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李凤娘:顶撞公婆、逼疯皇帝、摧残后妃,史上少见的凶悍皇后

来源: 香茗史馆

作为两宋乃至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悍后,李凤娘不知是因为出身武将之家的原因,还是由于丈夫太过软弱,其性格极为强悍狠辣,不仅丈夫宋光宗因对其畏惧而精神崩溃,就连太上皇宋孝宗亦对其无可奈何,几乎一手导演“过宫风波”的她,直到“绍熙内禅”后性格才有所缓和。

因相士嫁给恭王赵惇,性格强势赵惇压力山大

李凤娘是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统制李道的次女,这李道也不是一般人,其早年曾跟随宗泽抗金,还曾跟随岳飞北复六郡。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出身军人家庭,以致李凤娘最终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悍妇。

说到李凤娘入宫,不得不提相士皇甫坦。皇甫坦不仅“善相人”,而且颇懂医术,后宋高宗生母韦太后患眼疾,在御医屡次医治无效的情况下,皇甫坦成功将其治愈,因而深受宋高宗信任。

一次,皇甫坦来到李道家中,李道便请其为自己的三个女儿相面,在见到其次女李凤娘后,表示此女面相大贵。

之后,皇甫坦赶回京师,对太上皇赵构说自己已经为他找来了一名好孙媳,不仅说李凤娘面向大贵,而且传闻李凤娘出生时,曾有一群黑凤徘徊不去,乃是大吉的象征。因此,提议将李凤娘许配给宋孝宗第三子恭王赵惇为妃,赵构信以为真,遂让恭王迎娶李凤娘

恭王赵惇是宋孝宗赵昚第三子,原本皇位与其无关,直到长兄、太子赵愭去世。按理来说,太子之位本应由次子赵恺继承,但宋孝宗却更喜欢三子赵惇。

少年时期的赵惇,极为聪明伶俐,在与老师讨论前朝历史时,往往能够旁征博引、语出惊人,甚至让老师们都自惭形秽。而随着年岁渐长,对于吩咐的事务也总是一丝不苟,颇受朝野好评。

宋孝宗虽然倾心于第三子,甚至朝野上下也都知道赵惇乃是未来太子,但宋孝宗始终没有下最终决断,即便宰相虞允文等大臣多次上书请立太子,宋孝宗仍然没有做出最后决断。

当时宋孝宗之所以没有立即册立赵惇,主要担心太子之位一旦确立,赵惇就会放松自我要求,因而打算再锻炼他几年,继续考察一番。

然而,在所有人都知道你要得到太子之位的情况下,却始终没有被正式册立,这很难不让当事人产生焦虑。于是,赵惇在数年间,每天都过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生怕会因为一点小错误,从而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正是在赵惇等待太子之位期间,在太上皇赵构的主张下,赵惇迎娶了李凤娘。也正是因为迟迟没有被立为太子,即便李凤娘婚后太过强势,赵惇只能默默忍受,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在双重精神压力的压迫下,赵惇实际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光宗即位后长期养病,李凤娘大肆干涉朝政

乾道七年(1171年),在历经了四年等待之后,25岁的赵惇终于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对于成为太子,赵惇自然很是开心,但同时又有些担忧,害怕未来不能顺利即位,因此每天仍是过小心翼翼,谦恭孝顺不敢懈怠。

当上太子的赵惇,这一等就是十多年,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太上皇赵构去世,悲痛欲绝的宋孝宗决定为其守孝三年,这才令太子赵惇监国。

或许是对于赵惇监国的成效十分满意,又或是为了效仿宋高宗禅位之举,尚未等守孝完毕,便在赵惇监国两年之后,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式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而李凤娘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

赵惇即位之初,倒是十分的勤勉,也确有革故鼎新之意,不仅能够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一定程度延续了宋孝宗“乾淳之治”的成果。然而,这一切很快便因其患病而烟消云散了。

关于宋光宗赵惇的病,现代普遍认为乃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而患病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立储之事。宋光宗与皇后李凤娘只生有嘉王赵扩一个儿子,因此立其为储本是顺理成章,然而已经退位为太上皇的宋孝宗,对于这个孙子却不是很满意,认为其天性懦弱不适合继承皇位,反而更喜欢光宗二哥、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

要知道,当初赵惇本就是取代二哥赵恺成为太子,如今宋孝宗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却更喜欢二哥的儿子,这让宋光宗深感恐惧和不安,生怕父亲因为储君之位,将自己的皇位给废掉。

此事不仅再度让赵惇在精神上承受了极大的恐惧,同时也是导致光宗与父亲、李凤娘与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关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皇后悍妒。李凤娘不仅性格极为强势,而且妒忌心理极为严重,虽然她生有一个皇子,但仍然对宋光宗宠幸其他后妃极为敏感。一次,光宗洗手时,见端着盥盆的宫女双手细白,不禁夸赞了一句,结果几天后便收到了皇后送来的一个食盒,里面装的正是那个宫女的双手。

此外,当年赵惇还是太子时,太上皇赵构曾将一名黄氏宫女赏赐给她,深受其宠爱,宋光宗即位之后,黄氏被册封为贵妃。李凤娘对此极为不满,于是便趁着赵惇出宫祭祀,将皇贵妃虐杀,并对宋光宗谎称黄氏“暴死”。宋光宗虽然明知是皇后下的毒手,但由于一直以来的“惧内”,在惊骇伤心之余,除了哭泣,竟然连质问皇后的勇气都没有,而其本来因为淋雨就患病的身体,也因此愈发沉重

