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涅的大棋局:维也纳体系亡于一时,均势外交战略却影响至今

如果历史是个算命老头,他一定会捏着梅特涅的手,仔细端详后说——你不是个俗人。

这倒不是说,梅特涅后来官至奥地利帝国首相,成了“人上人”,而是说,此人自带一份“反人性”气质

咱们大多数人,年少轻狂时,都犯过“二”,也都有过一段浪荡小时光,中年以后才油腻保守起来。无论普通的70、80、90后,还是与梅特涅同时代的那些所谓“风云人物”,人性所在,其实都差不多:

曾任法国总理大臣的夏尔·塔列朗,年轻时狂饮滥赌,为了捞钱,在交易所大搞投机倒把,早早背上了贪婪卑鄙的恶名;

两次出任大英帝国首相的巴麦尊,当年就是个招蜂引蝶的浪荡哥,精力旺盛,左拥右抱同时能搞定多个情妇,被戏称为“丘比特阁下”;

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早年也是标准的花花公子一枚,因为出手豪绰欠下惊天巨债,一度被老爸扫地出门,变身豪门逆子……

唯独这位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大人,一出场,就是个循规蹈矩的三好学生,年仅15岁就进入著名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法律和外交学。一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一片狂热的革命氛围中,翩翩少年非但没有受到感染而热血沸腾,反而冷眼旁观,悻悻地说:

斯特拉斯堡市政厅被一大群醉醺醺的暴徒烧杀抢掠,这些乌合之众同样也自称人民。

青年梅特涅

为了置身事外,梅特涅早早的转移到德国,在美因茨大学继续学业。在这里,他接受了用调和折衷手段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贵族利益的保守主义思想,形成了主权国家实力平衡的均势外交思想。说白了就是,凡事能好好聊就别动手,你好我好大家好。

1795年,刚刚脱离了学生仔形象,年仅22岁的梅特涅,就在家长包办下结婚了。虽然对新娘也不甚满意,但谁让她是奥地利前首相的孙女呢?借此,梅特涅从一个普通外交官的儿子,一跃而跻身上流社会。

保守、功利、四平八稳、老谋深算……就是这样的梅特涅,少年老成,出锅熟。

这样的人日后能干出什么事来,就不难想象了吧?

02 要结婚,不要打仗

1809年的欧洲,是奥地利的至暗时刻,也是梅特涅的幸运转折。

英国和奥地利组成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不出意料,又一次被拿破仑打得稀烂。奥地利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肖恩布鲁恩和约》,又称《维也纳和约》,割地赔款,限制军备,损失了350万人口和8500万法郎的赔偿金。作为千年至尊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继承者,奥地利从面子到里子,都丢得透透的。

病急乱投医,36岁的梅特涅就这样临危受命,荣升奥地利外交大臣。他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用婚姻替代战争,和强大的法国化敌为友。

拿破仑一世加冕(局部图)

此前,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迟迟无法生育,皇帝为了帝国的传承,准备办理离婚,然后按照惯例,在欧洲各国王室的朋友圈里,另找个地位相当的女子通婚。但在那些世袭贵族看来,你拿破仑虽然很能打,可终究还是个粗鄙的科西嘉暴发户,头顶皇冠也成不了凤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就拒绝了拿破仑向自家小妹安娜的求婚。

梅特涅于是趁虚而入,1810年3月陪同奥地利公主玛丽·露易丝抵达巴黎,4月份就紧忙着,跟拿破仑完了婚。因为害怕沙皇那边反悔,坏了好事,在梅特涅的操持下,双方甚至都没有按皇族传统,走完繁冗的往来仪式,就把生米做成熟饭了。

就此,法俄关系迅速冷却,法奥却急剧升温。靠着给霸主送女人,奥地利终于止住了血,梅特涅也立下初出茅庐第一功。但恰恰是在这时,梅特涅近身旁观,冷静地得出了结论,这也是此后几年,奥地利隐秘的国策:

