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水兵生活简直触目惊心

这幅1891年的版画展示了纪念葡萄牙探险家费迪南德·麦哲伦的游行

  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背景

咱们都知道,从15世纪初期开始,一方面因为西欧地中海沿岸商业城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增殖进程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因为欧亚大陆中部的地缘政治环境不稳、传统的沿陆地前往东方的丝绸之路有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的危险,西欧一半是主动、一半是被动地进入了海洋时代;而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由永乐大帝统治的明王朝由于拓展海外影响力、顺带还有“查访建文帝下落”的需求,也开始派出船队,向着印度洋方向进发。

郑和下西洋航线示意图:底线字为出航到达点,红线为路线。政权边界以1405年为准。

  在这种情况下,东西方互相呼应,共同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大门。只不过,由于古代中国以国家力量作为后盾的“朝贡贸易”、“七下西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纯的宣扬国力、发展朝贡国的行为,庞大的船队很难实现自负盈亏,几乎只是单纯的“吞金巨兽”的存在。故而,在雄心壮志的帝王去世后,凭借国家意志推进的进入印度洋的行动很快就难以为继、郑和宝船船队的盛况也再也没有出现在印度洋上,古代中国的海上贸易很快萎缩到了东南亚、日本一线,长期停留在了近海贸易阶段。

郑和宝船模型 

而相反,尽管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初期船队规模、船只吨位等相比郑和宝船远远不如,却在一开始就以“找到香料之路”为目标,开启了殖民时代的大门。达伽马、麦哲伦等冒险家驾驶的小型帆船,从西非、南非甚至印度等地满载香料、黄金而归后,尽管往往会付出死亡80%以上船员的代价,却能轻易赚得十余倍的利润。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大量的皇室与民间资金向冒险家手中涌来,直接导致西欧的航海业、制图业、军工业(制炮与制枪)、造船业有了巨大的进步。更进一步导致西欧的“大航海时代”相对于古中国,进入了可以自负盈亏的良性循环轨道,实现了后来居上。 

自然,有了横渡、前往印度洋的大型商船队,肯定就会有配套的、用于承担护航任务的海军舰艇,更会有敌对国家的、用于实施海上破交的私掠船(即海盗船),而在很多种情况下,这两种船只其实就是一种船,很多私掠船船长其实也享受着皇家赋予的各种头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著名海贼王、在环球航行中发现了合恩角与德雷克海峡、参与过英西“无敌舰队”海战、曾经担任过普利茅斯市长、还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爵士头衔、堪称人生赢家的弗朗西斯德雷克。而西方世界最早的正规海军力量,就在大航海时代的风浪里,也在盖伦帆船船队的护航与破礁作战中,出现了最初的雏形。

总之,伴随着西方世界海军的发展与作战体制的成熟,到18世纪左右,西方各主要军事强国海军正式开始形成六级舰体制:

  其中第一级舰到第三级舰被称为战列舰,它们的特点是船体较长、吨位较大,配备有三到四层舰炮甲板,全舰火炮数量可以高达80到100门,定额水兵在500人到900人左右。战列舰建造采用的木材极其厚重、建造极其复杂繁琐、造价高昂,航速相对较慢,故而一般不轻易出动参与破礁或护航作战,而是作为舰队决战时的绝对主力,实施战列线交战。历史上著名的战列舰包括英国皇家海军名将纳尔逊的“胜利”号,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作为舰队旗舰、由布吕埃斯海军上将指挥的“东方”号,以及作为西班牙王国海军旗舰存在的“至圣三位一体”号等。

停泊在朴次茅斯港的“胜利”号 

而从四级舰到六级舰则被称为“重型巡防舰”、“巡防舰”和“护卫舰”,相对于一到三级战列舰,它们的特点是吨位相对较小,但是船型比较狭长,航速也相对较快,配备有一到两层火炮甲板,全舰火炮数量在30门到60门、全舰的舰员定额数在200到400人左右。由于建造相对简单,航速比较快,在大洋上的机动速度也较快,故而海军四级舰到六级舰更多地承担着远洋勤务、大洋破交、船队护航等任务,在遂行舰队决战任务时则可以作为己方“侦察舰”,前出确定敌方大舰队的方位,为己方大舰队的行动提供依据。

水兵的生活

但是,不管是一级舰还是六级舰,从17到18世纪盖伦帆船的设计来看,所有的西方海军水面舰艇的舱室设计、水手的工作与居住情况都是差不多的: 

