整座院子凌乱萧瑟,早已辨认不出这里曾经是袁世凯在京城的住处。戊戌政变前夜,谭嗣同正是在这里游说袁世凯,请他起兵围困颐和园,抓慈禧、救光绪。

1898年9月18日晚上,按照袁世凯日记里的说法,当时他正在灯下写奏疏草稿,听到院子里有人声,很快,谭嗣同未等通报就闯了进来。袁世凯令仆人退下后,谭嗣同开门见山地说,他们得到消息说,慈禧和荣禄计划等光绪到天津阅兵时,废掉光绪。因此希望袁世凯能出兵诛杀荣禄,再派一支部队包围颐和园,控制西太后慈禧。

听闻此言,袁世凯惊了一身冷汗。来京这几天,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担心。9月16日,光绪召见他,升了他的职,又嘱咐他,以后有事可以随时上奏,可以绕过上级荣禄。先帝重臣变成刀下之鬼的事情,他不会不知道。所以,在看不清帝后之争结果的时候,他是不会选边站的。

前有光绪帝拉拢,现有谭嗣同要他“围园劫后”,这简直是逼着袁世凯表态站队。袁世凯敷衍了事,并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

他当时并没有把谭嗣同的计划透露给任何人,只是带着一肚子的秘密,返回天津。没想到,刚回到驻地,京城就出事了。

张荫桓故居:“列国干涉”

锡拉胡同19号,若不是有意探究,无人知晓这里曾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康有为曾多次下榻此处。

这里是张荫桓的故居。1898年9月21日晚上,这里忽然来了一大队兵马,他们敲开张荫桓家的门后,四下搜捕。原来,当晚慈禧已经下了密令,全城搜捕康有为,因为张荫桓和康有为是同乡,素来交好,所以他家就成了重点搜捕对象。

虽然没有搜到康有为,但张荫桓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也将要到来。

果然,三天后,九门提督带兵到他的府邸,邀请张荫桓到提督衙门接旨。“我知有变”,张荫桓后来回忆道,清廷下发捉拿新党谕旨,甚至把他的名字列在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之前。

自此,张荫桓再没回到这里,满城开始传说他已经被杀的消息。

慈禧确有杀他的心思,但碍于西方各国的外交压力,只得将他流放新疆。9月30日下午4点,张荫桓被押解出京。据当时 《申报》 报道,只有各国驻京的外交人员出来送行,张荫桓往日的同僚,“则已踪迹杳然”。

贤良寺:“我就是康党”

金鱼胡同里的贤良寺,前身为康熙帝十三子胤祥的怡亲王府。它临近皇宫、闹中取静,再加上寺中住持善交际,因此成为封疆大吏入京陛见时的首选居所。晚清时期,李鸿章因公赴京时皆下榻于此,后来更是习以为常。

1895年,李鸿章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视为“无廉无耻、卖国固位、得罪天地祖宗”之人,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仅保留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衔。处境尴尬的李鸿章只有长期居于贤良寺。

此时贤良寺里的李鸿章手无实权,拥护他的人也一一去职。国事既已不可为,李鸿章唯有归隐林下。当然,时而还是会有人拜访。先来的是御史杨崇伊,他正在写那封将改变戊戌变法命运的奏折,希望李鸿章能一起联名,李鸿章拒绝了。1898年9月18日早晨,刚刚升官却又心事重重的袁世凯来到贤良寺,与李鸿章谈了很久的军事问题。9月25日,张荫桓入狱后,日本驻华代理公使林权助夜访李鸿章,请他出面阻止清廷处死张荫桓。

张荫桓是李鸿章恨之入骨的人。据梁启超著《李鸿章传》记载,光绪认为李鸿章“联俄误国”,免去了他在总理衙门的职务,“而李鸿章外交官之生涯亦终矣”。

虽然谕旨来自光绪,但李鸿章一直认为,自己被免职,张荫桓起了不小的作用,因此才会对他有恨意。即便如此,李鸿章仍然为张荫桓一事从中协调,致函荣禄,并最终促使张从“康党”名单中被移去。

一直以来,李鸿章都对维新派抱有好感。李鸿章同情维新派的态度,自然逃不过满朝文武大臣的眼睛,有多人到慈禧面前揭发他是维新派。弹章递到慈禧手里,太后立即召李鸿章对质,当场向他出示这些弹章说:“有人说你是康党。”

听闻此言,李鸿章直言不讳地回答慈禧:“我就是康党。”在当时的政治氛围里,能说这样的话,还是需要政治勇气的。当然,李鸿章也并不鲁莽,他紧接着说,旧法并不能强国,如果主张变法的人就叫做康党的话,“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听完这番自述,慈禧沉默了片刻。李鸿章补充道:“废立之事,臣不与闻。”这是在向慈禧表明,自己从不参与宫廷政争,慈禧与光绪的“家务事”纷争与自己毫无关系。这样的解释正中慈禧下怀。

几十年的官场沉浮,李鸿章很清楚,眼前这位太后最关心的,其实并非“法”变不变,而是大臣们是否参与光绪、帝党、维新派的实际政治活动。

京师大学堂:一个终点

京师大学堂,是这一趟“重返戊戌现场”的起点,但对戊戌变法来说,这里却是一个终点。

9月21日晚,御史杨崇伊告诉袁世凯,此刻太后已经决意重新训政,正在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听闻此消息,袁世凯如五雷轰顶。显然,这一刻,政治的天平倒向慈禧这一侧。袁世凯害怕康有为供出初三夜谭嗣同到法华寺之事,迅速将当时慈禧尚不知道的“围园劫后”计划和盘托出。

严格来说,压垮戊戌变法的“最后一根稻草”并非袁世凯泄密,从事发日期来看,太后归政在前,袁氏泄密在后,但袁世凯事后的告密,显然给慈禧提供了打击维新派的有力借口。这引得慈禧震怒,才有了后来的菜市口六君子被杀的事情。戊戌新政所有内容均被废止,只剩下京师大学堂这唯一的成果。

终局

虽然戊戌变法结束于此,但它的影响仍在继续。

1900年6月,久经洋务的李鸿章再次被召进京。马关议和的艰辛尚历历在目,此番北上亦难轻松。入京后,李鸿章再次居于贤良寺,并被慈禧皇太后钦点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全权负责与各国谈判签订条约事宜。

1901年9月7日,78岁高龄的李鸿章与各国联军代表签订了本息共9.8亿两白银的 《辛丑条约》。10月30日,李鸿章突于贤良寺寓所内吐血,经诊断为胃血管破裂;他于寺内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11月7日,贤良寺成为他的谢幕之所。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前,慈禧已经和光绪逃到西安去了。仓皇时刻,她都没有忘记张荫桓,8月20日,慈禧下令将张荫桓处死。张荫桓原本有一线生机的。就在他发配新疆的路上,英国 《泰晤士报》 记者莫理循曾计划劫持张荫桓,并将他送到英国驻华使馆。不过,张荫桓通过亲信得知这个计划后,拒绝了莫理循的好意,因为他不想让外国人干涉清廷的司法过程。

三个人里,袁世凯的政治生命要更久一些。戊戌政变后,他的小站新军得赏银四千两;荣禄进京办事期间,袁世凯还奉命代理直隶总督。步步高升、青云直上的袁世凯,借着法华寺这个舞台,成为中国历史剧中的大白脸,变为百年来影响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之一。现如今历史已逝,物是人非,唯有院子里的野花随风摇曳,日光下,满院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