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仙下嫁锅炉工,痴呆中离世仍带蔡锷照片,蔡锷后人:自作多情

来源:说书人国师

1954年一个寻常的日子,沈阳的一处不起眼的小巷中的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一位五十多岁穿着粗布衣衫的老妇静静地躺在棺材里,身旁并无什么陪葬品,只有她手边放着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俊朗的年轻将军。

这位妇人就是因与蔡锷将军交好并推动护国运动而名声大噪的民国名妓小凤仙。她与蔡锷的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广受欢迎,举国皆知。但是晚年的小凤仙过的并不如意,十分潦倒。她没有留下儿女,死后陪伴她的也只有蔡锷的一张照片,身旁并无亲友,连葬礼也是继女草草操持。

说到名妓,大致有那么几类,如因才华横溢而出名但又红颜薄命的苏小小;与文人雅士作诗唱和而闻名的薛涛;又或是与权贵相交而闻名,其中“翘楚”就属与皇帝勾搭的李师师;最后一种就是跟历史特殊事件有关,比如导致吴三桂投降清朝“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今天提到的小凤仙就是占了后面两类的民国时期名妓。

提起小凤仙首先就想到蔡锷,蔡锷一生因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并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雄总需要佳人相配,于是蔡锷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红粉知己小凤仙就出现了,并在后一件壮举里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小凤仙原名朱筱凤,后改名为张凤云,满族旗人,祖籍河南,大约1899年出生于父亲做官的浙江杭州。她的父亲是一个没落的满族八旗武官,后被解职,光绪年间全家流寓湖南湘潭,后到杭州。

1900年8月,小凤仙在杭州出生。生父殁后,因母亲是偏房,备受大母虐待,不得已乃和生母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就改姓张,名凤云。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张奶妈就带着她逃亡上海。

因衣食无着,她便跟着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了艺名“小凤仙”,此时的小凤仙亭亭玉立,已经能看出是一位难得的美人胚子。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

小凤仙自幼聪颖,识文断字,会拉二胡,会弹琵琶,会唱京剧,会写歌词,很快便以“色艺俱佳”脱颖而出,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1914年秋,蔡锷将军奉袁世凯旨进京,名为邀请实为软禁,意在拉拢兵力为己所用。在看透了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的野心后,蔡锷明确的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也导致袁世凯恼羞成怒,进一步加紧了对蔡锷的监视蔡锷让其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并严令禁止出京。那时候,小凤仙住在八大胡同陕西巷里的云吉班。

蔡锷家国大事压在心头,内心烦闷,便常常化装成商人模样,串八大胡同,排遣苦闷。由于身份原因,蔡锷打扮的并不出众惹眼,再加上目的原本并不是为了嫖妓,妓院老鸨就把他引到虽然样貌出色但是性格有些孤僻的二流妓女小凤仙这里。于是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相遇了,33岁的蔡锷一表人才,17岁的小凤仙也如花一朵,二人的一段情缘也就此展开。

小凤仙虽然身处风尘之地,但是性情坚韧,知书达理,对一些事情颇有自己的见解。蔡锷将军相貌英俊,谈吐不俗,二人一见如故,引为知己。小凤仙擅长京剧,又弹得一手好琵琶,很好的纾解了蔡锷苦闷的心情,于是二人交往日益密切,听曲儿填词,形影不离。

他们还经常结伴出游,小凤仙喜爱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因此当时很多人都曾在普珍园遇见两人小酌畅谈,二人的足迹遍布京城各处,据说蔡锷还曾有过购置豪宅金屋藏娇的想法,二人浓情蜜意可谓当时的一段佳话。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当时蔡锷已经有两位夫人,她们知道蔡锷整天留恋烟火之地,也非常不高兴,甚至还大打出手,险些离婚。

但这段日子,可以说是小凤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与自己心爱的人抛却俗事纷扰,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郎情妾意,只羡鸳鸯不羡仙。但是好景不长,当时正值多事之秋,袁世凯日益严密的监视和称帝的狼子野心让蔡锷坐立难安,苦思之下,他决定寻求脱身之法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讨袁。

小凤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蔡锷非池中之物,不能强留在此处,是有一番大事业要做,因此她毫不犹豫的对蔡锷伸出了援手,决意与他同生共死,助他脱离困境。无奈形势逼人,逃脱不易,蔡锷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凤仙只好流泪为其唱曲送别,细细叮咛。犹记得在《伟业》中,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将军对前去送别泪眼婆娑的小凤仙说:“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至此一别,竟是天人永隔,再难相见。

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散心,途中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促成二次革命成功。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小凤仙帮助蔡锷有三种说法,但都和小凤仙有关)

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消息传到北京,无异于惊天霹雳,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前往祭奠,并送有挽联: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串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打击是巨大的,苦等的良人竟然身死他处,对于一位刚刚坠入爱河并和情郎短暂相处的19岁女子,这悲痛过于沉重。从那以后,小凤仙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后来下嫁给当时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二人生活多年,却没有留下后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她改名换姓之后再次嫁人,嫁的是大她五岁的锅炉工李振海。

锅炉工去世之后,她和他的女儿一起生活,生活潦倒困苦。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生活艰难的小凤仙无奈之下只好和梅兰芳联系,之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但是日子依旧没有好过,1952年,小凤仙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1954年去世。

小凤仙后改名为张洗非

小凤仙与蔡锷的一段往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其爱国义举,先后编成电影、电视,普受欢迎。关于蔡锷与小凤仙的一段情,始于蔡锷“狎妓”以麻痹袁的目的,终于小凤仙孤苦一人凄凉离世。

但其实,有人说当时的小凤仙只是个二流妓女,认识不了许多达官贵人,不会说漏嘴、也没人可以说漏嘴。因而是被利用的绝佳对象,而且当时蔡锷还喜欢了一个十七岁的雏妓,只不过因为这个小姑娘后来被人买走,他还伤心的写下了四句挽联。

这段感情故事,其实多有蹊跷。不少学者专家更愿意相信,蔡锷和家人都在上演一场双簧戏,因为在战火中他们家人之间亲密的信件能体现,他们的感情非常好。而小凤仙和蔡锷的感情却并不亲密。她只是被利用的戏码罢了,后来袁世凯政府也没有将小凤仙关押,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1981年关于小凤仙和蔡锷的电影《知音》风靡中国,而蔡锷的后人却表示:其实他们当时的感情并不亲密,某种程度上属于小凤仙个人的自作多情。

蔡锷的曾外孙回答记者

但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这英雄美人的故事。他们俩的悱恻缠绵成了千古美谈,蔡锷还曾赠予小凤仙两联: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这短暂的一段爱情之后迎来的却是几十年的孤寂与思念,其中或许还有怨。

想来那句话是对的“年少时不能遇到太过惊艳的人,否则余生都无法安然度过”,小凤仙念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最后陪她入棺长眠的也就只有蔡锷的一张照片而已。美人、英雄,至此都化为一抔净土,随着历史的车轮散入岁月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