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名媛与戏子私奔,“抛弃”五个孩子,却缔造出中国真豪门
来源: 华人星光
她是家世富贵的上海滩第一名媛,却偏对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钟情,不顾一切奔入他的怀抱,书写了一段轰动中国的生死之恋。
然而在命运掌控之下,他们受尽了折磨和苦难,无比绝情的她,还狠心“赶走”五个子女,却没想到这个决定,竟能避免一场家庭覆灭,让世界上多了一个中国真豪门的传奇!
她,就是裘丽琳。
很多人都知道曾经杜月笙的传奇,却少人知,上海滩有过一个和杜月笙齐名的巨贾,叫做裘仰山。
裘仰山拥有茶庄和钱庄两大产业,岳父还是苏格兰驻外官员,在上海滩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1902年,裘仰山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他欢喜得不得了,给她取名为裘丽琳,拥有四分之一苏格兰血统的她,自小就粉雕玉琢,十分可爱,裘仰山常说,这是他最漂亮的一个女儿。
长大后她越发美丽大方,经常出入各种名流场所,她还凭借流利的英语,在一家教会学校读书,这样一位知书达礼的,“上海滩首席名媛”,吸引着无数富家子弟的疯狂追求。
可对谁都不屑一顾的她,偏偏爱上一个,当时被人看不起的“戏子”,他叫周信芳。
在今天的中国戏曲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
“北看梅兰芳,南听麒麟童”,梅兰芳可谓无人不知,那“麒麟童”是谁?正是周信芳。
1895年他出生于浙江慈溪,6岁学艺,7岁登台,人称“七龄童”,13岁那年,他以“麒麟童”之名红遍舞台,之后在他努力下,诞生了一个新的艺术派系,唱做并重、表演力极强的“麒派”。
人们常说,江南的京剧班,没有唱功老生不要紧,但少了麒派老生就索然无味了,可见麒派在南方影响之大。
尽管这样,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看来,周信芳名气再大,也终究是个被人看不起的“戏子”。
一个是上海滩名媛,一个是地位低下的“戏子”,身份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却给全中国带来一段,催人泪下的生死恋歌。
1923年元旦晚上,上海滩最大的戏院更新舞台,正上演周信芳演出的京剧大戏《鸿门宴》,一众名流观众中,21岁的她,对周信芳一见倾心。
她认定他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他也对她情根深种,可不料,两人的恋情被传扬出去,媒体上到处登载着:
《裘家三小姐与戏子周信芳恋爱!》。
而裘家知道后,几乎闹翻了天,她的母亲知道后异常震怒,痛斥她的做法简直就是辱没门弟,尤其是周信芳还有过一任妻子,还要抚育三个孩子。
母亲一面让她大哥动用一切手段,不许报界发表她与周信芳的消息,另一面将她软禁在家,并托人做媒,想要把她尽快嫁给门当户对的人家。
而她深受西方文化感染,个性倔强,敢爱敢恨,此心早许周信芳,就决无动摇的可能。
她先假意答应母亲要求,一天夜里,趁家人防备松懈之际,她穿着睡衣、穿着拖鞋,就跳窗翻墙而出,与周信芳私奔去了苏州。
这两位上海滩备受瞩目的人物,出逃一事轰动了全上海。
她不顾一切奔入他的怀抱,可知她日后要跨越的,何止是门第鸿沟?
从逃离家门那一刻起,她就不得不面对他的生活世界,当年的旧上海本就鱼龙混杂,唱戏的人地位又低,她不再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千金小姐,而是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普通人。
但是,她一个柔弱女流,竟在乱世之中,成了他的保护神!
1931年他们成婚,裘家人这才完全接受了他们,她变卖了一些首饰,买下了长乐路上两间房子居住。
而生活中周信芳一向脾气刚直,常常得罪很多权贵。
1937年上海沦陷后,当权汉奸吴世宝点名要周信芳,来特务机关演出,但一向耿直清高的他,非常不喜吴世宝作威作福,觉得把演员叫到家里演戏,是对他的侮辱,丢下一句:“你要看,就来戏院看。”演出当天,找了借口推辞未去。
这下吴世宝不高兴了,别有用意请他到特务机关行刑室观看,试图加害于他,而她当机立断,马上送他到一个外国朋友家里,然后她将自己所有的珠宝首饰,全部赠送吴四宝的太太,终于护他逃过一劫。
后来每次周信芳演出,她都拿着一把手枪寸步不离跟着,陪他在北方各地奔波,尽管她使用手枪并不熟练,可一旦他遇到危险,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用最快速度拔枪护他周全。
生死面前,多少人能如她这般,为爱人舍命相随?
