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淑:张恨水嫌弃的丑妻,两度丧子,余生却赢得了全家人的尊重
1913年的冬夜,这是徐文淑人生中最尴尬无措的一夜,彼时的她名字还叫做徐大毛。
那夜本是她洞房花烛,可她却孤零零地坐在婚床上焦急地等待着不知所踪的新郎。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女人,在新婚之夜却被丈夫丢下,是何等的耻辱。徐大毛委屈地落泪,焦急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可是大婚当晚出去寻夫,传出去的话以后自己可如何见人?
心焦地等待了半夜,终于新郎被长辈们在离家五六里地的破庙中寻得。
徐大毛闻声快步走出房门,正看见新郎被推搡着走进院子。
也正是现在,徐大毛才真正见到了自己将要为之苦等一辈子的那个男人—-张心远。
可能张心远很少人知道,但他的笔名估计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张恨水。
徐文淑全身照
日后的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从《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到《啼笑因缘》。
他的笔下全是才子佳人美丽的爱情。他的笔触一直散发着无处不在的浪漫。
而现在的张恨水面对着站在自己面前这位体态臃肿、不堪样貌又手足无措的新娘,显得十分嫌厌。
张恨水对自己风花雪月的新婚幻想破灭了,他唯一想要的就是逃离……
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那天一位妇人满面春风地来到岭头乡黄岭村的张张恨水家中。
一进屋就喜笑颜开地抓住张母的手道:“嫂子,婚事牵成了,徐家牌楼有位姑娘,今个16岁,知书达理,可是可人了。”
张恨水石碑
张母一听马上站了起来问道:“家境啥样?”
媒人满脸堆笑地告知张母,这家人祖上也有过官人,后来家道中落,可是人家底子在,父亲徐海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教书先生,书香门第也算门当户对。
张母心里有自己的打算,自从家里丈夫离世,家里除了在外上学的儿子也没有男丁。
家中生活就过得吃紧,儿子张恨水虽说考上了苏州蒙藏垦殖学校,但是革命战乱导致学校停办。
这几日儿子刚到家中,张母心中知道儿子心气极高,势必出门继续求学。
但是自己的骨肉又怎么不了解,张恨水酷爱那些文人风韵之事,在他的笔下也写过很多这类作品。
所以想要留住儿子,让他安分地生活在自己身边,得给他说一个知书达理又温柔可人的媳妇。
张母还是不放心,让媒人带着自己去看看未来的儿媳妇。媒人带着张母来徐家,远远地看见两个姑娘坐在那聊天。
媒人指着一个俊俏伶俐的姑娘说:“嫂子,看这姑娘多俏。”张母看了心花怒放,打心底也喜欢这个闺女,一口答应了这个亲事。
可谁料其实这是徐家和媒人做的扣,当初那个姑娘其实是徐大毛的表妹。
中年的张恨水
新婚当夜,张恨水满心欢喜地用撑杆挑开新娘盖头的时候,才发现当初相好的新娘今晚被狸猫换太子了。
面前这个女人,身材臃肿、翘嘴塌鼻,哪还是母亲口里说的俊俏姑娘?
才子佳人美梦瞬间破碎的张恨水,丢下新娘,连夜出逃。
望着被抓回来的张恨水,徐大毛又是委屈又是害怕,盘算着如果被退婚了,以后回到家里可如何见人?
