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史」——大英帝国轻武器的开端,汉诺威王朝的步枪发展历史
作者:Darwish2
十八世纪初年,大不列颠帝国正式成立。在此前,英国于伊丽莎白一世和克伦威尔的时代内,陆续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和荷兰这两大海上霸主,彻底掌握并垄断了连通亚洲和新大陆的商运及海路之权柄。
此期间内,源于议会的扩权和皇室的专制之争端,英国国内的最高统治层经历了数次权力的更迭。
最终,在反克伦威尔派系扶立的查理二世意图再造君主“专制”的谋划下,二度取胜的议会颁布了《继承法案》,彻底剥夺了天主教徒继承皇位的权利。
在刻意的引导下,远在欧洲大陆的第五十二顺位继承人德意志汉诺威选帝候“乔治”被奉为了新王。自此,英国开启了由首相辅佐掌控两岸的新时期,进入了汉诺威王朝的时代。
于此,在海上的强势成型后和新统治体系以德意志思维广泛介入欧陆局势充当普鲁士盟友的新立场影响下,我们本篇的英国陆军和所需求轻武器的发展,也形成了一种弱势发展和类似于德系的早期体系。
英国近代陆军的形成和解构
这其中,英国的军事发展因在海上的强势和本土属于岛国的因素,相对大多数的陆地国家而言,在陆军的发展上优先级都不算高。
在他们的认知中,建军之初构想的陆军便是一种辅助用途军队,主要用以配合海权来攫取弱势地域的利益,再以不强也不弱的陆军配合海上力量完成对既有利益保护的职责,并不包含大多数国家建立陆军时以陆军争霸和对抗强军的构想。
在这种理念下,英国的陆军及其所需求的轻武器之发展,可以理解为英国对一种二线需求的满足,以低成本和靠近主流来进行发展,结果是相当缓慢、迟滞和落后的。
以其常备军队的建设为例,在十七世纪的中旬时,克伦威尔才在冷溪镇建立了英国的第一支团制常备军队——冷溪近卫步兵团。
而这种团制,实际上只是最古老的“领地募兵制”,主要依靠贵族在所领地域内进行征兵,并以这些部队施行领土防卫、转为志愿兵团外派入侵海外敌对国或是驻扎殖民地的职能,存在有固定和补充兵员不足的缺陷。
在最巅峰时,英国陆军甚至需要额外25%比例的外籍兵团(1820年),才能维持住赋予的职能,而这种军制,一直维持到了滑铁卢战争时代都没有任何的调整,可见其发展之缓慢迟滞和落后。
这加之,英国在滑铁卢战争之后只进行了轻微的军改,只将民兵附加了转为志愿兵补充海外的条例和将团制虚化,却直至20世纪初才有了落后于最优军制发展国家“普鲁士”半个多世纪的参谋部门和正经的军官培养军校(此前培养贵族列兵型军官),所以可以说英国陆军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内,都是被当做二线部队来弱势发展进行延续的。
简单来说,英国陆军在国内完全就是后娘养的;而伴随的则是,英国的轻武器发展也同样的落后。
英国单发枪时代的第一阶段
具体在1707年左右,由苏格兰陆军和英格兰陆军的合并,正式组成了现代英国陆军的雏形“大不列颠帝国联合陆军”。
在同一时期内,英国的轻武器也正式开启了历史中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统一制式化”时期。
此间,源于合并前各势力的盘根错节,以及上述提到国家合并后统治系统向德意志的转移和靠拢,新的制式化进程历时十数年,最终以摈弃了原有苏格兰和英格兰火枪系统,选择汉诺威向普鲁士波茨坦火枪借鉴而产生的火枪枪型作为了第一款制式步枪,以此在1723年达成了对英系步枪最初的制式化统一。
这种最早的英国制式火枪,被称为布朗.贝斯火枪,也被叫做棕贝斯火枪。
在设计上,这种武器和波茨坦步枪几乎一致,均为钢铁木铜的材质组成,主要使用侧向的燧石击发机构,以通过燧石夹击发可翻折的击铁火药盖,来配合通过纸壳弹和压实推杆在滑膛前装结构进行装填后的状态,以此完成单次发射动作。
