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大爆炸”:离奇背后,是否有玄机?
作者:
1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
明熹宗朱由校已经起床了,正在在乾清宫,吃着太监奉上的早膳。
这已经是他统治大明王朝的第六年了,用四个字来形容,是“焦头烂额”。
在朝中,由他一手重用的东林党人和他一手宠大的魏忠贤“阉党”激斗正酣,鸡飞狗跳;在关外,后金的努尔哈赤迅速崛起,率军克沈阳,陷辽阳,声势滔天。
内忧外患之下,大明天子的这顿早饭,吃得也是忧心忡忡。如果不是还能做点木匠活陶冶心情,他应该觉得这个皇帝做得实在太累了。
不过,让他更心惊胆颤的事,就在他吃早饭的时候发生了——
忽然之间,从皇城外传来一声闷雷似的声音,紧接着,乾清宫大殿突然震动起来。慌乱的朱天子丢掉了筷子,在太监的簇拥下往交泰殿奔去。
前行中,明熹宗眯起眼,看到西南方向,升起了一道奇怪的蘑菇云。
因为有蘑菇云,所以这场爆炸也有被人猜测是核爆炸
2
明熹宗不知道,他和他的臣民们,在这天早上遭遇了一场神秘的大爆炸。
这场大爆炸,因为爆炸的地点在京城的王恭厂,所以被称为“王恭厂大爆炸”。但因为爆炸的威力太大,索性就被抬升到了一朝年号的级别,被称为“天启大爆炸”。
这场爆炸被后人与其他两场爆炸列在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另两个是“死丘事件”和“通古斯大爆炸”。
“天启大爆炸”为何如此著名?因为它威力太过巨大,且各种迹象太过神秘。
后世对于这场大爆炸最多的引用来源,是来自明朝的《天变邸抄》对这场灾难近3000字的详细报道。
按照《天变邸抄》的记载,这场灾难确实骇人听闻:
爆炸的当时,有一个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各种丝状和潮状的云频繁出现。一道黑色的蘑菇云直直树立在城西南角。爆炸的范围大概长1500米至2000米,宽6500米。
爆炸中心范围内,当时正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房壮丽、吴中伟的座轿被震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活活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七人连人带马失去踪影;于承恩寺街上行进的一乘轿子,事后损坏在街心,女乘客与轿夫都不见了。还有粤西会馆路口的塾师和学生一共36人,一声巨响之后,也没了踪迹。爆炸之时,许多树木被连根拔起,飞落至远处,猪马牛羊、鸡鸭狗鹅,甚至残破的头颅及肢体更时纷纷被卷入云霄,又从天上落下。据说这一场碎尸雨,持续下了两个多小时。木头、石块、人头、断肢,以及各种家禽的尸体,纷纷从天而降,其中尤以德胜门外落下的人臂、人腿更多。
在这场爆炸中,数万间房屋震毁,近2万人人被炸死或震死(《天变邸抄》中记载是万人,到了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中变成超2万人)。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场爆炸中,很多人身上的衣物都不翼而飞,无论男女,虽然身体毫发无伤,却都赤身露体。而他们的衣物,很多都在比较远的郊区树枝上找到了。
按照这样的记载,这场毫无来由的爆炸简直让人拍案惊奇。
这也难怪,后人对这场“天启大爆炸”倍感兴趣,并作出多种假设和推测。
3
后世对“天启大爆炸”成因的推测,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最普遍的“火药爆炸说”。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使用火药的国家,到了明朝中后期,明军部队里装备火器已经非常普及。而王恭厂,就是当时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仓库,日产的火药加上存量,可能有数百吨之多。所以,由于管理不慎造成了火药库爆炸,最终酿成这样一个惨剧,逻辑上似乎是讲得通的。而且,并不是只有核武器爆炸才会形成蘑菇云,剧烈的爆炸都会形成大小不一的蘑菇云(有不少人在天津港大爆炸过程中也看到了蘑菇云)。
但质疑者的观点是:以当时的黑火药爆炸的威力,再怎么样,也是不可能造成数万间房屋倒塌,2万人死亡的。且无法解释伤者“裸体”和“寸衣不挂”的现象。
爆炸中心地王恭厂在京城的位置
第二种,是“地震说”。
根据史料,明朝京畿地区发生的地震有百余起。再加上当时数万间房屋倒塌的描述,是有可能由地震引起的。
但是,质疑者的观点是:如果京城有那么大的地震,肯定是有官方记录的,不然就是失职,但史料却无相关记载。此外,地震也无法解释“蘑菇云”、“冲击波”以及“寸衣不挂”的问题。
第三种,是“龙卷风”说。
龙卷风所经之处,确实能将树木、房屋乃至人一卷而空。但当时的记录并没有说感受到风的存在,且被龙卷风不可能只卷走衣服不卷走人。至于“爆炸声”和“蘑菇云”更无法解释。
第四种,是“陨石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颗小陨石落下击中了王恭厂附近的地区,引发了一场大爆炸。但问题是,在向来注重记录天文的中国,一颗陨石落下是不可能没有任何记录的。而且“陨石说”依旧无法解释之前说到的各种关于“寸衣不挂”等现象。
清朝时的王恭厂
至于其他,还有“核爆炸”说以及“综合说”(就是地震、火药爆炸等情况遭遇到了一起)等等,大家众说纷纭。至于“外星人袭击”这种说法,更是说起来就没底了。
但大家推测的原因,其实主要都建立在一个信源上:
《天变邸抄》的详细报道。
4
那么问题来了:《天变邸抄》到底是张什么样的报纸?
