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明第一战斗英雄毛文龙大帅

今天来谈谈大明王朝第一“战斗英雄”毛文龙。毛文龙是目前网络“明史学”界所捧起来的一个大“英雄”。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人成为不少人谈论的对象。很多人说袁崇焕杀毛文龙杀错了,如果不杀毛文龙,后金就不会入关,而导致毛文龙被处死的那么,历史记载中的毛文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一、“战功卓著”的一代名将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春),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沈光祚,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辽东军事生涯,1621年,辽东沦陷于后金之后,毛文龙在当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命令下,率领一支小部队,绕道辽东海上,进入后金的后方。在辽东生员王一宁的运作下,成功策反了驻守镇江城(今辽宁丹东)的守将陈良策,杀掉了投降后金的镇江城主将佟养真和他手下的士兵。夺取了镇江城。然而,镇江大胜很快就变成“镇江大劫”,努尔哈赤很快派出大军袭击镇江,毛文龙不能抵挡,从镇江城仓皇撤退,后金军乘胜追击,渡过鸭绿江,在朝鲜林畔一代聚歼毛文龙军,毛文龙仅以身免,被迫转入朝鲜的皮岛。

毛文龙画像

在进入朝鲜皮岛后,毛文龙一路青云至上,当上了东江镇总兵,晋左都督,受赐尚方宝剑,成为明朝在海外的方面大员。

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二年他被杀,大概八年左右的时间,毛文龙一直盘踞在皮岛,杜车别等网络小说作家,将这一历史阶段的毛文龙形容为辽东的海上长城,那么此时的毛文龙作战功绩到底如何呢?实际上,毛文龙在生前就注意总结自己的“战斗经验”,并且将其汇编成册,而且招纳文人为自己树碑立传,根据朝鲜的《李朝实录》的记载,毛文龙曾经令人撰写过《毛大将传》为自己邀功表好。而后世所流传的《毛大将军海上情形》、《镇海春秋》、《辽海丹忠录》等书就是以《毛大将传》为底本润色而成的,里面将毛大帅描绘成辽东海上的擎天一柱,为袁崇焕斩杀毛文龙而惋惜,这种毛文龙的孝子贤孙和部将及他们收买的御用文人为自己主子、祖宗自吹自擂的小说,自然是不足取信的。毛文龙针对有点头脑的士大夫也留有一首,所以他的儿子毛承斗(疑似养子)编纂了一本《东江疏揭塘报节抄》,这本书内的毛文龙是什么形象呢?简单地说,在这本书中,毛文龙吹嘘自己功劳很大,杀敌众多,完美的完成了明朝赋予的牵制任务。在这本书里,毛文龙编造了不少桥段,充分证明了毛大帅有着超自然能力,例如这个召唤黑龙战术:

“奴引数十万众猝袭铁山,直薄云从滩口,距臣营帐止隔里许。乘是坚冰,何难径度?乃十五日,忽有黑龙约长十余丈,自西南洋,自首奔犁而东,直至云从,响若山颓,海冰遍裂,化而流澌。方是时,龙方在蛰,不从天来地出,实有所司,默令我师得以分路出奇,屡挫狂锋耳!”(《东江疏揭塘报节钞》卷7)

又如这个召唤瘟神参战、召唤鱼子自愿做军粮:

奈警闻内地,粮运出海,危惧观望,停泊中途,各岛官兵日就饿毙。臣方虑无孑遗,何意沿海滩涂忽涌鱼子数千余石,嗷嗷之众,赖以延活,此孰非波臣之效灵耶!至温帅屡赫声灵,天启五年,奸细白惟学谋为不轨,约如期信炮为号,集叛党数千人械臣献奴,是夜温帅俨然真形,直入辕门,轰鞭四震,兵丁巡逻者靡不惊诧非常,喊声彻臣卧所。臣急传令哨探间,而天复大雨如倾。平明事觉,奸宄骈首就戮矣!比今冬夏之交,瘟疫流行,兵众多生异灾,或股大于腹,而唇齿皆靡,或眼忽丧明,而手足无措。医不能知,计无所出。臣思诚可格天,于是斋戒越宿,祷于温帅祠凡三昼夜,不余日而沉疴立起,盲瞆复明。乃知天之佑我军民,非偶然也。(同上)