她还是一个贤内助。
周信芳不善理财,总是被戏院老板克扣薪水,她就找到戏院老板理论,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迫使老板同意三七分账,让他得到应有的公平。
在那段和周信芳颠沛流离的日子,她却甘之如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干,都用来帮助他,外界都喊她“铁算盘”,因为有她,无人敢再欺负他。
而性格坚毅的她,还有一副侠义心肠。
著名出版家丁景唐先生,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将他收押在警察局,她挺身而出,用金条贿赂秘密警察,营救出了丁景唐。
人们都说,周信芳能娶到她,是他三世修来的福气,在她精心理财下,不仅帮周信芳还清了外债,还购置了一套长乐路上花园洋房,送六个子女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她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千金,变成了一个洗衣做饭、照顾爱人孩子的“佣人”,她总说:“信芳被我照顾习惯了,没我不行。”
她将里里外外操持得井井有条,让丈夫专心钻研京剧表演艺术,毫无后顾之忧,这一路,她用自己的智慧与强干,最终扶持周信芳,走上了京剧大师的地位。
从私定终身,到生死相随,他和她成就了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传奇。
可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究竟因为什么,她变得无比绝情,还狠心“赶走”五个子女,直至生死相隔都未能再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她的娘家人准备去香港定居,邀她也一起离开,但周信芳却说什么都不肯走,因为他和梅兰芳一起,作为曲艺界代表,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从旧社会“下九流”的戏子,成为了有尊严的“人民艺术家”,这让周信芳感到了无限创作动力,他的观众在这里,他对这个新生的国家充满了希冀,于是,她又一次坚定站在了丈夫身边。
可不久后的一场劫难,他们谁都无法躲过。
出生在富贵人家,经逢乱世战祸,聪慧通透的她,对时局异常敏感,她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总觉得会一个大风浪涌来,把一家人全淹掉。
她总爱念叨一句,迟早有个大的搁头。(这是上海话,也就是迟早有个,过不了的坎的意思。)
她担心自己将来无法保护孩子们的安危,于是她开始绸缪一切,从40年代末开始,周家的孩子陆陆续续被她“赶去”国外。
她就像一只猫,叼着自己的小猫,一只一只往外送。
大女儿采藻是家里第一个,被她“赶走”的孩子,1947年她将采藻送到美国读书,随后一直定居在美国东部,生活得十分低调,似乎只能在弟弟妹妹的自传回忆录里,窥见一点她的事迹,连公开的照片都少之又少。
1951年二女周采蕴被她送去英国,两年后,她将年仅16岁的周采芹,和13岁的周英华,也一起送去英国读书,他们甚至来不及带上一点家中信物,就被她催赶着匆匆上路。
1959年,她最后将女儿周采茨,送上了去香港的火车,六个子女,只留下长子周少麟和丈夫学习京剧,其余全被她狠心“赶走”,她时常写信关注子女学习生活,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直到那场大浩劫到来,才发现,她当时“绝情”的决定多么正确,救了孩子的命,避免了一场家庭的覆灭!
历史证明了她的直觉是对的,很快那场十年浩劫就来了,周信芳首当其冲,在命运掌控之下,他们受尽了折磨和苦难。
1949年到1965年,周信芳最辉煌的一段时光,他先后担任了上海戏曲改进处处长,上海京剧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敢言敢干,嫉恶如仇,也为他的未来遭遇埋下了伏笔。
1965年,“反社会”罪名扣在周信芳头上,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曾饱受赞誉的《海瑞上疏》,也成了他“反革命”的罪证。
身为妻子,裘丽琳也受到牵连,被押着游街,有好心人劝她外出躲避几天,而她说:“我不能避,避开了,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对付周先生的。”
宁可自己受折磨,也要保护好丈夫,这就是一个,深爱着自己丈夫的女人说的话!
