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长津湖战役”之祭

作者:江淳

江淳按:先父1946年底不足15周岁当过短暂的国军,后随军队参加三野陈粟部队,1950年底随志愿军第9兵团赴朝参加“长津湖之战”,其中的血火伤亡难以还原……战争中无论国军、志愿军将士,他们首先是父母的儿子,少数是子女的父亲,其次才是某一方的军人。笔者试图从战争的残酷性、人性的张力与重大的伤亡来怀念和悲悯那一代军人……惨烈的抗战、内战、韩战,几乎涉及中国每一个家族的苦难!——作为战争中的个人又能如何选择?

朝鲜半岛是中国人千年的梦魇。自大隋东征惨败以致王朝覆灭,大唐灭高句丽成就盛世,明末丢失与半岛毗邻的东北后失去江山,清末因保护朝鲜引发的甲午战争使大清摇摇欲坠……国民政府在丢失东北后一败涂地。

抛开任何意识形态与苏美东西方阵营对抗的因素,朝鲜战争(韩战或抗美援朝)的巨大影响依然被低估。每年10月前后都有大量的文章讨论朝鲜战争的得失,以及对东北亚和世界格局的影响。朝鲜核武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后果不堪设想!——《江淳:朝鲜战争苏联一箭双雕》

中国军队出境远征的两支军队都让我泪流满面:第一是抗战的“中国远征军”,第二是主导朝鲜战争的“中国志愿军”。人们难以忘怀缅北“野人山”与冰雪“长津湖”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虽然那两场战争的性质不尽相同,但死于原始森林病虫侵害的远征军将士与盖马高原冻饿而死的志愿军,已铸成钢铁军魂雕像永恒地伫立在异国他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唐)

日寇侵犯民国,国人自当奋起还击;朝鲜半岛自隋朝至清末与历史中国生死攸关,隋炀帝杨广因征伐高句丽(朝鲜半岛北部大国)而亡国,大清因日本染指朝鲜引发甲午战争而一败涂地。但在洲际导弹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成为另一国的“战略屏障”,朝鲜百余年能战后余生,是因为它占据了中俄日三国争霸的战略要冲。美国只是二战后最强大的后来者。

远镜头回望:远征军女兵在野人山得病发烧、皮肤溃烂无法忍受跳入悬崖;志愿军一整连的官兵忍饥挨饿、埋伏阵地一昼夜冻毙荒野……我们先辈的素质一点都不差,先后令二战日军与韩战美军胆寒不已。

战争不光是战略战术的筹划、武器的较量、后勤的比拼,更是官兵战斗意志的殊死搏斗。那些牺牲在境外的中国远征军与志愿军将士值得我们永久怀念祭奠!

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只要给中国军队足够的给养、武器与严格的训练,他们是不可战胜的!

抗美援朝(韩战或朝鲜战争)战争中,最艰苦、最惨烈、最悲壮的战役不是“上甘岭”,而是“长津湖之战”。此次战役在人类战争史上可谓绝无仅有、无法言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官兵在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后勤供应,最要命的是在零下40度没有北方御寒冬衣的条件下仓促秘密出战。携带的7天口粮(炒面或土豆)吃完后,战斗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团长居然拿不出一个“冻土豆”给每一位官兵,也就是说第9兵团前线将士是饿了几天肚子在冰雪严寒中坚持作战。

士兵们说:我们不怕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冲锋前能吃上一个冻土豆。他们没有帐篷没有宿营地,一条被子铺在寒风刺骨的雪地上,几个士兵抱团和衣而睡。因志愿军以轻武器,步枪、机枪、手榴弹和炸药包为主,炮兵火力有限(据美陆战1师老兵回忆:第9兵团的迫击炮火力密集。注:迫击炮重量轻可以分解后扛着行军),与联合国军相比武器装备火力太弱,所以只能扬长避短夜晚出击白天防御。

因为美军的空中优势,志愿军第9兵团白天无法行动,只能在夜间行军赶路,第一天行军中,就冻伤了700余人。伤员没条件运送到后方基地救治,部分士兵重伤死亡。美军也有不同程度的冻伤,但他们有保暖的帐篷与源源不断的空投补给,直升机接走伤员治疗。