也是今晚才知道被骗了的张母,虽说很是生气,但是望着老实巴交的徐大毛,心里也软了下来。
“这孩子虽说生得不标致,但是也能看出是个本分憨厚的孩子,这要是退婚,可让这孩子怎么活?”张母心里想着,长叹了口气。
张母许诺张恨水,日后必给他再续一房美妾,恳求这次别退婚,保全两家名声。
张恨水顺从了,母命难为。但是他还是不能心底承认这桩婚姻,在他的眼里这就是欺骗,徐大毛就是骗子。
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张恨水拒绝和徐大毛同房,他打扫出来一间杂物间做书房,把自己关在里面每日读书消磨时光。
年少张恨水全身照
被冷落的徐大毛内心虽说难受委屈,但是心底认定,嫁过来就是张家的人。
再望着潇洒俊朗,文质彬彬的张恨水。大毛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好好做好张家的媳妇,侍奉好母亲与夫君,早晚有一天会让他回心转意。
徐大毛白天地努力劳作,天蒙蒙亮就开始起来做饭干活。家里的苦活累活都让她一个人承包了,渐渐地张母也喜欢上了这个勤快憨厚的丫头。
在徐大毛的精心打理下,张宅焕然一新,上上下下也是井井有条。看着被收拾得一尘不染的家里,张母笑的嘴也合不拢。
可是,徐大毛的心血付出并没有被张恨水所接纳,他依旧不愿与这位所谓的妻子交往。
现在的他吃饭睡觉都在书房,张恨水早已铁了心不与这个徐大毛产生一丁点的交集。
张恨水晚年
结束了每天的劳作,徐大毛都会倚着门,望着院子那隅闪烁着烛光的小窗,痴痴地等待着自己的夫君回头看自己一眸。
无论是月华满地的清秋,还是被银光散地的冷冬,徐大毛能做的只是无数次望着天上的明月,等待她那咫尺天涯的爱情。
家中的妹妹张其范看见嫂子为人淳朴,却一直被哥哥冷落。主动请缨教嫂子读书识字,并给大毛起了一个更加温雅的名字—-徐文淑。
徐文淑心想自己如果能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可能张恨水就不会疏远自己。等到自己可与他比肩之时,自己的爱情就悄然而至了。
可是这终究是一种期望,此次包办的婚姻给张恨水留下的伤疤难以抚平,在婚后半年多,张恨水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
徐文淑知道丈夫名为闯荡,实则是逃离。恨就恨自己生得不俊俏,这份孤寂谁又能知呢?
后来的日子如同井水一样,平静且寡淡。徐文淑除了每天的劳作,唯一的兴趣随着妹妹学习文化知识。
张恨水与徐文淑
一年中,她最开心也是最期盼的就是过年的那几天,那时张恨水会带着大包小裹的礼物回家看望。
虽说张恨水依旧对徐文淑十分冷落,但就算远远地望着自己丈夫风尘仆仆的归来即使和自己没有任何的交流,徐文淑也是满心地欢喜。
她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看见自己精心照料的家里多了人气,她打心底里欢欣,这也是徐文淑一年到头唯一的盼头。
望着张恨水和家里人一家团圆,徐文淑满眼温柔,即使丈夫的爱意传达不到这里,但是回家就足够了。
张恨水—-作为徐文淑这辈子等待一生的爱人,却是世界上所结识的人中最陌生的存在。
张恨水西装照
过几年对家里的精心照料,张母对徐文淑喜欢更甚,婆媳关系也是十分融洽,这却反而更让张母感觉愧疚。
张母在每年儿子回家的时候,都极力开导张恨水“娶妻娶贤良”。如今徐文淑的贤良有目共睹,是时候接纳她了。
同时也表示希望张恨水给家里留个子嗣。
张恨水并不是十分是冷血的人,他离家多年本就多发妻有愧,终于在母亲的劝导下妥协了。
次年冬的张家大院,一声啼哭划破了拂晓。这是张恨水给她留下的女儿。徐文淑抱着她的女儿,眼含热泪,从此她的生活有了新的曙光。
就如那天的破晓一样。
但事与愿违,儿女在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徐文淑摸着女儿冰冷的身体。感觉天都塌了。
