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核计划的破产:重水行动

来源:芝兰学社

一 重水之战的由来

北欧古国挪威一向以”三多”著称,即:多峡湾、多湖沼、多森林。东距首府奥斯陆约一百六十多公里的挪威西部小城里尤坎尤其反映了挪威”三多”的地形特点。里尤坎坐落在廷斯约湖畔,往北去200公里,可抵北欧第一高峰加尔赫皮根峰。小镇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终日云遮雾罩,道路也极为闭塞,因而默默无闻。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的里尤坎地区也有个主要的军事目标一诺尔斯克电解氢厂,它一年能够制造一万吨之多工业重水,而且在希特勒德国偌大的欧洲占领区独此一家。

挪威西部小城里尤坎风光

内行人很容易把重水这一概念与原子弹联系起来,战争年代尤其如此。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欧美物理学家们按照爱因斯坦的新学说,先后推导出并逐步完善了铀裂变原理,并得到一项普遍结果:利用铀原子核裂变,就能够生产出威力更强大的核兵器。欧美物理学家当时还知道,要让天然的铀经过链式反应中产生裂变,制造核武器,就需要一个特别的减速剂,而重水在当链式反应中产生裂变,制造核武器,就需要一个特别的减速剂,而重水在当时也被看作是最理想的减速剂。由于它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只有六千分之一,提取非常困难。因此,挪威小镇里尤坎及诺尔斯克电解氢厂生产的重水就不能不引起英国特种行动执行局的特别关注。

诺尔斯克电解氢厂的重水生产设施

一九四零年六月德军侵占挪威后,纳粹德国军队通过德国法本化学联合股份公司,收购了诺尔斯克电解氢厂的大部分权益,并强迫这个生产厂履行总包销合约,每年向德军提供一百二十公斤重水。之后不久,工厂对德军的重水需求量就被提高至每月五万吨。德国人为何强行征购大量重水呢?只有一种解释:当时德国人正加紧研究核武器!如果英国不采取措施,遏制诺尔斯克工厂所制造的大量重水进入德国,任它研制成核武器或这种超级炸弹,人类也将永无宁日。所以,炸毁诺尔斯克重水工厂的实际意义,大大超过了工厂自身的战略价值,而且也将大大高于过去任何一次最重大的军事战争,它关系到战争的结局和人类的未来。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早在一九四一年七月,就已经全面掌握了诺尔斯克重水工业产品的性质、去向。当时,挪威的物理学家特伦斯特德博士从挪威逃亡到伦敦。这位博士是诺尔斯克重水厂的设计者兼督造者。他们还向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准确报告了关于这个企业的所有机密。之后不久,揶威抵抗运动队员埃内.斯金纳兰也向执行局提交了关于德国对这个重要企业防卫状况的所有资料。

图中标志为挪威抵抗组织标志

英军特别行动执行局,是战时英军作为促进欧洲各国抵抗运动的秘密组织,于一九四零年七月组建,直属英军经济及战争大臣管理,有时直接接受三军参谋长和首相丘吉尔的特别指示。它的分支机构遍及欧、亚、非各轴心国占领国和中立国,并在各国招募特工人员,包括公爵、公主、窃贼、妓院老板等。所有下属的特工人员都要接受特工训练,包括射击、爆破、格斗、跳伞、驾驶车辆、划船、游泳、跟踪、化妆、逃跑等技能。通过对各方面情报汇总,执行局军官们认为根本不可以指望用空军轰炸机来进行这一破袭任务,而且由于工厂地势复杂,飞行员不易发现目标,更难以通过精确投弹摧毁由钢骨混凝土顶罩特别加固的工厂。唯一的方法就是派出受过严格训练的特务人员,潜入工厂,进行内部爆破。基于这一判断,中央执行局拟定了一项代号为”燕作战”的行动方针,挑选了一批精干特工队员,组建突击队,装备必需的特种器械,潜人厂房,摧毁工厂厂房,以达到阻止该厂生产的重水继续运往德国的目的。

