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九月惨案”,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死难者达到350人之多

来源: 水木书屋     节选自:《犯罪心理学揭秘》

提起法国大革命,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法国人民高唱着斗志激昂的马赛曲,一路前行的场景。但“革命并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1792年9月2日,就发生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九月大屠杀”。

巴黎爆发的“九月大屠杀”在历史中被称作“九月惨案”,当时的巴黎爆发了“无套裤汉革命”,之所以称作“无套裤汉革命”,是因为当时的法国贵族只习惯穿套裤(紧身裤),而普通的百姓穿的是无套裤,因此“无套裤汉革命”指的是一场没有贵族的革命,是一场只有底层平民参加的革命。

当时的巴黎,外敌逐渐入侵,隆维已然失守,旺代等地甚至发生了保王党叛乱。9月2日,凡尔登陷落,巴黎警钟敲响,义勇军整装待发,这时候的巴黎谣言四起,有谣言说有犯人要在监狱中发起暴动,在这些谣言的蛊惑下,有群众和义勇军就自告奋勇地跑到狱中处死这些要发起暴动的犯人。

1792年9月2日至5日,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开始了,在这样的大屠杀面前,法律显然已经失去了它该有的约束力。9月2日晚上,大多数民众集合在了贡塞榭峄监狱,从晚上8时开始,进行了长达9个多小时的屠杀,死难者达到350人之多。而在另外一个监狱——亚培监狱,暴行更是持续了41个小时,同样屠杀了上百人,甚至还对一些被害人使用了极其残酷的刑罚,将其肢解。

在这短短的3天时间里,整个巴黎一共有上千人死于这场屠杀,这场屠杀还蔓延到了巴黎之外的城市。在这场大屠杀中,有一位典型的被害人,就是当时的德·兰巴拉公主。德·兰巴拉公主是当时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闺密,她在这场大屠杀中被活活虐死。

“无套裤汉”首先用剑刺到了德·兰巴拉头上,然后又将她的额头划破,鲜血从划破的裂口处冒了出来,她全身上下都被血打湿了,德·兰巴拉失去了意识。但是,“无套裤汉”不愿意德·兰巴拉就这样安静地死去,于是他们开始了更加残暴的行动,要让德·兰巴拉承受生不如死的折磨,他们用刺刀撕开了德·兰巴拉的衣服,纷纷用牙齿撕咬她的身体,这些疼痛让已经昏迷的德·兰巴拉又苏醒了过来。

为了让德·兰巴拉感受到自己死亡的全过程,“无套裤汉”强迫德·兰巴拉站起来,继续对她进行折磨和羞辱。最后,德·兰巴拉被他们折磨得已经没有了丝毫站立的力气,他们才决定要赐德·兰巴拉一死,然后用武器杀死了她。“无套裤汉”对德·兰巴拉的尸体也不放过,用利剑对她进行了分尸,砍去她的全部手脚,开膛破腹,完全不成人形。

疯狂的人们将德·兰巴拉的肠子拽出体外,缠绕在手上来显示自己的勇敢,甚至有人将她的心脏挖出来,哈哈大笑。他们砍下德·兰巴拉的头颅,用长枪挑着,在关押法国王后的牢房窗外游行。德·兰巴拉公主的生命定格在她43岁时的这场恐怖血腥中。

法国“九月大屠杀”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也被人们视为法国革命的一次恐怖事件,当时英国驻法国大使发出了“这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呀?”的感慨。这个杀人群体杀了大约一千多人,这个群体中除了少数职业无赖,主要是一些小店主和各行各业的手艺人——靴匠、锁匠、理发师、泥瓦匠、店员、邮差,等等。

他们在别人的怂恿下,已经没有了判断力,他们完全相信自己是在完成一项爱国义举,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着杀人犯罪。他们感觉自己在整个屠杀过程中既是法官又是执行人,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丝毫不认为这是在犯罪。

这些人大多数都来自底层平民,对和他们同一阶层的人有着极大的同情和理解,在得知囚犯在监狱中可能24小时都喝不上水之后,他们感觉这一切都是狱警的错,这些狱警真的该死,就应该把这些狱警活活打死。阿巴耶就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一名罪犯,当这名囚犯被宣告无罪后,所有人都高兴地与他拥抱,疯狂地鼓掌。

之后,他们开始了疯狂的大屠杀,在整个屠杀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都十分高涨,整个屠杀人群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他们围着尸体唱歌跳舞,欢快地观赏着被他们处死的贵族,他们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充满着正义的行为,这场屠杀是充满正气的屠杀。在屠杀过程中,为了让女士们看得更加真切,就把女士们安排在了前面,于是其中的一名刽子手当时抱怨说,这样使在场的人中只有很少的人才能享受到痛打贵族的乐趣。