张恨水晚年的一家
她的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光影中的那一粒泡沫,在刚看到七彩光华的一瞬间—-破灭。
1926年,徐文淑的人生迎来又一次的变化。
这时的张恨水已经是名动北平的大作家。担任《申报》、《新闻报》的主笔。
在家中妹妹考上北京女师大之后,张恨水为了方便照料家中,便在北平购置了一所宅院,把家人都在老家接了过来。
那天的徐文淑换上了最好看的衣服,带着行李第一个冲下了到北平的火车。
她喜悦地在人群里寻找,寻找那个在脑海中里思念过无数次的身影。终于她看到了,那依旧温文尔雅的身影。
可在张恨水的身旁,是一位文静柔弱的女子正挽着丈夫的手与丈夫一同走来。
张恨水著作《啼笑因缘》
徐文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涌来,但是她强撑住了踉跄的身形。
在前往新家的车上,徐文淑胡思乱想,一边在劝解自己可能是误会,一边理性又告诉自己别挣扎了。
最后,还是张恨水打破了徐文淑最后一丝弥留的希望。
“咳咳,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妻子胡秋霞。”
徐文淑绝望了,但是她明白丈夫的心永远就没在自己这里过。
经过丈夫的介绍得知,胡秋霞是张恨水在北平贫女习艺所收留的女孩,身世凄惨的胡秋霞不堪地主的压迫偷跑了出来。
徐文淑和胡秋霞
在警察的引领下进入了贫女习艺所学习劳动技能,这里的女子到了合适的年纪就会被安排嫁给合适的人家。
长大的胡秋霞经人介绍结识了张恨水。就是这样,张恨水在女子习艺所娶回了身体娇弱,惹人怜爱的胡秋霞。
张恨水妻子与孩子
陷入绝望的徐文淑在犹豫再三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正式打量眼前这位夺走自己丈夫的女人。
一眼望去,如有千年。徐文淑怔住了。
眼前的两个人竟然如此般配!真的是故事中才有的郎才女貌、才子佳人。
这时的徐文淑翻涌起一种莫名的情愫,看着胡秋霞娇柔秀美,想到自己臃肿的体态和不标致的外表,徐文淑满心的嫉妒。
可又有一丝欣慰在心底升腾,欣慰张恨水终于找到自己所爱,即使那个人不是自己,即使自己才是张恨水的发妻。
可面对已经深爱了这么久的丈夫,看着两人如天造地设的神仙眷侣般,确实有一丝喜悦掺杂在嫉妒和失望之中。
张恨水与妻女
现在的徐文淑已经不是当年的女孩了,她学习文化知识之后,接纳了很多佛教文化。
如《心经》之类的书籍,她更是爱不释手。她一直运用所学的佛学文化开解自己,可能这也正是这些年她挺过来的原因。
徐文淑并没有与胡秋霞起冲突,甚至可以说十分和谐。只是白天劳作之后,晚上独处空房时,还是会感到些许孤寂。
虽说自己在家中如同保姆一般,但是徐文淑却十分知足,自己生活富裕,平日里还能和胡秋霞与张恨水的孩子一起相处。
这一切已经让天性喜欢孩子的徐文淑十分满足,但是婆婆却为她十分抱不平,明明为家里操劳这么多,却受到这样的对待。
张母责备儿子对徐文淑太过冷落,要求张恨水住进徐文淑的房中,留个后人以后徐文淑也好有个依靠。
创作的张恨水
张恨水是个孝子,果真就住进了徐文淑的房间直至徐文淑又怀一胎。
可命运再一次地捉弄了徐文淑,徐文淑的这一子又一次夭折了。
承受了两次丧子之痛的徐文淑,已经被命运戏耍得没有力气。
望着家人买的精致的小棺椁,徐文淑缓缓地合上了噙满泪水的双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早已无言,只能叹息自己的命薄。
好在这次悲剧并没有彻底击倒徐文淑,她深知这个家庭还需要她,她不能垮掉。
此后的日子,徐文淑更加勤快,每日劳作不知疲倦。只有她自己知道只有拼命地做事,才不会入夜合上眼的噩梦出现。
