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起源-平黄巾时的士宦之争
太平道起源
黄巾军所信仰的“太平道”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
顺帝刘保执政时(126-144年),徐州琅邪国人宫崇宣称其师傅干吉在东海国曲阳县的一处泉水中得到一套天书,名为《太平清领书》(后世更名为《太平经》,现为道教经典),共一百七十卷。宫崇将此书奉献给朝廷,而朝廷官员鉴定此书为人为所做,不予推广。但此书却在民间道士中流传学习。
延熹八年(165年)正月,桓帝刘志公开信奉黄老道,拜祭老子;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民间百姓学习黄老道的热情。
范书《桓帝纪》:(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
约在熹平年间(172-177年),冀州巨鹿郡人张角以《太平清领书》为教材,开创太平道,传道授徒。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张梁、张宝自称“大医”,其中通过让教徒、病人向神仙(应为老子)跪拜悔过,并服用符水的方式治疗疾病,往往有效,于是信奉太平道的人日益增多。
张角派徒弟八人前往全国各地传道,十余年间,太平道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共八个州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再将教徒按地区共置为三十六方,每方设一“渠帅”为首领。至光和末年(183年),太平道俨然发展成为一个有着明确组织分工的庞大宗教组织。
范书《皇甫嵩传》: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
面对太平道的崛起,很多政府官员认为这是引人向善的宗教,于是不加管制,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都看不出端倪。
光和四年(181年),司徒杨赐忧心忡忡,召见掾吏刘陶,提出“由政府出面,将迁徙的太平道教徒遣返原籍,以此削弱瓦解太平道的势力,若张角拒绝或反抗,朝廷则师出有名。”刘陶认同;于是杨赐联合司空张济、卫尉刘宽(三人均为刘宏的恩师)将此建议写成奏章,上书刘宏。但因没过多久,杨赐被免职,此奏章滞留在宫中,刘宏并未看到。
范书《杨赐传》:(杨)赐遂上书言之。会去位,事留中。
光和六年(183年),侍御史刘陶与奉车都尉乐松、议郎袁贡三人联名上书,重提杨赐当年的建议。这回刘宏看到了奏章,但他不以为然,只要没有叛乱,他就安心在西园享乐。太平道这样的宗教集团,刘宏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于是刘宏没有采纳,反而下诏让刘陶去整理《春秋》条例。
范书《刘陶传》:帝(刘宏)殊不悟,方诏(刘)陶次第《春秋》条例。
至此,刘宏错过了最佳的防范时间,而太平道已经如日中天,影响着大半个中国,黄巾起义指日可待。
本年,张角放出谣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太平道教徒用石灰在雒阳及各州郡的官府门上书写“甲子”二字作为标记。
次年,光和七年(184年)即为甲子年。二月,黄巾之乱爆发。
平黄巾时的士宦之争
黄巾之乱爆发后,在北地郡太守皇甫嵩与中常侍吕强的倡议及运作下,刘宏同意宣布解除党锢,持续十四年之久的第二次党锢终于结束。
第二次党锢自建宁二年(169年)十月始,至中平元年(184年)三月结束。
同时,刘宏任命皇甫嵩、朱儁、卢植等人率军南征北讨,到了年底,黄巾军基本上被扑灭了。
本年,士人(确切的说是政治行为激进的士人,以少壮派为主)重新获得进入朝廷的机会。河南尹何进(何皇后之兄)被提拔为大将军(可开府任命下属官员),也与三公府一同征辟天下名士入朝为官。
