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期,盟国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获悉,德国正在研发远程火箭等“报复兵器”,即后来的V-1、V-2导弹。1943年5月,盟军发现德军在法国北部大规模修建远程武器发射阵地。为了阻止德军使用新型武器向盟国进攻,英美空军从1943年8月开始展开“十字弓”行动,对德军“报复兵器”作战基地实施持续空袭,至1945年5月初累计出动战机约69000架次,投弹12.2万吨。然而,在如此猛烈的压制下,德国仍然发射了9200余枚V-1和3100余枚V-2,给盟国造成了广泛的恐慌,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德军远程武器阵地大多是极为坚固的混凝土永备工事,普通航空炸弹难以对其构成威胁。此外,诸如U艇洞库、巨型防空塔等也是此类难啃的目标。针对德军大型坚固堡垒,英军研发了有名的“高脚柜”、“大满贯”等超级航弹,而美军则选择将重型轰炸机改装为满载炸药的无人遥控飞机,以期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项计划于1944年夏季实施,并被列为绝密。
■ 1944年6月,英国皇家空军对法国北部西拉库尔V-1基地进行轰炸后的航拍照片,地面已经被炸得如同月球表面,但地下工事仍保持完好。
美神与铁砧
在1943年底,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指示负责航空武器开发的格兰迪森·加德纳准将,要求他属下的电气工程师们在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陆航基地展开一项研究,为重型轰炸机加装自动驾驶仪和无线电遥控装置,改装为无人遥控飞机以执行特殊任务,改装对象则选择那些因为长期使用或战斗损伤而不适于继续执行常规作战任务的重型轰炸机,以充分发掘现有装备的使用价值。
■ 美国陆航部队司令阿诺德将军(左)和第15航空队司令杜立特将军(右),他们是“阿芙罗狄忒”行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将无人遥控轰炸机用于攻击德军坚固工事目标的计划是由1942年4月率队空袭东京的英雄,时任第15航空队司令的詹姆斯·杜立特少将于1944年初提出的,他随即被任命为该计划的总负责人。杜立特将军于1944年6月26日正式批准了这项计划,并以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阿芙罗狄忒”行动。然而,后续作战的情况远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美好。
■ 美国陆航B-17轰炸机在欧洲上空作战的彩绘。
执行无人遥控轰炸的任务被指派给第8航空队的第3轰炸机师,该师下辖14个轰炸机大队,其中9个大队装备B-17“空中堡垒”,5个大队装备B-24“解放者”,1944年9月后全部换装B-17。“阿芙罗狄忒”行动使用那些状况不良的B-17轰炸机进行改装,并赋予其BQ-7的代号。经过训练和筛选后,最终实施攻击行动的单位确定为第562轰炸机中队,该中队的驻地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萨福克郡的霍宁顿空军基地。
■ 美国海军的PB4Y-1巡逻机在海上巡航的彩绘,该机为B-24的反潜型。
无独有偶,美国海军航空兵也展开了类似的计划,代号为“铁砧”行动。海军选择的改装机型是PB4Y-1远程巡逻机,即B-24轰炸机的反潜型,改装后的遥控机被称为BQ-8型。美国海军于1944年7月6日组建了第1特别攻击部队,由詹姆斯·史密斯海军少校担任指挥官,编入驻欧洲战区的海军第7航空联队。“铁砧”行动最后与“阿芙罗狄忒”行动合并实施。
超级遥控炸弹
如前所述,“阿芙罗狄忒/铁砧”行动选择用于改装的飞机是在一线长期服役、机况欠佳,仍具备飞行能力的轰炸机,比如一架原属第323轰炸机中队,绰号“细心处女”的B-17F在被选定作为改装机之前,已经完成了80次战斗任务。
■ 原属于第323轰炸机中队的B-17F“细心处女”号,该机在执行了80次任务后被改装为遥控炸弹飞机。
在进行改装时,B-17轰炸机上的所有作战装备和一些不必要的设备都被拆除,包括防弹装甲、自卫机枪、无线电台、炸弹挂架、乘员座椅等等,使得全机重量减轻了5400公斤。在驾驶舱内安装无线电遥控操纵装置和两台电视摄像机,后者可以将飞行控制状态传送到地面控制站和伴随飞行的遥控母机,以便进行航线修正。遥控母机也由B-17改装而成,被称为CQ-17。在遥控机的机身内将满载13600公斤烈性炸药,这个重量相当于B-17载弹量的两倍,使用的炸药类型为英国开发的Torpex高能炸药,这是一种由黑索金、TNT和铝粉制成的混合炸药,其爆炸威力比TNT大50%,同时也是“高脚柜”、“大满贯”等大威力爆炸装置的装药。PB4Y-1的改装与之类似。