在这些设计之中,黄铜部分的材质主要是用于枪械需求延展性的部分,铁材质则是出于节约成本的思路用以替代低价值的部分结构。
其主要的特色在于,弹药皆可与普鲁士的火枪相通用,均为18-19mm的口径,这是出于和普鲁士成为盟友在统一作战上做出的靠拢,具体体现有“七年战争”中英普火枪武器的通用行为。
而两者之间的区分,则主要在于两点,一为压实推杆的区别,二为采买的区别。
前者,主要指的是布朗步枪具备殖民地和本土的两种标准。英国在本土之外会使用更低质的木制推杆,而普鲁士则是以纯铁质的压实推杆来形成标准化。
而后者,则指的是在武器采买上的区别,英国的制式步枪会由军官自行购置,因而在质量上参差不齐,而普鲁士则完全由波茨坦出产分配为制式装备,所以火枪的质量和性能上更加均衡。
在后续,这款武器一直量产至1850年之前,总计建号超430多万支,是大英帝国第一支普及化的火枪。其中分别包含有长款陆军型、短陆型、海上型、印陆型、新陆型、龙骑型、新步陆型、骑卡型和陆战卡宾型等主要的变体。
这些变体之中,以标准的长陆地型为例,精度可达百码53%命中率和两百码30%的命中率,枪口动能亦能达到3500-4000焦耳,整体的性能在同代中位列前茅 。
不过这种标准的性能,源于英国军官采买制和未订立统一标准的制造商生产模式,在总计430万的产能中并不占多数,只有相当少量的比例,这些优秀的产出被集中使用,主要配置给18世纪末英国建立的散兵部队,以让这种当时的精锐部队配置性能更高的武器。
这个阶段内,随英国敲定了标准生产模型为制造商们定立了统一的生产标准,解决了武器性能差异造成后勤和维护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失去了上述同武器间具备的性能差异,原本配置给属于当时特殊部队的高性能同型布朗火枪便失去了意义。于是,这引发了后续英国对配发给特殊部队高性能步枪的单独研发,最终诞生了英国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款制式步枪“Petter1776型、弗格森型和贝克型步枪”。
这三款枪型,并非是替代主流步兵武器布朗.贝斯的产物,而是用作补充散兵作战职能的自研发火枪枪型,前两者为实验的型号,后者为最终装备的制式化型号。
几款武器中,Patter 1776型(汉诺威或格赖型)是两种实验型中更为成功的一款,它几乎参与了整个独立战争,接近成为英国新Jager部队的制式装备,但在临门一脚时被对需求特性做出更优阐述的贝克步枪所取代了。
它之设计,其实并没有使用什么新颖构想,同样为从德系火枪复刻过来的枪型。不过因设计出发点的不同,这种不配合阵型应用而是作为单枪被装备的火枪,在射程、精度和便携上均做出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些设计特性,主要通过“凹槽枪管、三叶式照门、刀片准星、整体尺寸缩减和弹药口径缩减”这几种设计的调整来达成。
根据DeWitt Bailey的说法,威廉.格赖1776型所具备的凹槽枪管可以实现弹道的稳定,这配合首次运用的瞄准系统,格赖步枪的精度会比标准的排发枪布朗.贝斯要好的多。
而根据这种弹道稳定的特性,组合缩小为723mm的枪管及15.7mm的口径,便能在具备较小尺寸的同时也拥有超过布朗步枪稍远的射程,这主要是因为同时期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匹配的枪械尺寸和口径并不会对射程产生太多的影响”。
而除了这些外,这款枪型另还具有两种较为独特的贴合性设计,一为刺刀设计,二为压实推杆的改动。
考虑到枪械无需进行排发的循环装填,此武器将快接且在早期和枪体接合性较差的套筒式三角截面突刺刀取缔,替换为了插入枪管式的刺刀,这种刺刀在弹尽时能形成更稳固的矛类冷兵器职能,对执行散兵任务的猎兵拥有更高适配性。