又如这个一日三潮:

为波臣助顺效灵等事。窃惟滹沱冰合,识汉祚之中兴;泥马渡河,知宋业之复振。自古异征,难可枚举……即如陈师、鹿岛而一日三潮,渴祷皮冈而石泉迸裂。天启三年,备具情由,曾经恳请天妃、龙神封号,已蒙先帝准封“显应龙王灵祐”匾额。(同上)

又如这个召唤海潮:

有辽人王世杰出应募,质其妻子而来,言鹿岛有积粟数千,其守将与相善,愿往约为内应袭之。将军信其言,率亲丁三百余人,乘潮而往,命骁将王辅挟世杰先登,遣侦卒前导。俄报有草中伏卒,望见世杰奔回,将军曰:“吾堕其术中矣。”急麾兵反走,而潮已退去十余里,舟不可动。将军再拜祝天,须臾潮涌风生,鼓枻出洋。奴兵蚁集岛麓,阻潮不得进。舟甫及皮岛登岸,为风浪所击,倏成齑粉。此二年十二月初一日辰时事也,继而汎潮复至,故知前一潮为神助耳。王辅亦探知贼寨有备,喧言“毛耗今来送死”,遽手缚世杰驰归皮岛斩之。奴中呼将军为毛耗。(《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一)

毛大帅这种超自然能力实在是让人佩服,原来毛文龙早在明代就掌握了类似魔兽争霸里召唤英雄的技能,果然毛大帅代表了十七世纪大明王朝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袁督师怎么比肩!那么毛文龙的战绩是什么呢?如果从令人捧腹的《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来看,简直逆天了,例如这个天启三年三月的塘报:

于本月二十日,千总王承禄回称:奴酋带领王子都在东江,闻得梆声;便把兵马撤回,昼夜不停,连忙跑至辽阳,见我兵撤回,又赶至沙场。闻我兵已远,追赶不上。马因连跑数日,前后倒死者三万有余,贼因践踏炮打并跌死者二万余。奴酋因恨毛总兵诡计哄诱,倒死兵马,呼名大骂,咬牙痛恨,要将沙场住民王子登等千余家尽行剿灭等情。(《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2)

原来后金方面仅在天启三年这次战斗中就被毛文龙东江军团歼灭至少五万人之多,简直是被打残了,那么后金在毛文龙大帅的后现代召唤魔法术的严重打击下有多严重呢,如天启七年三月塘报云:

今奴不但拿职不去,将头发兵马困在丽地,二发兵马又困在沿江,无船可渡,处处被职官兵冲击,杀伤无数,每日拉尸山头,大堆小堆火化骨石,火光滔天。活擒达子,每日必有解验。据北岸密报万分真确。新汗手下兵马不满一万,俱是心寒胆怯,常怕西边大兵直捣。(《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6)

原来在天启七年,皇太极统帅的后金在毛文龙的打击下,已经不到一万多啦,所以后面的战斗都是招募贼鸥、变形金刚打的?唉,不是大明打不赢,奈何后金有高达啊,哈哈!

所以,从这些只言片语都能看出毛文龙是个什么人,嘴上吹嘘自己的战绩到跟说鬼无异。就这样的一个人,竟然被封为“海上长城”、“擎天一柱”,不知道那些吹嘘毛文龙的“史学家”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二、通款后金的秘密计划

当然,如果说大帅毛文龙一直不和后金作战也是冤枉了他,但是毛文龙自己在塘报中吹嘘的战绩,在后金方面、朝鲜方面的记载中根本无法得到多少印证。实际上毛文龙的若干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其效果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天启年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统帅后金连续对关宁发动两次进攻,也对蒙古发动了若干次进攻,请问毛文龙牵制安在?何况现存史料中,没有见到毛文龙辛勤训练军队的记载,他也没有像孙承宗留下《车营扣答合编》这样的军事专著,岂能说是一代名将?不仅如此,毛文龙自从天启七年皇太极发动对朝鲜和东江的进攻后,就再也没有对后金发动军事行动。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毛文龙忙于和后金背着明朝政府通和谋款,其谋款信件,直至清朝灭亡后,其六封通敌信才被学者们发现。这些信件后来被整理在《满文老档》一书中,那么这些信件中毛文龙向后金方面都说了什么呢?