■ 一架B-17F被改装为遥控炸弹飞机后的留影。
■ BQ-7遥控炸弹飞机的模型,可见在机首竖立着多根天线,驾驶舱座舱盖也被拆除。
BQ-7/8型使用的遥控操纵装置源自美军开发的AZON遥控炸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导武器之一,与德军同期研发弗里茨X滑翔炸弹相似,由1000磅或2000磅通用航弹改装而成,在弹尾加装四片由无线电控制的弹翼,可由载机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弹道,用于对桥梁等高价值点目标进行精确攻击。AZON遥控炸弹于1944年秘密服役,在欧洲战场和缅甸战场上有过实战记录,据称在1500米高度投掷时具备相当良好的制导精度。
■ 美军AZON遥控炸弹,属于早期的制导武器,可以通过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
■ BQ-7遥控炸弹飞机的驾驶舱内景,加装了无线电遥控装置和电视摄像机。
■ BQ-7遥控炸弹飞机尾部安装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天线。
不过,遥控一枚重量1吨左右的炸弹与遥控一架二三十吨的大型飞机相比,难度系数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AZON装置在BQ-7/8遥控机上的可靠性很难令人满意,甚至不能保证飞机安全起飞,因此遥控机必须先由两名飞行员人工操纵起飞,爬升到600米高度后与母机建立无线电联系并设定引爆装置,然后由母机接手操纵,而两名机组成员跳伞脱离。这是一项极度危险的工作,毕竟身后就是十几吨烈性炸药,因此遥控机驾驶员都是志愿人员。为了便于机组跳伞,遥控机驾驶舱的座舱盖也被拆除。
■ 部分志愿参加“阿芙罗狄忒”行动的美军飞行员,他们要驾驶遥控机起飞后再跳伞脱离。
■ BQ-7遥控炸弹飞机的驾驶舱局部特写,整个座舱盖都被拆除,仅保留前部风挡,以便于机组成员跳伞。
在完成操纵转换后,遥控机将在母机的控制下飞向目标区域,在德军防空火力圈之外进入攻击航线,通过无线电修正航向和高度,直至准确撞击目标,通过十余吨炸药释放的巨大能量将德军坚固工事炸毁。为了防备母机和遥控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德军战斗机的截击,美军也会派出战斗机护航,同时还有装备摄像设备的侦察机伴随行动,以记录攻击过程和评估打击效果。
■ 上面三幅图是BQ-7撞击地面爆炸的连续镜头,机上装载着十余吨炸药,威力惊人。
1944年7月,第562轰炸机中队完成了训练和作战准备,全中队装备10架遥控机和4架母机。最初选定的出击基地是靠近海岸的伍德布里奇机场,这里的跑道较长,有利于大为超重的遥控机顺利起飞。但是,这座机场距离城镇较近,一旦遥控机失控可能坠入人口密集区域,造成严重破坏和大量人员伤亡,因此美军将出击基地改为诺福克郡的菲尔斯费尔德机场,后来行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故表明,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515号任务
1944年8月4日,“阿芙罗狄忒”行动正式实施,第562中队奉命执行首次作战任务,出动4架母机和4架遥控机飞越英吉利海峡,攻击位于法国北部海岸附近的德军目标,任务编号为515号。此次空袭的目标为三个,分别是位于米莫耶克的德军V-3远程火炮射击阵地,西拉库尔的V-1基地和瓦滕的V-2基地。前两个目标各自分配一架遥控机,第三个目标使用两架遥控机实施攻击。
■ 位于法国北部瓦滕的德军V-2基地堡垒遗迹,这造型形同外星基地,太具科幻感了。
任务的初始阶段还算顺利,所有母机和遥控机都成功起飞,但随后的航程中却是连出状况。飞往米莫耶克的遥控机完成了操纵转换,两名飞行员也成功跳伞,可是在飞越海岸线后遥控机失去了控制,坠入大海。以西拉库尔为目的地的遥控机尚未完成操纵转换就出现了操控失灵的险情,由于飞行高度太低,飞机下降太快,机组成员没有时间跳伞逃生,这架飞机坠落在苏德伯恩附近的一片树林中,机毁人亡。前往瓦滕的两架遥控机同样没有完成任务,其中1架在机组成员弃机跳伞后失控,在奥福德附近坠毁,强烈的撞击和爆炸在地面留下一个大深坑,破坏面积高达8000平方米。另一架遥控机是唯一飞抵目标空域的飞机,但在最后滑翔阶段由于引导失误,偏离目标数百米,未能命中,也有资料称这架飞机是被德军防空炮火击落的。
