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也疯狂——搅乱东吴政局的女人
有朋友说,我从来不看宫斗剧,几个女人在那里斗来斗去,有啥好看的。这个话很有道理的,说出了宫斗剧的一个缺陷,局限在后宫那个固定的圈子里,对外朝政局似乎没多大影响,把演员服装换了,名字改了,说成是哪个朝代的都可以。这应该是制作方有意为之,室内剧可以节约很多成本。
后宫女性不光有外姓妃嫔,还有皇家女儿,这些金枝玉叶要插手起宫廷争斗来,不光后宫妃嫔这些只能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就连外朝大臣也不得安生,甚至皇帝都自身难保。唐安乐公主要当皇太女,老爹李显不干,结果被“安乐死”了。李旦接替哥哥当皇帝,但在太平公主那里就是个摆设,朝中宰相大部分出于太平公主之门。后妃争斗和这些比起来简直是弱智。
吕后、武则天、太平公主这些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今天给大家摆一个不太熟悉的龙门阵:孙鲁班搅乱东吴。
孙鲁班是谁?东吴大皇帝孙权与步夫人所生的女儿,有个同胞妹妹叫孙鲁育。搞不清楚孙权为啥给两个女儿取了这么奇怪的名字。这两个女儿还分别有个小名,大的叫大虎,小的叫小虎。这个虽然也奇怪,但还能找到原因。
孙权一生有两个业余爱好,一个是喝酒,一个是打猎,两个都是追求刺激。特别喜欢打虎,有次差点被老虎扑下马。那个时候的华南虎遍地都是。因为这个爱好给女儿取的小名。孙权的孙子孙休也喜欢打猎,可是只喜欢打野鸡了。一代不如一代啊。
孙鲁班嫁了两次,第一次嫁给周瑜的儿子骑都尉周循。周循有其父周瑜之风,应该也是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可惜死得太早。孙鲁班再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全琮,因此被称为“全公主”。全琮此前有长子全绪和次子全寄,与孙鲁班结婚后生全怿、全吴。(明朝以前妇女再嫁不是问题,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
孙权的后宫那是相当的乱七八糟,没有之一,历朝难以找到第二个。之所以如此,责任全在孙权。其他皇帝中,主要是不立太子造成后宫争斗的,孙权为王称帝五十年不立皇后,六宫无主,争得更是起劲。皇帝嘛,朝秦暮楚是常态,孙权今天喜欢这个,就听这个人的话整其他的妃嫔。明天喜欢那个,就听那个人的话整其他的妃嫔,弄得后宫五十年不得安宁。
步夫人是死后被追封为皇后。活着时被立为皇后的是潘夫人。潘夫人是罪臣之女,被判罚到宫内的“织室”(纺织作坊)做女工,被孙权偶然见到,猎艳心起,招入后宫宠幸,居然生下儿子孙亮。公元250年,孙亮被立为太子。第二年,立潘夫人为皇后。
潘夫人性情凶险嫉妒,残害了包括孙权袁夫人在内的很多人,宫里太监、宫女都很痛恨她,有几个胆大的找了个机会用绳子把她勒死了。此时离她当皇后还不到一年。
孙权的第一个太子是孙登。按母以子贵的常理,孙登为太子,其母当为皇后,但孙登的母亲是个“庶贱”的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孙权在孙登很小时就将其交给徐夫人抚养,孙登一直将其视为生母,礼敬有加。当时步夫人深受孙权宠爱,宫中私下称其为皇后,对步夫人赏赐的东西,孙登不敢推辞,但也就是“拜受而已”,放一边闲置。而徐夫人派人送来衣服,孙登一定会熏香沐浴后穿上,可见其对徐夫人之尊敬。
孙权立孙登为太子时,孙登认为:“本立而道生,要立太子,应该先立皇后。”孙权问:“你母亲在哪里?”孙登回答说:“在吴。”(孙权因徐夫人妒忌,将其废处在吴,没在后宫)群臣也以为应该立徐夫人,孙权一直想立步夫人。君臣之间难以统一,持续争斗长达十几年。
孙登死后,孙和为太子。孙权也想过立其母琅邪王夫人为后,并将其余受宠妃嫔全部迁出宫外居住。文武百官也上奏请求立王夫人为皇后。孙权有想法,群臣有建议,立后之事似乎已无障碍,但最后却被孙权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原因何在呢?就是这个孙鲁班在里面播弄是非百般阻扰。
王夫人得宠,步夫人的地位岌岌可危。王夫人、太子和见风使舵的百官自然会想办法排挤步夫人。孙鲁班为此非常痛恨王夫人和太子,想方设法地陷害这两人,首先是陷害王夫人。
孙权那段时间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孙鲁班借探病的机会给孙权说:“爹啊,你要快点好起来啊。有些人巴不得你一病不起啊。”孙权问是谁,她说:“王夫人啊。王夫人一看见你生病就高兴,看见你病重都笑得合不拢嘴。”(史书上是说“面有喜色”)就差直接说王夫人盼着你死这话,让孙权自己去体会。孙权果然上当,将王夫人叫来狠狠地责骂了一通。王夫人也太脆弱,就因此忧虑成疾而死。
再来陷害太子。