英军特别行动执行局特遣队队员

二 行动开始

一九四二年10月18日,挪威西部高地天寒地冻,夜黑如墨,一台英国滑翔机冒险降落在密林的地下,被斯金纳兰和另外三位挪籍特工人员带到了里尤坎附近,作为实施”燕作战”计划的先遣部队,为特遣队主力到来做准备。他排除万难,翻越了山地峡道,越过了密林湖沼,将三百公斤武器全部搬到了目的地,并选好新的着陆点,迎接主力到来。时间间隔约一个小时,由二架英制单位的”哈里法克斯式”轰炸机拖带二架霍尔萨式滑翔机,从苏格兰威克机场起飞载运”燕作战”的三十四个突击队员和各种武器,然后飞越了大西洋,飞向里尤坎。不料途中遭遇暴雨和云雾天气,轰炸机和滑翔机在挪威上空先后失事。突击队中八人阵亡,余者均被德军俘虏。第一次行动也因而失利。一九四三年初,总行政部制定出了一种替代计划。委任隆纳贝尔中将带领一支五人的突击小组,伞降至里尤坎附近,试图和在斯金纳兰的先遣队会师,并伺机偷袭诺尔斯克电解氢厂。二月十七日,第二批突击队员从苏格兰搭乘航班,于午夜时分到达了挪威上空。此时正遇大雪纷飞,天空一色,飞行员们没有看到先遣小组的正确接应位置,只能选个大致位置,冒险空投。于是,隆纳贝尔突击小组的伞降位置偏离了原定降坠位置约五十多公里。运动员们背上着笨重的器械,冒过零下二十五度的严寒,在雨雪中艰苦跋涉。数日之后,他们又和伪装成猎人的先遣小队会师。经过休整一夜,这支九人突击队又在隆纳贝尔中将的指导下翻山越岭,并最终于二月二十七日的黄昏时借悄登上了可以俯瞰诺尔斯克电解氢厂的后山。

诺尔斯克电解氢厂

从山巅看去,新诺尔斯克重水工业厂区的灰盖厂房仿佛静卧于峡谷中,内部布局独特,全部都是由钢骨混凝土浇注而成,而且顶盖又厚又笨。厂区左右侧二山夹峙,都是险峻岩崖,寸草不生。在厂区中央,布满德军岗楼和机枪阵地。厂区正面被一条小溪所环抱,河虽不宽,却深深切入峡谷。河岸高耸陡峭,不可攀越,成为厂区正面的又一道天然屏障。跨河有一座桥梁,沟通厂内外交通,由德军双岗部队日夜守护。厂区后面,倒是有一大片缓坡连接后山,但空空荡荡,似可成为潜入厂区的通道。在久经考验、且训练有素的隆纳贝尔中将仔细观察之后,才发觉这片空地实际上是由守厂德军故意设置的一个死亡陷阱,不但地雷密集,而且有多处暗哨和极隐蔽的机枪阵地。和以前的侦察结果相比,德军对工厂的守卫已大大加强。不用多说,这是对几个月前突击队飞机坠落的反应。德军通过俘获的突击队员和装备,已经洞悉英国特种行动执行局的真正意图。诺尔斯克工厂防卫上的唯一漏洞,就是连结工厂的那条支线铁道。轨道沿着山腰绕过,一边是绝壁耸立,另一边则是直上直下三百多米的深谷。绝壁上已经完全被德军机枪炮火所阻挡,而下面的深谷也由于极其隐蔽而不太为人注意,而峡谷悬崖上也满布着灌木藤蔓,可供攀爬。只有上了铁路,就能够潜入厂区。隆纳贝尔中尉在仔细观察了过重水厂的地势和防御状况之后,便引导了队员们撤离后山,连夜攀崖潜人谷底,再沿谷底摸索前进,到达厂区铁路线下方的峡谷。隐蔽的次日黄昏,隆纳贝尔中将带领自己的冲锋队,顺着选好的道路,借月色攀崖而上,成功攀上了厂区铁路线。接着又躲过了德军巡护队的岗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工厂。五个突击队员按照既定计划快速隐入四角,抢占良好阵地,守住了退路。隆纳贝尔中将亲带三名爆炸破碎能手,按照特伦斯特德博士手绘的厂区示意图,借房檐屋角遮挡,摸爬纵跃,向重水成品贮藏库方向前进。重水储存库钢门紧闭,由两名挪威卫兵把守。时近午夜,灯火酶暗,卫兵昏昏欲睡。隆纳贝尔中尉和3名突击队员未等挪威卫兵反应过来,就缴了他们的枪。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员们,一个拿一把汤姆逊式冲锋枪看押俘虏,一个拿一把汤姆逊式冲锋枪看住通道。

