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帆船恐惧:16世纪初的舰炮革命与英法海战

来源: 冷炮历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桨帆船只是人类早期缺乏航海技术时的权宜之计。一旦帆船技术成熟,火炮技术发展,桨帆船就将成为古代世界的遗老遗少,行将就木。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1、法国海军的最后一击

△圣马蒂厄海战

1512年对于英国海军来说是胜利的一年。当年亨利八世对法国宣战后,英国舰队在海军将领爱德华霍华德的带领下于圣马蒂厄海战中击败了法国-布列塔尼舰队。这是带有舷侧炮眼的风帆战舰间的第一次交锋。

此战中,双方的损失都不算轻。霍华德的座舰玛丽罗斯号用舰炮重创了法国战舰小路易号。英国的最大的战舰摄政王也因为被布列塔尼战舰玛丽拉科德里耶尔号的弹药殉爆所波及,和敌人同归于尽。双方共有1500人在爆炸中丧生。战败的法国舰队遁入布雷斯特港。

△与敌人同归於尽的摄政王号

由于之前被派往西班牙的英军无功而返,霍华德的这次胜利让亨利八世格外高兴,他立即任命霍华德为海军大臣,并让他从海上封锁布雷斯特。法国海军主力被困港内后,亨利八世率军登陆法国的路途已经畅通无阻。

不甘心失败的法王路易十二决定派出自己的秘密武器。他从地中海召来了职业的桨帆船指挥官普雷根特毕杜思和他的六艘桨帆战舰。春风得意的霍华德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向他逼近,而他也将因此命丧黄泉。

△英国人将很快被他们不熟悉的对手击败

2、地中海的传统

△神圣罗马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加莱船大战

从青铜时代到中世纪晚期,桨帆战舰一直主宰着地中海的海上战场。在以接舷战和撞击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海战中,可以运载兵力快速机动的桨帆战舰具有巨大的优势。相比之下,那些笨拙的横帆船由于机动性太差,很难在地中海上作为舰队的主力。因此地中海上形成了以桨帆船作为战舰,帆船作为运输舰的传统。

到中世纪晚期,桨帆战舰已发展为被称为加莱的大型战舰。这些机动灵活的战舰船身狭长,可以安排大量的桨座,因此有150名左右的桨手一起划桨。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桨帆船不同,中世纪晚期的桨帆战舰干舷很低,所有的桨手都坐在同一层露天甲板上,每排桨座上通常会坐上6名桨手。

受不断翻拍的电影《宾虚》的影响,大众的印象中划桨战舰上的桨手都是奴隶。事实上,直到16世纪初,地中海上的桨手还是以自由人为主,他们都是受雇佣的职业桨手。轻快的战舰加上熟练的桨手让加莱船队成为了地中海上令人生畏的力量。

然而到了中世纪晚期,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随着被统称为圆船的大型帆船的发展,风帆战舰在战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艉柱舵、三角帆的引入,改善了大帆船的航海性能,艉楼和艏楼的出现更让大帆船成为易守难攻的海上堡垒。

△14世纪的柯克帆船

在冷兵器时代的接舷战中,通常有高度优势的一方会占上风。大型帆船的干舷很高,加上艏楼和艉楼,更是如虎添翼。虽然桨帆战舰可以轻松猎杀小型帆船,但当遇到这些装备精良的大型帆船时,很可能会遭遇挫折。

1264年,一支威尼斯船队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一支由18艘小型帆船和1艘大圆船(排水量约750吨)组成的威尼斯舰队遭到18艘热那亚桨帆船的袭击。战斗进行数小时后,人数处于劣势的威尼斯人放弃了小船,撤退到了圆船上,结果他们成功击退了热那亚人。

在地中海以外的北大西洋,恶劣的海况加上缺少桨手,让那里的战场早早的就被风帆战舰所主宰,先是柯克船,后是更先进的卡拉克船。而在地中海沿岸,威尼斯、热那亚这类拥有庞大的桨帆舰队的海上强权,也开始建造大型风帆战舰。热那亚至15世纪20年代,已经建造了一些排水量在600吨到900吨之间的卡拉克。这些最新式的风帆战舰比之前航行在地中海上的圆船更加高大,普通的桨帆战舰在接舷战中几乎无法战胜她们。

然而在革命性的军事技术不断涌现的近代早期,桨帆战舰和风帆战舰之间的力量对比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15世纪的卡拉克帆船

3、舰炮革命

△16世纪早期的著名战舰 海洋之花号

在15世纪末,西方战舰开始装备大型火炮。起初这些火炮直接安放在风帆战舰的露天甲板上 ,后来在舷墙上打通出炮眼的方法开始流行起来。重型火炮开始被安装在船身内较低的位置,降低了战舰的重心,改善了战舰的适航性,同时也使得战舰携带更多的大炮变为可能。与此同时,地中海上的桨帆战舰也开始装备重炮,然而比起风帆战舰,发生在这些古老战船上的变化鲜为人知。

