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 | 甲斐之虎的硬核人生,一生鲜尝败绩却难敌无常命运
作者:小森 来源:森罗社
日本战国时代,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武将,而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
然而,纵观日本大历史,「三英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才是真正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相比之下,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存在感反而没那么强烈。
说到底,信玄和谦信二公只不过是称雄一方的霸主,还算不上赢得天下之争的大英雄。
但无论如何,信玄能被称为「甲斐之虎」,谦信被称为「越后之龙」,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本文要介绍的历史人物就是 57 年戎马生涯的武田信玄。
名门之后
单从血统上来看,武田信玄也有着出类拔萃的一面。
武田氏的家门往上可以追溯到名门「甲斐源氏」。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信玄「天生骄傲」,更何况他还身处尤其看中出身门第的战国时代。
实际上,信玄在向关东佐竹氏求助时,曾在书信中专门提到「我们祖上可是同一人哦」
那么信玄信中的祖上到底是谁呢?答案就是源义光。
源义光是源义家的弟弟,而源义家的后代中就有开创了镰仓幕府成为征夷大将军的源赖朝。
也就是说,武田家和将军家还有亲戚关系。(不过,源赖朝后来被同族人诛杀)
如果源义光是第一代的话,那信玄就是甲斐源氏的第十九代,也是甲斐武田氏的第十六代。
这个家族素来有着优良的传统,比如在战场上善于利用无形的力量来压制对手。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容易。
信玄出生时,甲斐正处于最混乱的时候。
父亲武田信虎在今川势力的攻击下,陷入困境。
生于「要害山城」
甲斐国,也就是现在的山梨县,四面环山,处于以夏热冬冷著称的甲府盆地。
大永元年(1521年),国家的统治者、守护大名武田信虎刚满28岁。
而此时的他正身处危机边缘。
福岛正成率领今川势力大军压境,直逼甲府。
这个今川就是战国迷们熟悉的今川义元和今川氏真。
信虎安排怀有身孕的正室大井夫人到远离甲斐的积翠寺要害山城避难。
原因是因为甲斐没有城堡。。。
同年的1521年十一月三日,大井夫人在避难地生产,母子平安。
这个生于乱世的男孩,幼名太郎(or胜千代),也就是后来的信玄。
连妻儿都被逼到如此境地,可见当时的形势有多么严峻,好在信虎在第二次战斗中成功将今川势力赶出领地,恢复了甲斐国往日的宁静。
其实,关于信玄的幼年期,充满了谜团。
那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都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
信玄第一次结婚是天文二年(1533年),新娘是关东地区的名门扇谷上杉朝兴之女。
可惜的是,这个正室后来生产时惨遭不幸,母子双亡。
三年后,也就是天文五年(1536年),信玄元服,改名「晴信」。
「晴」字来自当时将军足利义晴的赐字,同年七月,信玄迎娶左大臣转法轮三条公赖的二女儿做继室,通称三条夫人。
从信玄的两任结婚对象都是出身名门(扇谷上杉家和京都公家)来看,信虎对嫡子信玄寄予厚望。
根据『甲阳军鉴』记载,信玄的初阵和元服以及迎娶继室发生在同一年。
可以说,武田家嫡子的「出道」之年,喜事连连。
驱逐父亲
信玄的父亲信虎,一直以来劳苦功高。
以14岁的低龄继承家督,镇压以叔父为首的国人叛乱,统一甲斐。之后征战周边各国,与今川氏和北条氏争战不断。
天文十年(1541年),信虎被自己的儿子信玄赶下台。
其实在那个年代,父杀子、子弑父的现象并不稀奇,但远远没到司空见惯的地步,信玄驱逐父亲的行为仍属大逆不道,因此遭到了以上杉谦信为首的很多人的谴责。
但,事出必有因。
据『甲阳军鉴』记载,信虎偏爱信玄的弟弟信繁。信玄为了防止废嫡事件的发生,强行驱逐了父亲。
也有传言说,父亲信虎性格十分残暴,甚至连刨开孕妇大肚皮这种事情都做得出,可谓恶贯满盈。
当然,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很有可能是后人为了给信玄洗白故意编造出来的谎言。