从舱室设计来看,由于彼时的船舶设计、造船施工水平的相对落后(毕竟还是木质船体),所有的战舰只有简单的舱室分区,一般包括帆船前部的帆缆舱与燃料舱,船体中部的火炮甲板与火药、军械舱(同时也兼做水兵的住舱),船体后部的高级军官与参谋人员住舱、操舵舱,以及位于火炮甲板下方的货舱、压载物舱等等。这种舱室设计,决定了舰上的所有水兵都只能挤在原本就非常拥挤的火炮甲板、货舱和军械舱内,在各种零碎的兵器之间休息,而且早期甚至连床都没有、只能在甲板上席地而睡或者倚靠着各种货物、火炮睡觉,一直到16世纪西欧的海船上引入了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使用的时候可以放下来、关键时刻还可以兼做备用风帆/桌布/裹尸布的吊床,普通水兵与下级军官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栖身之地,但是这也仅是比席地而睡好一些而已。

法国、西班牙、威尼斯的盖伦帆船

  居住条件

在军舰上“睡”得不怎么样,“食”、“住”等等事务就更不怎么样了:先说“住”,咱们前面说到,大航海时代的军舰,在舱室分区上,只有较大的功能分区,没有较小的功能分区,且军舰上缺乏住舱、所有的水兵和下级军官都只能睡在火炮甲板与军械舱的吊床上。这还不算,由于战舰船体设计的落后,大航海时代的战舰也不具备现代战舰常备的通风、空调系统,甲板下方的舱室要通风,要么就指望打开火炮炮口盖(在风浪天气不允许打开,避免海水倒灌),要么心静自然凉。在大多数时间火炮炮门都不允许开启的情况下,加之舱室内人员异常拥挤、又没有足够的淡水洗澡,可想而知,这味道有多么难闻。而如果战舰是远航加勒比海区或者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这样的热带海区,所有的水兵都是一身臭汗,舱室里的味道可能比平时难闻十倍以上。

舱室内人员异常拥挤 

这还不算,众所周知,大航海时代的舰船,都是由层层叠叠的橡木板制造而成的,尽管在制造过程中橡木板需要经过泡水、阴干、上油等防水程序,且在建造过程中还需要填充桐油、沥青等防水材料,但木头毕竟是木头,在海水中泡了太长时间之后,依然免不了会渗水、受潮等。这意味着,水兵们还要忍受三个问题:一是无时无刻不从底舱泛上来的潮气,这些潮气会诱发水兵湿疹、风湿病等顽疾;二是到处都有、以船舱木板为食的船蛆、老鼠等动物,这些动物往往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乃至导致水兵丧命;三是一旦船体渗水,就需要融化货舱中预备的沥青进行修补,这些沥青融化与散逸的味道同样非常难闻,还有致癌作用。故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航海时代的水兵们,在风帆战舰上的居住条件都不能用好来形容,更像是住在水上监狱里。

取走外壳后的巨型船蛆 

吃饭条件

“住”得不怎么样,“吃”得那就更惨了,其实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的农业生产力开始发展,欧洲农民的饮食比中世纪早期进步了很多,餐桌上也开始出现各种鲜肉、咸肉和裸麦烤面包了。相应的,海军风帆战舰上理论上也确实不缺各种肉类,但问题在于:在大航海时代早、中期,人类还没有搞定食品长期保鲜储存技术,所有的食品与饮料,不管是鲜肉、蔬菜还是饮用水,只要搁上一周左右就会开始腐烂。而西欧海军的远洋勤务又非常繁多,经常要跑跨大西洋或跨印度洋航线,不可能像古代中国的海船那样始终维持在沿岸地区行动、随时都可以靠港补给。故而,大航海时代的风帆战舰,在“吃”上大概只能遵循两个原则:靠脱水和腌制来保存食物,靠酒水来代替淡水,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吃得多好是不可能的,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种咸肉一看就没啥食欲 

以大航海时代、一直到近代左右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说,舰上的伙食、饮品基本可以用“老三样”来形容:咸肉、硬饼干和酒。咸肉包括咸牛肉和咸猪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咸肉”并不是咱们现在过年腌制的腊肉,而是单纯的“咸”加上“肉”。它的制作方法很是惊悚,需要先将大块牛肉、猪肉浸泡在过饱和盐水中,等肉浸满了盐水后再“一层肉一层盐”地层层叠叠码进橡木桶里封好。这样制作出来的咸肉倒是真的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甚至可以保存三十到五十年之久,比如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还发现过在特拉法尔加海战时期制作的咸牛肉。但是,这种肉除了咸味也没有别的味道了,在食用的时候需要先在水里泡上好几天、才能用来烹制食用,即使如此,用水烹制的咸肉依然散发出一股奇特的怪味,很多水兵形容这种味道“简直与木乃伊差不多”。