■ 一架BQ-7从菲尔斯费尔德机场起飞,在升空阶段仍由人工操纵驾驶。
8月6日,第562中队再次出击,起飞3架遥控机前往攻击瓦滕的V-2基地,然而在机组成员跳伞后,所有飞机均失去控制,坠入大海,其中1架在法国海岸附近格拉沃利讷上空遭遇德军防空炮火攻击,失控坠海。最为惊险的是一架编号30312,绰号“四分卫”的BQ-7在失控后居然调头飞回英国内陆,在重要的工业城镇和港口伊普斯威奇上空绕起圈来!当地面上的人还在困惑这架“空中堡垒”为什么久久徘徊不去时,在空中监视的母机上气氛紧张到近乎凝固,要知道那可是一枚不受控制的超级炸弹,如果坠落在城镇当中后果不堪设想。幸运的是,这架飞机在盘旋了几分钟后落入海中,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 BQ-7遥控机(右)及CQ-17遥控母机(左)伴随飞行的照片。
针对前两次任务暴露出的问题,美军技术人员改进了遥控装置。第562中队在8月间又执行了三次任务,攻击赫尔戈兰岛的U艇洞库、德国北部埃德的军事设施以及法国勒阿弗尔港,但效果依然令人失望。攻击赫尔戈兰岛的行动中又发生了飞行员逃生失败的死亡事故,而遥控机在接近目标前就被德军高射炮击落。攻击埃德的4架飞机中有3架在抵达目标前失控坠海,仅有1架在目标附近坠落,造成明显破坏和大量伤亡。飞临勒阿弗尔的飞机错过了目标,坠地爆炸,反而将跟随的“蚊”侦察机炸伤。总之,第562中队在8月间的作战表明,BQ-7遥控机远远谈不上可靠有效。
肯尼迪之死
在第562中队投入作战后,海军第1特别攻击部队不甘人后,于8月12日首次出击,起飞1架BQ-8前往攻击米莫耶克堡垒,而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小约瑟夫·肯尼迪海军上尉大有来头,身份十分特殊。
小约瑟夫·肯尼迪出生于1915年,其家世非常显赫,出身于美国著名的政商世家肯尼迪家族,是家中长子,也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的大哥,典型的叼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公子哥。在小约瑟夫出生时,他的外祖父就向外界宣称:“这个孩子未来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统!”父亲老约瑟夫更是不遗余力地将他作为政坛精英进行培养,可以说小约瑟夫从孩提时代起就选择了从政的人生道路,并以成为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美国总统作为事业的目标。小约瑟夫不负父辈的厚望,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热心于政治。1934年,年仅19岁的小约瑟夫就受到父亲的派遣,前往希特勒主政的德国进行考察,据说他对这位纳粹党魁的施政措施颇为欣赏。
■ 1938年肯尼迪两兄弟与父亲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小约瑟夫·肯尼迪、老约瑟夫·肯尼迪和约翰·肯尼迪。
1941年6月,小约瑟夫在完成哈佛大学最后学期的学业之前投笔从戎,加入美国海军预备役,接受海军飞行员的训练,于1942年5月获得了飞行员资格和少尉军衔。小约瑟夫先后在海军第203巡逻机中队和第110轰炸机中队服役,于1943年9月被派往英国,驾驶PB4Y-1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到1944年夏季时,小约瑟夫已经完成了25次战斗任务,够资格返回国内。按照事先想好的人生规划,他将在1946年从竞选马萨诸塞州国会议员起步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不过,小约瑟夫不想如此平淡地结束服役履历,坚持留在英国,志愿参加“铁砧”行动,并成为首位驾驶BQ-8出击的海军飞行员。
■ 二战时期,约翰·肯尼迪海军中尉(左)和小约瑟夫·肯尼迪海军少尉(右)的合影,两兄弟都参加了美国海军。
1944年8月12日18时05分,小约瑟夫驾驶的BQ-8从菲尔斯费尔德机场起飞,机腹内满载着9600公斤Torpex炸药,他的副驾驶威尔福德·威利海军上尉原本是第1特别攻击部队的作战官,他主动自降职务,担任副驾驶,亲自参与本部队的首次任务。同时起飞的还有2架由PV-1“文图拉”反潜机改装的母机和1架担负导航的B-17。此外,陆航第8战斗摄像飞行队的1架“蚊”式侦察机跟随在BQ-8后方,驾驶员为罗伯特·图内尔中尉,摄像员为戴维·麦卡锡中尉,后者将使用摄像机透过机首的透明风挡拍摄下作战过程。另有4架P-51战斗机为行动护航。
