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作者:刘秀平

[摘 要]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女子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相对较低,中国古代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女子的毕生任务也只限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女子受教育权利受到诸多限制。所以近代女子能走进学堂使教育摆脱了闺阁女子装饰物的状况。本文旨就以清末民初奉天地区的女子教育问题为例来阐述近代女子的受教育问题。

1、女学在奉天地区的兴起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群体的地位,所以近代女学的出现成为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亮点,这是诸多因素影响的共同结果。下面主要以奉天地区为例探讨一下近代女学的发展。

1.1 兴起的原因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清末新政和民国初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国家财富增加,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比例。当时的奉天地区,允许旗民交产,发展工商奖励垦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为后来投资女学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清末新政的浪潮。

奉天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经过了清两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清末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清末推行新政的浪潮中,在全国各地纷纷创办女子学校之际,奉天当然也并不例外。

第三, 当时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1907年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后,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包括改革教育行政机构、兴办新式学堂等,同时全省各地广设女子学堂。

第四,地理因素。东北地处边陲,受“女子三从四德”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来讲并不是很严重;

第五,欧风美雨的影响。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始,国外势力不断渗透到奉天地区,带来了西方近代思想,对近代奉天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北女子学校教育在经历了清末民初的缓慢发展之后,到了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水平已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2 女子教育在奉天地区的发展状况。

下面主要从对学校的种类和课程设置上介绍一下奉天地区女子教育在清末民初的发展。主要以实业类、师范类、普通类三类为主。

(1)师范类的。这类主要有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它的前身是赵尔巽将军创立的奉天省城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后添设女子蚕桑讲习科,后又添设数理化专修科一级,招收师范毕业之女生。除此之外还有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奉天通志》中曾记载:“在女子师范教育阶段,开设家事、裁缝、手艺三门课程,注重家庭工艺的传授,其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2)普通学堂。这类重在文化知识学习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早在日俄战争后就设有奉天省第一女子高中,主要有第一女子初等高等小学校、第二女子初等高等小学校、到了二十年代还有著名的同泽女子中学。

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是文化知识。课程设置主要是:民初,为国文、唱歌、图画、缝纫、体操、手工、算术、修身等;高等小学校还加上了英语、地理、理科历史、四科。1922 年新学制建立后又做了些许的改变。《盛京时报》中曾有相关的记载,“各校将一律添设东文课”“小学添设英文”。[1]

(3)实业类。清末民国是我国女子实业教育的滥筋及初步发展阶段,这一类重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民国成立后,政府为谋民生之发展,便公布了《实业学校令》,鼓励创办男女实业学校。为“造就人才,扩充工业”,女子实业学校“俾女子得以自营生存”。[2]“女子职业学校易校长,以男耕女织本我国固有之职业”,“添授织系”。[3]

2、 东北女子学校教育的影响

东北女子学校从清末的兴起再到民国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是二三十年的时间,但是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下面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论述:

第一,积极方面:(1)近代奉天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加速了奉天地区社会向近代化转型。近代奉天地区女子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女性,他们在促使奉天本地妇女从传统型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近代女子教育的推广,推动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普及。这一时期设置的女子教育课程添加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学科,如天文、数学、物理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女性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提高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国民素质。女子接受新的教育文化知识和并参加社会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之后他们活动于社会的各个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虽然,奉天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整个东北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时学校发展的许多限制性因素,主要是社会封建思想残余和经费不足。(1)社会封建思想残余。当时的奉天地区,封建制度残余依然是制约着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存在了数千年的“三从四德”的传统社会风气早已深入到了国人的骨髓。所以民国初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东北地区的教育是落后于南方各地的。(2)教育经费不足。女子学校从创办伊始就面临着这一问题。当时在奉天省基本是官、公、私并举的筹款措施来兴办学校,《盛京时报》中常有教员被拖欠工资,因为资金问题学校停办的报道。

3、总结

奉天地区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只是清末民初整个中国地区女子教育的一个缩影,尽管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仍然对整个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