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毛文龙死而东江镇亡,看崇祯年间皮岛的消亡对明清两国国势的影响
2024-02-14
来源:西里西亚打字工人 甲申十七年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后,原东江镇也四分五裂,原先都被毛文龙统帅的将领互相之间纷争不止,有人为制造的矛盾,也有因为野心而促成的兵变。
从崇祯二年(1629年)到崇祯六年(1633年),东江镇一共发生了四次兵变,三次发生在皮岛,一次发生在登州。而最终,这个成立了十六年的辽东抗清基地彻底烟消云散,并严重影响了明清两国的局势。
随着灰熊猫的小说《窃明》在网上引起的大争论,袁崇焕这个人物不再是以前传统的悲剧英雄的正面形象,他对后金的态度和针对毛文龙的几次打击都很让人浮想联翩。至于辽西的关宁军是不是吃空饷是不是有通敌的嫌疑,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只有一点,袁崇焕矫诏杀掉毛文龙之后,给后金送去了“三顺王”和火炮部队及海船是不争的事实。
毛文龙或许跋扈,或许该死,但他统帅的之前一门心思杀后金的将领在他身后成建制的投降了后金,这里面的是非曲直,让人唏嘘不已。
本文就以时间为主线,揭示东江镇的兵变,分析其成因以及结果是如何改变了后世局势的。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后,将东江镇兵马分为四镇,分别交由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祚、毛承禄、徐敷奏主之。后改为两协,陈继盛领东协,刘兴祚摄西协。
刘兴祚是铁铃开原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金攻克开原,俘虏刘兴祚。努尔哈赤看到此人很有才干,于是将自己孙子的乳母作主嫁给他,刘兴祚因此成为努尔哈赤的干女婿,有了满文名字“爱塔”,人称刘爱塔。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在辽河以东的全部土地沦陷,刘兴祚管理四州(金州、复州、海州、盖州),是后金的高级将领。
努尔哈赤
天启三年(1624年),刘兴祚部将王丙,向努尔哈赤告密,污蔑刘兴祚要带四州兵马投降明朝登莱巡抚。努尔哈赤杀掉王丙,但仍旧屠杀了四州的军民,刘兴祚的一个弟弟也死在屠杀中。此事过后,刘兴祚处于半闲置状态。
天启五年(1626年),刘兴祚联系上辽西的袁崇焕,表达了要投降的想法。天启七年(1628年),刘兴祚诈死骗过努尔哈赤,逃到皮岛,与毛文龙见面。应当说,在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件中,刘兴祚是站在袁崇焕的一边的。
陈继盛是毛文龙的老部下,但这个人性格不坚决,遇事不敢作主。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之变,刘兴祚率部前往北京救援,战死。第二年,陈继盛误信谍报,认为其未死。刘兴祚的弟弟刘兴治非常愤怒,在自己的营寨为刘兴祚治丧,随后陈继盛听到消息,连忙赶来赔罪,刘兴治趁机埋伏下人,抓住陈继盛,宣称是陈继盛与后金勾结,害死了刘兴祚,于是把他杀掉了。
崇祯四年(1631年),继袁崇焕后督师辽东的孙承宗请求朝廷任命孙元化担任登莱巡抚。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特别注意火器的应用。孙上书朝廷,告知皮岛第一次兵变,请黄龙担任东江镇总兵。三月,刘兴治再次作乱,杀参将沈世魁的家丁。沈世魁是毛文龙的岳父,暗中谋划,借此机会杀掉刘兴治,自己管理皮岛,处理东江镇事务。而与此同时,后金趁乱偷袭皮岛,沈世魁连同部将张焘击退后金的入侵。
这一年十月,沈世魁见黄龙已继任东江镇总兵,心怀不满,发起兵变。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拘禁黄龙,押至演武场,将黄龙的耳鼻割下,将要杀他时,被众将救下。不久尚可喜前来救援黄龙,黄龙杀掉耿仲裕。尚可喜使得沈世魁的计划不能成功,因此沈开始嫉恨尚。皮岛第二次兵变结束。
黄龙杀耿仲裕时,正是孔有德在在吴桥开始兵变的时候。黄龙向朝廷汇报皮岛事宜,登州的耿仲明得知后,遂与孔有德一起叛变。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黄龙与尚可喜前往旅顺伏击投降后金的孔有德,沈世魁代理东江镇总兵。同年七月,孔有德领后金兵攻打旅顺,这一役黄龙战死,尚可喜家眷也被杀。九月,沈世魁被正式委任为东江镇总兵,他准备诓骗尚可喜到皮岛后杀掉他。尚可喜不敢回,于是投降了后金。这是第三次兵变。
经过这三次内耗,东江镇已经名存实亡,只是龟缩在皮岛一岛。崇祯九年(1636年)十二月,皇太极征讨朝鲜,史称“丙子作乱”。沈世魁没有趁机北上,而是修筑防御措施。第二年二月朝鲜投降后金,后金军发动攻势进攻皮岛,四月明军失败,沈世魁被擒。此战沈世魁拒绝让妻儿先行撤离,被俘后大骂后金军主帅阿济格,后被斩首。已经变成后金附属国的朝鲜王李倧听到后对他刮目相看,称“中国可谓有人”,指示手下秘密厚葬沈世魁。
