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霸期间,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为何让苏联如临大敌?

来源:猫爷的渔场

1947年6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站在美国哈佛园的台阶上,向眼前众多即将毕业的青年才俊们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与大多数毕业生所期待的不同,马歇尔的演讲并没有什么“祝各位前程似锦”之类的囫囵话,他在演讲中大谈当时世界上的局势,尤其是欧洲局势

(马歇尔)

他表示,欧洲的所遭遇的战后衰退局面极为严重,而美国应该对欧洲伸出援手,帮助欧洲重新振兴

马歇尔的演讲在传到欧洲各国后引起了轰动,英国媒体BBC更是将马歇尔的演讲全文一字不删地在报纸上发表,看到马歇尔演讲的欧洲人无不振臂高呼,感谢马歇尔与美国的慷慨

而与欧洲人的反应截然相反的是苏联,在听到马歇尔的计划后迅速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商讨对策。

次日,便有多份分析“马歇尔计划”的文件摆在了斯大林的桌子上,随后整个苏联都似乎在为“马歇尔计划”奔走

这不禁令人好奇,马歇尔计划无非是一个为了重建欧洲而提出的经济方案,为何能够让当时身为世界一极的苏联方寸大乱

(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

一、马歇尔计划

1945年,随着日本的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世界人民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欧洲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然而战争的结束,带来的幸福感并没持续多久,经济上的溃退再次将欧洲的民众打回了现实

彼时的欧洲,尤其是战争中心的西欧各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遭到了法西斯的轰炸。

他们积累了上百年的财富都被德国法西斯掳走,无数人因战争而失业,上千万人沦为难民,依靠救济而生

(二战结束)

而在战争中,为了购买武器抵御德国法西斯的入侵,各国政府已经耗尽了所有的钱财,甚至欠下了数百亿美元的外债。

彼时的法国、西班牙、波兰等国,虽然名义上是战胜国,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胜利使他们毫无胜利者的体面!

曾经的世界经济中心英国也在战后元气大伤,工业不振,交通瘫痪,粮食歉收,整个国家都陷入了停摆

更加可怕的是,1945—1946年,由于气候的原因,数十年难遇的大饥荒席卷了欧洲,让本就苦难的欧洲人民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在大洋彼岸,美国却是截然不同的光景。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在战争中向各国售卖军火挣了个盆满钵满

(美国时代广场上的世纪之吻)

并且作为战胜国,美国在战后和苏联瓜分了整个欧洲的绝大多数利益,再加上美国本土并未受到战争的波及,所以美国此时算得上是兵强马壮!

当欧洲人走在残破的大街上排数百人的队伍领取可怜的救济面包时,美国民众正悠闲躺在家中喝着咖啡,吃着牛排,看着电视

但如此的光景并没持续多久,很快美国的经济学家就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虽然美国的经济正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这种繁荣却并不会持续多久。

(二战后美国经济走势)

因为欧洲的经济衰退,必然会造成世界市场的溃缩,如此一来,美国生产的商品再多,经济再繁荣,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换言之,欧洲人买不起美国人生产的商品,那么美国经济的衰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家也意识到另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那便是欧洲经济的衰退局面,对于苏联而言是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如果不能及时挽回欧洲的局势,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欧洲的入侵将不可抵挡。

届时整个欧洲都插满了苏联的红旗,美国也将彻底失去与苏联争霸的可能。

(二战后的苏联局势)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1946年年初,美国杜鲁门政府开始设想出手干预欧洲的经济局势,助力欧洲经济的恢复,“马歇尔计划”便从此开始酝酿

二、苏联的反应

1946年6月后,随着马歇尔的演讲在欧洲大陆上的传播,欧洲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了

而苏联在听闻“马歇尔计划”的消息后,却有一种如临大敌的危机感!因为美国人这招“欧洲复兴政策”着实打在了苏联的命门之上,堪称是千古少有的阳谋。

(马歇尔计划)

要知道当时的苏联正在积极地争取与欧洲各国的和谈,争取社会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而恰在此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对于欧洲各国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一般的关怀,欧洲人不可能因为和苏联的关系而拒绝美国的援助。

苏联要是出面阻止美国人对于欧洲的援助,那么苏联在欧洲人面前便成了坏事做尽的恶人,将要遭受的国际舆论压力不可估量

而且苏联要是想在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上与美国竞争,以争取欧洲人的好感,也是极为不现实的

(战后的苏联首都莫斯科)

毕竟苏联在二战中所遭受的损失并不比欧洲各国少,作为抵御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军。

二战后的苏联也算得上是元气大伤了。国内民众的生活尚且得不到保证,哪里有多余的钱来援助欧洲呢

更加可怕的是,美国人的富裕程度与宽容程度超出了苏联的想象,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包括苏联在内东欧各国,竟然都是援助的目标。

只要苏联领导人一点头,美国的金钱与物资就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苏联国内,帮助苏联渡过难关。

(马歇尔计划)

因此,1946年6月17日,马歇尔演讲后的不到两周时间,英法两国外长就在巴黎举行了会晤,商讨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关事宜。

此次会谈结束后,两国又向苏联发起了邀约,决定在6月 27日在巴黎召开英法苏三国外长会议讨论马歇尔计划。

面对着美国人的阴谋与英法两国的邀约,苏联的心情极为复杂,包括时任苏联外长的莫洛托夫都认为,现在的苏联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于是在6月21日,苏联通过会议,同意与英法两国外长就马歇尔计划展开会谈。但苏联内部也有人对马歇尔计划持警惕心态,认为美国不可能如此“圣母”!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右一)

所以在会议开始的前三天,苏联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院士瓦尔加便将自己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意见递交给了莫洛托夫