入朝的名士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简单概括的是:少壮的士人(如何颙、袁绍、刘表等)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德高望重的前辈(如张俭、陈寔、申屠蟠等)则不屑一顾,他们可不愿意为了几年的官途而让自己晚节不保。
自从士人进入朝廷后,士人又将政治斗争的矛头指向宦官,本小节就来汇总一下本年的士宦之争的内容。
首先就是,士人以讨论张角作乱的根源为由,将责任推向宦官集团。这其中有三人最出名。
张钧。他的奏章措辞最为严厉,直接点名十常侍,要求刘宏斩中常侍张让等人以谢天下。刘宏不听,张钧则继续上奏,刘宏怒道:“难道这十个人中就没有一个人是好人?!”而张让则指使查办太平道的官员诬陷张钧学习太平道,之后,张钧被冤枉处死。
向栩。这位书呆子认为黄巾作乱是因为太平道教徒没有读过《孝经》的缘故,他提出只要派人到黄河边,面对北方的黄巾军诵读《孝经》,黄巾军就会感动得投降。——这就是著名的“孝经退敌”的笑话。
因为向栩在奏章中也嘲讽了张让等人,于是张让同样没有放过他,仍然以“向栩不愿意朝廷派兵,实为张角同党”为由,将其处死。
傅燮。这位文武双全的凉州名士将在后文继续介绍。本年,他以被皇甫嵩招为别部司马,随军出征。临行前,傅燮上书给刘宏,他分析了张角作乱的原因,措辞婉和,只是说“祸起萧墙”。刘宏赞同傅燮的见解,由此留下深刻印象。但中常侍赵忠看到后,仍然对傅燮耿耿于怀。
八月,皇甫嵩率军在兖州仓亭大破黄巾军,傅燮在此战中生擒黄巾军三位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可以说是功劳仅次于皇甫嵩、朱儁,但由于赵忠等人从中作梗,傅燮并未封侯,仅仅是任命为安定都尉(管理凉州匈奴人的官员)。
除了上书弹劾之外,查办太平道教徒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也是斗争激烈。
五月,大将军何进查办马元义案,其中牵涉出中常侍封谞、徐奉两人。刘宏得知后,震怒之下便将张让、赵忠等人叫来臭骂一顿:“当初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都被禁锢,还有人被杀。如今党人都为国出力,你们反倒和张角勾结,我可以斩了你们吗?!”张让等人吓得磕头求饶,刘宏才罢休[2]。因为案子是何进办的,张赵等人也不能怎么样。
范书《宦者列传》:后,中常侍封谞、徐奉事独发觉坐诛,帝(刘宏)因怒诘(张)让等曰:“汝曹常言党人欲为不轨,皆令禁锢,或有伏诛。今党人更为国用,汝曹反与张角通,为可斩未?”皆叩头云:“故中常侍王甫、侯览所为。”帝乃止。
六月,豫州刺史王允随皇甫嵩、朱儁平定豫州,从缴获的黄巾军物品中找到张让门客联络黄巾军的书信,于是上报朝廷。张让极力撇清干系,才逃过一劫,否则也要追随封谞、徐奉去了。自此,张让便对王允恨之入骨。
后来(约在年底),张让逮着机会,弹劾王允,罢免其官职。王允先后两次入狱,被判死刑,幸亏得何进、杨赐、袁隗三人上书求情拯救,才幸免于死。
八月,兖州仓亭之战后。皇甫嵩北上冀州讨伐张角,路过魏郡邺城县,看到赵忠的私宅踰制,于是上书弹劾,刘宏下令没收赵忠的私宅。
综合上述统计:
士人集团只取得两场政治斗争胜利。第一,借大将军何进之力诛杀封谞、徐奉;第二,皇甫嵩凭借战功在身的威望,没收赵忠的私宅。
而张让等宦官,则两次渡过责难,并成功诬杀张钧、向栩;让傅燮不得封侯,差点将王允置于死地。
联系主持查办太平道的钩盾令周斌,派到冀州前线视察战况的小黄门左丰,可见:刘宏对宦官是充分信任的,对涉嫌犯罪的宦官是宽容大度的,且张让能影响查办太平道的侍御史,为其达到陷害政治对手的目的。
钩盾令:宦官官职。《百官志三》:典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
小黄门:宦官官职。《百官志三》: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