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为何四川军阀内战最为频繁

来源:历史大学堂

民国年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而其中尤以四川为甚。在四川(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1912年到1933年短短20多年间,发生的战争达470次,平均每月就有2次。到1934年四川共有军阀部队290个团,人数130万人以上。天津《大公报》有社论云:“查川省养兵百万,巨酋六七,成都一地,分隶三军,全省割裂,有同异国。其最大特色,为兵愈打而愈多,帅时离而时和,亦友亦仇,随和随战。”

下面,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后四川动荡的内战史。

上图_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护国讨袁

1911年11月四川光复,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1913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破坏民主共和,川军熊克武、杨庶堪等在重庆宣布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响应“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袁世凯调动五省联军进行“会剿”,四川讨袁军被击溃,熊克武等人流亡上海。之后袁世凯任命亲信陈宦为毅威将军,统治四川。

1916年袁世凯称帝。云南督军蔡锷誓师讨袁,发起“护国战争”,率领滇军和黔军戴勘部攻入四川和袁军作战。川内势力对陈宦压制川人的作风久有不满,纷纷倒戈响应。随着全国反帝制、反复辟运动的高涨,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四川袁军也溃逃出川。

护国战争期间,滇军、黔军等外省势力进入四川;四川省内的各派武装力量,又利趁机做大。这样在护国战争结束之后,四川形成了复杂的政治格局,引发了之后的一场场大战。

上图_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

“川滇黔大战”

护国之后,四川由蔡锷掌控。但不久蔡锷出国就医客死日本。滇军参谋长罗佩金成为四川督军、黔军司令戴勘成为四川省省长。滇黔联军与本土势力刘存厚发生矛盾,爆发了战争,最终是刘存厚相继击败了罗佩金、戴勘,又打跑了段祺瑞派来的四川查办使吴光新部,取得了四川政权。

熊克武在护国战争时跟随蔡锷回川,后任重庆镇守使。1918年初,熊克武对刘存厚倾向北洋政府的立场不满,打着响应护法运动的旗号,在渝自任“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联合滇军、黔军,讨伐刘存厚。1918年3月,刘存厚战败带残兵撤到陕西。熊克武就任四川督军,史称“靖国之役”。

上图_ 熊克武(1885年-1970年),字锦帆

熊克武掌权之后,其势力内部却发生了分裂。谢持、杨庶堪的“实业团”对熊克武的心腹“九人团”独揽大权不满,摩擦争斗不断。

内部矛盾就会被外来势力利用。云南督军唐继尧垂涎四川,借机发难,于1918年5月召开所谓的“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要求四川每月支付滇军数额巨大的军饷,熊克武自然予以拒绝。于是唐继尧联合川军内部“实业团”,组建“倒熊联盟”,攻入四川。而为了对付“倒熊联盟”,熊克武又把以前的敌人刘存厚请了回来,刘存厚遂自任“靖川军总司令”援助熊克武。经历了几番激战,1920年10月,“倒熊联盟”全线溃退,被赶出四川。此役人称“川滇黔大战”。

在“川滇黔大战”中,有两个人值得瞩目。一个是刘湘,战前为川军第二师师长,长期盘踞在巴县、璧山一带,人称“巴壁虎”,大战中站队熊克武;一个是杨森,战前为唐继尧手下团长,大战中反跳倒戈。在大战中他们收编溃军,扩充地盘,战后成了四川重量级人物,以后的四川内战,大多和这两个人息息相关。他们是四川陆军速成学校的校友,被称为“速成系”。

上图_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 )

刘湘和杨森

话说熊克武赶跑了唐继尧之后,又和刘存厚撕了起来。1921年2月18日,熊克武通电讨伐刘存厚,一个月之后,刘存厚又被赶到陕西去了。

1921年6月,扫平异己的熊克武,“会盟诸侯”,召集川军各将领召开“善后会议”。会上熊克武宣布自己功成身退。而刘湘则被大家推举为四川各路军总司令。不久之后又成为四川省省长。刘湘实现了他“统一四川,称霸中原”梦想的第一步。

刘湘上任后不久,就收到一封求救电报。电报是原鄂军总司令拍来的,说北洋直系军阀王占元在湖北横征暴敛,残害百姓,请求出兵将其驱逐。

刘湘决定出兵,派出大军东进,川鄂战争爆发。直系北洋政府用吴佩孚替换王占元。川军开始进军顺利,攻占巴东、秭归,围攻宜昌。但之后吴佩孚转为主动,收复鄂西,解宜昌之危。最后两军于11月下旬议和。

