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被蒋介石枪决后,留下3位夫人5个子女,后来他们过得怎样了

1938年1月24日,自1月11日“开封会议”以来,韩复榘已经被蒋秘密扣押了13天。

晚上7时许,汉口步入夜幕,韩复榘独自一人孤坐在小院中。

这时门外来了两位传令兵(蒋的特务)对韩复榘说:“何都长(何应钦)请你谈话,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此时韩复榘对蛰伏在前方的杀机仍旧不明觉厉,遂亦步亦趋地随两人来到某处院子。

背后的黑枪

前脚刚踏入院子,只见阁楼上下,四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军警。

若是接见,何须如此阵仗。

“哎呀,我出门出得急,这一跨门才发觉脚下的鞋子挤脚得很,我这就回去换一双,去去就来!”

此时韩复榘故意一边说着话一边俯首打量着脚下的鞋子。

此举一出,现场军警无不警觉,小院顿时杀机四起。

只见韩复榘自顾自地作势要往回迈步,可惜身子刚转过去,当场便是“啪”一声枪响。

韩复渠痛苦地扭过头惊恐道:“打我……”

可惜话刚到嘴边,小院便响起了炸炮一般的枪声,韩复榘被乱枪打死,殒命庭院之中,享年48岁。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韩复榘被密决之后,蒋介石对外公布的消息是韩“不听命令,擅自撤退”。

显然从字面上看,放弃抵抗致使日寇长驱直入山东乃韩的取死之道,蒋介石这一出打的是军法从事的口号以泄私愤。

韩复榘被杀后,一直曝尸当场,最后还是蒋介石泯留了一丝人性通知韩的家人来收尸。

尸体最终是由韩复榘的二姨太纪甘青与次子韩嗣燠来殓收走的。

之所以是二姨太带人出面,完全是事出有因。

韩复榘的发妻是高艺珍,是书香门庭灌输出来的闺秀,原本这种大事她是一定要出面不可的。

可是刚听到韩复榘被枪决的消息,她的大儿子韩嗣燮便被吓得精神失常,几至无法自理与痴儿无异的地步,高艺珍无奈,只能遣次子韩嗣燠出面与二姨太纪甘青一同前往汉口。

韩复榘一死,韩家这一曾经整个山东最豪气的阔门大户瞬间坍塌,他的部属也相继离散,留下的一家八口人后来也死的死,走的走,分崩离析。

首先是长子韩嗣燮。

韩复榘与发妻高艺珍一共育有三子,分别是韩嗣燮、韩嗣燠、韩嗣烽。

其他兄弟两人倒还好,反倒是长子韩嗣燮从小脑子就有点问题,精神一直有点失常。

作为家中长子,韩复榘与高艺珍又一直舐犊情深对他视之甚重,从未削减过对韩嗣燮的疼爱,尤其是韩嗣燮私下里与父亲韩复渠的感情最为密切。

结果一听到父亲被杀后,原本就脑子有问题的韩嗣燮一时承受不住打击,精神瞬间紊乱,彻彻底底地沦为了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的精神病人。

母亲高艺珍苦于没有照顾儿子的先进手段,只能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

原本高艺珍还想着等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再迎接大儿子回家团聚,可是最终却等来儿子韩嗣燮暴死精神病院的消息。

韩嗣燮死后,韩家内部的稳固更加摇摇欲坠,韩复榘生前讨的两个姨太太也开始打退堂鼓,准备离开韩家各自为生。

韩复榘的二姨太是纪甘青,三姨太是李玉卿,他们二人皆是韩家过不了门的小妾,出身风月场所,骨子里本就是薄情寡义的,因此韩复榘一死,这二人最早打退堂鼓,嚷嚷着分家出走。

也许有人会问,二姨太纪甘青曾顶着风口浪尖为韩复榘收尸,应该算不得薄情才对?