在一封信中他说:

毛文龙再拜致书,至於前遣官赍书议和一事,我曾有言,自今日始议,我皆一一承认,凡事我皆承当等语。我与尔彼此能罢兵休战,共享太平,则我心中不胜喜悦。曾想送还阔科,即与汗及诸贝勒议定大事。不料汗所遣之人误入户部粮船,为来送钱粮之户部官员擒获连我之三人一并解往京都,亦未告知我,以败我大事。今将阔科未能送还,空口无凭,汗与诸贝勒,亦不再听信我言。一片诚心美意,反成无信义者,此怨无处可诉。我之心意,本欲与汗及诸贝勒共图大事,今又见疑,岂非天之罚耶?圣汗与诸贝勒转战四方,欲何时可成大事乎?皆尔等胸无计谋故耳,我与汗及诸贝勒共议国家大事,则同享幸福,名垂万世。但不知汗与诸贝勒信否?倘纳我言,宜遣人密商,此言无稍虚伪。若谓诱骗,骗其四、五人何为?我二人母相疑。好汉作事,向与常人异。大事成之後方见善心。书不尽言。(《满文老档》第十二册)

在另外一封信中他说:

毛文龙拜金国汗纛下致书。不佞常铭之於心,宣之於口,存之於中,一进不忘。因所遣使臣之言,同气同意,即遣回国。又闻初遣之使臣,照旧携礼物前来我处等语,当时,皇上遣户部大臣送钱粮至岛,并将所乘船撤回铁山。具时汗所遣使臣,未经查实,误入户部。使臣及所携礼物,尽被擒获,解往京都。不佞闻之此,遂连夜遣人赴京,贿银四万两,始获赦死,养之於内地。请少待数日,奋力交涉,俾还於汗。正在烦恼之际,突有喀山牛录下诸申八人逃来,伊等言称:我汗与诸贝勒原以一心倚尔等行事等语。不佞闻此,愈觉不安。嗣後遣来之人,须仔细辨认为善也。无谕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来攻,则大事即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特致书以闻之。

原来,毛文龙要跟后金方面共图“大事”。而这种大事是“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原来他妄图勾结后金以进攻明朝,图谋割据海外。他的阴谋,显然袁崇焕等人是略有耳闻的,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借邀毛文龙入双岛阅兵,提出东江受朝廷节制,设立饷司监督粮饷、派文官监军、移军辽东半岛一代驻扎的要求,但根本没有得到毛文龙的尊重和回应,在形势急迫的条件下,袁崇焕果断当即斩杀了毛文龙,为辽东抗清大局,消除了一大隐患。

三、“劳苦功高”的部下将领

在杀掉毛文龙之后,崇祯三年,袁崇焕被思宗处死。那么,既然袁崇焕已死,毛文龙的部将们应该听从朝廷约束了吧?事实上,恰好相反,东江将领们连续发动兵变,体现了这支部队骄横跋扈、习惯以兵变要挟朝廷的本来面目。皮岛在毛文龙死后历次发动的兵变如下:

1、 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皮岛将领刘兴治等为战死于蓟镇的兄长刘兴祚治丧,东江镇诸将都前往吊唁,而刘兴治因为仇恨朝廷对其战死的亡兄待遇过差,在追悼会上借机杀害了陈继盛,皮岛遂处在刘兴治的控制之下,后来在皮岛将领沈世魁等人的干涉下,刘兴治被杀,兵乱结束。

2、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关宁军祖大寿部被后金受困于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明登莱巡抚孙元化急令收入其麾下驻扎登莱的东江将领孔有德、李九成等人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同当地人发生矛盾,孔有德等骄兵悍将经过商议,勾结另外一名叫李九成的东江将领(此人贪污了孙元化给的市马钱),共同哗变,而在东江的毛文龙侄子副总兵毛承禄也立即叛变响应叛军。叛军在山东境内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告失陷,孙元化受到朝廷攻击而被处死,明廷从关外调来祖大弼、张韬等人统帅的关宁大军平叛,在袁崇焕训练出来的关宁铁骑的严厉打击下,叛军节节败退。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从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皇太极出郊十里迎接,予以厚待,此次降清的孔有德、耿仲明都被封为元帅,后晋升为异姓王,成为清朝开国的“三王一公”中的两王。

