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戈林——哥哥是纳粹二号人物,他却勇救犹太人

1993年,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指导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将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搬上了荧屏。该片最终在票房上收获颇丰,更是收获了7项奥斯卡金像奖。2002年,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拍摄的《钢琴家》,介绍了波兰犹太作曲家、钢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在二战中的遭遇以及德国国防军威尔姆·霍森费尔特上尉(Wilm Hosenfeld)帮助他的故事。同样,这部电影也收获了多项大奖,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三项奥斯卡金像奖。

■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海报。

■ 德国商人、纳粹党成员奥斯卡·辛德勒(1908-1974)。二战期间他在自己的搪瓷和弹药工厂,雇佣了许多犹太人,最终成功挽救了1200名犹太人免遭纳粹的屠杀。1982年的小说《辛德勒的方舟》和1993年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都是以他为主题,反映了他起初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为了利润而在战争期间雇佣廉价工人开办工厂,但之后却展现出过人的胆识、主动性和坚韧的奉献精神,千方百计挽救犹太人生命的故事。

■ 《钢琴师》剧照。德国演员托马斯·克雷切曼(Thomas Kretschmann)饰演的威尔姆·霍森菲尔特上尉,聆听美国演员阿德里安·布罗迪饰演的斯皮尔曼演奏钢琴曲。克雷切曼曾在多部电影中饰演德国军官,如《斯大林格勒》(1993)中的汉斯·冯·维茨兰特少尉(Hans von Witzland)、《帝国的毁灭》中的党卫军中将菲格莱茵中将、《U-571》中的京特·瓦斯内尔中尉、《钢琴师》中的霍森费尔特上尉和《刺杀希特勒》中的奥托·恩斯特·雷默中校。

■ 威尔姆·霍森费尔特上尉(1895-1952)。他在战争期间大概救助了50多名犹太人,后在1945年被苏军俘虏,并于1952年8月13日死于苏联战俘营。

二战中,犹太人蒙受了纳粹的种族清洗式大屠杀,600多万犹太人罹难于纳粹分布于欧洲各地的灭绝营和集中营中。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各国仍有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形式帮助犹太人,其中就包括辛德勒和霍森费尔特上尉在内的569名德国人。但是有这么一位德国人,他亦帮助过许多犹太人,却在战后没有被以色列奉为“国际义人”,他便是纳粹德国二号人物、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的弟弟——阿尔贝特·戈林(Albert G?ring)。

青少年时光

1895年3月9日,阿尔贝特·戈林出生在柏林。他是前德属西南非(今纳米比亚)首任帝国专员海因里希·恩斯特·戈林(Heinrich Ernst G?ring,1839-1913)的第5个孩子。老戈林在前一段婚姻中生育了5个子女。阿尔贝特·是海因里希与第二任妻子弗朗西斯卡·蒂芬布鲁恩(Franziska Tiefenbrunn)所生育5个孩子中的第5子。小戈林的同胞兄妹包括大哥卡尔·恩斯特·戈林(Karl Ernst G?ring)、两个姐姐奥尔加·特雷泽·戈林(Olga Therese G?ring)和保拉·伊丽贝特·戈林(Paula Elisabeth G?ring)、四哥则是日后的纳粹德国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小戈林的大哥在1932年去世,年仅47岁;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两位奥地利法学家。

■ 海因里希·戈林(1838-1913)。老戈林于1885年被俾斯麦任命为德属西南非首任帝国专员,1890年先后担任德国驻海地领事和驻埃及总领事。

阿尔贝特·戈林出生后,戈林一家住在柏林弗里德瑙区(Friedenau)弗雷格大街19号。这套房子是老戈林的好友赫尔曼·冯·埃本施泰因(Hermann von Epenstein)的房产。这位富有的内科医生拥有犹太人血统,曾在德属西南非工作,从而结识了老戈林。后来,只依靠老戈林退休金生活的戈林一家又搬到了纽伦堡东北50公里处的维尔登施泰因城堡(Burg Veldenstein)居住,而这座城堡也是埃本施泰因医生的产业。