很快斗争升级,1967年周信芳和大儿子周少麟,都被抓了起来,紧接着就是抄家批斗,他们用军用皮带抽打她的大儿媳敏祯,揪住其孙女玫玫给她剪牛鬼头示众。敏祯被打的头破血流了,玫玫也被吓疯了。
可迫害还没有停止,周信芳被押上高架轨线修理车,反剪双臂挂牌示众,他的鼻孔里,嘴角上,都流着血,头发被紧紧揪住,脸青一块紫一块。
家被抄了,工资停发了,存款冻结了,周信芳被捕关进了监狱,但无论什么艰难凶险,她始终坚定不移,哪儿都不去,四处求人救丈夫,可她,再也没有等到周信芳回来的那一天。
她的四处托人引起了“小将们”的不满,他们将她拖进车里,拉到一个学校批斗,但无论别人怎么逼问,她都不肯承认丈夫有什么“反革命事迹”,随后她被义气填膺的众人拉下台毒打,见她奄奄一息才将她送回了家,而她的肾脏被打破,躺在书房里整整3天,疼得透不过气。
大儿媳发现后,马上将她送至华山医院,但因为是“反革命”家属,非但不许救治,还不能进病房,她就这样被丢放在医院走廊上,就这样在走廊里躺了两三天……
直到1968年3月27日,痛苦万分的她再也坚持不住,弥留之际对儿媳说:“别哭了,以后,你们的爸爸……周郎,我不甘心见不到你最后一面啊…….”话未说完,带着对他无穷的牵挂,63岁的她就此离开了人世。
天昏昏,地暗暗,风声呜咽……
因为他,她遭到最痛苦的折磨和对待,她是被人活活打死的!
她的离世,是那么的凄惨!那么的无辜!那么的心寒!
可直到人生最后,她念念不忘的还是他,这是怎样的深情啊!
直到1969年,周信芳“获释”回家,那时候他已经74岁,当得知爱妻去世的消息后,他已痛到话都说不出,短短六年后,周信芳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丽琳,我来看你了,我们永远也不分开了……”
他终于能与爱妻相聚,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浮华与喧闹过后,只剩苍凉与平静,1995年,周信芳、裘丽琳骨灰,被合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生不能见最后一面,死终于能同葬一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在历史的洪流中哀伤落幕,但因为她早年的明智之举,除了长子在浩劫中与父母同遭劫难,周家那些漂泊在海外的儿女们,都成功地避开了那场灾难,他们缔造了一个中国家族的传奇,在西方社交圈里,成为了一抹耀眼的东方色彩。
二女周采蕴,圣约翰大学校花,作家,旧金山有名的美女商人;
周采蕴
三女周采芹,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位中国毕业生,也是首位华裔女院士,凭借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成为英国知名女星,又从伦敦闯到好莱坞,出演“007”系列电影,成为首位华裔邦女郎,伦敦西区威尔士剧院的灯箱广告上,周采芹的名字挂了整整3年。
1981年,周采芹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巩俐的老师就是周采芹的学生。
周采芹饰演《红楼梦》贾母
次子周英华,华裔餐饮业钜子,有“华裔厨神”之谓,从伦敦、纽约、洛杉矶,周英华在每一家城市开设的Mr. Chow餐馆,都会成为当地上流社会的符号,并被视为“时尚到极致的帝国”。
不止约翰·列侬、麦当娜、帕利斯·希尔顿,等好莱坞名人流连忘返,就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乃至印度名人甘地都是它的常客。
周英华
四女周采茨,香港娱乐圈大名鼎鼎的“茨姑”,一手捧红了张国荣与张学友。
在现如今的华人世界,周氏家族,依旧可以说是最为星光熠熠的一支。今天,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流浪,周家的三位姐弟都先后回到中国。
图为周氏兄妹六人团圆照周少麟与妻子黄敏祯、周天娜、周英华,(前排左至右)周采芹、周采蕴、周采藻、周采茨。
裘丽琳,在当年的上海滩传奇女子中,她是最特别的一位,既拥有对爱的执着与坚守!又拥有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
作为妻子,她为爱奋不顾身,遭逢乱世护夫周全,艰难坎坷不离不弃,人,能为爱做到几何?
她可以命都不要!
作为母亲,她独立人格有担当,为儿女“深谋远虑”,护周家上下周全,睿智聪慧远见卓识更给周家天地远景;作为中国女性,她拳拳爱国心,始终如一义无反顾,她是荆棘丛中的玫瑰,惜之!痛之!
一场感人至深的生死之恋,一段熠熠生辉的乱世传奇,裘丽琳、周信芳的故事,今天仍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愿所有爱善始善终,盼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