希望他能够再好好地审视一下马歇尔计划,不要在27号的外长会议上贸然接受美国的糖衣炮弹

而在瓦尔加递交的文件中,他详细地阐述了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原因,并深层次地探讨了该计划对于苏联的利弊。

他这样写道: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如果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必须以贷款的形式向国外没有偿还能力的债务国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产品的话 。

那么就必须从中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此话一针见血,简明扼要地将美国的最终目的指出,使莫洛托夫意识到了这并非一场无偿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

也是在这一天,另一封来自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的电文,也指出了马歇尔计划背后的真相。

他在电文中直言不讳地表示,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就是为了扶持西欧,打压苏联,以帮助美国在杜鲁门主义下诞生的冷战中取得优势。

苏联必须拒绝马歇尔计划,并且与美国相抗衡,不然苏联将彻底落入美国的陷阱之中。

这两份文件让莫洛托夫以及原本支持马歇尔计划的苏联高层陷入了沉默,他们不得已在三国外长会议即将开始之前重新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讨苏联的对策。

(美国杜鲁门政府)

新的会议中,在瓦尔加和诺维科夫的文件支持下,反对马歇尔计划的意见占据了上风。

会议结束后,苏联对于马歇尔计划便成为了一边倒的反对,负责参加会议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也转变了想法

6月27日,莫洛托夫带着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对与批判,如约参加了三国外长会议。

会议上,莫洛托夫如同一位斗士一般,与英法两国的外长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几方不仅迟能达成协议,会议还陷入了僵局

(莫洛托夫与斯大林)

6月30日,会议进行的第三天,苏联的克格勃特工成功截获了美国与英国就马歇尔计划达成的私下协议。

这份协议的出现,无疑是瓦尔加和诺维科夫观点的最好支撑。至此,莫洛托夫仿佛理解了一切。

在与斯大林就会议进展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后,便决定与英法美三国彻底撕破脸

于是在两天后的7月2日上,莫洛托夫正式宣布苏联推出马歇尔计划,并且在会议上对美国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强有力的谴责,会议也不欢而散!

然而令苏联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情况正符合美国人的预期。

(马歇尔计划)

就在苏联宣布推出“马歇尔计划”的两天后,美国再次向包括东欧各国在内的22个欧洲国家发起了邀约。

约定与各国在巴黎举行会谈,商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如此一来,一场围绕着马歇尔计划展开的美苏博弈彻底地拉开了序幕

三、苏联的反击

当美国人的邀约传递到东欧国家时,这些国家的民众无不激动异常,毕竟美国的援助可是实打实的。

而苏联这边为了维护自己的阵营稳定,只能以强硬的手段禁止这些东欧国家参加巴黎的会议

一时间,苏联的强硬手段遭到了东欧各国的极力反对。这些东欧国家的反对之声,在马歇尔计划真正在欧洲实施时达到了最大。

(东欧各国)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美国的经济援助以最快的时间抵达了欧洲,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时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国家的工厂重新运作,农业重新繁荣,人们逐渐恢复了就业,也不再担心饥荒的困扰

这样的场景让东欧的各个卫星国极为羡慕,对于苏联的反对声音也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于是,为了能够抵御马歇尔计划对于东欧各国的冲击,防止他们重现离苏的倾向,苏联当局不得不从牙缝中挤出钱,对东欧国家进行政治安抚和经济安抚

(莫洛托夫计划)

在1947年7-8月的时间内,苏联先后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多个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并进行了经济援助,史称“莫洛托夫计划”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长久地维持对于东欧各国的援助,以防止美国对东欧的经济侵蚀,1949年苏联在莫洛托夫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莫洛托夫计划与经互会的诞生,可以看作是苏联对于马歇尔计划极为强有力的反击。

但是从后来历史上看,苏联的反击似乎有些“用力过猛”,莫洛托夫计划与经互会的存在,甚至最终促使了苏联的灭亡。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平分了欧洲)

四、经济的反噬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经济实力在二战后便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莫洛托夫计划实施与经互会建立后,苏联经济困境更是雪上加霜!

这是因为莫洛托夫计划的存在,将苏联与东欧各国的经济牢牢绑定在了一起,进而形成了狭窄封闭的地域性经济区

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这无疑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倒行逆施,脱离了全球的大市场独自发展经济,致使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长期地落后于拥有全球市场的西欧与美国。

(苏联经济)

另一方面,经互会的存在对于苏联的经济而言也是巨大的累赘。

在经互会的原则中,任何经互会的成员国都不需要担心商品的售卖,成员国只需要负责生产就行,不管生产多少苏联都会照单全收

在这种情况下,经互会的成员国需要机器,苏联就会无偿贷款或直接捐赠,需要人才,苏联就会无条件抽调,需要市场,苏联就会无条件收购。

因此在20世纪的经互会时期,诸如古巴、朝鲜等小国生活得都非常不错,几乎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然而如此做的代价便是苏联自身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经互会时期的朝鲜)

其实若是苏联不搞经互会,不搞莫洛托夫计划,苏联的集体制经济将会得到腾飞一般的发展,苏联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水平都不会落后于美国

更不会落得在1991年草草解体的结局,所以说正是这看似“人畜无害”的马歇尔计划,间接性地让苏联这样的一个庞大帝国毁于一旦

结语:

尽管目前的史学界都公认,苏联灭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苏联本身的争霸之心,而非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军事竞赛、太空竞赛等等

(苏联解体)

但美国这一招马歇尔计划也真的算得上是一招千古阳谋,不费一兵一卒便让苏联陷入了长久的经济困境之中。而苏联作茧自缚,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