■ 埃本施泰因与戈林家的4个孩子的合影,左侧为赫尔曼·戈林,与其牵手的正是阿尔贝特·戈林。

■ 维尔登施泰因城堡。这座城堡始建于1269年,为埃本施泰因在1897年所购买。1939年,埃本施泰因的遗孀将这座城堡过继给了戈林。目前这座城堡归巴伐利亚州政府所有。

此后,老戈林夫妇时常带着年幼的戈林兄弟前往奥地利萨尔茨堡的矛特恩多夫城堡(Burg Mauterdorf)拜访有恩于自己的埃本施泰因医生。这座城堡在日后时常被赫尔曼·戈林称为“童年的城堡”(Die Burg Seiner Jugend),而埃本施泰因则成了戈林兄弟的教父。由于老戈林比妻子年长20多岁,在与埃本施泰因医生的往来中,戈林的母亲与埃本施泰因擦出了婚外情的火花,而这段婚外情保持了大约15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段婚外情以及阿尔贝特·戈林在外貌上与埃本施泰因博士很像,曾让外界误认为埃本施泰因是小戈林的亲生父亲。另外一种说法则似乎打破了这个流言:小戈林的母亲在1893年3月至1894年夏末仍与老戈林生活在海地,因此小戈林不可能是埃本施泰因的儿子。1913年,小戈林的母亲与埃本施泰因的婚外情走到了尽头(后者在当年结婚了),被迫离开了维尔登施泰因城堡,带着年迈的老戈林搬到了慕尼黑。同年12月,老戈林去世。

■ 矛特恩多夫城堡始建十一世纪,为埃本施泰因在1894年所购。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赫尔曼·戈林在逃亡期间曾在此落脚。同样,这座城堡在1939年成为戈林的产业。二战结束时,戈林曾试图回到这座“同年的城堡”,但最终未能实现。

早年岁月

一战爆发后,阿尔贝特·戈林曾作为一名通讯技术员服役于西线。1945年4月14日,在英国皇家空军的大空袭中,小戈林的服役档案被焚毁于普鲁士陆军档案馆。然而,一份地方医疗机构的健康档案却保留着小戈林一战服役期间的病例。一战期间,他时常要冒着枪林弹雨修复受损的通讯线缆。这项任务非常危险,这让他躺在野战医院中度过了一战的绝大多数时间。

■ 阿尔贝特·戈林在一战中的一张照片。

1914年11月14日,在第一次弗兰德斯战役(Erste Flandernschlacht,亦称第一次伊珀尔战役)期间,小戈林在伊珀尔(Ypern)附近受伤,被送进了多特蒙特附近的一所野战医院。1918年春季攻势中,小戈林胸部中弹,再次严重受伤。在战争即将结束前,小戈林获得了退伍许可,带着尚未完全康复的伤痛回到了慕尼黑的家中。

一战结束后,与在一战中成为空战王牌的哥哥赫尔曼·戈林远走丹麦和瑞典谋生,所不同的是,阿尔贝特·戈林在1919年进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1923年以“优秀”成绩毕业)。

■ 仿纪录片《好人戈林》剧照:“赫尔曼·戈林”与“阿尔贝特·戈林”在二十年代初的合影。

1921年,小戈林与21岁的玛丽·冯·阿蒙女士结婚(Marie von Ammon),但这段婚姻在他认识埃尔娜·冯·米尔特纳女士(Erna von Miltner)后,便在1923年结束。1923年9月10日,阿尔贝特·戈林与米尔特纳女士结婚。他的这段婚姻最终保持了16年,在米尔特纳女士去世前不久与其离婚。1923年11月8日,赫尔曼·戈林在失败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受伤,并受到德国政府通缉,被迫流亡到瑞典。1925年,小戈林加入坐落在德绍(Dessau)的容克斯公司(Junkers & Co.)。1928年,他又作为容克斯公司的全权代表,被派往公司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分公司。

