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废的皇后:宋仁宗郭皇后被废案探议
作者:杨果 刘广丰 来源:中国历史评论
金庭教主、冲静元师郭氏薨。后之获罪也,上直以一时之忿, 且为阎文应所谗, 故废之, 既而悔之。后居瑶华宫, 上累遣使劳问, 于是又为乐府辞以赐后, 后和答, 语甚凄怆, 文应大惧。会后小疾, 文应与太医诊视, 迁嘉庆院。数日, 遽不起。中外疑文应进毒, 然不得其实。时上致斋南郊, 不即以闻。及闻, 深悼之,诏以后礼葬,其兄西京左藏库使、昌州刺史中和迁昌州团练使, 内殿崇班、閤门祗候中庸迁礼宾副使、度支判官。
可见, 废后不久仁宗即有悔意, 此后一直与郭氏有联系;郭氏死后, 仁宗痛悼不已, 大力升迁其兄。
看来, 仁宗与郭后的感情并不算坏。惟其如是, 夫妻感情又何至于恶化到仁宗废后呢?从夫妻关系来看,双方各有原因。
郭后方面, “骄妒”、“争宠”是最主要的 “恶行”。尽管在夫妻关系上 ,防止丈夫与别的女人有性接触是妻子的本能和应有的权利,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这被视为嫉妒恶行, 更被列入“七出 ”之条。因此, 郭后若要保住自己的地位, 必须与其他皇后一样, 付出一定代价, 那就是 “不与其他嫔妃争宠, 不干涉朝政”,从而形成一种“道德自虐”。然而郭氏生性并不隐忍,“争宠”势在必然。《长编》卷130明道二年十二月乙卯条载:“初,郭皇后之立,非上意,寖见疏,而后挟庄献势,颇骄。后宫为庄献所禁遏,希得进。”司马光也说:“后恃章献骄妒,后宫莫得进,上患之,不敢诘。”对于郭后遏制“后宫不得进”,章献刘太后是很赞成的,她不愿意年轻的仁宗因沉溺后宫而荒废学业和国事, 婆媳俩在这方面结成了天然的同盟。仁宗对此当然大为不悦,尽管他与郭后有一定的感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值血气方刚,对于身边的宫娥嫔妃他颇欲宠幸,但他不敢对母亲有所违逆,只能把心中的怨气撒向自己的妻子。身边的大臣们也持大致相同的态度,郭后 “骄妒”的形象由此铸成,仁宗与郭后的关系蒙上了又一层阴影。
平心而论, 尽管郭后有 “骄妒”的恶名,但她与仁宗夫妻感情的恶化,责任其实更在仁宗方面。
刘太后在世时仁宗不得不有所收敛, 刘太后一死, 年方二十五岁的仁宗便“稍自纵, 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结果是身体日渐衰弱,甚至一度 “不豫 ”。仁宗的过度放纵, 当时即引起外至朝臣、内及宦官的非议。仁宗废郭氏后不久, 石介在给新任枢相王曾的信中提到:
正月以来, 闻既废郭皇后, 宠幸尚美人, 宫庭传言, 道路流布。或说圣人好近女室, 渐有失德。自七月、八月来, 所闻又甚, 或言倡优日戏上前, 妇人朋淫宫内, 饮酒无时节, 钟鼓连昼夜。近有人说圣体因是尝有不豫。春秋传曰:“是为近女室, 疾如蛊, 非鬼非食, 惑以丧志。”斯不得不为虑也。太祖、太宗、真宗三圣人, 以天下相传授至于陛下, 陛下当复传于子传于孙, 以至于亿万世也。今圣嗣未立, 圣德或亏,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湎淫内荒, 万一成蛊惑之疾,社稷何所属!天下安所归乎!
