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皮岛之战
来源: 汉周读书
1634年正月,广鹿岛守将尚可喜,为皮岛总兵沈世魁所逼,最终放下了对后金的刻骨仇恨,转而指挥人马横扫了广鹿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石城岛、海洋岛,把五个岛上的明军全部消灭。
接着带领手下官兵及家属一万多人,正式投奔了后金。
随着尚可喜的叛逃,皮岛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明末辽东形势图
01
当时的皮岛总共也就剩五千多人马了。情况已如此糟糕,沈世魁却一点没想着要加强防务、整顿内政。只顾着建豪宅、蓄奴仆,吃香的喝辣的,骄奢淫逸。领导如此,手下将领也有样学样,只顾着搂钱搂娘们儿,快活一天是一天。
当官的爽了,当兵的和老百姓就惨了。当官的修宅子,当兵的和老百姓得当苦力;朝廷发下来的军饷,当官的要一层层扒皮;朝鲜冒着危险偷偷接济的粮食,都被老沈拿走倒卖牟利,弄得当兵的和老百姓“饥困甚怜”。那惨状连朝鲜人都看不下去了。
到了这个地步了,皮岛的士兵和百姓纷纷找机会去后金,反正跟着皇太极起码还能混口饱饭,总比跟着沈世魁当饿死鬼强。
皮岛越发虚弱。皇太极对彻底消灭皮岛的信心也就越来越强。之所以还没有立刻进攻皮岛,是因为他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
02
1637年正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也从汗王变成了皇帝。
在皇太极亲自指挥下,大清十万大军把朝鲜国王打得俯首称臣,正式变成了大清的藩属国。
摆平朝鲜之后,皇太极彻底消灭皮岛的时机完全成熟了。二月初二,皇太极下旨,以代善次子硕托为主帅,统率大军进攻皮岛。并命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汉军部队参战,又逼朝鲜出战船五十条,水兵数千人一起进攻。二月初七,清军与朝鲜军会师身弥岛,开始了对皮岛的进攻。
按说,此时皮岛早已是人心离散,兵力不足了,清军占据绝对优势,理应摧枯拉朽,迅速解决战斗。没想到一直打到三月初七,整整一个月,清军硬是没有丝毫进展。
为啥?
因为皮岛在大海之中。八旗铁骑战斗力再强,也无法飞过大海。海战方面,满洲人始终还是不行,所以硕托只能靠三顺王和朝鲜水师当主力。但他没想到的是,三顺王的部队大多都是从东江镇出来的,皮岛有他们的亲戚朋友。你让他们去玩命,他们也下不去手。
而朝鲜兵呢,本来就不愿意帮清军打仗,战场上也是敷衍了事,磨磨洋工。而沈世魁也知道这次战役事关身家性命,因此出了血本,拼了老命,把自己这些年搂的钱都拿出来犒赏手下、修筑炮台、购置军械。皮岛方面罕见的士气高涨。
03
三月初八,皇太极眼看战事没有进展,又派出弟弟阿济格率领一千多最精锐的八旗护军跑到皮岛前线增援。八旗护军确实战斗力很强,但只要上不了皮岛,一切都是然并卵。阿济格去了也是没办法,战事只好继续拖下去。
到了三月下旬,形势对清军更加不利了。清军刚来打皮岛那会儿,沈世魁就向明朝求援了。崇祯接到求援信,虽然感觉皮岛的军事价值越来越低,但毕竟是牵制大清的一个基地,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皮岛陷落,因此也迅速下旨让驻扎在登州的沿海总兵陈洪范率军前往救援。
陈洪范心里是一千个不情愿,各种找借口磨蹭,就是不愿出兵,但迫于崇祯的严旨,在三月下旬率七千水师前往皮岛助战。加上皮岛本身的5000多人马,沈世魁临时又动员了数千百姓参战,皮岛总兵力达到一万七千多人,战船达到二百多艘。这么多人马和战船守皮岛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确实让清军很难啃得下来。
04
战事再继续拖下去,明朝的援军越来越多,皮岛将更难攻克。因此阿济格决定尽快攻克皮岛。他重新分析了一下前一阶段作战不利的原因,发现汉军和朝鲜军消极作战是主要原因。既然如此,那就改以满洲八旗作为主力进攻皮岛。
但满洲八旗不习水战,要想办法把他们送到岛上才行。阿济格绞尽脑汁,反复思考,终于在四月初五制定出了一个非常冒险的作战计划。根据计划,三顺王的汉军部队和朝鲜军负责在皮岛正面发起佯攻,以吸引皮岛守军的注意。同时派满洲八旗部队乘坐小船,趁夜色绕到皮岛背后偷偷登陆,登陆后点燃三堆篝火,作为登陆成功的信号。正面主力部队看到信号后就发起总攻,内外夹击,一举打垮皮岛守军。可以看出,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偷袭的部队能不能顺利登岸,登岸后能不能顶住十倍以上兵力优势的明军的反击,守住滩头阵地。
