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的一天

作者:李怡楚

公元1578年,是为万历六年,这一年国家面貌整体向好。

北方的外患不再发生。朝廷与蒙古俺答汗在八年前已然修好,大明封俺答为顺义王,每年另有赏赐津贴,以及开通边界互市。双方在其后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和平友好,互不侵犯。东南倭寇也已绝迹。

一方面是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连战连捷,以武力荡平侵袭浙闽多年的倭患。另一方面,隆庆元年始,取消海禁,准许民间出海贸易,大部分成员为中国人的倭寇,有了合法的贸易渠道,这些人再无必要作贼。国库日见充盈。

其时,十五岁的皇帝与五十三岁的首辅张居正,之间的信任达到了顶点。张居正的所有政见,万历皇帝无一不从,而这位能臣则用出色的业绩来回报皇帝。自1572年到1582年的黄金十年,是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史称万历中兴。

而在去年,即公元1577年,朝廷出了一件大事。张居正父亲病逝,按照惯例,首辅大人要回乡守孝三年。但皇帝、太后以及张居正本人都不愿意离开朝廷,三年的时间实在太长,没有张居正的坐镇,万历新政必然中途而废。

文官们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谏,从法度、道德、人伦等各种角度进行规劝和威胁,张居正必须回家守制。飞蛾扑火,连绵不绝。

年轻的皇帝则用迅速而严厉的手段来力挺首辅,所有参本一律驳回,锦衣卫大索犯官,午门外廷杖示众,流徙三千里,戍边充军。甚至放出了狠话,再敢反对朕的夺情之旨,杀无赦!最终,张居正留在北京,以布袍代替锦袍,穿着丧服在文渊阁照常上班。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六,北京刚刚迈入初夏。

早上五点,万历皇帝起床。晨起时丝毫不见炎热,气温很是怡人。这天正逢朝会,因此皇帝比以往要早起半个时辰。

洪武年间,天下百废待兴,朱元璋又精力旺盛,每天除了雷打不动的早朝外,还有午朝与晚朝,大小事务必须面奏皇帝,当日事当日毕。

到了正统皇帝时,由于皇帝年幼,朝廷便改为只上早朝,讨论的事情限于八类,而且必须在前一天晚上把提要送达御前,以加快第二天朝会的效率。

每天早朝的惯例延续到正德皇帝时,被无情地打破了。这位武宗时常离开北京,一走便是几个月。即使呆到北京,也是不怎么搭理朝廷,每天在豹房里厮混,夜生活极其丰富。

到了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做了重大的变革,一旬之中,每逢三、六、九早朝,一个月早朝九天,其他日子不早朝,以便年轻的皇帝有更多的时间来研读经史,努力学习。

这天是初六,正是早朝的日子。

所有四品以上的京官,以及进京面圣的地方官,天未亮便在宫门前列队守候,文官站东面,武官位西面。御史开始点名,记下应到未到者,列入考勤听候参处。一切就绪后,官员们鱼贯进入大殿,相关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做出简短必要的答复。早上七点左右,朝会便宣告结束。

这一天的朝会有些特别。

过往的朝会里,年轻的皇帝会在袖子里,藏一些事先写好的纸片。这些纸片多半是张居正在前日晚上写就,以方便其应对第二天官员的请示。今年的四月十二,张首辅请了三个月的假,回老家江陵尽孝葬父。这段时间,首辅不在北京,所以今日的朝会,没人给他事先打出草稿。

十五岁的年轻人板起面孔,自行斟酌着回复大臣的意见。即使这些想法最终形成政策,还需要得到张居正的认同,但此刻的他仍然有着独自亲政的快感,紧张、兴奋又新奇。

早朝结束,稍作休息,大约九点钟,便是万历学习的时间。

万历皇帝九岁登基,张居正除了辅政大臣的身份外,还兼管万历的教育事务。

万历皇帝有五位主讲经史的老师,其中张居正和申时行先后担任了首辅,两位教书法的老师以及一位小侍读。

他学习的地点是在文华殿,每天的功课主要是经书、历史和书法。先诵读《尚书》、《大学》各十遍,诵读完毕,老师们一一做出讲解。

然后是历史,教科书是由张居正亲自编篡,名为《帝鉴图说》,分上下两部,上部题为《圣哲芳规》,编录自尧舜到唐宋,23位帝王的“其善为可法者”事迹81则,下部题为《狂愚覆辙》,录入20位帝王“恶可为戒者”劣行36则。