重炮出现在划桨战舰上的时间其实很早,1379-130年的基奥贾(Chioggia)围攻战中,威尼斯人就曾经把射石炮安装在加莱战舰的船首,但这么做只是为了轰击岸上的热那亚人。

1499年的佐奇奥(Zonchio)海战,海上强权威尼斯败于更加强大的奥斯曼人之手。此战,不仅奥斯曼舰队庞大的数量让威尼斯人印象深刻,奥斯曼人对重炮的使用也让威尼斯人大受刺激。奥斯曼舰队中最大的卡拉克船作为舰队的核心,不仅搭载了大量的耶尼切里部队,还装备了两门大型射石炮作为舷炮。这些射石炮可以发射150-200磅的石弹,在战斗中击沉了两艘排水量数百吨的威尼斯大船,使得威尼斯人的士气大受打击。

△奥斯曼人击败威尼斯的 佐奇奥海战

战败的威尼斯人对奥斯曼人的威胁迅速做出了反应。在1501年,巨大的蜥怪炮(basilisk)第一次出现在威尼斯加莱的船首上,这种重型青铜炮可以发射50磅重的炮弹。

当数千磅重的火炮上船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船身承受火炮发射时巨大的后坐力。好在威尼斯人很快就找出了解决方法,他们将船首重炮安装在木质炮架上,再将炮架放在位于船身中线的木质滑轨上。当火炮发射时,让火炮在滑轨上后坐,避免船身受到损伤。重炮上舰的技术在威尼斯出现后,开始飞速扩散。到1520年,已经遍布地中海沿岸,船首中线安装一门青铜重炮、两侧再辅以若干较轻的火炮成了当时划桨战舰的流行配置。

毕杜思率领六艘桨帆战舰,就是1511年路易十二在意大利订造的加莱船。这些排水量不到200吨的战舰,船首装备的蜥怪炮却可重达7000磅。在150支船桨的驱动下,重炮加莱船的冲刺速度可以达到7节以上。在16世纪初,这种划桨战舰可以说是速度与火力的完美结合。当他们出现在英吉利海峡时,英国人的梦魇就开始了。

△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加莱船火力配置进化

4、前所未有的战斗

△16世纪初威尼斯加莱船的模型

1513年春天,当毕杜思到达布列塔尼沿海。虽然加莱船不适应大西洋的风浪,但用来袭扰封锁布雷斯特的英国舰队却正好合适。在打了就跑的战斗中加莱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爆发速度快的优势。反之如果让加莱船陷入接舷战,低矮、缺少防护的加莱船是必败无疑的。

作为一名长期在地中海上和穆斯林交战的职业海军将领,在之后的一系列战斗中,毕杜思明智地选择了和英国战舰保持距离。英军主帅霍华德之前并没有应付这种战斗的经验,明显缺乏毕杜思所具有的职业性,他根本看不起区区那几艘矮小的划桨船。在1513年4月12日42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英国舰队到达布雷斯特港外。在当天写给亨利八世的信中,霍华德甚至认为自己只要派出小艇或者也派出划桨船,就可以追上并击败法国人的加莱船。此时毕杜思为英吉利海峡中的风浪所阻,并没有进入布雷斯特港和法军舰队主力会合,而是先去袭击普利茅斯了。

5天之后,封锁布雷斯特的英国舰队终于遇上了毕杜思的小舰队,这只不起眼的舰队由6艘加莱船和4艘小型补给船组成。布雷斯特锚地的一系列战斗就此开始,然而结果却出乎霍华德的预料。

接舷战一直都是16世纪海战的主流,16世纪初的英国海军也只把炮击当成为接舷战做准备。但和以往不同,这些狡猾的法国人在开炮之后并没有忙着和英国人接舷战,而是立刻调头脱离战场,重新装弹后再次折返向英国人开炮。此时英国人陷入了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过的困境。

由于卡拉克战船艏楼过高,因此船首无法配置重型火炮,只能安放隼炮之类较轻的火炮,重型火炮大多布置在艉楼和船身后部。霍华德的座舰玛丽罗斯号船首前方只有两门隼炮可用,这种火炮发射的炮弹可能还不到6磅重,远不能和法国加莱船的蜥怪炮相比。再加上当时的海军统帅喜欢把战舰排成横队迎敌,船首向敌的英国人只能用自己最差的火炮对抗法国人。而如果转向用船尾的重炮对准法国人射击,以卡拉克船那糟糕的机动性,转向完成后法国人早就逃之夭夭了。

