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鏖战:群狼利齿,二战德军潜艇鱼雷危机

来源:历史有悲有喜

要问二战潜艇哪家强?满世界还得数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西洋战场,鱼雷可以说是德国潜艇最主要的攻击武器,并为U型潜艇取得赫赫战功,名满天下,一度曾将大英帝国海军逼入了绝境。但从1939年9月大战爆发到1942年底,德军的潜艇部队一直在为没有合适的鱼雷使用所苦,一度甚至不得不将海上部署的所有潜艇悉数召回。德军这一由于鱼雷引信失灵所引起的鱼雷危机,不仅直接影响了潜艇的作战行动,而且对整个二战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鱼雷危机的出现

二战爆发后,德军潜艇实施“群狼战术”,不断在海上袭击英国舰船,取得了很多的战果。最为突出的是下面两次作战:1939年9月17日,“U-29”号潜艇在海上击沉了英国“勇敢”号航空母舰;10月14日夜,“U-47”号潜艇依靠卓越的航海技能潜入英国斯卡帕湾,击沉了停泊中的英国老式战列舰“皇家橡树”号。此外,纳粹潜艇更大肆地打击了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大量商船被截击在海上,使英国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

在这些胜利的背后,纳粹潜艇却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自战争爆发以来,在海上作战的潜艇不断遇到因为鱼雷失灵而使攻击失利的情况。这不仅使攻击目标轻易逃脱,宝贵战机丧失,而且还经常地将潜艇置于死地。如,1939年9月14日,“U-39”号潜艇向正在海上游弋的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发射了3枚磁性鱼雷,但鱼雷全部提前爆炸,不仅没有伤及目标,反而由于暴露自己而遭到了被英国护航舰艇击沉的命运。

在挪威战役中,由于挪威海区磁场异常,纳粹德军的潜艇鱼雷危机达到了最高潮。纳粹德军为了获得挪威的海岸,建立潜艇的基地和保证瑞典铁矿石航线的安全,于1940年3月,在海军司令雷德尔的建议下,希特勒批准发起了入侵挪威的战役。

为完成赋予潜艇部队的作战任务,雷德尔命令在航的31艘潜艇全部参加入侵挪威的作战行动,甚至将正在波罗的海执行训练任务的6艘小型教练潜艇调到前线参战,将正在试航的两艘新型潜艇也调往前线执行任务。根据挪威周围海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时任纳粹德军潜艇司令的邓尼茨对潜艇兵力进行精心的部署,为英军舰船设下了各种陷阱,诱使大量英国舰船进入潜艇的伏击范围。

然而,在邓尼茨得到的大量战果汇报的电报中,内容却都是鱼雷攻击的屡次失败经过。如“U-47”号潜艇艇长普里恩海军上尉报告:“4月15日晚上,发现3艘特大型运输舰(每艘30000吨)、3艘大型运输舰和2艘巡洋舰在海上停泊,彼此之间距离很近;22时,潜艇在水下实施首次攻击,方法是对巡洋舰、特大型运输舰、大型运输舰各发射1枚鱼雷,然后再进行装填,实施第2次攻击,最近发射距离为750米,最远发射距离为1500米;鱼雷攻击均无成效,敌未察觉行动,然后再装填;午夜后在水面重新发动攻击,艇长和第一值更官对所有校正工作都进行了极仔细的检查,发射诸元相当准确,发射4枚鱼雷,仍没有战果”

类似的电报不断到达指挥所,邓尼茨严令各潜艇对鱼雷进行仔细的核查,并采取了很多烦琐的补救措施,但是却毫无成效。至4月18日,鱼雷部门通知邓尼茨,鱼雷确实存在问题。对此,邓尼茨悲哀地说:“这实际上等于当时的潜艇没有装备武器”。由于出现了鱼雷危机,潜艇在海上缺少攻击敌舰船的必要武器,邓尼茨不得不将潜艇从战场上全部调回港口。

这样,尽管挪威附近水域正在进行激战,但潜艇在挪威沿岸海区的作战行动却宣告结束,甚至在其它海区活动的潜艇也接到了海战指挥部有关撤退的命令。战后,邓尼茨在其回忆录中记述道:“在形势对潜艇战有利的那几年中,由于鱼雷引信性能上的缺陷,大量敌舰船未能被击沉。”

二、鱼雷危机对德军作战的影响

实际上,邓尼茨仅阐述了鱼雷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那些逃脱的舰船对以后战争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还没有说,而这是更为重要的。

(一)使大量英军舰船逃脱被击沉的命运

截至1940年4月,鱼雷引信失灵问题的屡次出现,沉重地打击了纳粹潜艇艇员的自信心,引起了他们的满腹愤恨。许多消灭英国舰队主力战舰的宝贵战机失去了,有大量英国舰船因此轻易避免了沉没的命运。

根据《邓尼茨元帅战争回忆录》统计,仅在挪威战役中,纳粹潜艇共对“厌战”号战列舰进行了4次攻击,对巡洋舰进行了14次攻击,对驱逐舰进行了10次攻击,对运输舰进行了10次攻击。根据作战经验:“攻击战列舰4次可命中1次,攻击巡洋舰12次可命中7次,攻击驱逐舰10次可命中7次,攻击运输舰5次可命中5次”。

