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江冬秀 | 不般配的婚姻,往往有别人看不懂的深情

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包办婚姻,大多过得不幸,这样的结合方式被称作“小脚与西服”。

比如,徐志摩和他的前妻张幼仪,一个是留学国外的风流才子,一个是他口中的“小脚女人”,徐志摩因为文化水平、思想差距的不可调和,在张幼仪怀着身孕时,提出离婚。

比如鲁迅与朱安,朱安虽未“被离婚”,却也一辈子只能做周家的女儿,得不到她眼里的大先生的一丝欣赏和爱意,寂寞孤苦终身。

但唯有胡适与江冬秀,这对外人眼里极其不般配的夫妻——一个是大才子,学者、教授,一个是大字不识的乡下小脚老太太,却过得还算幸福,互相陪伴至老。

外人都说,江冬秀是一位虎妻,嗓门大、脾气暴躁,所以才把性格柔软的胡适管的死死的。

但在我看来未必,虽然没有知识文化,不能和胡适谈论诗词歌赋、治国之道,江冬秀却是一位有生活智慧的女人,有生活情趣,乐观开朗,懂取舍。

1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江冬秀出身于世家名门,让她的性格里带着大家闺秀的大气风范。

▎江冬秀

胡适与江冬秀的结合也很有戏剧性。

有一次江冬秀的母亲到绩溪旺川胡适的姑婆家走亲戚,恰巧胡适也随母亲到了姑婆家,江母看到胡适眉清目秀,聪明机敏,便要把女儿江冬秀嫁给他。

最初,胡适的母亲并不同意,然而又经人说媒,又经过算命先生算出非常好的“八字”。

这一年,胡适14岁江冬秀15岁,他们的终身大事便敲定了。

定了亲之后,胡适就外出求学,先是上海,此后又远赴美国,一直到26岁才学成归国。而江冬秀则在家乡,整日学习女工、刺绣,大字不识几个。十年间,两人始终不曾见过面。胡适求学回来曾经想见江冬秀一面,都到了江家门前,但江冬秀出于传统礼仪,对胡适避而不见。

成年之后的胡适对这段婚姻未必不曾有过反悔之意,但出于对母亲的孝顺,他从未真的想要悔婚。

众所周知,胡适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母亲的教育对他的影响可谓是终身的。

▎胡适

六岁的时候,胡适父亲去世,母亲作为后母辛苦支撑整个大家族,即使条件艰苦也努力支持胡适读书求学上进,从15岁外出求学,到26岁学成归国,胡适一直远离母亲,对母亲给他选定的这个妻子,他是无论如何不想违逆母意的。

而且,因为母亲的影响,胡适一生从不因为江冬秀没有知识文化而看不起她,反而能看到她身上的诸多优点。

他在给自己的红颜知己韦莲司的信里说起,他母亲给他订下的未婚妻江冬秀,没法做他知识上的伴侣,但是他依然很乐观,因为“母亲既不能读又不能写,可是她却是我所知的一个最善良的女子。”

多年后,胡适对另外一位红颜知己陈衡哲说,爱情只是生命的一件事,而不是唯一的事

胡适还说他当时不毁婚约,是因为不想伤几个人的心。所以,胡适选择了回国娶江冬秀,而韦莲司则在大洋彼岸默默地为胡适祝福,在此后四十八年的岁月中,一直作为胡适的粉丝和女友而终生未嫁。

2

在结婚几年之后,胡适出轨了

1917年冬天,胡适与江冬秀举办了婚礼。

在胡适的大力推行下,两个人举办的是新式婚礼,破除了很多旧式礼节,没有拜天地拜父母,用鞠躬代替了磕头,还交换了戒指,还有证婚人讲话、新郎讲话。这场别开生面的新式婚礼着实有趣,惹得非常多的人观看。

胡适还为婚礼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另一副上联是“三十夜大月亮”,下联一时没有想好,胡适身边站着一个本家哥哥,当即脱口而出:“廿七岁老新郎!”众人哈哈大笑,胡适也觉得有趣,真的写了上去。

新婚燕尔,胡适与江冬秀的生活是很甜蜜的,两个人一起逛街、吃美食、逛书摊。江冬秀烧得一手好菜,胡适多次在自己的日记里赞赏有加。徽州有一道著名的“一品锅”,是一大铁锅,里面烧得滚沸,一层鸡,一层鸭,还有蛋皮饺和萝卜白菜,江冬秀拿来宴请客人,让胡适满面红光。

出乎胡适意料的是,江冬秀并非小家碧玉式的传统女性,反而带有些许男子气概,过了不久,江冬秀的泼辣便尽人皆知。

据传说,当时的北大教授梁宗岱成名之后,有些喜新厌旧,要同他的妻子离婚,梁宗岱的妻子忠厚懦弱,无力抗拒。江冬秀知道这件事后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江冬秀将梁妻接到自己家中,给她助威壮胆,鼓励她去打官司;江冬秀还亲自到法庭代她辩护,结果使梁宗岱败诉。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京城,不过胡适的心里或许仍旧有些不太满意:江冬秀没有文化

早在1909年的时候,胡适便给母亲写信让她劝江冬秀识字,随即又让江冬秀写字,对于江冬秀写错了字、用错了词,胡适极为耐心,然而也有些不满意之感。

在结婚几年之后,胡适出轨了。

3

力挽狂澜,挽救婚姻

曹诚英,胡适三嫂的妹妹,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时正是最出众的一位伴娘,她从小被许配给某大户人家,因完婚后三年没有孩子,丈夫在婆婆的安排下另娶了小妾,曹诚英作为新思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一怒之下便解除了婚姻。

