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节度使刘怦: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表弟不负君

文:江辰雨

唐朝的藩镇割据有些像周朝时期的诸侯国,但又不完全像,因为诸侯国只要不灭亡,总能确保君主的宝座只在自己家族传承。而藩镇节度使们不一样,他们可能被下属推翻,或被朝廷镇压,这时候他们的家族连活下来都成问题,还如何奢望继续世袭?

所以有的节度使即使死后家族还在,仍然被外姓人接任,便不足为奇了。河朔三镇之一的幽州卢龙军就有这么一位节度使,接的是自己表弟的班。

这个节度使叫刘怦,据家族墓志说,是刘备的后代。但史学界并不大相信,刘备的后人兜兜转转五百年,又叶落归根了?

安史之乱后,第一任卢龙节度使是降将李怀仙。朝廷因为平乱太累,最后选择和安史余党妥协。

如果有一天换了雄主当朝,也许李怀仙会被清算。李怀仙还真被清算了,却不是被朝廷,而是被手下的三个猛人,朱希彩、朱泚、朱滔,还是一个姓。

一笔写不出三个朱字,但朱希彩却不是那两位兄弟的本家。因为实力最强,他当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朝廷也无奈下诏任命他为继任节度使。

朱希彩觉得有两个又同姓又同路的兄弟在身边,简直是缘分。但他为政苛酷,失去了民心和军心,很快在大历七年(772年)被杀,朱泚被推戴继任;短短两年后,朱泚为了表忠,把节度使让给朱滔,自己入朝长安。

作为朱滔的表兄,准确说是姑妈的儿子,刘怦开始崛起。

其实,刘怦出道很早,他的父亲刘贡曾任广边大斗军使,刘怦也任裨将,后来因为父母年迈,才回家不干了,李怀仙召他复出,他也没去。

其实有迹象表明,朱泚入朝未必是主动,很可能是受了朱滔的胁迫。所以刘怦复出是不是因为这个表弟不好相处,咱也不知道。

刘怦因军功升为雄武军(在今河北承德)使。他广屯田,节约军用,办事有条理。

大历十年(775年),唐代宗命朱滔联合镇州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攻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也就是命令河朔三镇二打一。朱滔了解刘怦深得军心,就命他留守。刘怦果然以宽缓得众心。

世事难料,真正交战的时候,田承嗣说服李宝臣倒戈,导致朱滔反而被二打一。李宝臣发起突然袭击,想偷朱滔的老窝,但发现刘怦早已设定方略安抚地方,勒兵守城,只能作罢。

于是刘怦以功加御史中丞,后又任涿州刺史。

大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死后,擅自指定侄子田悦继任,朝廷只能默许;建中二年(781年)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和李宝臣死后,他们各自的儿子李纳和李惟岳也要求继任,但被唐德宗拒绝。两位少爷不服,就拉上田悦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一起叫板朝廷。

德宗命令朱滔从北边进攻李惟岳,朱滔不负所望,李惟岳的部将王武俊杀死李惟岳后投降;另一边梁崇义也被蔡州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镇压,眼看四个叛帅只剩两个。

然而,德宗却提前开始思考胜利果实的长远分配问题。原本因为朱滔驻军成德军的深州,德宗说好事后深州归卢龙军。但这时候德宗食言了,把成德军下属七个州拆成三镇,以降将张孝忠为新设的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和另一降将康日知各领两个州为团练使。

至于朱滔,也绝不是一无所得,德州、棣州被划归卢龙军,唯一的问题是,两州都在李纳控制下,朱滔得自己去打。

这样,就同时得罪了两个大功臣。王武俊是奔着继任节度使去的,哪里稀罕在一个地处平叛前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失守了的地段当什么团练使?

田悦抓住了机会,问,二位英雄要不要听我说两句?