3、尚可喜叛变。尚可喜(公元1604年─公元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公元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是东江镇的重要将领,其父、兄都曾在战场上为明朝英勇奋战而战死,尚可喜本人成为广鹿岛游击,驻守广鹿岛。1631年(明崇祯四年)十月,皮岛发生兵变,东江总兵黄龙被耿仲裕、王应元等拘禁,沈世魁摄其事。尚可喜闻讯后赶回皮岛镇压兵变,杀耿仲裕、王应元等带头者,扶黄龙复出。被提拔为游击。后黄龙战死,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沈氏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公元1633年(明崇祯六年)十月,他欲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而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侦知,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九年)正月初一,尚可喜借元旦之会,掠广鹿、大小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于二月航海归金。四月十日,尚可喜来到盛京,皇太极出城30里相迎,与上年孔、耿归降时同样待遇。

4、 沈志祥叛变。明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正式建立了大清帝国,随后出兵入侵不承认其称帝的朝鲜,迫使朝鲜屈服。随后,清军兵锋直指皮岛总兵沈世魁驻守的皮岛,经过战斗,东江最终沦陷,沈世魁战死。此时,腐朽的明朝政府正好处在兵部尚书交替之际,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迟迟到崇祯十年四月才到任,对东江、朝鲜发生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而明朝虽然曾令登莱镇将领陈洪范出海援助朝鲜,然而陈洪范由于各种原因迟迟不动,直到次年四月才逼近朝鲜,此时朝鲜、东江已经沦陷,陈洪范退守长山岛。而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率领一部分东江士兵逃出后金的包围,乘船逃到了长山岛。此时,沈志祥不仅不想为叔报仇,反而同陈洪范发生矛盾,沈志祥妄图继承他叔叔总兵的地位,未经朝廷命令强行占有了总兵印信,并杀害了副总兵白登庸等人发动兵变,腐朽的明朝军队无力镇压,沈志祥率领全军投降了清朝,随沈志祥来归顺者有九名副将、八名参军、十八名游击、三十一名都司、三十名守备、四十名千总、二名诸生、二千五百军民。皇太极授沈志祥为总兵官,崇德四年正月,封沈志祥为续顺公,是为清初“三王一公”的公。

由此可见,东江兵马继承毛文龙大帅遗志,坚决贯彻“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的战略方针,在各条战线上给明朝以沉重打击,给后金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毛大帅的一生,真可谓:东江奋战尽八载,谁料双岛陨忠魂。英灵依旧图大事,死后为汗献辽东。

四、结论:一个跋扈并妄图兵变的将领

由此可见,毛文龙是明末一个骄横跋扈的将领,他在生前就一直谎报军情,至于其索要粮饷、贪污受贿、勾结后金、妄图兵变等斑斑劣迹,前辈学者早就有论述,他根本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抗清英雄,一些人将他捧成抗清战场上的“擎天一柱”,显然是对历史的歪曲解读。而袁崇焕将其斩杀,虽然在程序上有问题,有擅杀的嫌疑,袁崇焕生前也犯了不少错误,但不能因为袁崇焕有缺点,就完全肯定劣迹斑斑的毛文龙。明朝很多人对辽东前线一窍不通,也无法辨别袁、毛谁对谁错,因此产生了一些褒奖、赞美毛文龙的言论。但是从事实来看,毛文龙死后,他的东江部队依然是一支不听从朝廷命令,不服从长官指挥,骄横跋扈,屡次发动兵变的部队,他们搅乱明朝抗清战略规划,甚至投降后金,成为贰臣叛徒。对毛文龙及其部下的行为,应该予以总体上否定,否则就是正邪不分,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无法达到褒奖民族英雄,弘扬气节,提倡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