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制百年的“黄金家族”:北元大汗们的凄凉血泪史

1368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儿败逃至漠北。原本大一统的元朝,“退步”成了割据北方的游牧属性政权——“北元”。

北元的疆域尽管与巅峰期的元朝无法相提并论,但其可控制范围依然可观。南到长城以北、东至女真、西抵哈密以及哈密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到叶尼塞河的广袤地区。

“北元”的控制范围

如果用一个字评价“北元”历史,就是一个字——乱。

“北元”时期的蒙古统治阶级,其内部政治斗争之频繁,令人叹为观止。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不同部落之间相互讨伐攻杀….整个蒙古草原,长时间处于无比混乱的“群雄割据”状态。

而频繁发生的“臣弑君”事件,更能影射出“北元”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和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接下来,我们就对北元曾发生的几起“臣弑君”事件,进行简要分析。

1)脱古思帖木儿汗

脱古思帖木儿汗,蒙古文献中亦称乌萨哈尔汗。元顺帝妥欢帖睦儿次子,必力克图汗爱献识理达腊的弟弟。爱献识理达腊1378年去逝后,脱古思帖木儿于同年即位。

脱古思帖木儿

脱古思帖木儿即汗位之时,北元面临着明朝方面的强大攻势。1370年至1375年,明朝对北元进行了第一次征讨。尽管明军没讨到太多便宜,但自己也已元气大伤。

因此,留给脱古思帖木尔的,绝对是个“烂摊子”。对内要稳定军心、巩固统治,对外要加强防御,防范明朝的第二次进攻。

悲剧的是,势态一直向着脱古思帖木儿汗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高速”发展。

来势汹汹的明朝骑兵

1387年,明朝派二十万大军北征,开始了对北元的第二次征讨。以能征善战著称的纳哈出(木华黎后裔),此时统帅二十余万大军,驻扎于东北军事要冲之地,与来势汹汹的明军展开了对峙。

在明朝的反复规劝和引诱之下,纳哈出没有选择全线出击,而是举众向明朝投降

至此,北元门户大开,使脱古思帖木儿失去了一切防御和抵抗明军的能力,陷入到了明军的包抄之中。最终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一战中,脱古思帖木儿一败涂地,溃不成军,带领余众逃往哈刺和林。

如今的贝尔湖,一片安静祥和

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逃往哈刺和林的途中,在吐刺河畔(今土拉河)遭到也速失儿(忽必烈弟阿里不哥后裔)的弑杀,年仅46岁。《明实录》记载道:

初虏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为我师所败,率其余众,欲还和林,依丞相咬住,行至土刺河,为也速失儿所袭击,其众溃散,独与捏怯来等十六骑遁去。适遇垂相咬住,太尉马儿哈咱领三千人来迎。又以阔阔帖木儿人马众多,欲往依之。会天大雪三日,不得发。也速失儿遣大王火儿忽菩孙、王府官李罗追袭之,获脱古思帖木儿,以弓弦缴杀之。

巅峰时期的蒙古骑兵

脱古思帖木儿的殒命,可以归咎于纳哈出向明军的投降和也速失儿的背叛。但深究下来,无疑是北元混乱政治形势所种下的恶果。

元廷遁至漠北,且经过明朝的第一次征讨,已经处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不利局面。统治阶级内部,抵抗派和投降派之间矛盾重重,无法形成有效合力,抵抗明军的二次进攻。

令骄傲的“黄金家族”后裔们始料未及的是,他们“悲惨命运的转轮”,此时才刚刚打开。

2)额勒伯克汗

额勒伯克汗,亦称额勒伯克·尼古勒思贵汗。脱古思帖木儿汗次子,生于1361年。

关于额勒伯克汗即位之年,《蒙古源流》作1393年,《黄金史》作1394年。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所长宝音德力根认为,他是元昭宗之子,被明所俘虏后放归的买的里八剌。

额勒伯克汗

根据罗布桑丹津《黄金史》记载,他是个荒淫无度,腐败无能的蒙古大汗:

有一次,额勒伯克汗狩猎时打伤一只兔子,那只兔子的血洒在雪地上呈现出一片白里透红的美妙景色。额勒伯克汗见此情景,便向左右之人问: “天下有无这等白里透红的美妙女子? ”瓦剌部的豁埃太尉抢先答道:“这等美妙女子确实有,令弟哈儿琥楚克·都棱·帖木儿·洪台吉的妃子完泽笃·豁阿·洪·比妓的姿色便是如此之美。”

于是,这位丧心病狂的蒙古大汗,为了将弟媳“据为己有”,居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而这个愚蠢的决断,使他吞下了死无丧身之地的苦果。

洪·比妓设计离间了额勒伯克汗和豁埃太尉之间的关系,成功唆使额勒伯克汗杀死了豁埃太尉。

豁埃太尉的死,激起了瓦剌贵族们的强烈不满。1401年,西蒙古瓦剌和东部蒙古本部之间,终于爆发了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额勒伯克汗死于瓦剌部首领乌格齐·哈思哈之手。

1402年,乌格齐被拥立为汗,即蒙古第21代大汗

额勒伯克汗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自食恶果。蒙古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和腐败无能,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至此,西部瓦剌势力开始强盛起来,蒙古本部势力被压制。骄傲的蒙古大汗们,陆续沦为了瓦剌贵族们肆意摆布的棋子。