拯救犹太人的义举

此后,他的哥哥赫尔曼·戈林在纳粹党内的地位获得飞速提升,在1928年5月20日的大选中成为纳粹党的国会议员。1932年7月的德国大选过后,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戈林随即成为国会主席。纳粹上台后,希特勒又先后任命戈林为帝国不管部长,普鲁士内政部长兼帝国航空委员会主席。

与哥哥赫尔曼·戈林凭借在纳粹党内的地位逐渐掌握大权,并最终成为仅次于希特勒的德国二号权力人物所不同的是,阿尔贝特·戈林非常蔑视纳粹分子并厌恶纳粹的血腥统治,为逃离纳粹的统治,他甚至加入了奥地利国籍。

■ 阿尔贝特·戈林在1936年的一张照片。

然而,德国和奥地利在1938年完成了合并,他再次成了一名德国人,纳粹的残暴统治亦降临到他的身边。作为一名“耿直的Boy”,阿尔贝特积极反对党卫队在奥地利的暴行。曾有资料称,某日党卫队在维也纳强迫一些犹太妇女清洗路面,阿尔贝特·戈林见到这种党卫队羞辱性行为时,毅然挺身而出,蹲在大街上帮助这些妇女刷地面。当值的党卫队军官了解到他的身份后,立即下令结束这一羞辱性行为,因为他可不想因此得罪空军总司令。

■ 在三十年代中期,纳粹强迫犹太人刷大街往往是德国街头十分常见的场景。

德奥合并前,阿尔贝特·戈林曾就职于奥地利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托比斯-扎沙电影工业股份公司(Tobis-Sascha Filmindustrie AG)。在纳粹德国的金融控制下,该公司犹太人总裁奥斯卡·皮尔策(Oskar Pilzer)将公司以1000先令的价格抵押给了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但最终他连这1000先令也没有收到。德奥合并后,皮尔策被盖世太保逮捕。阿尔贝特·戈林及时站了出来,疏通关系让当局释放了皮尔茨,后者随即举家前往罗马,后又前往巴黎。皮尔策于1939年6月在巴黎死于一次手术后的并发症。

■ 奥斯卡·皮尔策(1882-1939),1932年至1936年担任奥地利战前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托比斯-扎沙电影工业股份公司总裁,同时担任维也纳电影制作联合会主席。

戈林还曾为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莱哈尔(Franz Lehár)的犹太人妻子办理了一份“荣誉雅利安人”证明,也曾帮助过著名女影星亨利·普尔滕的半犹太血统丈夫威廉·冯·考夫曼(Wihelm von Kaufmann)。

■ 左侧为德国著名女影星亨利·普尔滕,右为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弗朗茨·莱哈尔。

后来,阿尔贝特·戈林又来到捷克比尔森(Pilsen)的斯柯达公司工作,担任公司的出口业务负责人。为了帮助一些斯柯达公司的同事,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与纳粹当局交涉并疏通关系,他甚至还与捷克抵抗组织取得了联系。他经常模仿哥哥赫尔曼·戈林的签名,为逃亡的异见人士办理旅行证明。他曾多次引起盖世太保的注意,但又多次在哥哥的帮助下免于被盖世太保拘捕。小戈林曾亲自带着卡车前往集中营,要求集中营为他提供劳动力,然后将满载着囚犯的卡车带至偏远地方,方便囚犯们逃命。

■ 三四十年代的阿尔贝特·戈林。

2010年,赫尔曼·戈林的女儿艾达·戈林女士(Edda Goering)曾接受英国《卫报》的采访,在谈到叔叔阿尔伯特·戈林时,她这样说到:

“他当然依靠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帮助了许多人,但当他必须与更高级别的官员或机构打交道时,那他就得寻求我父亲的帮助,而他也确实得到了我父亲的帮助。”