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时还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饥荒。
信虎被驱逐前的数年间,歉收和灾害频发。
然而信虎无视国情,继续四处征战,进而引发了几乎各个阶层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信玄强行逼宫、驱逐了信虎,换届的同时大赦天下,施行德政。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信玄发动政变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在那个年代,换届的同时伴以德政(债务免除)是基本操作。
或许信虎是经过了冷静的思考,才做出了驱逐父亲的决定。
攻打信浓
天文十一年(1542年),驱逐父亲、继承家督的信玄,终于要对敌人发起进攻。
第一个攻打对象便是诹访赖重。
诹访赖重的正室是信玄的妹妹祢祢,两人刚刚生下嫡子寅王丸。
按理说,攻打建立了姻亲关系的盟友不太厚道,但信玄有自己的理由。
赖重之前曾趁着武田家因信虎被驱逐而陷入混乱时,不顾已经和信玄和村上义清结盟的事实,擅自和敌人上杉宪政讲和。
对信玄来说,诹访背信弃义在先。
所以,信玄首先选择攻打诹访氏,逼迫诹访赖重切腹自杀。
赖重死后,信玄同意让嫡子寅王丸继承家业。
然而,信玄后来改变了主意。
他首先把赖重的妹妹诹访御寮人娶为侧室,然后让两人生的儿子(之后的武田胜赖)继承了诹访家。
-
天文十二年(1543年)降伏信浓国长洼城主大井贞隆,放逐望月昌赖 -
天文十三年(1544年)与北条氏达成和解 -
天文十四年(1545年)四月,降伏伊那郡高远城城主高远赖继和福与城城主藤泽赖亲 -
天文十四年(1545年)居中调停引发今川氏和北条氏对立的「第二次河东一乱」 -
天文十五年(1546年)降伏佐久郡内山城城主大井贞清 -
天文十六年(1547年)进攻佐久郡志贺城城主笠原(依田)清繁。击破支援笠原的关东管领上杉氏的联军 -
天文十六年(1547年)制定『甲州法度之次第』)
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信玄,却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两次惨败。
第一次是天文十七年(1548年),在攻打村上义清的「上田原之战」中,信玄痛失重臣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等人,损失惨重。
这次战败的负面影响极大,信玄苦心经营的信浓攻略差点化做虚无,好在很快扳回一局,在「盐尻峠之战」中大胜对手,浇灭了反武田势力的气焰。
然后是天文十九年(1550年),这次是攻打村上义清一方的城堡「户石城」,结果也是惨败,据说当时牺牲了1000多人。
这场大失败是信玄生涯中唯一的一次作战失误,史称「户石崩溃」。
这样一来不禁让人好奇「村上义清究竟何许人也?居然两次大胜信玄,难道比信玄还牛逼?」,不过或许是信玄的年轻气盛才导致了失败,所谓骄兵必败。
实际上,村上义清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他的反击也就到此为止。
信玄在天文二十年(1551年)攻下户石城,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又将葛尾城收入囊中。
被逼走投无路的义清只好去投靠越后的长尾景虎,从此亡命天涯。
此时出现了一位令人眼前一亮的武将。
他就是真田昌幸的父亲,真田信之和真田信繁两兄弟的祖父——真田幸纲(真田幸隆)。
大河剧『真田丸』中,草刈正雄饰演的昌幸仿佛信玄附体,极尽谋略之能事,这和他自幼跟随信玄,耳濡目染了许多神一般的操作也有关系。
「信玄深受家臣们的尊敬」,连因宗教立场不同而极度讨厌信玄的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都如此写道,可见信玄有多勇猛。
信玄在外交方面的才华,更是发挥到淋漓尽致。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武田信玄和北条氏康以及今川义元联手,三方结成姻亲关系,缔结了「甲相骏三国同盟」。
不过,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今川家的军师僧侣太原雪斋。之后,武田、今川和北条都从中尝到了「碾压敌人」的甜头。
免去后顾之忧的信玄,将目光投向了北方。
这就意味着信玄与越后上杉谦信之间必有一场激战。
激战!川中岛
武田氏将村上义清赶出老巢之后,决定乘胜追击。
然而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呢?