最后是书法,万历的母亲,以及身边的大伴掌印太监冯保,都是书法高手,万历耳濡目染,由是书法上造诣极深。十岁时,便能写出径尺以上的大字,形态俱佳。

但近年来,张首辅却一再劝谏,皇帝的书法已然有所成就,不宜在这上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书法只是末节小枝。还举了隋炀帝、宋徽宗等人的例子,以作殷鉴。皇帝自然只能听从。今日的研习,便只有经史,虽然首辅不在身边,皇帝仍是自觉,并没有去碰毛笔。

学完经史,大约是十二点钟,授课老师可以下课休憩,但万历却不能清闲。掌印太监冯保带着其他宦官,将当天大臣上奏的本章送了上来,等着皇帝逐一批览。

这些奏折已经被各位阁老大学士提前看过,用墨笔做了票拟,皇帝的任务是用朱笔做出批复,同意的话,便写上“如拟”、“知道”等红字,称为批红。若不同意,则退回内阁,让其重拟,称作改票。如果皇帝还没有想好,也可以留在手中,不做处理,称为留中。

只不过此时的万历皇帝,选项中最多的是批红。

虽然不在京城,很多重要事情的票拟,尤其是人事的任免,仍是由张居正来完成,每天都有无数飞骑往来于北京和千里之外的江陵之间。

下午两点左右,小皇帝在文华殿进午餐。

后来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政务要处理,但万历仍不能休息,他需要复习功课,默记经史。

张居正科课极严,要求皇帝在第二天上课时,必须能够熟练背诵今天学习的课目。如果皇帝复习得体,那么第二天的背书将极为顺利,张先生会颂扬天子的贤明。如果背书卡顿,张先生则会拿出天子严师的身份,对皇帝加以训斥,使他颜面无存。即使这几日,张先生不在身边,万历背书依旧,形成条件反射。

晚餐后,才算真正属于他的时间。

这一年的春天,他完成了大婚。其时,他还未满十五岁,皇后也才十三岁。在这之前,他与母亲住在一起,而大婚之后,太后搬出乾清宫,年轻的皇帝便脱离了太后的日夜监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有了另一种有趣的生活,可以打破先前每天沉闷、单调、乏味的生活。

晚上七点左右,小太监孙海便在门外探头探脑,窥视皇帝是否用完晚膳。万历换了一身简装,腰里挂着宝刀,一群太监前呼后拥地走出了乾清宫。他们今天的目的地是紫禁城西面的一处所在,细心的孙海在那里建了一座别院,有湖泊、石桥、宝塔,还有无数的白鹤点缀其间。年轻的皇帝流连其中,把酒言欢,如置仙境,逛夜店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两年后,终于出事了,万历喝高了,让两个宫女献唱,宫女称不会,龙颜大怒,说她们违抗圣旨,要斩首,最后削了两个宫女的头发。旁边有人来劝,又被当众责打。

这件事情便传到太后耳中,太后祭拜祖庙,准备废了万历。万历认怂了,从此断了夜游的念头。母子二人由是有了隔阂,此为后话。

晚上九点,万历准备就寝。

皇后王氏来侍寝,这位十三岁的姑娘,是平民家的女儿。李太后望孙心切,千挑万选了草民王皇后,盖因自己出身也是贫寒。皇后一经册立,皇帝便可以迎娶其他嫔妃,从此开枝散叶。

其时新婚燕尔,万历年轻气盛,对妻子还是很馋的,夜夜求欢。

但若干年后,有了新人,王皇后便再也没有享受到一位妻子应得的待遇。她一生未有子嗣,按部就班地恪守皇后本分,死后被谥为孝端。

另一面则是,气性不顺,便经常责打宫女,多人死于杖下。

二年后,万历临幸了一位宫女,十月后生下一男婴,太后知道后,大为高兴,扶正追封为恭妃,生下的男孩取名为朱常洛,为万历的皇长子。

三年后,十八岁的朱翊钧遇见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女孩,十四岁的郑氏,此后二人终生不渝。

郑氏被万历深爱,并不是因为外在容颜,而是其聪明机智,喜好读书,切合皇帝的感情需求。只有在郑氏这里,万历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真切切、有血有肉的人。后来,郑氏生下了儿子,朱常洵。出于对郑氏的深爱,万历想以皇三子朱常洵代替皇长子朱常洛。

对于皇帝废长立幼的想法,百官们如雷轰顶,绝不答应,双方此后展开了无数的博弈和争辩。最后,心灰意冷的万历,决定再也不上朝了。无为而治,爱咋咋地。

当然,在这个1578年五月初六的夏夜,十五年的万历并不会知晓自己的未来。他只觉得这段没有太后,以及首辅张先生的日子,格外轻松。心头有些想念张首辅,又似乎盼着他自此不再回来。胡思乱想间,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