石介所闻者, 虽只是宫廷传言, 却也道路流布。当时他是南京留守推官, 事情流传到他那里, 可见在当时的东京城中, 已经流言满天了。刘太后死后, 仁宗过度纵欲导致与郭皇后的感情趋向淡化;郭后则失去了自己最有力的依靠。但郭后似乎没有注意到形势的这种变化, 她的 “争宠”行为由于仁宗的纵欲而变得更加激烈,屡在仁宗面前与尚、杨二美人“忿争”,以致发生了 “误批上颈”事件。郭后的此次举动, 彻底激怒了仁宗,成为废后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刘太后在世期间 , 对仁宗的教育与管束相当严格, 司马光曾形象地记述刘后如何管教仁宗:上幼冲即位, 章献性严, 动以 礼法禁约之,未尝假以颜色, 章惠以恩抚之。上多苦风痰,章献禁虾蟹海物不得进御, 章惠尝藏弆以食之,曰:“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上由是怨章献而亲章惠, 谓章献为大娘, 章惠为小娘 。
刘太后去世不久 ,事情便发生了变化。仁宗意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亲生母亲并非刘太后,而是已经去世的李宸妃。此番变故,非仁宗所能料及, 他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尽管后来在朝臣的帮助之下, 仁宗查清了李氏去世的真相, 知其生母是正常死亡并得到厚葬, 因而没有追究刘太后及其外戚;但是, 他多年来对刘太后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不久,仁宗就把刘太后生前宠信的内侍江德明、罗崇勋等人,以及宰执大臣中包括吕夷简、张耆等逐出朝廷。
不仅如此,仁宗在情色方面也变得“稍自纵”,这其实也是对刘太后的一种反叛,或者说是他对自己处理宫闱事务权力的张显。正如吕夷简曾经就太后垂帘一事向蔡齐所感叹的:“蔡中丞不知, 吾岂乐为此哉?上方年少,恐禁中事莫有主张者尔。”在年轻气盛的仁宗看来,刘太后身后的家国能由自己当家作主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朝廷上众大臣的制约, 加上自身懦弱的性格, 使得国事未能让仁宗事事称心;作为“家事”的宫闱之事, 又受到皇后郭氏一如既往地干预。在仁宗心目中, 这自然是刘太后遗留下来的阴影。仁宗反感郭后对他的“禁谒后宫”,不希望郭后继续主导宫闱事务、使自己再次陷入被管束的境地。出于宣泄自己长期被刘太后管束与压抑的情感之需要, 仁宗决心反叛太后,张显自己刚刚获得的权力;更何况他与郭后的夫妻感情已不断淡化甚至趋向恶化。废后之意,在仁宗心里萌发、滋长。
结果是, 废后之事起初于仁宗本无可无不可, 然而台谏介入、对他施以压力, 加上旁有宰臣、内有宦官对他煽动挑拨, 使其废后之事势成骑虎, 不得不为。明道二年 (1033 )十二月, 仁宗一纸诏书, 废掉了郭皇后, “诏称皇后以无子愿入道,特封为静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随后,范仲淹、孔道辅等被贬官出京,其余人等各被罚铜,富弼等众多官员交相上疏论争,均无结果。废后之事实际演变为宰执与台谏两大集团的政治争斗, 困挠北宋一朝的党争也由此揭开了序幕。
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 废后郭氏逝世,年仅二十四岁。
关于郭氏被废以后及其逝世时的情形,前引《长编 》卷117景祐二年十一月戊子条已记载得很清楚。司马光于此有更形象的描述:
故后郭氏薨。后之获罪也, 上直以一时之忿, 且为吕夷简、阎文应所谗, 故废之。既而悔之。后出居瑶华宫, 章惠太后亦逐杨、尚二美人, 而立曹后。久之, 上游后园, 见郭后故肩舆, 凄然伤之, 作《庆金枝》词, 遣小黄门赐之,且曰:“当复召汝。”夷简、文应闻之, 大惧。会后有小疾, 文应使医官故以药发其疾,疾甚,未绝,文应以不救闻,遽以棺敛之。
此记载与《长编》略有不同,不过,二者俱认为仁宗在废郭氏之后甚有悔意, 对郭氏也很怀念。郭氏之死 , 虽无直接证据 , 但从诸多记载来看, 估计确实与阎文应和吕夷简有关。
综上所述, 宋仁宗郭皇后被废事件, 是北宋朝廷各种矛盾交织的结果, 也是宋仁宗长期被压抑的情感的一次爆发 , 是他为了张显权力所作的决定。刘太后在世之时, 对仁宗在生活上管束甚严, 在政治上也多有压抑, 仁宗的不满在内心酝酿, 但缘于孝道与亲情, 他只能隐忍不发。太后去世后, 仁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不满的情绪猛烈迸发, 郭皇后被废事件成为一个突破口。因此, 仁宗废郭后,与其夫妻感情的变化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缘于对母后主政的不满,对 “一人尊疆”的渴望。仁宗力图摆脱刘太后的阴影,使自己的权力得以彰显,这本是政治的需要,但却以皇帝家事的形式反映出来,而皇帝的家事又不单纯只是家事,于是士大夫们交相论列,引发了一场宰执集团与台谏集团的政治斗争。结果是仁宗虽然成功地废除了郭皇后,但不久,在臣僚的极力谏言下,尚、杨二氏也被驱逐出宫,《长编》卷115景祐元年八月壬申条记载此事称 :
郭后既废, 尚、杨二美人益有宠, 每夕侍上寝, 上体为之弊, 或累日不进食, 中外忧惧, 皆归罪二美人。杨太后亟以为言, 上未能去。入内都知阎文应早暮侍上, 言之不已, 上不胜其烦, 乃颔之。文应即命毡车载二美人出, 二美人泣涕,词说云云, 不肯行,文应搏其颊,骂曰:“宫婢尚何言?”驱使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