上图_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

此时的川军主力有三个军,第一军军长是但懋辛,实际由“隐退”的熊克武幕后控制;二军军长杨森,是刘湘“速成系”的人;三军军长刘存勋。刘湘上台后,嫌熊克武退而不休,十分碍事,熊克武也对刘湘独断专行日益不满,两人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

在川鄂战争中,刘湘为打吴佩孚,和孙传芳达成秘密协议。熊克武得知情况后,将秘密公布于众,并要求刘湘下野。刘湘立马令杨森的第二军进攻熊克武的第一军。第一军联络第三军进行反击,人称“一二军之战”。最终第二军战败,刘湘宣布下野,回到大邑县安仁镇老家,“樵山渔水,息影乡园”。杨森逃入湖北投靠吴佩孚。第三军刘存勋出任川军总司令兼任四川省省长。

上图_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

1923年,第三军发生内讧。吴佩孚趁机令杨森率领川军第二军残部、袁祖铭率黔军、赵荣华率北洋军组成“援川军”向四川进发。熊克武联络川中各路势力,组建“讨贼联军”进行反击。开始,“援川军”不敌“讨贼军”。后来杨森请刘湘出山,刘湘招募旧部加入“援川军”,战事发生逆转。最终,“讨贼联军”战败,“援川军”占领成都。熊克武逃往广东投靠国民党。

此役之后,杨森被北洋直系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办。此时的杨森,拥兵十二万,所占川中七十二县,成为“四川一哥”。他东征西讨,意图驱逐川内其他势力,独霸巴蜀。这种行为必然遭到他人的一致反对。1925年,刘湘联合刘成勋、赖心辉、刘文辉以及贵州的袁祖铭,一同讨杨。双方爆发激战,12月,杨森战败退到湖北宜昌。但刘湘获胜后不久,便和袁祖铭闹翻,于是他又把杨森请了回来,把袁祖铭赶回贵州。

上图_ 袁祖铭(1889年-1927年)

换个旗子接着打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兵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四川各路军阀都是见风使舵的能手。他们纷纷通电“参加革命”,封建军阀部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后,四川省内军制混乱,军头林立。其中最大的势力是刘湘,有6个师,11万人;其次是刘文辉8个师,10万人;杨森有7个混成旅,3万人;邓锡侯6万人;田颂尧4.5万人。还有其他小军阀,占有几县之地,手上人马数千不等。

这些军阀名义上归属南京国民政府,实质上还是占山为王,相互之间仍然不停地兼并混战。1929年-1930年又爆发了“下川东之战”,杨森联合李家钰、罗泽洲向刘湘发起进攻,想重做四川的霸主。结果杨森大败,根据地川东大片地区被刘湘夺走,刘湘控制了川江水道,实力大增。

上图_ 刘湘(1888年7月1日-1938年)

侄儿打叔叔

杨森败了,四川还能和刘湘一决高下的就是他的堂叔刘文辉。刘文辉长期盘踞在宜宾地区。在之前的军阀混战中,一直帮助刘湘。同时,也在不断地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下川东之战后刘文辉吞并了李家钰、罗泽洲地盘,和刘湘分庭抗礼。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在利益面前,亲戚也会翻脸。1932年二刘叔侄间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双方出动兵力数十万,战争历时两年,战火遍及全川。这是民国以来四川最大规模的内战。在历经“荣威大战”、“岷江大战”等战役之后,刘文辉战败,撤至川西边远地区。后来其地盘脱离四川,成为西康省。而刘湘则成为了真正的四川皇帝。20多年养蛊一样的四川军阀混战终于结束,卷出了最后的“蛊王”刘湘。

不过刘湘的土皇帝也没做多久。1935年,蒋介石借机率中央军入川。刘湘不得不结束割据,俯首听命于中央。

上图_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抗战爆发后,大批川军开赴到抗日前线。蒋介石试图将四川彻底“中央化”。刘湘联合韩复榘拒蒋,未能成功,暴病而亡。四川终究还是成了蒋管区的大后方,四川军阀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四川“军阀派系之复杂、战祸之惨烈、甲于全国”,这些军阀间的争斗,虽然其中护国护法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大多数都是军头们争夺地盘、权威、财源的不义之战,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军阀部队如同土匪,匪兵烧杀抢掠,残无人道。如罗佩金的滇军被刘存厚打败后,为发泄在成都大开杀戒,大规模屠杀无辜百姓。