为了完成这个艰巨任务,阿济格把自己带来的一千多精锐护军全部派出作为先锋偷渡皮岛,又从这一千多精锐里再精挑细选了一百多人担任第一波登陆的尖兵。
一个年轻的护军校(护军里的低级军官)自告奋勇,担任了这支尖兵部队的领队,并且向阿济格保证:
“不得此岛,不复见王”。
这个年轻人日后将名闻天下。他的名字就是——瓜尔佳▪鳌拜。
05
四月初八傍晚时分,有如天助清军一般,海面上起了浓雾,咫尺莫辨。清军迅速登船,借着浓雾的掩护,绕到了皮岛的西北方向。此时,阿济格指挥汉军和朝鲜军擂鼓开炮,成功吸引皮岛守军的注意力。夜晚一更时分(19点到21点),鳌拜所部率先登陆成功后,立即点起篝火,发出“登岛成功”的信号。
皮岛守军看到火光,才发现清军已经神不知鬼不觉跑到了自己背后,慌得一批。沈世魁赶忙下令派兵去反击。
这时候的鳌拜处境十分危险,因为他手下只有一百多尖兵,而前来的明军则有数千人。但鳌拜率这一百多人和明军血战,硬是坚持到了二更时分(21-23点),等后续部队陆续上岸,清军终于稳固住了滩头阵地。
06
仗打到这个时候,胜负已经没有悬念了。清军以汉军和朝鲜军在正面发起总攻,精锐的满洲八旗源源不断登上皮岛,前后夹攻,皮岛守军迅速陷入了混乱之中。而前来援皮岛的陈洪范,凭借老油子的敏锐嗅觉,早在清军发起总攻之前的四月初七,就以移防为由,带兵离开了。只留下莱州副总兵金日观等人守在皮岛东南。
当清军发起总攻时,金日观率手下拼死抵抗,杀伤了不少清军。但此时皮岛本岛的守军士气已经完全崩了,纷纷抢船逃走。可怜的金日观,根本不知道队友早跑了,还在那里死战,最终被杀,其手下几乎全部阵亡。
07
作为皮岛主帅的沈世魁,当然也不会留在岛上等死。马上带着几个亲兵逃出帅府,找船逃走。但他动作慢了点,船早被他的手下抢光了。
沈世魁沿着海岸到处找船时,遇到了一群溃兵。好巧不巧,这些人,平常在沈世魁手下如同牲畜,早就对他恨得牙痒。一拥而上,把沈世魁绑了,交给清军。
阿济格劝沈世魁投降。沈世魁总算表现出了最后的倔强——他严词拒降,并把清军狠狠奚落了一通。最后被阿济格下令推出去砍了。
沈世魁的这点儿骨气,和他的所作所为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在皮岛横行不法的是他;杀刘兴治血洗皮岛的也是他;阴谋策动耿仲裕兵变搞乱皮岛的还是他;逼走了尚可喜的又是他;自己骄奢淫逸,却让皮岛军民陷入穷困潦倒的依旧是他。
如此作死之人,那就只能去死了。有意思的是,沈世魁死后,明廷一直没有给予任何抚恤和追谥。反而是大清,在一百多年后给了他一个“烈愍”的谥号。这也算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吧!
08
因为政治的腐败和决策者的失误,明朝彻底失去了辽东的海上基地。从1621年毛文龙开创东江镇,到1637年皮岛陷落,一段长达十六年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而大清去掉了这块心病,终于可以集中力量准备同明朝在辽西进行战略决战了!皮岛的悲歌,也成为了大明灭亡挽歌的序曲……
参见专家分析——
辽东失陷以前,人口大略约50万左右,其中包括逃往关门15万人;逃往山东4万人;逃往朝鲜(皮岛及周边)10万人;留在后金占领区的15万人,战争损失3~5万人。
—— 《明代辽东都司人口问题分析》张士尊
晚明辽东人口大略45~50万人左右。与明中后期比较,仍无增长。河东地区失陷后,逃亡并安置在山海关的约4万人、安置在辽西宁、前一带约有6万人,逃往山东及辽南海岛的约4万人;逃往朝鲜(皮岛及周边)约10万人以上。
—— 《明代辽东沿海地区的人口变化及其原因初探》魏刚
1637年皮岛最终失陷时,皮岛汉人”半死半逃”,有365名水手和3,116名妇女儿童被清军掳走。
岛上17,000明军战死者上万。
据朝鲜人说法,有上千名与孔有德、耿精忠旧识的部属男丁降清。
东江总兵沈世魁之侄沈志祥率5,000余名残兵逃到石城岛,于次年率军民2,500多人降清。
明廷随后下令将东江镇盘桓诸岛的剩余数千军民尽数撤到宁、锦地区。
朝鲜在清军撤走后接收了皮岛,将皮岛幸存的少量汉人男女安置于其他偏僻之地,维持其生计。
参考文献:
《明史》《清史稿》《清太宗实录》《清史列传》《朝鲜李朝实录》《明清战争史略》《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潜谷遗稿》《承政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