1854年出炉的海军饼干

  而“硬饼干”也不是咱们通常印象里的“杂粮饼干”,它真的只是“硬”和“面饼”的组合,类似于一种几乎不加任何调料、经过过分烘烤后甚至也没有多少水分的硬面饼,而这一切的制作目的只是为了让它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做成这个样子的硬饼干,这味道可想而知,与吃土也没啥区别了。而这还不算,尽管硬饼干理论上确实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但却无法防止它被昆虫啃噬,诸如船蛆、象鼻虫一类的小昆虫会在硬饼干内安家做窝,据说有些硬饼干因为生了太多的昆虫,甚至会自己在桌子上“走动”起来。不过,这些昆虫对于大航海时代的水兵来说,反而是极其宝贵的维生素来源,毕竟在罐头食品发明前,诸如败血症一类的维生素缺乏疾病对于水兵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

饮水条件

至于“酒”,在大航海时代的战舰上,很大程度上是水的替代品,其实战舰在出航的时候,是同时装运了水和酒两种饮品的,其中水是煮沸后放凉的凉白开,而酒则包括啤酒与朗姆酒两种,在出海后,水兵们一般首先饮用凉白开,但即使是白开水也放不了几天,大约一周之后,所有的凉开水都已经发绿发臭了。此时凉开水就不能再饮用、只能用于做饭与盥洗(当然,也只有高级军官才有此福利)一类的活动了,所有的水兵改喝啤酒。 

相比白开水,橡木桶里的啤酒可以盛放相对长一些时间,但也放不了太久,半个月左右后啤酒也开始发酸、不能饮用了。此时所有的水兵一律改喝大航海时代水兵的“标准饮品”朗姆酒。相比啤酒,朗姆酒的酿造要更为廉价,它的原材料就是拉丁美洲制糖厂在甘蔗榨汁并制糖后剩下来的下脚料糖蜜,是一种黑乎乎、甜味较重的粘稠液体,酿造成朗姆酒后酒精度骤然提高,且带有浓重的甜香味,其保质期和口感无疑比发臭发酸的白开水与啤酒要好上许多。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高度酒,朗姆酒让兵士们在喝得眼神涣散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麻痹水兵们绷紧的神经,缓解水兵们在大海上漂泊造成的紧张感,可以勉强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中高级军官的生活条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大航海时代的水兵生活,舰上的中高级军官生活还是略有保障、比较舒服的:以诸如舰长、舰长的私人密友、领航员、舰上枪炮长与海军陆战队长之类的“高层人士”来说,他们普遍在舰艉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其中舰长甚至可能会有自己独立的卧室、餐厅兼会客室、办公室等。在一些大型战舰上甚至有空间能放得下一架钢琴、还能举办小型宴会,诸如拿破仑在远征埃及的途中,在自己的座舰“东方”号上就曾多次举办宴会或学术研讨会,召集随舰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等就学术问题展开讨论。

尼罗河口战役,“东方”号在这场战役中爆炸沉没 

而在食品方面,舰长与中高级军官也是可以得到优先保障的,部分舰船在出航时,可能会在舰上携带一部分活鸡、活猪甚至活牛,不用说,这些肉食、以及产出的蛋奶类,都是优先供应给舰上高级军官的。部分军官(比如远征埃及时的拿破仑)甚至会在舰上储存自己的葡萄酒与全套的咖啡、茶具等,用于举行宴会时饮用。西欧海船上往往会装载的榅桲冻这种熟制果酱,肯定也是优先供军官们享用。最后,即使是在战舰上,高级军官们也依然有仆人随侍,他们负责为军官烹制食物、打扫房间、熨烫军服,还可以兼做军官的私人卫士等,他们的存在有效地提升了军官们的生活质量。当然了,也在战舰上形成了最早的阶级划分,这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海军传统”的一部分。

特拉法尔加海战后的纪实漫画《“欧律阿罗斯”号上的被俘的法国海军将领》,被俘的法军统帅维尔纳夫看着正在用餐的英国水手说:“噢,难怪你们打得这么好!你们吃得这么好,喝得这么好!”

  到大航海时代结束、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水面舰艇的居住条件与原先并无区别,但在饮食保障上倒是出现了新的变革:伴随着罐头食品的出现,近代海军似乎有了彻底摆脱“老三样”、靠罐头补充新鲜熟制食品的可能性。但谁也没想到的是,罐头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却造成了人类探险史上前所未有的惨案、堪称北极探险史上的“死亡大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