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陆游与辛弃疾
作者:陈胜利
楚大夫屈原以兰自喻,晋陶渊明独爱菊,唐玄宗李隆基喜欢牡丹。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则在《爱莲说》中,将莲“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之风写到了极致。但假若用一种花草树木来形容宋人气质与追求的话,那一足是梅花。
这首词上片写梅花生长的环境及其遭遇,慨叹她身处逆境;下片写梅花孤傲高洁、坚贞顽强的品格和情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面对“风雨”的摧残、“群芳”的嫉恨,纵然“零落成泥”、被碾成尘,也决不改变本性,妥协退缩。
词中句句写梅花,也句句写陆游,正如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所说:“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
绍兴二十三年(1153 ),二十九岁的陆游到临安应考,名列两浙路锁厅试荐送第一。次年应礼部复试,又名列前茅。因他“喜论恢复”,又名列权臣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为秦桧所忌,被黔落第。直至二十八年秦桧死后,陆游才得出仕,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救令所删足官、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乾道六年(1170),陆游复起为夔州通判。他取道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经三峡入川,将一路闻见写成《入蜀记》六卷。乾道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邀陆游入幕,任帅府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他曾在南郑从军,时间虽短,却是陆游最引为自豪的一段时光。
淳熙五年,孝宗看到了陆游在蜀中所作诗篇印本,遂诏他东还。此后十多年,陆游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担任监司和州官,虽然未能充分施展其政治抱负,但由于一再坚持抗金,为权贵所不容,始终不被重用。
此时,朝廷政局正在发生巨变。韩伉青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宁呆赵扩即皇帝位。宁宗即位不久,韩健胃驱逐赵汝愚出朝。
嘉定二年底(1210 ),陆游病逝于山阴。临终之际,他写下千古绝唱《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陆游最后的遗言。陆游之悲,悲在“不见九州同”,悲在“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遥遥无期。恢复中原是他一生的梦想,因为力主恢复,他多次受到打击与排挤,他晚年出仕,为的就是实现这个梦想。
当时,主和派有种论调认为,历史上吴楚一地的南方人从来没有打败过中原北方人,南宋能偏安一隅就谢天谢地了。辛弃疾批驳说:“古今有常理,夷狄之腥秽不可久安于华夏。”辛弃疾反对保守防御之策,提出“出兵以占敌之地”的进攻战略。
淳熙二年(1175)四月,以赖文政为首的茶商武装集团在常德、岳州一带称乱,并先后于湖南、江西大败官军。宋廷任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前往讨捕,很快平定了叛乱。淳熙七年,辛弃疾任湖南安抚使。他以湖南“风俗顽悍”、“武备空虚”为由,上疏朝廷请求在湖南建立一支地方军队,名为“飞虎军”。
经朝廷准许后,他于当年夏开始筹建军队,招募了两千步军和五百马军。飞虎军成军后,“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成为一支抗击金兵、平定内乱的重要力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青,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他自问自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之后,从他四十三岁到六十三岁,除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短暂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前后十八年间,一直隐居在信州城外的带湖和铅山的瓢泉。隐居期间,辛弃疾表面上淡泊清净,放浪林泉,胸中却燃烧着熊熊烈火,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辞章。
陈亮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经略四方之志,曾五次上书孝宗,力主抗金,遭到权贵嫉恨,三次被捕入狱。陈亮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围绕王霸、义利、天理和人欲等问题,与程朱理学展开辩论,构建了以“事功”为核心的崭新的思想学派—永康学派。他的词作豪放有力,可与辛词媲美,其政论尖锐锋利,富有爱国思想,被誉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