1950年10月24日,从东线进入朝鲜的志愿军第42军进入了黄草岭、赴战岭地区,与向北推进的韩国陆军第3师发生战斗。随后,隶属该军的第124师在黄草岭一线,与联合国军的美陆战一师陆战7团,进行了近2个星期的战斗。

11月7日,第124师放弃黄草岭一线的阻击阵地。美陆战一师越过黄草岭一线,进入长津湖地区。美军一无所知的是,志愿军42军从黄草岭撤出之后,从中国境内赶来的志愿军9兵团接替了其在东线的防务。

志愿军第9兵团即原华东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为宋时轮、副司令陶勇(原名张道庸)。该兵团为华野精锐,下辖20军、26军、27军三个军共12个步兵师,加上为朝鲜战争准备而编入的其他部队,约15万人,实际参战兵力12万余人。

第9兵团所担负的战略目标是:牵制住美国东线集团第10军,防止其威胁志愿军西线兵团后侧,同时设法牵制对方,不让他有机会撤回,增援西线的第八集团军;战术目标是消灭美第10军。

至11月26日,美第10军进入长津湖地区部队部署如下:内洞峙:陆军第7师32团第1营、31团重迫击炮连;新兴里:陆军第7师31团第3营、第57野战炮兵营A连B连及第15防空炮营D连;后浦:陆军第7师31团团部和坦克连(22辆坦克);泗水里:陆战1师第1工程营A连;柳潭里:陆战5团、陆战7团(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4营和第3营G连I连;德洞山口西北无名高地:陆战7团1营C连(欠1个排);德洞山口:陆战7团第2营F连;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欠G连)、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第1工兵营D连、第10军第10工兵营D连以及一些排级零散支援单位;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第2营、陆战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师31团B连、陆军第185工兵营以及一些零散单位;真兴里:陆战1团第1营。

美军在长津湖的第10军部队包括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的主力、美军第7步兵师的部分单位及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独立突击队,海军陆战1师与陆军第7师分别有兵力1万余人。隶属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的6.5万联合国军,实际参战兵力3万余人。陆战1师是美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王牌部队,现任师长奥利华·史密斯,是精锐的第9兵团真正的强大对手。

作战环境:长津湖是朝鲜北部盖马高原下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长津湖地区是朝鲜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

第9兵团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20军的列车开进山海关时,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部队看见入朝部队如此单薄的南方冬装大吃一惊,立即动员干部战士脱下身上的衣帽换给这些部队,但数量极少,部队停车时间极短,连当时脱下的衣服很多都来不及送上列车,包括正在紧急赶制东北军服都没能送到第9兵团。这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将士依旧士气高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三野第9兵团本来是在东海福建周边准备“解放台湾”的南方部队……

长津湖的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共进行了10天,对整场战争的进程有很重大的影响。这里巧合的是中美两军都确定11月27日发起总攻,第9兵团因需隐蔽行军、山高林密、气候寒冷、给养不济等因素,除第20军外第27军与预备队26军都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作战地域,曾两次推迟总攻时间。

抗美援朝战争共发起五次战役,长津湖之战是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作战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西线6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

“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伤亡数字:

志愿军: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第327页 数据:东线九兵团3个军战伤伤员14062、冻伤伤员30732、战斗死亡7304,总减员52098 (冻伤死亡不清)。《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称冻死4000多人!合计减员56000多人,其中死亡11000多人。

联合国军: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

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在新兴里、后浦地区的31团特遣队被歼(指纯损失,阵亡、失踪和被俘约1700人,其中被俘约300人,阵亡、失踪约1400人。损失兵力折合约为半个团(约占第7师31团完整建制编制人数3781人的45%),合计战斗减员约6200人,其中死亡、失踪约2100余人,被俘约300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合计减员13000多人,其中死亡2100多人,被俘约300人。

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损失对比5.6万:1.3万 约为4.3:1;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死亡人数对比:1.1万:0.21万 约为5.2:1。