谁也消灭不了它(拿破仑的野心)。没有俄国的援助,我们不要梦想能摆脱那个套在整个欧洲身上的枷锁。

梅特涅和他的奥地利,就这样在拿破仑法国的身边“潜伏”下来。

待到1812年,法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拿破仑纠结60余万大军伐俄,其中自然少不了亲家奥地利的部队。

但梅特涅早就两边下注,他一边为法国组织了三万仆从军,一边为俄国提供秘密军事情报,还跟沙皇约定了三个“尽可能”:

  • 给法国尽可能少的支持
  • 向俄境尽可能少的挺进
  • 对俄国造成尽可能少的伤害

拿破仑兵败莫斯科

后面的事就路人皆知了,拿破仑在茫茫雪原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转过年来,各国组成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泰山压顶,眼看就是“趁你病,要你病”的架势。

然而欧洲大国中,唯有梅特涅的奥地利不为所动,严守中立。这也是梅特涅“均势”理论的一贯表现,他不愿意让法国力压群雄,当“王重阳”,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尸体上站起第二个“王重阳”(例如俄国),最好大家各退一步,恢复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各方均势、天下太平

1813年8月的德累斯顿,少年老成的梅特涅,约来少年英雄的拿破仑,谈了8个多小时,企图让皇帝做出让步和妥协,与全世界讲和。但最终,双方还是不欢而散。

梅特涅与拿破仑的德累斯顿会谈

拿破仑的理由很实在:

你们的君主,皇位是世袭的,他们可以被赶走很多次,最后仍然会回到宝座上。但我只要一朝不强大,人家因此而不怕我,我就休想统治下去了。

然而,梅特涅临别的话是:

陛下……现在我要走了。我认为,你输定了。

随即,奥地利加入反法同盟。

03 维也纳的操盘手

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占巴黎。4月,拿破仑被逼退位。

就像一战之后有巴黎和会,二战末期有雅尔塔会议,为了填补霸主垮台后的权力真空,也为了秋后算账报恩报怨,列强在1814年10月,召开了维也纳会议。

一团和气之下,大家各怀心思——

俄国是打垮拿破仑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想要取而代之称霸欧洲;

普鲁士要收复拿破仑割占的失地,还要向外大肆扩张,成为德意志地区的霸主;

法国虽然战败,但底蕴还在,不甘心退出豪门盛宴;

只有英国和奥地利的想法接近,想要维持一个大陆均势的欧洲,但英国的传统,就是隔海当键盘侠,喊话多出手少……

维也纳会议众生相

只有梅特涅,才是会议上真正的轴心和操盘手。

事实上,早在大会之前,形势就在梅特涅步步掌控之中:根本没有多少流血牺牲的奥地利人,却当上了反法联军司令,梅特涅则拿下了联军的外交管理权,战后和平会议,落户奥国首都维也纳,梅特涅又顺理成章当上了大会主席。

“梅主席”不惜重金,为各国贵宾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舞会、宴会、狩猎……夜夜笙歌,就是不务正业。在外人看来:“会议不是在行进,而是在跳舞”。

背地里,梅特涅就拉着俄国沙皇、英国外相、普鲁士首相等等要人,来自己书房中讨价还价,敲定战后世界格局。因此也有人说,维也纳会议就是“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会”。

为了遏制俄罗斯和普鲁士的领土野心,梅特涅联合了英国甚至战败的法国,结成秘密同盟,给俄普的扩张计划打了大大的折扣。

为了防止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的统一,造成中欧一家独大,梅特涅处心积虑,设计了一个由奥地利主导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

为了镇压欧洲日趋猛烈的革命风暴,维护君主专制政体,梅特涅又促成了俄、普、奥地利三个君主国的“神圣同盟”,日后成为了“欧洲宪兵”。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均势