而出于同样的考虑,无需执行快速装填的格赖式,也同时将压实推杆的需求转换为了对安全性的强化,推杆需旋转一次才能取出,这在增加机动的格赖火枪身上,能起到对环境变化造成易脱落问题的弥补。
综合这些优势,这款实验性质的火枪在猎兵部队的匹配武器选型中接近于成功,由军部下达了一千支的生产订单,被主要用于对抗使用长步枪的美国神枪军,以分散的形式发放给了军队使用,几乎参与了所有英美战争中的大型战役。
而在同一时期,与这款枪型出于同样目标的设计,还有由竞争对手弗格森开发的作品“弗格森火枪”。
这款枪械,虽是三款枪型中最失败的一作,但源于首款后装火枪的头衔,名气甚至还要大过其余两者,同时因为设计思路在当时属于大胆的创新,所以其发展形成和终局也与格赖火枪有很大的不同。
它之设计,虽然同样首次应用了机械瞄具以将精确性提高,但这并非是它所追求的主要特性,实际上,它是一种往高射速型火枪方向进行发展的作品。
以其最主要的核心设计来看,便分别是以保持大枪身/大口径和后膛装填的这两项,前者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扬武器之威力,配合后者带来的快速发射能力,便能形成一种具备高速射和高杀伤特性的火枪设计,这种类型的武器同样也适配于散兵作战,可以在小规模的中近距战斗中获得射速的优势。
这里刨除掉对结构运用的前者,实际上的设计改动主要是后者的“后膛装填设计。”
这种结构,来源于弗格森对艾席克.德拉乔特式后膛装填结构的改良,主要是通过扳机圈和一个深入弹膛后方木制枪托的竖式螺栓所组成,运行时通过扳机圈进行正向或反向的360°侧向旋转,以完成螺栓的向下或向上升降,在向下时可完成装弹和装药动作,在向上时又可完成多余装药的顶出和闭膛,此刻多余的装药便可填入侧向击发火药池,以此便完成了所有发射前的准备,便可进行枪械单次的击发。
这种设计,其优势在于装填效率被提升,本就装填更近且无需使用超长推杆的设计,在进行了合理化和简化后,整个后膛装填动作甚至会比扭开一个门把手还简单,这对比前装枪的繁复是一种巨大的提高。
不过,另因此枪主要使用的是非定装弹,所以它也没有弹壳会阻挡火药向后的热蚀,便会存在火药对这种完全闭膛机构的高效腐蚀,因而也存在有维护、故障和寿命的这些缺陷,这在加上在当时制造这种枪械的高造价,对这款武器在国内的评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终,这款弗格森火枪仅有产出的两百支产量,在被装备百人队的实战试验中失败后,又因这种负面的影响被英国认为是不具备装备可行性的武器,最后随着设计者弗格森在国王山战役中的意外离世,这种设计也就彻底的不了了之了。
至于替代这两款枪械取得了最终英国陆军散兵部队正式制式化名额的枪型,则便是我上述提到三型之中的最后一款枪型“贝克式步枪。”
这款贝克步枪,全称名为1789型贝克步枪,由伦敦的枪匠伊奇基尔.贝克设计,是英国军方在第一次英美战争中测试了实际作战适配武器的需求后,再次提出制式招标的胜标者,是一种和战术更适配的作品。
它之设计,主要以格赖1776型火枪为基础,这两者均加入了同样的尺寸和口径缩减,以及相同的机械瞄具设计增添,从枪型大部分的设计来看,这两款武器几乎是等同的。
两者唯一存在较大的区别,在于这款贝克式是当时唯一被接受的前装线膛设计武器,这也是这款枪型被称之为步枪而非是火枪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线膛结构中使用前部装填法都被认为是很困难的,因为弹丸和枪管如果尺寸相差无几或是过小,在制作无法标准化的时代便极大可能会造成发射时的泄气,从而严重影响到射击能力,因而通常便需要弹丸过盈大于枪管才能稳定的射击,这带来的是装填的极度困难,大过枪管的弹丸需要以巨力压入长达760mm的枪管之底部,这非常影响射击的效率(2发/分)。