二次战役惨不忍睹的战斗经过不再叙述,难以想象和还原的战斗场面历历在目:12月1日,进至清津、惠山镇等地的美军开始向咸兴地区撤退,柳潭里的陆战第五团和第七团也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全力冲出包围,向下碣隅里靠拢。而志愿军的冻饿减员已达到惊人的地步,战斗异常惨烈、悲壮。

志愿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五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当战斗打响后,却无人站起来冲锋。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整整一个连的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简易的掩体中。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

第六十师第一八零团二连在守卫黄草岭1081高地时全连都冻死在阵地上,许多士兵的手冻结在步枪上无法分开。这些顽强的士兵在连续几个昼夜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中,没有一点热食进口,依旧静静地埋伏在冰冷的雪地里。

战争历史有时往往惊人地相似。俄法1812年战争中,法军攻占莫斯科后,拿破仑明白情况不利,曾向俄国提议停战,却未获答复。这时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前线飘雪,法军过分深入,补给线又太长。拿破仑在10月19日终于下令撤退,为南下寻找粮食和温暖的住所,沿南方往西撤退。等到法军开始撤退后,俄军主力蠢蠢欲动,紧跟法军后方。撤退途中,在小雅罗斯拉维茨与俄军遭遇,这场战役由1000俄军和600法军引起,最后却集中了70000法军和80000俄军,拿破仑险些被俘。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担当德军先锋的古德里安对莫斯科的严寒刻骨铭心,事后他回忆道:初雪是在10月6日的夜间下的,这样的坏天气提醒了他,他再一次要求后方送来防寒的冬装,因为当时他的士兵还是穿着单薄的夏装。11月3日,苏联的第一次寒潮到来,气温骤降;11月7日,德军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病员;到13日,气温已经降到零下8度;到了12月初,气温已跌到了零下三四十度。如此严寒之下,大部分德军还穿着夏装,结果大量的人员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军队士气亦跌落到冰点以下。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俄国与苏联的严寒天气分别战胜了拿破仑与希特勒长驱直入的军队。

中国古人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作战,除了优势兵力、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军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唯一参与一战、二战与韩战的将军)的骄狂与轻敌帮了志愿军的大忙,不然二次战役的结果不堪设想。

美陆战一师把长津湖之战视为其骄傲的资本,《时代杂志》更称其为“美军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的史诗!”1950年12月11日,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这次战役为“败北——对美国来说从未有过的最大的败北”,《新闻周刊》则拿此战与同样12月份发生的珍珠港事件做了对比,并发表了以下评论:“也许这是美国历史上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

长津湖战役令中美军队重新认识了对方。志愿军后来承认,陆战1师是美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没有补给、严格隐蔽伪装的的志愿军第9兵团在严寒崎岖的山地上连续18天急行军,疲惫饥饿的士兵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平均每天走30公里,这让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满怀敬意地评价“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志愿军强行军的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美军57炮兵营营长曾顿斯中校如此回忆:“陆战队员们从没见过这么多中国人蜂拥而来,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顽强进攻。尽管陆战队的火炮、坦克和机枪全力开火,但中国人仍然源源不断的冲锋,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让陆战队肃然起敬。”

战争中朝鲜人民军主力几乎被全部打光,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基本扭转了被动不利的朝鲜战局,奠定了朝鲜半岛南北版图的格局。

二次战役后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打打谈谈、边打边谈,联合国军意外遭遇了一支中国劲旅,开始重新认识这支装备破旧却士气高涨的军队。双方军队为朝鲜半岛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不得不坐下来谈判。战争结束时韩国与朝鲜的版图又回到战争的起点“三八线”。匪夷所思!