两次孩子的夭折,让徐文淑对这个家庭心怀愧疚。所以对胡秋霞的孩子更是视如己出。
1928年,这一年是徐文淑铭记一辈子的年份,这一年胡秋霞生下来家中的第一个儿子张晓水。
胡秋霞与两个孩子
平日里胡秋霞没有精力照顾孩子,而张恨水一则不擅长照顾孩子,二则忙于创作,徐文淑马上接过这照顾孩子的重任。
徐文淑对小孩子十分喜爱,把张晓水的日常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与自己亲生无二。
直至多年之后,晚年的张晓水也对当时自己的大娘十分感激。
日子就这么过着,但是张恨水的心里其实还有些闷闷不平。自己的笔下产生过如此多的才子佳人,有过无数风花雪月。
但对自己而言,婚姻的缺失一直是一个不可言明的遗憾。正房徐文淑属于包办婚姻,二人感情只有两字可以形容:空白。
张恨水与妻子的合影
而二房虽是自己自愿迎娶的妻子,却是因为自己见胡秋霞孤苦伶仃而心生怜悯。自己对另一半所期许的美貌和才情前两任都不具备。
就在这个时候,周南走入了张恨水的生活。
周南是一名在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她同时也是张恨水文学作品的热衷者。再一次学校演出的舞台上与张恨水相识。
两人一见倾心,在几次见面之后,就进入热恋。张恨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知己,最终决定要与周南走进婚姻的殿堂。
得知这个消息的家人都极为吃惊,周南小张恨水二十余岁,而胡秋霞则更是对这个女学生十分抵触。
这个时候,徐文淑站了出来,她把胡秋霞拉进自己的房间开解了很久,最终在她的劝说之下,胡秋霞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
张恨水迎娶了周南,也就是这个时候,张恨水开始正视眼前这个已经陪自己走过二十多年的妻子。
张恨水的第三任妻子
张恨水知道徐文淑对自己的爱意真切,早已变成了坚不可摧的亲情。虽说自己此生与她有缘无分,但对自己发妻徐文淑发自内心的尊敬。
抗战前夕,张恨水为了家人的安全把一家人又安置回了老家。作为家里的大嫂,徐文淑在张恨水不在的时候又挑起了家里的大梁。
回到故宅,这几十年的光阴历历在目,韶华不再,时光荏苒,这一切让徐文淑心里也是阵阵慨叹。
她已不再是初入张家的小媳妇,现在的她是一家老小的主心骨。她要把家里安顿得有条不紊,让在北平的丈夫毫无后顾之忧。
张恨水与周南结婚照
年华飞逝,在老家的这些年徐文淑抚养孩子长大,照顾老人安享晚年。虽说张恨水对徐文淑并无爱意,但是她对家里贡献不可取代。
每个月张恨水都会寄给家里充足的生活费,徐文淑也乐得知足。
不知不觉间,岁月已经在徐文淑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些年里,婆婆离世、妹妹长大成家、孩子外出求学。
而徐文淑仍旧坚守在家中,虽说身子骨已经佝偻,但是她永远是家里人最坚实的后盾。
老年的张恨水
她的付出赢得了家里所有人的认可,已不需要再用更多言语的粉饰。
她是之于婆婆万里无一的好儿媳,之于孩子则是慈祥和蔼的好母亲,之于这个家庭她则是看似平淡无奇,却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主心骨。
而现在的她,已经在生活的风霜之下,略显疲态,犹如秋叶一般,将要凋零。
徐文淑与张恨水
那年冬天,寒风凛冽,徐文淑迎着寒风蹒跚地走在路上,她正要给自己的孩子张晓水寄去信件,可是信件永远都不会寄出了。
徐文淑中风倒在了大街上,再也没能起来,而她的手里还紧紧地攒着寄托对儿子牵挂的家书。
雪花飘摇,此生亦如此沉浮,这一世的凄风苦雨,终于是时候要消散了……
凄寂了一生,幸好有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