由于来自于以上两方面的精神压力,直接导致宋光宗的精神彻底崩溃,再加上其身体本就多病,以致从绍熙二年(1191年)开始,便已经无法处理朝政,李凤娘借机插手朝政,并从绍熙三年(1192年)开始“政事多决于后”,大权旁落李凤娘之手

不遵孝道又扰乱朝政,被迫放权后性格大变

早年间,由于李凤娘独霸后宫且凶悍残忍的行事作风,她本就与太上皇赵昚和太上皇后谢氏的关系极差,再加上后来双方在立储问题上的分歧,更加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以致宋光宗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遵孝道的名声。

其实对于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后,宋孝宗赵昚和谢皇后早有察觉,起初还曾想过好言相劝,然而凶悍的李凤娘却直接来了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嘉王是我亲生的,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要知道宋孝宗并非宋高宗亲子,皇后谢氏也不是宋孝宗原配,李凤娘此言差点没把宋孝宗和谢皇后给气死。

听了李凤娘的话,宋孝宗一怒之下便要废掉这个儿媳,还是宰相出面劝和,又有太师史浩等大臣以废后太过草率为由坚决反对,这才不得不放弃。

之后,由于立储问题上的矛盾,李凤娘对于宋孝宗和谢皇后更为怨恨,于是多次挑拨宋孝宗与宋光宗之间的父子关系,以致父子二人关系日益恶化。李凤娘不仅以宋光宗多病为由,不许宋光宗去向太上皇请安,而且也极力阻止太上皇前去探望宋光宗

由于见不到儿子,太上皇赵昚只得向李凤娘询问宋孝宗的病情,李凤娘则以宋光宗多病为由,要求立嘉王赵扩为太子辅政,太上皇认为光宗即位才不久,便要将朝政委托于儿子,实在有些不合理,因此再度否决。

请立储君再度遭拒,认为太上皇有意针对自己的李凤娘回宫便向宋光宗哭诉,说太上皇不想立太子乃是另有企图,以致宋光宗对太上皇猜忌更重,就此不再拜见太上皇

在宋光宗生病之时,其不去探望太上皇倒还说得过去,然而当其病体稍愈却还不前往拜见,立即便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迫于大臣的压力,宋光宗还是去探望了一次太上皇,父子关系好不容易有所缓和,不久又在李凤娘的挑唆下再度恶化。

此后,宋光宗再也没有前往拜见父亲,即便路过都要绕过父亲所在的钟华宫。有一次,宋光宗在谢深甫等大臣的苦谏下,原本已经答应前往拜见,在即将出发时,却又被李凤娘给拉了回去,中书舍人陈傅良不愿放弃,甚至一路拉着宋光宗的衣襟跟进了屏风后面,却还是因为李凤娘的呵斥大哭而出。

由于宋光宗对太上皇的态度太过偏执,以致宫中和朝野皆传闻皇帝患了疯病

在此期间,李凤娘虽然插手朝政,但她却根本没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她更多只是在利用自己的权势来给娘家捞好处罢了。

根据《宋史·后妃列传》的记载,在插手朝政后,她不仅封娘家三代为王,封赏侄子李孝友、李孝纯为节度使,甚至一次归谒家庙就推恩亲属26人,并授172人为使臣,就连李家门客,也都因李凤娘得以入朝为官。

李凤娘此举,虽然让李氏一门尽享权势财富,但也导致朝政混乱,引发了大量宗室和朝臣的不满。

南宋时期,由于从秦桧担任宰相开始,台谏便倒向了宰相,导致“皇帝-相权-台谏”的权力平衡被打破,相权大幅度加强,这也是南宋会出现好几个权相的原因。而正是这种权力结构,导致了后来事件的发生。

绍熙五年(1194年)五月,太上皇赵昚病重,然而直到他在一个多月后病逝,宋光宗不仅没有前去探望一次,甚至在百官请求其主持丧礼之时,也始终以患病为由予以拒绝,这彻底点燃了朝臣们的怒火,宰相留正等一气之下辞官而去。

人心浮动之下,宗室大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在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人商议后,请宋高宗第二任皇后、太皇太后吴氏主持丧礼,并废除宋光宗赵惇,拥立嘉王赵扩。

于是,太皇太后吴氏在梓宫前垂帘,代行祭尊礼,然后代宣光宗手诏,立嘉王赵扩为帝,立嘉王夫人韩氏为后。之后,赵扩本欲推辞,但在吴太后和赵汝愚等人的坚持下,还是被扶上了皇位,是为宋宁宗,而宋光宗则被迫退位为太上皇,李凤娘亦退位为太上皇后

宋光宗得知消息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不仅长期拒绝接受宋宁宗的朝见,而且病情愈加严重。反倒是失去权势的李凤娘,或许是出于同病相怜之心,竟然就此一反常态,对宋光宗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硬,反而照顾有加,甚至为了防止触动宋光宗那脆弱的神经,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其面前提起“太上皇”和“内禅”等敏感字眼。庆元六年(1200年),有善于卜算者称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自此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同年六月,李凤娘病逝,终年五十六岁。两个月后,宋光宗赵惇亦因病随之而去

纵观李凤娘的一生,不知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原因,还是因为丈夫太过软弱,从嫁给赵惇时起,无论是对丈夫还是公婆,始终都是一副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度,反倒是失去权势之后,才似乎看透了一切,与丈夫一起度过了几年安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