其实此事另有缘由。

纪甘青是河南源河一带的名伶出身,是韩复榘为求新鲜从风月场里半抢半拐回来的。

纪甘青为人八面玲珑,尤善察言观色,做了韩复榘姨太太之后,在不少重要的社交场合为韩复榘建树颇多,甚至韩最终能够拿下山东省长一职传闻纪甘青也是功不可没,人称“外交夫人”。

显然,纪甘青之所以依附韩复榘,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强权与金钱的贪恋,他们二人本质上的感情仅存在极薄的一线,一旦大难临头终究难免劳燕分飞的场面。

得到纪甘青之后不久,韩复榘很快新鲜感就过去了,看上了后来的三姨太李玉卿,渐渐冷落了纪甘青。

不甘寂寞的纪甘青一来二去之下,渐渐与韩复渠派去保护她的勤务员私通在了一起,后被韩复渠所知当场捉奸在床。

面对如此奇耻大辱,韩复榘自然难以咽下,纪甘青更是被吓得精神失常,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慌中。

最终结果却是韩复榘秘密处死了那名勤务员,保下了纪甘青的命,只是从此不再过问她的事情,把她养在深闺庭院。

回顾起来,从这点来看,韩复榘对纪甘青是有不杀之恩的,因此在韩复榘被枪决之后,纪甘青毅然踏上了赴汉口为韩收尸之路。

给韩复榘处理完入殓之事后,纪甘青了无牵挂,主动向大太太高艺珍提出净身出户另谋生活,高艺珍觉得她做的事情已经仁至义尽,而且她还年轻,当面就允了她的请求,从此纪甘青离开韩家,湮没江湖,再无踪迹。

纪甘青净身出户之后三四年,三姨太李玉卿也嚷嚷着要离开。

只是与纪甘青不同,李玉卿则要求分人分家,既要韩复榘留下的部分私产,也要两人留下的儿子即韩复榘四子韩嗣熿。

与二姨太纪甘青相同,李玉卿也有一样的“轨迹”。

在韩复榘得到她之后没多久,韩复榘再度对她失去了兴趣,不甘寂寞的李玉卿很快也有了红杏出墙的心思。

李玉卿的出身与纪甘青相比,更加上不得台面,是地道的花楼头魁出身(妓女),在韩冷落她之后不久便与负责她饮食的厨子私通到了一起。

此事的结果是厨师死,李玉卿成为了第二只笼中雀。

只是与二姨太纪甘青不同,韩复榘不杀李玉卿,完全是因为她曾为韩生下四子韩嗣熿,韩复榘是看在儿子的面子上才止住杀心。

因此除了二人共出一子,韩复榘生前与三姨太李玉卿的感情早已经是可有可无乃至厌恶相向的地步。

在韩复榘死后三四年,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李玉卿向大太太高艺珍提出离开韩家另谋前程。

李玉卿像纪甘青那样净身出户,因此在离开韩家之前她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拥有儿子韩嗣熿的抚养权。

二、继承韩复榘的部分私产。

当然第二个条件归根到底是建立在第一个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可是此事却被一向温顺的大太太高艺珍当面驳斥。

最终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只能到法院对簿公堂。

最后,由于韩复榘生前好友的打点,加上法官考虑李玉卿曾有对韩不贞行为,因此从人道与传统上,均否决了由她继承韩嗣熿抚养权并分走部分韩复榘私产的申诉,判大太太高艺珍胜诉,李玉卿净身出户。

胜诉之后不久,高艺珍便让二子韩嗣燠到西安把四弟韩嗣熿接回北平一起生活。

打那以后,史书上留下的关于韩复榘三姨太李玉卿的记载就少之又少,归根到底她们都是强权的依附者,覆巢之下自然鸡飞蛋打,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那么除了因病暴死的长子韩嗣燮,韩复榘留下的三子一女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其实回顾韩复榘这些后代的一生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韩复榘身死,被历史冠之以骂名与恶名,家产大多罚没,父亲韩复榘留给子女们最大的财产便是一位任劳任怨慈祥和蔼的妈妈高艺珍。

然而韩复榘的这些后代在后来的生命际遇里,不仅摆脱了父亲“骂名”的束缚,甚至还活出了新生,在各个领域不仅建树颇多,有的还大放异彩,这实在是一件极其难得的事。

其中最富传奇的便是次子韩嗣燠。

如何逆天改命?