这个问题谁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这正是历史比较有趣的地方。
而义清所投靠的对象长尾景虎乃是信玄一生的对手上杉谦信。
天文十七年(1548年),谦信在哥哥长尾晴景引退后继承了家督之位。他收留了被武田赶走的村上义清和高梨政赖等人。
「如果武田势力继续这么扩张的话,岂不是会危及到越后?」
「对于投靠自己的信浓决不能见死不救!」
谦信怀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与信玄之间的对决。
两雄的决战之地,是连非战国迷们都听说过的川中岛。
信玄领有的北信浓位于川中岛以北,所以川中岛正好处在国境分界线上。
信玄和谦信会之所以会出现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上,恐怕也是拜川中岛之战的人气所赐吧。
因为对日本人来说,川中岛之战可以说是战国最大浪漫之所在。
但是这次战役在历史上的重要程度远远不及它的人气和知名度。
一是没有影响到天下大势的走向,二是地点不在像京都这样的政治要地。
即便如此,川中岛之战也是构成「战国之浪漫」不可或缺般的存在。
其实,关于川中岛之战一共战斗了多少次并没有确定答案。
这里采用通用的说法,简单总结下这 5 次战斗。
第一次合战
时间: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 地点:信浓国川中岛(现长野市南郊) 名称:「布施之战」or「更科八幡之战」 人物:武田信玄 vs 上杉谦信(谦信本人是否出战尚无定论) 起因:帮村上义清收复被武田信玄抢走的旧领地 战况:虽然有放火,但没有发展成正式战斗。武田方成功阻止了村上的旧领地被夺回。对上衫氏来说,村上义清的失地收复失败了,但却有效预防了北信浓国众的叛离
第二次合战
时间: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 地点:信浓国川中岛(现长野市南郊) 名称:「犀川之战」 人物:武田信玄 vs 上杉谦信 起因:缔结「甲相骏三国同盟」后免去后顾之忧的武田 对战 旨在夺回发生叛变的善光寺的上杉 战况:武田方苦于粮食调度,上杉方苦于家臣叛变等不安定因素,双方都未能取得显著战果。在今川义元的调节下讲和
第三次合战
时间:弘治三年(1557年) 地点:信浓国川中岛(现长野市南郊) 名称:「上野原之战」 人物:武田信玄 vs 上杉谦信 起因:武田进击北信浓,上杉迎击 战况:两军未发生激烈冲突,未取得战果。武田方面占优势,信玄加强了对北信浓的进军
第四次合战
时间:永禄四年(1561年) 地点:信浓国川中岛(现长野市南郊) 名称:「八幡原之战」 人物:武田信玄 vs 上杉谦信 起因:上杉进军关东,武田出军迎击,双方展开激战 战况:最大的一次战斗,一般提到「川中岛之战」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联想到这场战斗。但是受战争小说影响有所夸张,实际情况不明确的地方也很多。其中的「啄木鸟战法」很有名,双方伤亡惨重(武田:4千,上杉:3千),但是未能分出胜负。这也是两雄最后一次直接对决。 主要牺牲者:武田信繁、山本勘助、室住虎光
第五次合战
时间:永禄七年(1564年) 地点:信浓国川中岛(现长野市南郊) 名称:「盐崎对阵」 人物:武田信玄 vs 上杉谦信 起因:双方对峙
如果进一步总结的话。。。
「川中岛之战波及的范围有多广?」
「如何看待这几场合战?」
因为标准不统一,所以无法给出确定结论。
再加上后世给这场战役涂抹了太多浪漫主义色彩,创作上也多有夸大之词,所以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我们就更加不得而知了。