《天变邸抄》挂的是“邸抄”的名字。
“邸抄”就是“邸报”,最早是古代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但《天变邸抄》记载的不是政府文书或政治新闻,而是“灵异新闻”。由此可见,这张报纸很有可能是当时北京一份由民间报房编辑发行的邸报。
这从《天变邸抄》的用语风格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应该说,《天变邸抄》开创了一种新闻报道的模式,其中的“倒金字塔”格式和重细节事实描写而非抒发议论的写法,让人耳目一新。但文章中很多行文比较简陋粗鄙,一看就出自民间之手。
比如记录大爆炸时有这样的描写:
“哈哒门火神庙庙祝,见火神飒飒行动,势将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爷,外边天旱,切不可走动。”火神举足欲出,庙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间,而震声旋举矣。”
这种半神半鬼的描写,正规的邸报是不可能出现的。
那么,当时就没有其他关于“天启大爆炸”的记载了吗?
当然是有的。
先来看《明实录·明熹宗实录》中对这场爆炸的记载:
“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椽瓦飘地,白昼晦冥,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
上命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据奏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著即分别轻重作速优恤。”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塌房的数量和《天变邸抄》记载的差不多,但压死人的数量却大大减少:只有537人。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是后世研究明朝的重要基础,也是很多史家首选的资料。
那么,因为明史到了后来因为党争而有了很多忌讳,是不是存在朝廷瞒报死伤人数的情况?
那么再来看看《国榷》的记载:
“丁未,王恭厂灾。东自顺成门,北至刑部街,坏民居万余区。男妇死五百三十余人,盖火药局骤发也。”
《国榷》的作者叫谈迁,从明朝的万历年间活到了清朝的顺治年间,期间他深感明朝后期官家修史有很多忌讳,自己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再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修成另一部比较权威的明朝编年史。
再来看看《酌中志·明宫史》的记载:
“自西安门一带皆飞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门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死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
《酌中志》的作者叫刘若愚,是个太监。崇祯即位后受魏忠贤案牵连,被判了个“斩监侯”,在狱中他发誓要效法司马迁一样写史,最终写出了一部记录明宫内几十年详尽历史的《酌中志》。
在刘若愚的记载中,对“天启大爆炸”的伤亡人数表述比较笼统,但数字确实增加,只是未到万人。不过,他还有一段关于大爆炸时明宫内的记载:
“讫至天启六年五月初六辰时,王恭厂之变,皇极殿最高危之处一木先陨,乾清宫大殿皇驾所居之东暖阁,将窗格扇震落二处,打伤内官二人,皇贵妃任娘娘所居之室器物陨落,任娘娘于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所生皇第三子,于是日受惊后遂薨逝。”
在刘若愚的记录里,当时明宫内仅一个小皇子受惊早夭,其他均无人命伤亡。
而在《天变邸抄》的记载中,皇上的近侍在爆炸一开始就被瓦片砸死了,而且工匠还死了两千人:
“……正中近侍头部,脑浆迸裂倒地而亡。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应该说,当时刘若愚身在宫中,后来著史时又没什么利益动机,所以可信度应该较高。
经过交叉对比,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两点:
第一,“天启大爆炸”确实发生过无疑,且场面确实惊人;
第二,《天变邸抄》的记载可能有夸大事实的嫌疑。
5
那么问题又来了:那么《天变邸抄》为什么要夸大事实呢?
这又要说到收录《天变邸抄》的书了。
《天变邸抄》的原稿早就不存在了,我们现在其实是从收录它内容的文集中看到的,比如金日升的《颂天胪笔》、黄煜的《碧血录》、计六奇的《明季北略》等。
计六奇在“天启大爆炸”的时候只有四岁,所以他对此的描述,肯定也是参考别家的。而前两本书,都是站在东林党的立场上,为东林党人立传的。
这就牵出了“天启大爆炸”背后可能存在的一段恩怨: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在讲究“天人感应”的中国古代,任何天灾都不是平白无故的,都是上天借灾难来警示在人间的天子:你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做错了!
那么究竟做错了什么呢?就要看大家怎么解释了。
天启二年初夏,忽然没来由下了一场冰雹。东林党人周宗建向明熹宗进言说,这是魏忠贤一直进谗言造成的,周宗建随即被罢免。事实上,周宗建运气还算好的,当时魏忠贤羽翼未丰,行事还算收敛。
到了天启六年,魏忠贤势力早已坐大,东林党人如果得罪他,面临的早就不是罢免了,身家性命也会一起丢掉。东林党人在饱受折磨和摧残之时,如果有一场离奇的巨大灾难降临——或者把它描绘得更离奇更巨大——即便大家都不说是什么原因,但说明了什么?又在警示天子什么呢?
天怒啊!
果然,“天启大爆炸”三天之后,明熹宗就出了一份“罪己诏”,虽然不说其他原因,但至少承认,自己肯定又做得不对的地方。
明熹宗
可惜的是,虽然天启皇帝出了“罪己诏”,但这一年接下来的夏天,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整个大明王朝还是正式进入了“灾难开启模式”。
而且,明熹宗依旧宠幸魏忠贤。不过,就在在“天启大爆炸”的第二年,明熹宗落水而生病,最后服用“仙水”忽然去世,终年只有22岁。
明熹宗一死,崇祯帝即位,没多久就彻底铲除了魏忠贤及阉党一派,进而开始给东林党恢复名誉。
然后呢?然后在崇祯年间,京师的火药库房还因为各种疏忽等原因,前后发生了九次大爆炸,其中崇祯十一年的一次也非常严重,据载也有上万人死亡。
只是,像“天启大爆炸”这样宣传力度的记载,就再也没有了。
崇祯十七年执政,写过六次“罪己诏”,不过没有一次是为了火药库爆炸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