3)脱脱不花汗

脱脱不花,在蒙文文献中称岱宗汗,生于1422年,于1439年即汗位。根据《蒙古黄金史》记载,他是爱猷识理达腊的后裔,即那位被哥哥抢了老婆的哈儿琥楚克·都棱·帖木儿·洪台吉的孙子。

脱脱不花汗

脱脱不花即汗位后,为了振兴东部蒙古本部,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同其弟阿克巴儿津济农开始了对瓦剌部的征战。而此时瓦剌的“一号首领”,这是大名鼎鼎的也先。

1452年,脱脱不花与也先会盟,商议立皇子之事。也先主张,立脱脱不花与其姐姐所生的也先猛可为皇太子,而一直对也先的专横感到不满的脱脱不花,欲立别妻所生的儿子。

此时,二人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脱脱不花先声夺人,联合阿克巴儿津济农,率先发兵攻打也先,并在战争初期一度占据优势。不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瓦剌贵族们,并没有自乱阵脚。他们设计离间,唆使阿克巴儿津济农背叛了脱脱不花,投奔到了瓦剌阵营。

背叛哥哥的阿克巴儿津济农,只当了一年大汗,便被也先杀害

阿克巴儿津济农的背叛,使“本不富裕”的蒙古本部“雪上加霜”。在瓦剌和阿克巴儿津济农的联合攻势下,脱脱不花溃不成军,惨遭失败。《蒙古黄金史纲》记载道:

阿克巴尔津济农与瓦剌联军进攻脱脱不花。点火的时候,济农说:“我的汗兄胆子小,让军人每一名燃起十把火。”岱宗可汗看到漫山遍野的火光,惊惧道:“这火恰便似繁星坠落地表,怎可取胜?”便携带少数护卫和子女们,逃往克鲁伦河。

1452年,他在潜逃途中,被岳父沙不坦所杀害。

沙不丹之女,原为脱脱不花发妻并立之为正宫皇后,却因涉嫌与部下有染而休回了娘家。因此,看到脱脱不花来奔,心怀怨恨的沙不丹就地将其诛杀。

在杀死阿克巴尔津之后,也先自立为汗

坦诚说,脱脱不花不甘于做瓦剌贵族的决心,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不过,对瓦剌的征战,绝非审时度势的明智作法。

  • 他的武装力量,远不足以与兵强马壮的瓦剌相抗衡,一开始就潜伏着失败的因素;
  • 弟弟阿克巴儿津济农的叛变,更加速了脱脱不花失败的命运。

史实证明,蒙古汗权的振兴,不止有对外部的征战,更取决于内部的调整和治理。显然,有着“中兴之君”的巴图孟克达延汗,做好了这项工作。

4)马可古儿吉思汗和摩伦汗

马可古儿吉思汗,为脱脱不花幼子,生于1446年,1453年即汗位,年仅7岁。在蒙古文献中,马可古儿吉思被称为乌可格图汗,翻译过来即“摇篮里的汗”,明朝史书中称之为“小王子”。

马可古儿吉思汗

按照蒙古史书的记载,马可古儿吉思即汗位后,其母萨木儿将其安置于皮柜中,向瓦剌发动了复仇之战。不过,这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记录,可信度并不高。

真实情况是,马可古儿吉思是被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后裔“广宁王”毛里孩和喀喇沁贵族孛来等人拥立的。他们于1454年和1455年,先后两次击败瓦剌,压制住了瓦剌野蛮生长的势头。

但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毛里孩与孛来二人为了争夺把持朝政的权力,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孛来逐渐占据了上风。不过,渐渐长大的马可古儿吉思汗,却站在了相对弱势的毛里孩一边,与孛来作对。1465年,拥兵自重的孛来,起兵杀死了马可古儿吉思。可“好景不长”,孛来很快便被毛里孩势力击败,孛来被杀。

同年,毛里孩拥立脱脱不花长子脱古思猛可为可汗,即摩伦汗。

摩伦汗(图片生卒年有误,为1437—1466)

摩伦汗为脱脱不花正妃阿拉塔噶娜(涉嫌与部下有染而被休的那位),即沙不坦之女所生子。生于1437年,即位时年方18岁。

不过,摩伦汗即位后,听信索伦部人呼达巴合的谗言,二人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最终发展到了拔刀相见的地步。1466年,摩伦汗挑起了对毛里孩的战争,但很快被对方击败,摩伦汗被对方诛杀。

摩伦汗被杀后,蒙古汗位空虚了达十年之久,蒙古本部更陷入到了空前的混乱。直至1475年,满都鲁的继位,才打破了这一“国无主君”的尴尬窘境。

总的来说,无论是马可古儿吉思汗还是摩伦汗,其悲剧命运的导火索,无疑是“站错了队”。但这一事件的背后,实质上反映了蒙古本部统治阶级内部权臣跋扈、汗权旁落的现状。

满都鲁即位后,与权臣癿加思兰合谋,不断吞并蒙古诸部属民,势力迅速壮大。他还采用联姻的方式,将女儿嫁给土默特首领脱罗干之子火筛,控制住了土默特诸部。

满都鲁汗

1479年春,满都鲁与癿加思兰族弟亦思马因、脱罗干等联合,击败并杀死癿加思兰。可以说,这是北元时期,大汗同异姓权臣斗争中出现的第一次的胜利,被压制了近百年的“黄金家族后裔”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而他的继任者达延汗,在夫人满都海等人的支持下,实现了“蒙古中兴”

达延汗

他分封诸子,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的一系列举措,为后世蒙古各部落形成的起源,重新划定蒙古各部的行政版图等,均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于“臣弑君”的现象,更再也没有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