父亲去世后,为了告别过往迎往新生,韩嗣燠给自己改名为韩子华。

韩子华是1923年北平生人,在父亲去世后,一直是他和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们四处漂泊,维系着韩家的生计。

期间他们到过日本,抗战胜利后回到国内,改名韩子华,并最终于1949年和家人定居于北平。

1949年5月,韩子华考入北平的华北大学,但入学不到一个月他便因为韩复榘之子的身份处处遭人冷眼,恰逢国家正在号召知识青年参军,韩子华遂生了参军报效祖国、摆脱命运束缚的想法。

1950年,韩子华作为志愿军的一员被派往朝鲜战场,在朝鲜战场挥洒青春与血泪,完成了命运的逆变。

对于韩子华在志愿军的这一段经历,我党记载颇多,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事迹。

韩子华当时由于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因此被派到了军政治部宣传科做对敌宣传工作,平时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地给敌人搞宣传、舆论等策反工作。

有一次,韩子华被派往执行任务,要到敌人阵营的铁丝网挂上策反传单以鼓噪敌人军心。

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中间不仅要穿过战场,还要通过一段敌人严防死守的封锁区。

当夜,韩子华和战友在夜幕的掩护下摸黑出发,一路上大家都很顺利,直到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一片长约100多米的开阔水稻田。

当时美军为了抵御敌人来袭,不仅铸有铁丝网,还在铁丝网附近埋下大量暗雷,因此人稍不注意便会落入血肉横飞的下场。

且美军对这片水稻田的监视也尤为森严,探照灯几乎一夜不灭地晃来晃去,稻田里一有个风吹草动探照灯一照,紧接着便是一顿机枪扫射,除此之外敌人的飞机也会重点关照这个地方,因此走到这里只能趴着走,决不能露头。

这一次,当韩子华他们刚刚在稻田里匍匐前进30多米时,马上被警觉的探照灯发觉,大家赶紧悄悄地转换位置,刚刚挪动身子,原来的位置便被机枪打成了一滩烂泥。

敌人不放心,又派出了飞机来低空侦察,意图找出我军同志进行歼击。

就在韩子华悄悄地在稻田里匍匐前进时,头顶敌人的飞机突然轰鸣着盘旋而来,飞得极低,清楚的连机身上的码子都能看到。

韩子华见状,赶紧憋了一口长气把整个身子没去泥水里。

等到敌机飞近一看,稻田又是一片静悄悄的静谧景象,敌人寻踪不得,以为是多心了,盘桓了几圈之后便扬长而去。

结果由于大家憋气太久,飞机还未远去,韩子华等便露出了头,稻田里的一阵骚动瞬间被飞机上机警的敌人察觉,马上杀了个回马枪呼啸而来。

这一次敌机侦察的高度更低,韩子华在泥水里趴着的时候,甚至都能看清楚机上的敌人探出半个身子用两个大鼻孔冲着他们哼哼。

只是由于这一次大家吃一堑长一智,趴在稻田里打死都不动一下,加之夜色的掩护,稻田又浓又密,飞机飞的高度再低也是有限,因此敌机盘桓多圈之后见没有动静便意犹未尽地离去。

韩子华后来回忆说:此事我一直想起来都心有余悸,那是与死神擦肩最近的一次,当时大家相隔的距离不远,因此只要露出了半点动静,敌人的飞机一顿扫射,大家必定成为一滩肉泥,绝无幸免。

但是此次任务最终还是在韩子华与同志们的机敏睿智下得以化险为夷,圆满地完成。

第二天敌人一起来,看见铁丝网上挂满了策反传单,气得跳起了脚,大呼可恨。

当然关于韩子华在志愿军中的履历不仅于此,他后来还参与了俘虏管理工作,与俘虏之间也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朝鲜战争结束,韩子华曾以突出表现荣立三等功,得到了祖国与人民的认可,完成了命运的逆变。