他们决定让被害人从他们中间慢慢走过,然后用刀来刺伤被害人们的背部,这样痛苦的时间就会长一点,大家就都可以感受到痛打贵族们的乐趣。在福斯监狱,被害人甚至被剥得精光,每个人都观赏着被害人,直到每个人都看够看腻以后,再用刀切开他们的五脏六腑。在他们的所有行为中,都可以看到群体头脑特有的那种幼稚的推理方式。

因此,在屠杀了1200~1500个民族的敌人之后,有人提议说,那些关着老年人、乞丐和流浪汉的监狱其实是在养着一些没用的人,因此不如把他们全都杀掉,他的这种建议居然立刻就被采纳。在屠杀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目的,好像每个人都是该死的,屠杀的范围越来越广,囚犯无一例外地全被处死,其中包括50名12岁到17岁的儿童,他们用自己的理由把这些人都变成了人民的公敌,全部处决。

一周的屠杀结束,所有这些处决也终于停止,杀人行动也停止了,刽子手们以为可以休息一下了。他们深信自己为祖国立了大功,还前往政府去请赏,有的甚至要求被授予勋章。群体事件中,还有这样一个例子,攻破巴士底监狱时监狱长被杀,杀死监狱长的是巴士底监狱里的一个厨师。

这个厨师与监狱长并没有什么冤仇,并且厨师还是监狱长选拔进来的。当时厨师无事可干,监狱长出于同情把他招了进来,没想到他竟然成为杀死自己的凶手。《乌合之众》中记载:一群人通过武装斗争攻破了巴士底监狱的铜墙铁壁,这群人围住监狱长的时候非常兴奋,他们不断地向监狱长进行拳打脚踢,结束之后又开始了他们的屠杀狂欢,有人说要吊死他,有人说要砍下他的头,有人说要把他拴在马尾巴上……

狱长在反抗的过程中,踢中了一个殴打他的人,这时有人建议让那个被踢到的人杀了狱长,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在场群体的认同。此人正是这个监狱的厨师,他来巴士底监狱工作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事情可做,或者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他被狱长踢到确实也是偶然。

但是,这时群体的意见是让他杀了狱长,他认为既然大家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他就觉得这是一种光荣的事情,而且还认为杀死了狱长一定会得到这个群体对他的认可。他便拿来一把刀,由于这把刀有点钝,所以并没有成功。

因为是厨师,所以他从裤兜里掏出了一把随身携带的小刀,很容易地就将狱长杀死。集体其实就是那些组织有序的群众,这样的群众,比起那些毫无组织性的群体来说,有时候可能更可怕,就像当年的纳粹,是一个组织有序、纪律严明的群体,在纪律严明的组织中,那绝对是身不由己的。

集体主义精神必然消灭个性,扼杀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德国纳粹当年做出了无数的暴行: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

【犯罪心理分析】

“九月惨案”,群众在暴怒之中,一口气杀死了上千人,这些人在群体情绪的怂恿下,感觉自己是在完成一个光荣的任务,是在为大家为国家做一件好事。他们冲进监狱杀人放火,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义的,而不是在犯罪。他们满脸的正义感,没有任何愧疚地大肆屠杀。

不管当时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残忍,但是他们在执行过程中,感觉不到自己的残忍,在屠杀的过程中他们欢呼,他们舞蹈,在欢呼喧嚣中进行着血腥的屠杀。他们杀人的时候,满脸的正义感与荣耀感,享受着杀人和折磨人的乐趣。杀人之后,这些人没有感觉自己是在犯罪,反而要求政府为自己授予勋章。

因为,自己替政府消灭了那些社会的残渣余孽,是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与我们在所有群体中看到的特征几乎都是一致的:易受怂恿、轻信、易变,把良好或恶劣的感情进行夸大,都披着某种道德的衣裳,等等。参与“九月惨案”的群体中间,这些特征一应俱全。

当时在这群人中,没有一个人能确切地知道是谁下了杀掉犯人的命令,这些并不重要,但是,明确的一点是他们当时都受到了极大的怂恿和蛊惑,他们在这样的蛊惑之下开始了屠杀行动。他们深信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的这种行动有着强烈的率直和幼稚的正义感。

他们认为自己是一名正义的爱国者,他们自己判断对方是否该死,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幼稚的良知得到了满足,于是他们认为他们是在进行着合法的屠杀,残忍的本能也可以尽情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