■ 赫尔曼·戈林一家三口。埃达·戈林出生于1938年6月2日,为戈林唯一的女儿,现已经是一位78岁的老妇人。

1942年,阿尔贝特·戈林第三次结婚,对象为捷克美女米拉·克拉扎洛娃(Míla Klazarová)。小戈林的第三次婚姻为他带来了唯一的孩子——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

■ 阿尔贝特·戈林与第三任妻子米拉·克拉扎洛娃在1942年结婚后的合影。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后,阿尔贝特·戈林自己走进美军反情报部门的营地,随即被逮捕。他曾与哥哥赫尔曼·戈林关押在同一座审讯中心。最初,盟军很难相信德国帝国元帅的弟弟竟然不仅没有参与纳粹的暴行,而且为许多纳粹暴行的受害者提供了帮助。也正是这些人为他提供的证明,最终让他免于被审判并获释。但是,美军又在1945年8月将他引渡给了捷克斯洛伐克当局,后者指控其在供职于斯柯达公司期间可能犯下了战争罪。但是,大量前斯柯达公司员工的证明和他在盖世太保留下的档案再次证明了他的清白,他最终在1947年3月再次获释。

■ 阿尔贝特·戈林被捕后的盟军档案照。

小戈林获释后回到了萨尔茨堡。1948年,由于一次出轨事件,他带着3岁的女儿离开了妻子,远赴秘鲁。后来,父女二人又回到了德国慕尼黑。阿尔贝特·戈林,尽管帮助过大量纳粹独裁的受害者,却长期受到赫尔曼·戈林臭名的牵连。回到慕尼黑后,他大多时候需要依靠他所拯救过的人来资助生活,有时也写点东西或为别人翻译一点文件,赚点生活费。1966年12月20日,71岁的阿尔贝特·戈林因胰腺癌在诺伊恩比尔格(Neuenbürg)的一所医院去世。

英国的《犹太记事报》(The Jewish Chronicle)曾呼吁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将阿尔贝特·戈林列入国际义人名单,但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尽管他对犹太人态度积极且帮助过一些犹太人,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他冒了生命危险拯救了犹太人”。

后 记

实际上,阿尔贝特·戈林的故事即使在他死后30年都不为公众所了解。在世人熟知他那臭名昭著的哥哥的同时,却只有很少人知道他的丰功伟绩。阿尔贝特·戈林尚在世时,德国的《当代》(Aktuell)周刊曾在60年代初期写过一篇与他相关的小文章。二十世纪末,随着形势的缓慢改变,阿尔贝特·戈林的故事才再次出现在一些书籍和资料中,慢慢地让更多的人知道赫尔曼·戈林还有这么一位菩萨心肠的弟弟。新世纪以来,有关阿尔贝特·戈林的书籍陆续面世:英国作家詹姆斯·维列(James Wyllie)的《战争之主与变节者》(The Warlord and the Renegade)、澳大利亚作家威廉·哈斯廷斯·布尔克(William Hastings Burke)的《三十四人》(Thirty Four)和德国历史学家、大屠杀幸存者阿诺·鲁斯提格(Arno Lustiger)的《生存反抗》(Rettungswiderstand)。

■ 三本与阿尔贝特·戈林事迹有关的书籍。

在影视剧中,阿尔贝特·戈林的事迹首次于1998年出现在英国3BM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真实的阿尔贝特·戈林》(Real Albert Goering)。2014年,法国的一家电视台根据威廉·哈斯廷斯·布尔克的书制作了一集纪录片——《阿尔贝特·戈林文件》(Le Dossier Albert G?ring)。2016年,德国电视一台放送了一部仿纪录片《好人戈林》(Der gute G?ring),英国BBC四台在同月以广播剧的形式放送了该片。

■ 德国仿纪录片《好人戈林》DVD海报。该片在“油管”上有德语无字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