比如,信玄和谦信的一对一单挑便是如此。甚至还立起了铜像,其实这也是后人想象出来的。
两人的单挑也被认为发生在第四次。这是一场激战,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和山本勘助等人皆战死沙场。
双方都蒙受了重大的军事损失,表面上没有输赢。
但从实际结果来看,武田方取得了优势。
这场激战过后,信玄巩固了自己在北信浓的统治。谦信虽然很强,但是没有取得任何有利于地区统治的一城一池,甚至连巩固了立足之地都谈不上。
就拿善光寺来说,谦信是夺走了佛像,但信玄则把整个寺庙都搬到了甲府。
但是,眼看川中岛之战快要结束时,信玄身边又发生了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
处理不好可能就直接玩完儿了。
义信事件
就在第三次川中岛之战爆发的永禄三年(1560年)。骏河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以「海道第一弓取」(海道一の弓取り,东海道最强武士)著称、且是信玄盟友的今川义元被织田信长讨杀了。
这就是所谓的「桶狭间之战」。
义元死后,位居今川家年轻一辈之首的不孝子今川氏真继承了家业,自此以后今川氏将走向下坡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倘若真是这样,信玄不惜违背盟约想要攻打今川氏的想法也不是不能理解。
既然信玄出生的时候就曾被今川氏攻打过,那从领地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打回去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但是,问题不在这里。
而在信玄的嫡子武田义信那里。
义信的妻子是今川氏真的妹妹岭松院,所以义信并不想出兵攻打大舅哥氏真治理的骏河。
其实早在这之前,信玄和义信之间已经开始对立。
川中岛之战的时候,父子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义信还反对武田氏和织田氏结盟,对信长的养女嫁给胜赖一事也表示过反对。
总之,经年累积的矛盾,加上外交方面的意见相左,最终造成了父子间的彻底不和。
永禄八年(1565年)正月,饭富虎昌以挑唆谋反的罪名被处死。
武田义信被关进牢房。不过两年后自杀身亡。
义信血统纯正,本应是无可挑剔的嫡子。
可是一切都随着义信的谋反烟消云散。
如果信玄有过自我反省过的话,说不定能够深切体会到被亲生儿子背叛的滋味。
既然做不到放任不管,那就只好做出令自己痛苦的决定。
义信死后,岭松院被遣送回骏河。本应继承诹访家的第四个儿子武田胜赖成为新的武田家继承人。
侵犯骏河
陷入困境的今川氏真并没有选择束手就擒。
而是尝试联合上杉谦信一起,从背后威胁武田氏。
但是越后上杉谦信的家臣本庄繁长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从永禄十一年(1568年)四月一直持续到次年的永禄十二年(1569年)三月。
一场罕见的大雪也让谦信无法动身。
信玄此时施展出了高明的外交手段,派送使者到织田信长处,委托信长帮忙从中斡旋将军在御内书中提到的「甲越和议」。
信玄和谦信在川中岛经历了那么多次的殊死搏斗,这才刚刚结束没几年,居然要讲和。
其实不用大惊小怪,这战国时代的外交本来就是这样。
以信玄为主角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人回味无穷,大概是因为这样高明的作战手段在故事中到处可见吧。
当然,上杉谦信不会轻易同意。