结果,新的河朔三镇造反集团形成了;祸不单行的是,另一位平乱功臣李希烈也成为了新的大魔王。

刘怦得知,写信恳求朱滔不要反叛重蹈安禄山、史思明的覆辙,但朱滔没有接受。

也就是说,朱滔心知肚明刘怦不想和朝廷做对;但朱滔同时也心知肚明,刘怦同样不想和他朱滔表兄弟阋墙。所以朱滔此后出兵的时候,仍然让刘怦总管后方。那种刘怦突然据城宣布幽州从今天起忠于朝廷了、是条汉子的就跟我一起剿灭叛臣朱滔的戏码,哪怕在他梦里都不可能发生。

德宗的安排虽然玩砸了,但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张孝忠不想一起造反,所以张孝忠的新藩镇就为朝廷日后对付河朔提供了便利。也因为张孝忠不同心,朱滔命刘怦率军屯要害,防备张孝忠偷袭。

随着局势失控,几位叛首也膨胀起来,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建中三年(782年),朱滔僭称大冀王,署刘怦为右仆射、范阳留守。德宗只能把火气撒在朱泚身上,万一朱泚是同伙,实在赌不起,便罢免了朱泚的官职,让他回京吃闲饭。

却不曾想,泾原兵变,德宗出逃,朱泚在乱兵拥戴下竟然一步登天直接当上了皇帝,朱滔也成了皇亲国戚,可能没有儿子的朱泚甚至立朱滔为皇太弟,朱滔的人生到达了巅峰。

然而,王武俊却不是朱泚的什么亲戚,他心想,如果连当了快两百年皇帝的李家都不配当我的老板,朱泚又凭什么?所以等到兴元元年(784年)朱泚败亡的时候,王武俊早就再次反正了。田悦也想反正,但在和朝廷草草谈妥了以后,却被堂弟也是田承嗣的亲儿子田绪杀了。为了寻求朝廷的认可,田绪当然也是接着打忠臣牌。

朱滔再次成为了二打一的一,甚至对手还多出一个严格代表朝廷的昭义节度使李抱真,最后率残军退回幽州。

以前他不担心表哥倒戈的时候,他还有资本,现在没资本了,表哥还靠得住吗?朱滔犹犹豫豫不敢回家,不知是否看到当初朱泚被自己驱逐的样子,刘怦如果想学,一点不难。

然而,刘怦却自己来找他了:他动员留守军队出城,夹道二十里,准备仪仗,以盛大的仪式,欢迎朱滔回府。也就是用自己能做出的一切姿态,证明自己忠心不二。

朱滔悲喜交加,对刘怦也就愈发信任了。当时的人也嘉奖刘怦忠义。朱滔因为沮丧郁闷成病,就把政事都委托给了刘怦,同时也赶紧写信向朝廷致歉,与朝廷重归于好,重新成为了唐朝的好干部。

贞元元年(785年),朱滔去世。虽然生前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其实朱滔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就算他有心培养儿子继任,也得问士兵乐不乐意跟着一个小年轻干。

卢龙军真正心服的,是五十九岁的刘怦。德宗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任刘怦为幽州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兼知节度管理度支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等军使,封彭城郡公。

就这样,刘怦继承了表弟的节度使,还挂名开府仪同三司、兵吏刑户四尚书、左右仆射、平章事,也就是挂名尚书省长官和挂名宰相。

同年,刘怦病倒了,请求以长子兼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刘济权知军州事,德宗准。刘怦随即去世,谥恭。德宗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赐布帛。

卢龙军人说河朔三镇世袭已成惯例,请求刘济继任,德宗同意。

就这样,刘怦虽然仅仅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当了三个月的节度使,却开启了刘家对卢龙的三代世袭。刘怦、刘济父子实质上仍是割据者。当然刘怦在位短,也许维持现状已经是他能做的了。

刘怦累赠太师、太保。贞元十年(794年),葬处立碑。

刘氏家族是幽州大族,唐朝灭亡后,辽朝、金朝仍然有刘怦的后人活动,如《辽史》有传的辽朝大臣刘景。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发现刘怦碑在自己南苑中,说苑中不宜有墓,诏赐刘怦后人东上阁门使刘頍钱三百贯改葬。

至于朱滔的家族,对刘家来说也是自家亲戚,后来也得到了任用。直到有一天,刘家的节度使做不下去了,节度使的宝座又意外回到了朱滔的孙子朱克融手里,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