■ 美国陆军航空队装备的“蚊”式侦察机,美军编号为F-8侦察机。
飞机升空后一切如常,在爬升到600米高度后向海岸飞去。小约瑟夫和威尔福德按规程解除安全保险,设定引爆装置,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小约瑟夫通过无线电向母机发出一切就绪的暗号,这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大约两分钟后,即18时20分,这架BQ-8在布莱斯河河口上空毫无征兆地突然爆炸,尚未跳伞的两位飞行员当场殉职。燃烧的飞机残骸坠落在海滨小镇布莱斯伯格附近,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但镇内59栋建筑因为强烈的冲击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地面上无人伤亡。跟在BQ-8后方约300米处的“蚊”式也被突如其来的爆炸所波及,据麦卡锡中尉回忆,冲击波将其从座席推到座舱后部,一块碎片打穿了机首风挡,击伤了他的头部和右臂。在意识到灾难发生后,麦卡锡忍痛爬回座席,手动放下起落架,这架受伤的飞机紧急降落在附近的机场上。诡异的是,麦卡锡拍摄的现场录像在事件发生后神秘地失踪了,至今没有找到。
■ 小约瑟夫·肯尼迪在执行“阿芙罗狄忒”任务前的留影(左)和他位于阿灵顿国家公墓的墓碑(右)。
小约瑟夫·肯尼迪的死为“铁砧”行动留下了一个悲惨的开局。事故原因一直不能确定,有人推测很可能是机组成员的操作失误导致炸药提前引爆,也可能是引爆装置的故障。据说在行动前一天,技术人员曾提醒小约瑟夫引爆装置的电路存在设计缺陷,但没有引起后者的重视。小约瑟夫和威尔福德均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而小约瑟夫的意外牺牲使肯尼迪家族的总统梦转移到弟弟约翰身上,并最终于1961年得以实现。9月3日,第1特别攻击部队又尝试了第二次攻击,目标是赫尔戈兰岛的U艇洞库,但是飞机错误地坠落在目标附近的另一座小岛上,未能达成目的,此后“铁砧”行动宣告中止。
■ 1944年8月23日,第1特别攻击部队致肯尼迪夫妇的慰问信,信中告知了小约瑟夫·肯尼迪上尉殉职的消息。
神之哀伤
从1944年9月到12月间,第562中队继续实施“阿芙罗狄忒”行动,先后出动9架BQ-8执行了5次空袭任务,其中3次针对赫尔戈兰岛洞库,1次攻击黑明施泰特的石油精炼厂,1次攻击黑尔福德的铁路编组站。然而,任务无一成功,参与作战的遥控机不是被德军防空炮火击落,就是因为天气恶劣,无法找到目标而坠毁,其中一架飞机在失控后坠落到瑞典领土上,险些酿成外交纠纷。1945年1月1日,第562中队的2架遥控机袭击了奥尔登堡的发电站,然而两架飞机均在飞抵目标前毁于德军高射炮,这是“阿芙罗狄忒”行动的最后一次出击。
■ 今日赫尔戈兰岛鸟瞰,二战时期建在岛上的潜艇洞库曾频繁遭遇空袭。
1945年1月27日,欧洲战区美国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中将向杜立特发出了一份措辞强硬的电报:“在得到进一步的命令前,‘阿芙罗狄忒’飞机绝不允许起飞攻击敌军!”这份电报成为“阿芙罗狄忒”行动的休止符。从1944年8月至1945年1月,美国陆航第562中队和海军第1特别攻击部队先后执行了14次作战任务,无一取得成功,反而损失了25架BQ-7和2架BQ-8,包括小约瑟夫·肯尼迪在内的至少5名飞行员牺牲,并没有给德军目标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其实战效果相比投入作战的资源完全不成比例。
■ 一架BQ-7遥控炸弹飞机被德军防空炮火击中后坠海爆炸的场面。
实战表明,以二战时期较为原始的无线电遥控技术仍不足于完成对大型飞行器的遥控飞行和精确制导。尽管美军希望“阿芙罗狄忒”行动能够获得优于英军“高脚柜”和“大满贯”的打击精度和破坏效果,但作战结果远低于预期,训练有素的英国轰炸机成员使用无制导超级炸弹的战果明显胜过美军的遥控炸弹飞机。“阿芙罗狄忒”行动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深印记恐怕是让一颗政坛新星在尚未升起前就陨落在异国他乡。
■ 英国皇家空军装备的“大满贯”超级航弹,其重量高达10吨,装药达6.5吨,是盟国空军最有力的攻坚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