至此,毛文龙于天启元年(1621)年创立的东江镇彻底消亡于崇祯十年(1637年),最后是因为数次内斗而彻底伤了元气,十六年苦心经营,最终付诸大海。
崇祯四年(1631年),孙元化见登州军马不振,主张将东江镇兵马移到登州,朝廷命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带领一部分军队驻扎在登州,同时又聘请葡萄牙人训练火器,组建炮兵部队。
同年秋,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战,围困大凌河城堡。崇祯皇帝命登州的兵马前去救援。孙元化派李九成和孔有德率领1000骑兵先行出发。走到今河北吴桥时,天遇大雪,军中无粮。因为驻扎山东的辽东兵和山东当地人素来不和,因此吴桥当地居民看到辽东兵至,纷纷闭门闭市。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王象春家仆一鸡,王家强迫军官将该丁“穿箭游营”,这引发了辽东兵的严重不满,众兵击杀该家仆,发动哗变。李九成、李应元父子煽动孔有德叛变。
叛军杀回山东,连下数城,山东兵马不能挡。同时,东江镇副将陈有时和广鹿岛副将毛承禄(毛文龙的义子,实际上孔有德、耿仲明他们都是毛文龙的义子,孔有德之前叫毛永诗,耿仲明叫毛有杰,尚可喜叫毛永喜)起兵呼应李九成,一下子发展成7000多人的大军,占据半个东江镇,与山东半岛的李九成、孔有德遥相呼应,准备建设一个割据政权。
皮岛总兵黄龙急令尚可喜和金声桓进攻“抚定诸岛”,注意这个金声桓,这是他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随后就转到左良玉麾下,投降后金后攻占江西,随后反正归顺南明,与他几乎同时反正的还有太原的姜瓖和广东的李成栋,被称为是南明局势好转的昙花一现。陈有时、毛承禄不能抵挡,跨海投奔李九成。
叛军逼近登州,守卫登州的总兵张焘是孔有德老战友,其手下士兵纷纷投降,张焘被俘,登州城内的耿仲明为内应。叛军于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攻破登州,孙元化被俘,手下的葡萄牙军官多被杀。叛军洗劫登州,拿财物去皮岛招降旧部,辽东沿海诸岛都有军民叛变者。二月,李九成、孔有德称“都元帅”,释放孙元化、张焘,此二人回京送锦衣卫审问,于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二十三日被杀。
二月初,叛军进攻莱州。四月,崇祯皇帝调集红夷大炮六门前去平叛,但援军不堪重用,一战即溃,火炮也被叛军夺走。此后双方开始大规模的投入火炮,是中国战争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幕,叛军有红夷大炮六门和大将军炮三百余门,明军有野战火炮若干,均为新式火炮,莱州府自从万历年间积攒的硝石火药被全部用尽,金属炮弹打光后发动民夫赶制石制炮弹。
五月,崇祯皇帝调山海关、宁远地区的野战部队进入内地平叛,随军的有祖大弼、祖宽、吴襄、吴三桂等名将,叛军逐渐落于下风。八月,又有21000援军前来,莱州城外野战击败叛军,莱州之围解。
明军随即尾随叛军前往登州,九月初开始围城。十二月初三李九成率部出城迎敌死于城外,叛军士气受打击。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孔有德乘船逃离,二月十六,耿仲明、毛承禄亦逃走,二月十八日明军攻入登州,山东全境收复。
皮岛总兵知道孔有德必然从旅顺登陆,于是让尚可喜前去埋伏,大败孔有德,斩杀李应元,生擒毛承禄,俘获叛军家眷数千。
东江镇是毛文龙在天启年间创立,天启元年,后金进攻朝鲜。明辽东巡抚王化贞命毛文龙跨海前去救援。毛文龙于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取得“镇江大捷”,这是自萨尔浒以来明军对后金的第一场攻城战胜利。
天启二年(1622年),正式建立东江镇,归登莱巡抚管辖,毛文龙任总兵管辖辽河以东所有沦陷区的军事力量。毛文龙将大本营驻扎在皮岛,在从朝鲜铁山、义州到丹东宽甸的区域屯田,招募流民,用游击战消灭后金有生力量,沿着辽东半岛狭长的通道骚扰后金的大后方。
因为毛文龙的功劳,东江开镇之后八个月,也就是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天启皇帝授予了毛文龙尚方宝剑,允许他独立节制一方,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个事情引起了文官集团的恐慌,他们对毛文龙的态度开始迅速转变,从积极支持变为猜忌防范,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当时明朝的辽东巡抚驻所是广宁,天启二年(1623年)广宁之败,广宁沦陷,巡抚王化贞下狱,之后在天启五年(1625年)重新开设辽东巡抚,由袁崇焕担任,驻扎在宁远。这是袁崇焕第一次登上舞台,他在担任巡抚以前,实际上只有知县工作经历,要说这里面没有和魏忠贤的利益交换,我是不信的。