又因为“神圣同盟”中俄国的实力太强,容易失衡失控,梅特涅又把英国拖下水,组成了英、俄、普、奥四国同盟,三年后干脆连法国也拉了进来,成为五国同盟。这个机制可以看做是19世纪欧洲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联手,协调平衡各国事务

就在梅特涅穿针引线,各国撕扯不下的关键阶段,老朋友拿破仑又帮了梅主席一把。因为1815年拿破仑突然回国复辟,各国不得不迅速妥协,谈好条件再组反法同盟。

1815年6月8日,德意志邦联正式成立;6月9日,《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签署;9天后的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梅特涅的大时代,正式开幕。

04 失败的梅特涅,成功的梅特涅体系

维也纳会议之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和行动机制,就构成了著名的“维也纳体系”。

奥地利或许不是体系中获利最大的国家,却一定是最满意的一方,因为这套体系正是奥地利最喜欢的玩法。

道理很简单,孙悟空更喜欢用金箍棒解决问题,但对唐僧来说,坐而论道才是更有利的游戏规则。奥地利身处中欧四战之地,国势大而不强,很难通过武力打成霸主。

梅特涅自己就说:

法国和俄国各自只有一处边界,且易守难攻。莱茵河加以三道堡垒的防御令法国得以保安全,恶劣天气则使尼曼河成为俄国天险。奥地利和普鲁士却四境门户洞开,饱受邻国威胁。

但梅特涅却通过错综复杂的重重联盟组合和协商机制,既保证了国家安全,还为维也纳争取到了欧洲战略枢纽的话语权。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

(梅特涅)利用正统主义把各国同奥地利联系起来;既有四国同盟保护地缘政治上的安全,又有神圣同盟保护国内的安全。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

有了“神圣同盟”的能力加持,“泥足巨人”奥地利也有模有样做起了“欧洲宪兵”,多次镇压和干涉各国革命运动,1820年那不勒斯革命、1821年皮埃蒙特起义、1820—1823年西班牙革命、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等等,都有梅特涅若隐若现出手干涉的身影。

然而这种多面平衡的游戏,是世间最难玩的,从塔列朗、俾斯麦,到梅特涅,都是如此。就这样操作了30多年,到1848年欧洲革命,梅特涅也绷不住了,化身女装大佬仓皇出逃,结束了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不过,那就是另外一篇故事的内容了。

这是梅特涅的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梅特涅体系的失败,更不是保守主义和均势外交的失败。实际上,从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在梅特涅的体系和思想影响之下,欧洲享受了一个世纪相对稳定与和平的时光。

1919年的巴黎和会

一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之后的“雅尔塔体系”,在本质上,并没有跳出梅特涅主导的“维也纳体系”的精神内核。

大国均势原则、大国协商一致原则、以对话协商而非武力冲突解决国际纠纷……凡此种种,至今仍是国际关系中的根本法则。甚至,维也纳会议上丑陋的一幕,为满足大国利益需求,而牺牲或交易小国权益,这在此后的历史中,也不断重演。

05 自有后来人

均势外交不是梅特涅的首创,却在梅特涅的时代被发扬光大,而又传承至今。

当俾斯麦拉起“三皇同盟”和“三国同盟”,一度“双手转五球”时;

当迪斯累利为英国两次促成“地中海协议”时;

当罗斯福呼吁大国协商一致,阐述二战后国际安全的“四警察”机制时;

当基辛格万里朝圣来东方大国外交破冰时……应当说,这仍然是梅特涅体系的薪火相传。

纽约联合国总部

至于梅特涅本人,在历史上却似乎形象不佳,他最终是以女装出逃的丑态造型,闻名于世。这也许是因为,他不像俾斯麦功成身退,不像塔列朗是政坛不倒翁,甚至不像拿破仑,博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败。

不过没关系,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反人性”的梅特涅,他构建了一个最保守,也是最超前的国际体系,这就足够了。对于一些正在强势崛起,却在战略上强邻环伺的大国,这也有足够的借鉴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