以上还仅是根据对航行状态的舰艇进行鱼雷攻击统计的经验数据,而在挪威战役期间,潜艇有大量的机会对停泊状态舰艇攻击,其命中概率应该还要高很多。如果根据大战前纳粹潜艇部队提出的并得到技术部门认可的标准——使用1枚鱼雷就能炸断1艘战列舰的“脊梁骨”并使其沉没来衡量,那么仅仅在挪威战役期间,英军至少应该有1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0艘运输船沉没。

而实际上,由于鱼雷失灵,德军潜艇仅仅击沉了1艘运输船!可以设想,这些遭到打击的舰船都被摧毁的话,那么不论在力量对比上,还是在作战士气上,都可能出现如1940年5月西欧陆上战场的情况。而由于鱼雷失灵,使得纳粹海军失去了一次沉重打击英国海军的大好机会。邓尼茨曾沉痛地说:当时,英国还没有找到对付潜艇的办法,是潜艇作战的黄金时机,但由于鱼雷的问题,这样的机会就错失了。

(二)使德、意海军遭到严重报复

二战初期,纳粹潜艇鱼雷攻击的屡屡失败,不仅使英国舰队保存了实力,保持住了英国海上传统优势地位,避免了如后来的陆上战场那样快速崩溃局面的出现,也为英国舰艇报复德、意海军提供了机会。

最为典型的是对“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攻击未果而遭到惨重报复的战例。二战爆发时,英国皇家海军装备有7艘各种型号的航空母舰,其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性能最为先进,是其海军的核心舰只。但战争爆发后仅十余天,“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就遭到潜艇的攻击,只是由于鱼雷失灵,才成功逃过这一劫难。

劫后余生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参加了大西洋、北海和地中海上的各次重大作战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力量,被誉为“英国海军作战效率最高的作战舰艇”。

首先,在战争初期,成功地围剿了在大西洋上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几艘德军舰艇。随后,当挪威战役打响后,“皇家方舟”号积极投入作战,不仅直接参加了对德军舰船的攻击,而且还为前线输送了15架“大鸥”式战斗俯冲轰炸机,这批飞机后来用炸弹击沉了纳粹德军“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在历史上,这是第一个“飞机单独击沉大舰”的战例。

挪威战役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迅速驶往地中海,在袭击法国舰队、打击躲避到塔兰托港的意大利舰队、破坏意大利通向非洲的海上交通线、支援保卫马耳他岛等若干次重大的海上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在这些行动中,有可能被德军利用的法国舰队被毁灭,在地中海上规模巨大的意大利舰队被严重削弱,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满载作战物资开往非洲的舰船被击沉。1941年5月26日,“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参加了对排水量达4.2万吨“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围剿作战,在这次作战行动中,虽然大量的英军舰艇参加了围堵,但都因惧其骇人的作战能力,只能尾追,而不敢逼近,最后,是“皇家方舟”号搭载飞机投放的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舵叶,致使其无法操纵,而最终被击沉的。

(三)是导致德国非洲军覆灭的主要原因

隆美尔在非洲战场距离成功曾仅有一步之遥。1942年6月21日,隆美尔率领非洲军攻陷北非重镇托卜鲁克。丘吉尔说:“托卜鲁克的陷落,对于他是一生所受最重大的打击之一”。盟国许多政界人士也大为震惊,认为现在已经几乎无法阻挡隆美尔给予英国一次致命的打击了:“征服埃及,然后在得到增援的条件下,向东北推进,席卷中东的大油田,再与俄国境内的德军会师于高加索”。实际上,这也正是隆美尔设想和计划中的下一步行动。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夏伊勒说:“这是盟国在战争中最黑暗的时刻之一,相对来说,是轴心国方面最光明的时刻之一”。果然,两天以后,隆美尔率领部队进入了埃及,6月底,到达距离亚历山大港65英里的阿拉曼。可以说,到这时,至少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这个大战利品已经在望了。

然而,隆美尔的好运到这时却嘎然而止。他不仅没有能获得看似唾手可得的胜利,反而逐步败退,最终在突尼斯遭到了全军覆没的命运。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如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将发现,鱼雷危机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隆美尔在非洲作战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物资匮乏。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隆美尔的补给舰队在地中海经常遭到英国皇家海军的拦截,大部分的物资沉没在了地中海海底。时任意大利外交部长的齐亚诺曾在日记中记述:“每一次尝试都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今晚我们再作尝试。7艘轮船出发了,护航的有两艘万吨级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我们的船只全部——我说的是全部——被击沉了……英国人在葬送我们的船只之后,返回在马耳他的港口。”

虽然隆美尔有着高超的作战艺术和勇气,但在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作战能力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也只能不断地败退,并且这种败退不断地重复着,一直到突尼斯被彻底击败为止。

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更多的资料来证实还有多少的盟军舰船由于德军潜艇鱼雷失灵而得以逃脱,而这些逃脱的舰船对海上战场和陆上战场的影响,我们更是难以定量的计算。我们不能说,没有鱼雷危机,隆美尔就能打败英军、征服中东并与另一路的德军在高加索会合。但我们从可以找到的史料中能清楚地看到,由于鱼雷危机,在大西洋、在北海以及在地中海的战场上,非常明显地产生了对英军有利而对德军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多大的推动力,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