在织田信长和足利义昭的多次斡旋下,信玄和谦信终于在永禄十二年(1569年)七月达成和解(甲越和与)。
让信长和义昭来推动和解十分高明,不愧是外交高手武田信玄。。。
但是和解并未持续很久,元龟元年(1570年),谦信率先撕毁协议
不管是否和解,既然后方已经稳固,信玄便可以着手准备攻打没有任何阻碍的骏河国。此时,擅长调略的信玄不停地劝诱正在走下坡路的骏河今川氏的家臣,很快取得了效果。
永禄十一年(1568年)十二月。
武田信玄的「骏河侵占」计划正式启动,此时,完全不知道家臣已经叛变的今川氏真一脸懵逼。
武田的进攻十分猛烈,氏真毫无招架之力,迫不得已下只好舍弃骏府逃往挂川城。氏真的夫人早川殿(北条氏康的女儿)甚至连轿子都没有,只能赤脚逃跑,十分狼狈。
信玄的这个举动激怒了北条氏康和北条氏政父子。
北条氏放弃与武田氏的同盟关系,选择向今川氏输送援军。
北条援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今川一方武将们的士气,他们奋起反抗,战斗愈发激烈。
另一方面,信玄携手德川家康,对今川领地形成夹击之势。
可是,武田军不顾远江国由德川军来攻打的约定,持续向远江国施压,逼得家康站出来抗议。
从此,家康一方不再信任信玄。
永禄十二年(1569年)五月,躲在挂川城的今川氏决定开城,单独向德川家康请和。
氏真投降后,远江纳入家康的势力范围。
死后三年秘不发丧
今川氏灭亡后,各大名之间缔结了复杂的同盟关系,以期相互牵制。
德川家康开始尝试与上杉谦信结盟。元龟二年(1571年),北条氏康去世,继承家业的北条氏政恢复了与武田氏的同盟关系。
另一方面,对织田信长抱有危机意识的武田信玄开始秘密行动。
表面上继续装作友好,私底下却频繁接触信长的敌对势力。
通过拉拢足利义昭、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松永久秀和本愿寺以及一向宗门徒,构筑起了一张信长包围网。
元龟三年(1572年),已做好万全之策的信玄终于要从甲府出兵,前去攻打德川领地。
德川是织田的盟友。
德川和武田在共同进攻今川领地时,已经产生了互不信任的隔阂。
武田军进攻德川领地,引发了两军间的激战。
这就是「三方原之战」。
这场战役中,德川方被武田方打得落花流水,以赤备(日本战国时代的一种军团组成形式)著称的山县昌景差点取得家康首级。
然后,信玄要求信长解除与家康的同盟关系,并告知信长「不许给德川输送援军」。
元龟四年(1573年),信玄在新年伊始便早早地展开行动,包围了德川方的野田城。
家康为了解救野田城亲自出马,但武田军根本没给家康留下机会。
家康虽然多次催促盟友谦信出兵,但上杉军被大雪困住动弹不得。
武田军攻下野田城后前往长筱城。
信玄撒下的反信长的种子,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机。
各地势力开始对信长形成围攻之势,仿佛熊熊燃起的烈火,势要将织田信长烧成灰烬。
然而,群龙之首信玄却再也无法离开长筱城。
信玄病倒了,就在这个关键节点上。
其实信玄长年以来饱受病痛折磨。
哪怕医生常驻身边,如何重视养生,可一旦得上了可能是肺结核或者癌症的疾病,也只能无力回天望洋兴叹。
虽然信玄一度有了好转的迹象,但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回国。
就在返回甲府的途中,1573年四月十二日,信玄离开人世,享年53岁。
「三年秘不发丧!停止战争!」
最后留下这句话后,武田信玄这颗耀眼的巨星从此失去光辉陨落大地。
『甲阳军鉴』中的遗言
信玄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三年秘不发丧」的遗言。
实际上有这个可能吗?