因此,这种实质上在17世纪中旬便于德国诞生的设计一直未能被正式的采用,只是作为高精度的贵族猎枪一直被使用着。
至于这次英国将这种设计提前带入军队的原由,其实也很好理解,作为装备散兵部队的武器,这种类似于猎枪且具备高精和低效率作战模式的武器,同样也贴合部分散兵的作战形式,还可以和零星使用的格赖步枪(4发/分)形成互补之势,用前者充当一种在现代快速反应步枪的职能,后者则可充当一种在现代作为远距狙击枪的职能。
综合这种设计,这款武器虽然因改动而出现了缺陷,但在彼时并不缺乏快速火枪的条件下,这种专精精度的武器反而能达成更好的互补。
因而,这款枪械被英国的官方所认可,成为了陆军散兵的第一款制式步枪,总计建号在22000支左右,主要装备了英国第95步兵团的绿衣军,其最好的战绩在半岛战役上,当时一位神枪手在此战于300米之外击毙了法国的科尔伯特将军。
这几款枪型,组成了英国陆军的第一代制式步兵枪体系,它们大概在19世纪的中旬左右退场,以其布朗.贝斯火枪面世的1722年起算,总计存续了接近130多年之久。
英国单发枪时代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发展阶段期间内,英国主要是在火枪设计上进行了强化和使用的开发,但源于其本身同时还在首次工业化革命中作为领路人带领了工业发展,因而这又为它带来了一次技术大爆炸,这些技术之中便涵盖有步枪领域获得受益的地方。
比如,其涌现的“雷帽击发、新式凹槽枪管和米尼弹头”等技术,便是对世界第二次单发步枪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主要设计,这些技术在此阶段过后陆续在英国衍生出了“布伦瑞尔、恩菲尔德和斯奈德”等枪型。这个时期的发展,我称其为英国单发枪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此阶段内,在这些因新兴技术而产生的枪型中,最早的一款为布伦瑞尔式,它主要是由“雷帽击发和新凹槽管”技术融合后产生的设计。
其在效率和精度上,相比此前特殊和普通的制式武器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而不止是接替布朗火枪,也同样取代了英国特殊部队的武器贝克步枪,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款全军都进行了装备的制式化步枪。
它之设计,在精度方面的维持主要通过对贝克式凹槽枪管设计的继承来达成,不过在形式上有了较大转变,原先多道凹槽配合过盈弹丸的组合,被替换为两道凹槽配置带肋弹丸的组合,通过类似轨道的构造,弹丸无需过盈,装填也就不再是困难的状态了,这提升了装填的效率,又维持了凹槽枪管带来的弹道平稳,精度同样也被保持住了。
这再加上,这款武器使用由福西斯设计出的固体雷帽设计,在外部侧向或正向击发机构的击发药装填上就更加的具有效率了。
这一点很好理解,需要容器携带的火药,显然没有可以制造成各种形状的固体击发帽更易携带和使用,因而这款武器的装填效率在两种设计的提升下,同样相比此前的制式装备有了成倍级的提升。
不过,这款武器作为一种开拓性的设计,在整体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是具备有不少缺陷的。
例如,其带肋的弹丸,在非熟悉射手的使用下,就极易存在枪口对位影响装填效率的问题,此外在夜间也会比一般枪械更难装填。同时,也因这种带肋弹丸的影响,这款枪械还无法适配于当时成熟的生产体系,如果大量制造这种非常规枪械,那么库存量和再生产能力巨大的纸壳标准弹药都将成为废品了。
因而,虽然这是英国第一把全军级的制式步枪,但最终的英国并没有全面的换装这款武器,只量产了几十万支左右,作为一种转型时期的过渡武器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