此为对当时情形的还原图,特遣队正准备安装炸药

隆纳贝尔中将亲带一个队员,设法开启了地下水储存室的巨型钢门,走进了重水贮藏室,并发现特殊的密封重水储藏罐,拿出了背囊中的特种烈性火药,共十八袋,并认真垒好,安装好了起爆器,然后迅速撤离贮藏室。刚封闭了大钢门,后面就响起沉闷的爆炸声。隆纳贝尔和他的突击队员们在突袭完成后,便连夜循原路逃出厂区,向安全地带转移。由于厂房的隆隆运转声音的掩盖,在重水地下贮存室中特制火药的低沉轰炸声并不会受到德军重视。这为突击队员们全身而退提供了机会。直至凌晨,已换岗的另外二位挪成卫兵才看到重水储存室已被炸毁。德国驻厂司令官得报到达现场,已是几小时之后。而德国人花费了一年时间收集起来、正在准备运走的大量重水,却顷刻间在爆破声响中化为乌有。

三 致命一击

一九四三年底,留守在该厂周围的英国队员们发出了密报说:在该厂进行修理后又重新生产重水了。于是英国皇家空军便计划对其进行轰炸。一九四三年11月16日,盟军出动了一百八十架轰炸机把瓦斯弹投入了这座厂房。但是因为投弹量较为分散,重要设施只受到了轻度破坏,而动力系统却遭到了影响,所以厂房就再度停业了。此时,德国人打算将该厂提取重水的装置以及所贮存的重水转移到纳粹德国。为不让向德国转移重水的打算得逞,留在了挪威的五名突击队员又承担起了摧毁和断绝德军重水供给线的任务。当埃因纳尔在收到了特别行动指挥部的命令后,就立即迅速投入了行动。通过多渠道的打探,他们终于打探到有一批相当于六个月产量的重水,将在一九四四年二月由工厂运往德国。他马上电告了英国伦敦,请求借此机会破坏德国的重水交通线,而不是再实施摧毁工厂的行为。于是埃因纳尔和潜伏留下来的另一个叫本泽的突击队员很快获得了联络,在认真研讨了袭击方法之后,他们二人便启动了炸船的准备工作。本泽使用假的身份证,并假冒化工厂的职员,搭乘用来装载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廷斯贾克湖上走了一次。

“海多罗”号

“海多罗”号是一条用螺旋桨驱动的旧式轮船,在启航后大约三十分钟内就进入了深水区域。于是,本泽决定在轮船离岸四十五分钟后,用炸药将船炸穿。一九四四年2月19日23点前后,重水已出发由化工厂里向轮船上移动,”海多罗”号上的水手们已靠岸过夜,但德军卫兵在此时仍没有抵达,而且船上还没有挪威的护卫部队。本泽和艾因纳尔偷偷地钻进了”海多罗”号的底舱,本泽让艾因纳尔留在底舱盖上守住,以防止别人进入,自己顺着底舱往舰艏方向摸去。很快,本泽就将炸药与电动雷器安好,并调好爆炸装置的时间,然后便和埃因纳尔一同脱离了渡轮。20日10点整,”海多罗”号满载重水出发。十时四十五分,炸药管准时爆炸,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随同最后一个生产装置,一起沉入了湖底。凌虐了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竟败在了十一个挪威人手中。希特勒将不会比盟军更先有核弹,而历史也不会再给希特勒新的机遇。

