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战争:清军攻下江南之地,弘光政权宣告覆灭
来源:历史总探长
顺治元年,清军在攻占北京城之后,着手进攻江淮之地。
李自成在陕西的势力被清军瓦解之后,清军趁势大举进攻江淮之地。曾经属于大明王朝的万里河山正在被清军的铁骑一步步的蚕食和吞噬,而在江南之地刚刚稳定的弘光政权却对此毫无危机感。
对于江南之地的大多数官僚而言,清军是“借虏平寇”的最好利刃,纵使清军没能彻底铲除分布在陕西、四川之地的流寇,可是对于自己的南明政权依旧是有利而无弊。他们那会想到,在清军解决了李自成的大军之后,便浩浩荡荡的朝着江淮之地扑杀过来。
顺治二年,清军的各路大军从河南、山东之地开始缓缓进军。
在此之前,南明政权为了能够抵抗李自成的大军侵入江淮之地,在淮安、泗水、临淮、庐州设立江北四镇,同时让左良玉统兵二十万镇守在武昌,这五个防御点几乎为南明弘光政权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军事防御战线,清军想要在短时间内攻打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马士英擅权行事,开始在京畿西面构造防御军事,这下子一下惹怒了统兵二十万的左良玉。接下来“伪太子”案爆发,东林党人趁势反攻朝臣,左良玉带领大军从武昌冲向了南京,诛杀奸佞。
南明政权的内斗让清军更加有机可乘,清军将领多铎格迅速挺兵南下,进军泗州。
两路不同大军的侵袭,让驻守在扬州的史可法左右为难。正当史可法带领大军准备移驻泗州的时候,南明弘光政权以左良军大军逼近铜陵为由,下诏让史可法带兵溯江而上,救援南京。
左良玉统帅大军在抵达九江之后,就吐血而亡,其子左梦庚作为行军统帅继续挺兵东行。驻守在庐州的黄得功出兵拦截,在铜陵击溃了左梦庚的主力大军,左梦庚挺兵失败,带领溃败的士兵投降了清军。
史可法因为左良玉起兵反叛的消息被来回折腾,在他抵达燕子矶之后听闻叛军已经被黄得功剿灭。又掉头带领大军奔袭扬州抵挡清军的不断南下。军情紧急,史可法被这么折腾,在长江两岸附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构造完备的防御战线。
他在挥师回扬州的途中,听到清军已经度过淮水,匆忙奔袭扬州防御。
清军将领多铎在拿下泗州之后,知道史可法前去救援南京,遂下令直扑史可法所驻守的扬州,准备趁着扬州城防御空虚直取扬州。
清军之所以能够如此神速的进军,其实离不开南明政权的不稳定性。虽然南明政权因为拥立福王继位得以稳定,可是真正军事上的防备确实捉襟见肘,单单是江北四镇的各镇兵力就相互攻伐,尤其是驻守在徐州的高杰,他本是李自成的流寇出身,为人嚣张跋扈,虽然投降做了官军,但是当地的百姓视之为敌寇。
尤其是高杰和许定国的相互厮杀,附近的百姓也惨遭波及,为其屠之一空。
清军逼近史可法所驻守的扬州,给与弘光政权江北防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史可法赶回扬州的第四天,清军就已经打到了扬州城下。
在清军突进到扬州城下的时候,扬州城部分总兵出城投降,部分百姓也提前出城而逃。多铎眼看形势一片大好,便开始试图招降史可法,同时亲自书写书信给史可法,但是都被史可法义正言辞的拒绝。
招降无望的多铎下令用大炮不断轰击扬州城的西北隅,顺利进入了城中。一时间扬州城中部将战死者数不胜数,就连史可法也被擒遭杀。
多铎准备停留几日,再发兵南京,可是驻守在这里的军队却被扬州民众杀害数千人。勃然大怒的多铎下令带领军队在扬州城疯狂的屠杀,几乎见人就杀,仅仅十余天的时间屠杀者七十多万人,手段之血腥,手段之残忍让人恐怖。
眼看扬州陷落,驻守在长江南岸的明军部将分布遣兵驻守在瓜州、镇江、常熟三地。清军眼看长江南岸防守严密,想要轻而易举渡过长江不太可能,于是在江北之地打造船只,趁着深夜将火把捆绑在船只之上,同时将这些船只全部推到了长江里面诱敌。
南岸明军以为清军乘船渡江,下令炮火齐发,将这些江中的船只尽数炸毁,长江南岸的明军以为大获全胜,纷纷派遣驿使前往南京报捷。
清军趁其长江南岸的明军防御空虚,趁大雾弥漫之际成功渡江,双方在镇江附近的甘露寺展开大战。清军骑兵同时从明军两翼发起进攻,一举重创长江南岸的明军主力,南京之地眼看着就要拱手相让于清军。
可是在南京的帝王朱由崧和众多的朝臣仍然在大肆庆祝大捷,他们还以为火炮真的重创了清军,整个南京之地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南京的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清军已经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北京城曾经沦陷的噩梦就要在此处重新上演。
镇江大败的消息被传到南京的时候,毫无准备的弘光皇帝和辅臣马士英弃南京城而逃。弘光皇帝一路朝着太平奔袭而去,驻守在芜湖的黄得功和清军在荻港展开大战,力战不降。
黄得功的臂膀就要断裂,他用衣服将臂膀和身子捆绑在一块,手持短刀想要掩护弘光皇帝从船上逃跑。不幸被流矢射中咽喉左侧,黄得功眼看着大势已去,将咽喉左侧的箭头拔出,贯穿自己咽喉而死。
弘光皇帝也因此被抓获,献给了已经占据南京城的清军统帅多铎。
南明弘光政权存在仅仅八个月,这八个月的时间对于侥幸登上帝位的朱由崧而言,仅仅只是一个短暂的盛世迷梦。
这场迷梦的背后,是一场场愈加冰冷的现实。往日繁华富庶的江南之地再也不曾属于他,清军的铁骑仍旧在肆无忌惮的践踏着江南之地的万千子民,清军一统天下的局势已经在一步步的彰显,也在一步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