其实信玄本人已经提前意识到了自己的死期将至。
所以才事先准备了800张信纸,全部画上自己的花押,以应对来自各个大名的书信。
花押原则上是本人的签名。
给各大名的回信中,只有花押是真的,信的内容皆由身边的文官代笔。
从信玄留下的遗嘱可知,他要求信中要一定写明「当前抱恙中」这样的字样。
另外,遗嘱中还有如下内容:
「胜赖,阵代(代理当主)而已,待其子信胜继承家督后,方可使用武田氏军旗」
遗嘱里,胜赖只是阵代,但在现实中,胜赖的当主之位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胜赖的才能还曾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胜赖绝非无能之辈。
遗言中更有意思的是,信玄建议在他死后可以考虑与上杉谦信联手。
同时还要求严加防范信长,不要冒然进攻,估计是考虑到日后必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产生对峙吧。
尽管信玄生前考虑的如此面面俱到,可实际上,信玄已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
只不过,武田家自始至终对外宣称「信玄只是身体抱恙」。
即使玄真的已经撒手人寰,武田家还有山县昌景、马场信春和高坂弹正昌信等一帮身经百战的宿将,所以也没什么可惧怕的。
事实上,在胜赖的领导下,武田家的领土还扩大了。
武田的骑兵队
那支撑起武田家的武田军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武田军素来以装备精良的骑兵队著称。
骑兵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场上一骑绝尘、所向披靡的战斗身姿。
关于武田军的骑兵队,史学界向来持否定观点,「骑马打仗不存在」的说法曾一度十分流行,直到近年来,「果然还是打过仗」的说法才正式进入人们视野。
因为学者从史料中找到了关于队伍组织方式的蛛丝马迹,除了军官级别的人以外,身份低微的人也可以骑马战斗。
但是在『武田信玄阵立书』中,只以「步枪、弓、骑兵、长枪」的顺序描写了部队的组成结构,并未强调骑马队的厉害之处。
实际上,这种组成结构和其他的战国大名并无二致。
合战时基本作战流程是,首先借助步枪和弓箭发动远距离进攻,然后逐步拉进距离,接着长枪队上场,直到掌握主动权,最后直接派出骑兵队,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不过,史书中的确出现了「武田家的骑兵队果然厉害」的记载。
在「长篠之战」中与武田胜赖对峙的织田信长,就曾提防过对手的骑兵队,这一点在『信长公记』中有过记载。
实际上,骑马冲入敌方阵营以打乱对手的长枪队在当时是常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使用长枪的织田信长不得不严防武田军的骑兵队。
在长篠之战中,胜赖强行为让骑兵队冲入敌方阵营白白送死的做法,招致了后世对他能力的怀疑,但实际这很可能就是骑兵队的本职工作。
而织田信长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和他故意隐瞒兵力,借助山势作战的战术是分不开的。
战争结束后,胜赖的名马也被信长夺走。
正妻三条夫人
以前关于信玄的虚构作品中,往往将正妻三条夫人写成恶人,而把侧室诹访御料人写成美人。
前面已经提到过,义信因谋反未遂被打倒,胜赖因此成为继承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贬低三条夫人抬高诹访姬的方式更有利于故事的展开。
实际上,历史上的三条夫人是恶妻的可能性很低。
首先,她是在今川义元的斡旋下嫁入了武田家,从而使武田和今川两家的敌对关系得到了缓和。
之后的今川家督之争(花仓之乱)中,武田氏选择支持今川义元。
信虎的长女成为义元的正室,武田氏与中央贵族和京都寺院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后来信玄在布下信长包围网的时候,还通过三条夫人与石山本愿寺达成了合作。