孙鲁班联络了后宫的潘夫人,朝中的孙峻、孙弘,当然还有全氏家族一起对抗太子,还联系了妹妹孙鲁育,被拒绝。孙鲁班居然与自己的妹妹为敌,最后残忍地害死了自己的亲妹妹。
孙权生病时,让孙和到长沙桓王孙策的庙里去祠祭。孙和嫡妃张氏(张昭的孙女、诸葛瑾的外孙女、张承的女儿)的叔父张休住在这庙附近,尽地主之谊邀请孙和去小坐,被孙鲁班派出监视的人看见,孙鲁班就诬告孙和,说孙和没去庙里祠祭,而是跑到张休家里商量什么事情去了。又因为王夫人之死,孙和逐渐失宠。
孙权不信任孙和,就立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与孙和平起平坐,又出现一个在其他朝代难以见到的“二宫并争”现象。这是孙权最大的败招,“二宫并争”带来全国官员公然分成两派公开对抗,朝政混乱,社会混乱。孙鲁班为了彻底打垮孙和,不给孙和翻身报复的机会,全力支持孙霸。
眼看事情要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局面,两派纷争弄得孙权也弄不清楚谁是谁非,干脆一锅端。处死孙霸,流放孙和。许多官员受牵连被族诛、杀头、流放,死者多达数百人。宫闱事变,从未如此惨烈。
孙权临死前有所醒悟,想召回孙和重新立为太子,孙鲁班害怕受到报复,与孙峻、孙弘等近臣全力阻扰,孙和终于没有能够被召回。
孙权死后,权臣孙峻杀诸葛恪执掌朝政。孙鲁班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下面会讲到)不惜与侄儿孙峻私通,让孙峻将孙和赐死,彻底消除隐患。
孙鲁班如此丧心病狂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想谋权。她从开始就在下好大一盘棋。
前面说过,潘夫人与孙权生有一儿子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孙权犯了老年人喜爱幺儿的毛病,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孙鲁班因为经常说太子孙和和其母亲王夫人的坏话,担心以后孙和继位后对自己不利,看见孙权如此喜欢孙亮,想巴结孙亮,不断地在孙权面前赞美侄儿全尚的女儿,劝孙权将其纳为孙亮的夫人。孙权经不起纠缠,同意了。潘夫人为啥会加入孙鲁班阵营,和她一起陷害王夫人和太子呢?就是这个原因。
孙鲁班的目的就是弄垮孙和,让孙亮继位为太子。孙权处置“二宫并争”,孙和、孙霸全垮了,孙亮真就当上了太子,而此时孙亮只有八岁。
两年后,孙亮登基,成为东吴第二位皇帝。孙鲁班果然获得了很大的政治利益。孙亮任命全尚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滕胤死后,接替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全氏家族五人为侯,都拥有统属部队,其余为侍郎、骑都尉,宿卫左右。东吴开国以来,没有哪家外戚有如此富贵强盛,而全氏家族的幕后主人就是孙鲁班。
孙鲁班凭借与孙权的父女关系,在东吴内外朝堂上下其手,将东吴政局搅得腥风血雨,宫斗剧里的那些弱智妃嫔哪里有这等高超的手腕啊!
说说这个女人的结局吧。
255年7月,东吴无难督孙仪(孙峻的从叔父)与将军张怡、林恂等人密谋谋杀孙峻,被孙峻发觉,孙仪自杀,其他参与谋杀的数十人被杀。孙鲁班因妹妹孙鲁育不肯与自己合作陷害王夫人和孙和而怀恨在心,趁机诬陷孙鲁育也参与其中,害死自己亲妹妹。(孙鲁育也是两嫁,最早嫁给朱据,朱据死后改嫁刘纂)
257年4月,十五岁的孙亮亲政,开始回收权利,对一些大案要案进行清理,其中就有追查孙鲁育被杀案件,孙鲁班推卸责任,说那些事情都是听孙鲁育两个儿子说的。孙亮怒责孙鲁育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虎林督朱熊、小儿子外部督朱损不匡正孙峻,命令冠军将军丁奉到虎林(今安徽省贵池县)杀了朱熊,在建业杀了朱损。亲妹妹的两个儿子也被孙鲁班陷害而死。
孙亮急于从权臣孙綝(孙峻堂弟,接替孙峻揽权)手里夺回权力,孙鲁班要依靠孙亮才能保护全氏家族利益,就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商议诛杀孙綝。谁知谋事不密,被孙綝知晓。孙綝率兵包围皇宫,平息政变,废掉孙亮,立琅邪王孙休为帝。
随着孙亮被废,全氏家族势力土崩瓦解,全尚在与家属徙置零陵时被追杀;全怿、全端、全祎、全仪等投降魏国;全熙被杀,由是诸全衰弱。
孙鲁班被流放到豫章郡,从此默默无闻。最后结局如何史无记载。
宫斗剧只是些低级庸俗变态的争斗,真实历史中发生的宫闱事变远比其残忍和血腥。不要被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所蒙蔽,那是糊弄老百姓的,皇权专制时期,女性执掌朝政左右时局的大有人在,丝毫不亚于男性,只是不被人察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