上图_ 刘存厚(1885年—1960年)

灾难如何产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以来白色政权长期分裂和战争的根源所在,“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这是全中国军阀混战的共性原因,而具体到四川的军阀特殊情况。

一是四川独特的自然环境,四川是个封闭而又富饶的盆地,可以形成独立王国,为军阀混战提供条件。

四川周围都是崇山峻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武装势力可以据险而守。如刘文辉被刘湘击败后,退至康边,尚可划地为王,固守直到解放。

四川又有土地面积广大的平原,沃野千里,为天府之国。川东重庆地区,扼守长江水道,又是重要的商路。四川还有众多的盐井,过去,盐就是巨大的财源。1911年四川财政收入白银1730万两,其中盐税就有630万两。富饶的资源一是给军阀扩军备战提供了物质基础,从1917年到1934年,军队提用盐税即达2亿银元。“川产富饶,闭关足以自给,各军阀割据一隅,吸髓敲骨,有取不尽用不竭之势”二是吸引了各路势力前来争夺,滇军黔军几次入川作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四川的自流盐井而来。

上图_ 滇军自动机关枪大队

二是四川大量无业人口,使得军队有丰富的兵源。

自清初“湖广填四川”以来,四川人口一路暴涨。到民国初年,四川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1918年,四川全省人口达5206.3千万,1928年增长到7263.5千万。

人口的膨胀,使得人地矛盾尖锐,加之官吏盘剥、地主压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成为无业流民。1934年,合川县60万人,生活无着者40余万;长寿县农民40万,20万无地可耕;酆都县同德镇人口2.3万,不能举火者就有1.2万。

城市的情况也不比农村好到哪里去,城市工商业发展举步维艰,大量商户工厂倒闭。30年代初《四川月报》记载“近年各大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者亦约四万,冻饿之家,合约二十万人”“全川农商学工,近于失业之危险分子共二千万人,其已失业者,已约五百万人”。

城乡数量巨大的无业流民,为军阀混战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四川民谚有云:“郎当兵,莫奈何,断口绝粮难过活,不当没下落”。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士兵在打了败仗,军队溃散以后,因为没有别的生计,还会想方设法找到队伍投靠。“一定在前日宿营地附近彷徨,来往找同伴,如果看见几个人聚在一起,就立刻聚拢过去”,聚集成伙后,再去投充别的军阀,或者变成土匪,等军阀来“招安”。这样使得兵力能源源不断地维持战争。兵靠大帅以生活,使得大帅可以挟兵以自横,造成了军阀混战愈演愈烈。

上图_ 民国初年滇军军官合影

三是知识阶层投军,以军校同窗结党,造成军内山头林立。

我们翻看四川的各路军头的履历,基本都有一个相似点。他们原先多半是读书准备科举的知识青年,随着大时代的变动,投考军事学堂,在军中步步高升,成为地方一霸。

如刘湘出身四川大邑县的名门望族,在私塾攻读诗书,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清政府开办四川武备学堂,刘湘前往应考,后又转入陆军讲习所,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又如刘存厚,年少时参加过成都府院试,结果落榜。后投靠武备学堂,之后被选派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科举制度本来是书生们升官发财的纽带。科举的废除,书生们为寻求进步,只有另寻道路。这时清政府编练新军,筹办军事学堂,成为了他们的出路。这些人身上带有封建文人的习气,他们以同学关系结为朋党派系,形成了川军中不同的山头。武备学堂出身的,有以刘存厚为首的武备系;保定军校出身的,有刘文辉、邓锡侯为首的保定系;速成学堂出身的,有以刘湘为首的速成系等等。

这样就导致了川军内部派系众多,而且相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其攻占兴废之流,直如一团乱发”“无论至何时,均有无数派别,以互为钳制”,导致了四川军阀间战事复杂。

上图_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四是“防区制”使得军官权力无边,变成“诸侯”。

四川省内有一种“防区制”。“防区制”即在防区内,军队“就地划饷”。护国战争后,由于”招抚之风益炽”,为养活军队,”防区制“隐然成型”。继而军队驻防区域内的税收、土地、工商全部都交给驻防军队支配,军头在防区内无法无天,成为了“俨然古之封建诸侯”。“诸侯们”为扩大势力,争夺“防区”,就让巴蜀大地回到了“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