三条夫人的妹妹嫁给了本愿寺显如,这样武田和显如就有了连襟关系(顺便一提,三条夫人的姐姐嫁给了管领细川晴元)。
与信长间的战斗发生之前,信玄借助了本愿寺(越中的一向宗门徒)的势力来牵制越后国的上杉谦信。
最重要的是,三条夫人为信玄生下了5个孩子——义信、龙芳、信之、黄梅院和见性院。
足以证明,夫妻二人关系和睦,三条夫人也不是人们口中的恶妻,否则武田信玄根本不可能构筑出这么庞大的关系网。
三条夫人不但扮演了贤内助的角色,还成为了信玄外交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侧室和孩子们
武田信玄除了正室三条夫人,还迎娶了多名侧室,能叫得出名字的有诹访御料人(诹访姬),油川夫人和祢津夫人,除此之外还有胜沼氏的女儿和其她数人(具体不详)。
这里分别简单介绍一下她们。
信玄的侧室当中,最令人们印象深刻的恐怕是诹访御料人。
诹访姬就在生父诹访赖重和弟弟龙王丸被信玄杀害时,生下了继承家业的武田胜赖,而自己却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去世了。
当然也有观点指出,胜赖的儿子信胜才是当主候选人,胜赖不过是代理当主(出自甲阳军鉴中所记载的信玄的遗言),但无论怎么说,武田家自此灭亡,说什么也迟了。
油川夫人出身的油川家,原本是与武田家同族的名门。
信玄的祖父是武田信绳。信绳的弟弟油川信惠征服甲府南部后自成一支,成为油川氏之祖,不过后来败给了信虎导致家族灭亡。
油川夫人不但家世显赫,而且多子多福:
-
继承仁科家的五子盛信 -
成为葛山氏养子的六男信贞 -
嫁给木曾义昌的真里姬 -
与织田信长嫡子信忠有过婚约的松姬 -
上杉景胜之妻菊姬
等等。
祢津夫人出身于信浓的高远一族。只知道她生下了七子信清。武田家灭亡后,信清在姐姐菊姬的帮助下侍奉上杉景胜。
由此可以看出,信玄沉着冷静地反复利用政治婚姻进行布局。
但也不能说毫无感情可言。
信玄为了护送出嫁北条氏政的黄梅院,派出了10000名骑兵一路相随。
这个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哪怕只有 1/10,也超过了 1000 人,足以看出信玄对女儿的疼爱之情,更别提那些琳琅满目的嫁妆。
只是,攻打骏河国导致了黄梅院的被迫离婚并被送回甲府,万念俱灰的黄梅院猝死身亡。
相传信玄为了告慰黄梅院的灵魂,甚至向大泉寺捐赠了领地。
这里简单罗列一下妻子们为信玄生下的孩子:
-
男子 -
三条・义信(废嫡的嫡子) -
三条・龙芳(海野二郎) -
三条・信之(夭折) -
诹访・胜赖-信胜(孙) -
油川・盛信(仁科五郎盛信) -
油川・信贞(葛山十郎信贞) -
神职・信清(安田三郎信清)
-
-
女子 -
三条・黄梅院(北条氏政正室) -
三条・见性院(穴山信君正室) -
油川・真理姬(木曾义昌正室) -
油川・菊姬(上杉景胜正室) -
油川・松姬(与织田信忠订婚)
-
信玄让多个儿子成为别人家的养子,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力,这也是武家自古以来的传统。
战国大名之王
读罢上文关于信玄的一生,有没有生出一种「果然是战国大名代表」的感慨呢?
尤其是战斗和计谋伴随了他的一生。
但并非所有的战国大名都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特别是,信玄的儿子那一辈退出历史舞台、丰臣政权建立以后,华丽的战斗几乎难觅踪影,诸如伊达政宗之流,战绩也不过只是集中在前半生的数年间。
反观信玄,一生征战无数,是当之无愧的「King of 战国大名」。
给世人留下了乱世奇才的印象。
更何况信玄异常勇猛,在准备充分的战役中几乎全胜(主要败给村上、上杉和北条共计4次)。
不仅擅长合战,还精于外交和谋略,在所有的战国武将中人气最为突出。
就连信玄的遗憾之死,也在无形中让他的存在感更加强烈。
正如「米罗的维纳斯正是因为失去了手臂才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进而成为美的化身」,信玄的人生同样也能让人感受到缺陷美。
或许,这正是日本战国浪漫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