四 行动后的疑问

炸毁”海多罗”号的行动之后,14名当地人溺死在冰冷的湖水中。从各方面来看,这次任务似乎很圆满。渡轮及船上的货物都按特工人员的计划,沉没在了湖泊的最深处,再也打捞不回任何东西。但纳粹德国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伦敦方面很快起了疑心,这一切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德军到底是不是在欺骗挪威的地下反抗组织?反抗组织炸毁的渡轮是否装有重水,60年后才揭开谜底。

战后,人们才知道,有些装着重水的大桶确实送达了柏林。那么,随着“海多罗”号沉没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大谜团。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打捞“海多罗”号上的遗物。调查人员成立了一支熟悉水性的挪威调查小组。他们根据沉船目击者的口述理出了头绪,然后开始调查“海多罗”号。60年后,这些大桶被打捞上来,送回伦敦的实验室,分析其中的重水纯度。同时,在诺斯克水力发电厂的档案中,调查人员找到了整批货的清单,“海多罗”号沉没时,货物应该就在船上。这份清单上列了许多由“海多罗”号渡轮运送的大桶,还有每个大桶内的重水含量,以及不同的浓度。

1966年1月31日上映的英国电影《雪地英雄》,将重水之战搬上了大荧幕

调查者在帝国学院测试了重水样本。可以确定,水里含有大量的重水。结果千真万确。和清单上列的完全一样!于是,“海多罗”号留下的一大谜团被彻底解开了。挪威重水原本要送达的地点是德国南部一座临时搭建的实验室。“海多罗”号上真的有重水。德国人没有拿别的东西掉包,载货清单的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果真如此的话,另一个谜团也就随即解开了。载货清单显示,编号小的大桶内所含的重水浓度较高,而且只装了半桶多一点。所以有些大桶才会浮上水面。德国人可能是打捞起了这些大桶,最后送到了柏林。但这样又多了一个新疑问,从载货清单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桶内多半只装有少量稀释的重水。尽管运量很大,但重水总含量却非常少。德国人需要总共约5吨的重水,才能让一个核反应堆运转起来。从这份清单可知,要送到德国的是大约半吨左右的重水。因此,“海多罗”号所载的重水根本不够一个反应堆使用,更何况要有十几座反应堆,才能产生足够的钚元素制造核武器。那么,同盟国认为重水是用来制造核弹的看法到底正确吗?德国人是否打算将其另作他用?

“海多罗”号沉没后几个月,盟军收复了欧洲各地。紧跟在前线部队之后的,是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秘密行动。行动的目标,是找到同盟国认定绝对存在的纳粹核武器计划书。“阿尔索斯”小组的人们在刚解放的欧洲搜寻了好几个月,但一无所获。后来,在德国最终投降之前几天,他们来到了海格尔洛赫,德国南部的一座小镇。巴洛克式的教堂底下有个地洞,他们在洞里找到了挪威重水原本要送达的地点:一座临时搭建的实验室,内有一座实验用的反应堆,只是,德国科学家还没有机会使用它。

游戏战地五中对该行动进行了改编,使玩家能亲身体验重水之战这一敌后战线的破袭行动

挪威反抗组织炸沉“海多罗”号的重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纳粹德国的核弹让世人惊慌不安,结果只是一场海市蜃楼。德国版的“曼哈顿”计划根本不存在。历史学家马克沃克说,1942年初,同盟国越来越担心挪威的重水,这时,美国官员和德国官员针对核武器计划,他们都说这个计划要花几年时间,但制造核武器绝对是有可能的。美国人普遍认为:战争会持续很久,这些武器将在战争结束前面世,所以我们要尝试制造它们。德国人则认为:如果不快点取胜,就会输掉战争。这些武器在未来可能很有用,但目前对我们毫无意义。制造核武器就是浪费能源、金钱和时间。于是,德国核武器研究改由民间负责。“海多罗”号的货物原本是要用于一个实验反应堆计划,完全没有军事上的重要性,难怪守卫并不森严。至此,挪威反抗组织对炸沉“海多罗”号一事的疑虑终获证实。结果是,德国的科学家比同盟国的情报单位更清楚,这批货物其实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