▎胡适与曹诚英

1922年年底,胡适身体欠佳,住进了协和医院,第二年旧病复发又入院,到杭州疗养,遇见了刚刚离婚的曹诚英,二人共游西湖,临别前胡适写了一首诗,明写西湖,暗指曹诚英,诗中说:“十七年梦想的西湖,不能医我的病,反而使我的病更厉害了。

胡适的诗可以看得出来暗有所指,而胡适这样谨慎的人写出了这样含义颇深的诗,似乎已经沉浸其中了。胡适又在日记里说:“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

胡适在杭州疗养三个月,曹诚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胡适写下了非常哀怨的日记:“睡醒时,残月在天,正照在我的头上,时已三点了。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下弦的残月,光色本惨惨,何况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今当离别,月又来照我,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过屋角,不禁黯然神伤。”

像这样的文字,在胡适的全部著作中都十分罕见,可见曹诚英对他的影响之深。

胡适动了跟江冬秀离婚娶曹诚英的念头。

胡适的远房表弟石原皋回忆说:“江冬秀为此事经常同胡适吵闹,有一次大吵大闹,她拿起裁纸刀向胡适的脸上掷去,幸未掷中,我把他俩拉开,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面对婚姻危机,江冬秀采取了非常主动、强势的态度,力挽狂澜,挽救了这段婚姻,事情最终以曹诚英出国为结束。

4

体恤人情,生活能力强的妻子

江冬秀确实很泼辣,但是她绝非传说中的悍妇,而用“刚柔相济,贤妻良母”八个字来形容更恰当一些。

江冬秀嫁入胡家,是非常孝顺的,她孝敬婆婆,照顾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胡适二哥家境不好,而胡适侄子上学的费用都是从胡适薪水里出的,江冬秀对此毫无怨言;胡适的二哥还经常在胡适家养病,江冬秀就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热情款待。

据记载,胡适的三嫂写信给江冬秀要皮袄子、皮背心,江冬秀手头紧,就把自己的一件皮袄子拆了改成一件皮背心,又另买一件皮袄子寄回老家。

江冬秀为人直爽、乐于助人的性格无人不赞扬,她手头稍一宽裕就救济别人,曾经接到胡适寄来的一千六百元,她给罗尔纲夫妇一百五十元,吴晗一百元,借给毛子水一百元,给用人一百四十元,又给几位同乡几百元,另外还捐给某学堂二百元。

胡适一直以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江冬秀如此的举动,他很是欣慰,写信赞扬道:“我很赞成你捐贰佰元给周先生的学堂。你在患难中还能记得家中贫苦的人们,还能寄钱给他们,真是难得。我十分感激。你在这种地方,真不愧是你母亲的女儿,不愧是我母亲的媳妇。”

江冬秀的强悍中透着温柔,她对于丈夫、孩子、家人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胡适在美国当大使期间,有一天穿上江冬秀寄来的衣服,发现口袋里装着七副象牙耳挖。她还给胡适的领带下端缝制了一个小拉链,藏上一张五元的钞票,预备着丈夫被人抢了还有五元搭计程车回家。

江冬秀知道书是胡适的命根子,在抗战时期,时局动荡,夫妇二人长时间不能相见,不用胡适提醒,江冬秀每次逃难都带着胡适的几十箱书,从不辞辛苦,让胡适的藏书在战乱中得以保全,不得不说很伟大。

胡适在信中发自内心地称赞:“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柒拾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胡适与江冬秀的感情出现过危机,江冬秀的化解方式并不只是强悍的举动,更多的是一种有礼有节、知书达理的态度。

江冬秀是用自己的才干与态度维护了与胡适的婚姻,胡适也收回心来,专注于学术研究和自己的家庭。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适对江冬秀以及自己的家庭越来越看重,他如果在外地,便会催促江冬秀写信过去,对于其中的字词都会予以表扬:“你这封信写得很好,我念了几段给钱端升、张子缨两位听,他们都说,‘胡太太真能干,又有见识’。”

5

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在五四时期写的第一部白话剧本《终身大事》,宣传的是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但是胡适却在个人的终身大事上,遵从了“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这种逆差让他与江冬秀的婚姻更加受人关注,在那个思想自由、结婚恋爱自由的年代,这样一段“包办”婚姻持续了四十五年,这不是奇迹,而是用心经营的结果。

1962年2月24日晚,胡适心脏病复发,在台北逝世。

江冬秀闻讯赶到,伤心至极,痛不欲生。2月26日,胡适长子胡祖望闻讯从美国赶回台北,在瞻仰父亲遗容、行过跪拜礼后,转回家中安慰母亲。母子见面抱头痛哭。

▎胡适去世,江冬秀恸哭

后来,胡祖望在父亲遗嘱遗体火化问题上征求母亲意见,江冬秀镇定地说:“不行,我和你父亲曾有约在先,后死者有权决定先死者的安葬方法,我是主张棺葬的。”最终,江冬秀得以如愿以偿。

小脚女人江冬秀与西装教授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纵观二人几十年的婚姻,或许同时代的名人的评价是最客观公正的。

当时张爱玲对这样的奇事很好奇,就去了胡适家,回来后说:“他太太带点安徽口音,我听着更觉得熟悉。她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两手交握着站在当地,态度有点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生的学生,使我立刻想起读到的关于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