1955年,韩子华转业到了兰州电业局,此后又陆续从事教育工作。

工作中韩子华作风扎实,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任劳任怨,渐渐被党和国家重用,一路从兰州市人大代表做到了民革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的位置,以沉甸甸的政绩报答了党和国家的信任与栽培,直到2013年于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在韩复榘所有后代中,在中共内部担任如此高位的,仅此一位。

不得不说,韩复榘的子女个个都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要么毅然参军报效祖国,要么扎根基层为百姓谋福祉,要么钻研学术为国家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

韩复榘的三子韩嗣烽也是一个胸怀壮志的大好青年,成年之后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号称黄埔最后一期的成都中央军校。

刚从军校毕业,蒋介石便已退守台湾。

韩嗣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无处宣泄,一时彷徨无端。

时值历史大关口之际,韩复榘生前好友纷纷劝说高艺珍拖家带口一起到台湾去。

但是时年已有不俗见地的次子韩嗣燠与三子韩嗣烽认为,父亲韩复榘是为蒋某人所杀,跟着他去台湾,未必会有好果子吃,反观国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因此长远来看留在大陆奔头更大。

最终高艺珍采纳了两个儿子的建议,留在了大陆。

韩嗣烽因为有过军校学习经历,加上他从善如流,态度积极又有不俗文化素养,很快被我党吸引到了西安运输公司工作。

工作之余,韩嗣烽还兼职负责黄埔军校留在大陆的同学会工作,在党内军人乃至两岸军人之间,都发挥出了不小的积极作用,他的余生基本都在党的爱护与栽培下平稳度过。

韩复榘的子女中,唯有与三姨太李玉卿所出的四子韩嗣熿文化程度最高。

韩嗣熿被接过来一起生活时,还是个小娃娃,但是在他的余生里,他的大妈妈高艺珍一直对他视如己出,提供了甚至多于其生身母亲的呵护与疼爱,细致入微地照顾他衣食住行的同时还为他的教育殚精竭虑。

在大妈妈的悉心抚养下,四子韩嗣熿生得聪颖异常,学业十分优秀,后来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了北京电力学院研究生部(现华北电力大学)做教授,社会地位颇高。

后来为了追求学术层次更上一层楼,韩嗣熿又到了奥地利留学,期间的很多花销均是由大妈妈与哥哥们提供,尤其是大妈妈对他关心呵护最多,时常牵挂游子在外,寄出书信与财物。

韩嗣熿说到底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原本凭借着他在力学专业方面的学术成绩,完全可以留在奥地利享受优渥生活,但是他因割舍不下养他爱他的大妈妈高艺珍,最终还是决定回国赡养母亲,直到1957年高艺珍去世。

回国之后的韩嗣熿的仕途可谓是一飞冲天,一路做到了民革北京市委秘书长的位置,其职级几乎可与二哥韩嗣燠比肩。

晚年的韩嗣熿痴心于武术养生,尤其在意拳方面颇有造诣,《阑珊集》里有多篇他对意拳的高论,直到2000年发挥完生命的余热去世,享年67岁。

韩复榘留下的最小一个娃娃是个女孩,名叫韩嗣虑。

只是这个女孩并非韩复榘所出,而是由于早年因为生女无果从五弟那里过继过来的。

母亲高艺珍对韩嗣虑的疼爱一样不减分毫,也送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在当时来说是极困难的一件事,不仅需要有远见卓识,还要有相当的精力、能力与财力去支撑他们的教育。

在母亲高艺珍的谆谆教诲下,韩嗣虑最终考入了北京电力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在了电力局工作,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高级工程师。

从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所处的时代来看,如果说韩复渠的三子一女是成功的、绚烂的一生,那么他们的母亲高艺珍则是伟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