袁崇焕是进士出身,属于文官集团,对拥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始终心存怀疑。更兼辽东巡抚名字上是“辽东”,却驻扎在辽西的宁远,反而是登莱巡抚下面的东江镇真的在辽东。宋太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才是双方矛盾的最根本地方。
袁崇焕及其身后的文官集团,从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建议东江镇移镇,从辽东搬到更靠近宁远的盖州。
“守觉华岛之议,始于道臣阎鸣泰之呈详”。至是,经略孙承宗纳阎鸣泰之议,以“觉华岛孤峙海中,与宁远如左右腋,可厄敌之用”
这件事标志着东江镇和辽西军事集团的决裂,此后不久,又发生了袁崇焕派亲信徐敷奏,还记得他吗,在袁崇焕将东江镇一分为四的时候,他负责一协。带着50多条船,来到金州、皮岛岸边抢人。天启七年(1627年)袁崇焕上书说东江镇“误天下,苦边臣”,因此撤销登莱巡抚,把东江镇归入辽东巡抚的管辖范围,停掉了海路的粮食运输。
“旅顺石城一带为津登门护,奴贼所必争之地。设将严防,尚有前车之覆,都司徐敷奏煽惑军心,旅顺参将李矿烧粮、投械、夺船以逃,继而石城岛游击高万垂、都司高应诏、宽甸营游击郑继魁与弟继武等亦遁,臣想此时大敌当前,退缩者必立斩以殉。乃无事先逃者,反市姑息之恩,不曰法所当诛,而曰情有可原;不褫夺其魄而且复其官,纪律之谓何?
国家之误用微臣如此哉!但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从,敢哓哓取憎哉。究其根实文臣之误臣,而非臣之误国也。每月一两四钱、米一斛尚不敷用,况东江悬海风涛巨测百物腾贵,而反议每兵银七钱、米一斛,使各兵肯安心东江耶?”
这是毛文龙的奏折,上面的文字字字血泪,让现在的我们读起来都心有不忍。
而这个徐敷奏,被天启皇帝盛怒下下狱,要杀头。袁崇焕救下,上书力保。随后由于天启皇帝的病逝,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到了崇祯元年居然冠冕堂皇的去东江镇协管了。
毛文龙的死,是大明朝文官集团长久以来的对武将的不放心与打压造成的。毛文龙获得了天启皇帝的尚方宝剑,这在文官集团眼中是对自身权威的极高挑战。这样的一支部队,如果不能把握在手里,那么就要毁掉它。
大明朝文武的地位悬殊,最早可以追溯到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正是因为在那一场几乎所有建国之初和经历了靖难的功勋武将被一扫而空,这才有了后面文官的崛起,甚至有“督师”这样拥有兵权的最大地方文官。而袁崇焕就是这样的督师,他杀掉毛文龙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开篇将东江镇一分为四的那一幕。
努尔哈赤时代,对辽东采取高压政策,许多辽东汉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当时后金的主力部队在沈阳、辽阳、广元一带,看看今天辽宁省的地图就知道,其实重心是偏西的,在其东部相对空虚。这些老百姓很难穿过后金主力去进入大明领土。东江镇就成为了唯一的可能。毛文龙在东江镇通过武力占据了朝鲜产粮区,让百姓屯田,给他们活命的机会,这正是“活民无数”的事情。
当东江镇覆灭后,整个辽东再也没有净土,全都处于后金的统治之内。可以说后金从此时才正式掌控了全辽,获得了稳定的大后方和产量基地。
不光如此,天启年间的局势和崇祯年间的完全不一样。天启时明朝没有李自成,当时的李自成还好好的当着邮递员,全国只有后金一个敌人。而后金则是东有朝鲜、东江镇,西有林丹汗,南有大明,是四线作战。
而当崇祯年袁崇焕毁掉东江镇之后,后金已经降伏了朝鲜,彻底消灭了林丹汗,而明朝居然逼出一个李自成,国势上的力量对比已经完全逆转了。
更可以从非宏观的角度看出其巨大的影响。袁崇焕认为是“空废钱米”的东江镇,在经历了三次皮岛兵变和登州兵变后,在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居然还能率10000余人投降后金,皇太极带领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出盛京城10里迎接。他们给后金带去了舰队、船工、火炮、工匠,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大明与后金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让后金拥有了夺取天下的可能。
“况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余,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备,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
如果毛文龙还在,东江镇还在,又怎么会有孔有德的这番得意洋洋的话?没有成建制的火器,没有清初“三顺王”,整个李自成和南明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About The Author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