朝鲜战争始于金日成要统一朝鲜半岛的企图,由苏联领导人幕后指使(胁迫)以中国志愿军为主力对抗拥有最先进武器的强大的联合国军,这是一场多国部队参与的东西方“不对称的战争”。美国在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常任理事国苏联恰巧没有出席会议行使否决权,苏联政府答应给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也没及时送达。苏联确有一支不大的空军部队秘密参与了战争但影响甚微,现在反思多亏苏联没有如志愿军一样直接参战,不然就是中美英苏等大国参与的不折不扣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1950年中国自上而下没有任何人愿意参与朝鲜战争,但在诡异的苏美为首的东西方阵营对抗中“不得已而战之”。志愿军的本意就是民间志愿者军队并不代表国家,一如陈纳德的美国空军飞虎队。何况当时的联合国五常席位还在蒋介石手里。林彪元帅曾主张:志愿军屯兵东北视机而战,平壤丢失后斯大林曾命令朝鲜流亡政府转入中国东北打游击。但历史诡异的是志愿军与联合国军最后战成平手、不分胜负。

中国远征军孙立人将军的新一军中有不少老兵在内战中“参加了”解放军,并且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帮助志愿军对美英军队作战能力进行了准确评估。志愿军中很多将士都是参加过八年全面抗战、三年内战的老兵,笔者先父曾是第9兵团230团的通信班长,第9兵团被冻伤的副司令陶勇曾是第23军第一任军长,1980年底我曾在23军(番号后来裁军撤销)服役17年。

那些在缅甸战场的远征军与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将士能活着回国确是人间奇迹,作为国军及志愿军的后代我每当面对那两场战争史料始终难以忘怀、夜不能寐。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那些出境作战的将士?换着现在的普通人在没有食品、零下40度的雪地里呆上一周,不说打仗冻就冻死了。

参战的中美两军在朝鲜的土地上展开惨烈的厮杀,到底为谁而战?朝鲜战争值得反思的问题很多。有一条现在应该成为共识:如果美军要入侵中国完全可以在三年内战中介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计划:圣诞节前饮马鸭绿江,让官兵们回家过圣诞。联军并没有入侵中国的企图。

志愿军阵亡人数不详,在18万至100万人之间,赴朝作战总兵力先后达240万人。志愿军战俘:2.1 万多人中,70% 是原国民党俘虏(解放战士),14000 多名志愿军战俘去了台湾,7000多名志愿军战俘回归大陆。他们又开始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唐)

志愿军将士在战场上恐怕没有美酒可喝,有的只是七天的“炒面与土豆”,剩下伴随的只有刺骨寒冷的冰雪、饥饿与呼啸而来的子弹、炮弹、烽火硝烟,很多时候志愿军是通过打扫战场得到美军丢弃的补给食品而存活下来。中美双方士兵语言不通,被俘也算幸运不然就会冻毙于风雪中。志愿军将士即使成为战俘能分别回到海峡两岸,也是天大的幸运。因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祖国不会抛弃她出境远征的孩子!

1953年的朝鲜,残阳似血,雪白血红,板门店停战谈判成功,战争双方中美等多国活着的将士可以回家拜见久别的父母、拥抱久别的妻儿……

联合国军输了吗?没有;志愿军赢了吗?没有!赢得这场战争的是苏联与日本……这场战争耐人寻味,百思而不得其解。人类没有摆脱战争陷阱的智慧吗?不得而知。

抗战国军(含八路军与新四军)涉及每个家庭、每寸土地,只要是中国人概莫能外。朝鲜战争是波及半个地球的战事,少有国家能置身事外。那些戴着勋章归国的远征军与志愿军将士都是中国人的骄傲,那些出境远征战死沙场的将士是中华民族的国魂,那些在野人山被蚊虫蚂蟥咬死的远征军与冻饿阵地而死的志愿军官兵,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因战争过于惨烈仓促,远征军与志愿军阵亡的将士大部分就地掩埋,当冲锋的官兵远远少于战死的战友尸体数量,根本就没时间安葬战友,长眠异国他乡的将士没有明显的墓地。——魂兮归来!作为国军及志愿军的后代我祈愿:中国不再有内战。走向文明,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

那些打出国境远征牺牲的中国将士,你在他乡还好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唐)

久违了!家乡的明月、中元节的烛火将引领远征军与志愿军阵亡将士回归祖国。——魂兮归来,中华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