△16世纪初的英国卡拉克战舰

当不甘心的英国人继续追赶法国加莱船,法国人就会折返回来,驶近英国战舰,再次开炮。法国人的炮火击沉了一艘英国帆船,还把另一艘英国帆船轰出了几个大洞,后者在遭受重创后,只能勉强浮在海上。第一天的战斗以英国人的惨败而告终。

由于划桨战舰的自持能力差,需要经常从岸上获得补给,毕杜思在初战告捷后就把舰队停泊在临近的白沙湾。那里靠近一个设防的法国城镇,毕杜思可以轻松获得淡水和食物,他的桨手和士兵也可以上岸修整。而英国人如果进攻这里,他还可以迅速获得增援。谨慎的毕杜思让加莱船尾部对着海岸停靠,这样他可以随时用船首的火炮轰击来袭的英国人,这是加莱船指挥官在停泊时常用的防御战术。

被毕杜思击败的霍华德此时却要面对来自英王的压力。多尔赛特伯爵从西班牙无功而返后所受的冷遇,他可是看在眼里。如果还想继续当亨利八世面前的大红人,就必须向毕杜思复仇。4月23日,霍华德企图在勒孔屈特城和白沙湾之间的半岛登陆6000余名士兵,从岸上对毕杜思发起进攻。遗憾的是当天布雷斯特方向法军的异动让霍华德放弃了这个计划,他率领舰队撤退,继续封锁布雷斯特。

△让英国人头痛不已的法国加莱船

到了4月25日,霍华德决定放手一搏,乘小船对毕杜思发动突袭。他的部队由两艘小型划桨战舰,两艘平底船,两艘划桨小艇组成,在当天下午4点冲进了白沙湾。参加这次突袭的英国补给船杰尔曼号船长,爱德华艾克杨汉姆回忆,加莱船上的法国人以舷墙为掩护,用火炮和弩向英国人射击,方尖镞和炮石密集的如冰雹一般。穿过这道致命的弹幕后,霍华德用抓钩勾住了毕杜思的座舰,企图跳帮。当他第一个跃上加莱船后,法国人砍断了抓钩上的绳索,霍华德只身一人被孤立在法舰上。随后,霍华德被数枝长矛同时刺中,被法国人挑起丢到了海里,这位从十几岁就开始在海上厮杀的英国将领命丧于此。艾克杨汉姆写到:从没有一个贵族的死,像他那样令人感到不幸。

失去了主帅的英国舰队不再封锁布雷斯特,带着悲痛返回了普利茅斯。在那里,爱德华霍华德的弟弟,托马斯霍华德继任了兄长的职位。返回英国的舰队,让托马斯霍华德感受到了法国加莱船给英国人带来的震撼与恐惧。在一封写给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托马斯沃尔西的信中,托马斯霍华德写到:

加莱船带给军官和水手们的恐惧之大,从来都没有人见识过。他们宁愿下炼狱,也不愿再去布雷斯特。

英国船长们把强大的要塞、无风时的加莱船、从船首吹来的风并列为三大危险。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之后法国加莱船对英国人的困扰整整持续了60年!

1513年,毕杜思和他的桨帆船在一系列交战中挫败英军,击毙对方主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新任的英国舰队司令托马斯霍华德率拒绝再次率舰队和法国加莱船交战。

不过毕杜思的好运也到头了,1514年他在突袭苏塞克斯郡的渔港时被长弓手射中,受了重伤。然而他帮助法国人建立的桨帆船队却一直被保留着。

5、步履维艰的英国加莱船队

△亨利八世不仅发展海军也建造了很多海防炮台

随着1522年到1523年亨利在陆上和法国交战,英吉利海峡变得平静起来。但1531年后,英国又面临法国入侵的威胁。亨利的对策除了在海岸大修堡垒以外,还有建造英国自己的桨帆战舰以对抗法国加莱船。

这位精力充沛的英国大帝显然对如何发展海军战舰有自己的见解。他专门从意大利聘请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来英国建造桨帆战舰,却让意大利人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型去造船。此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顾问。

1542年英国人在达特茅斯捕获了一艘法国加莱船,以及毕杜思的外甥,阿尔蒂盖爵爷皮埃尔。皮埃尔为了早日被释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英国人做了交易,为亨利建造红色加莱提供了建议。除此之外,亨利还早1544年,企图从盟友查理五世那里购买10艘加莱船,但没有成功。

亨利的设计可能并不成功,然而比起造出划桨战舰,在英国招募桨手是更困难的事。和地中海沿岸不同,英国当地没有划桨战舰传统,只有擅长操纵帆船的水手,难以招募到桨手。但亨利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英国本没有让罪犯和战俘划桨的习惯。

△英国人建造的加莱船

亨利先是首开先河,让苏格兰战俘划桨。同时在1544年5月,亨利宣布驱逐英国国内的法国人,在20天内没有离开英国者会被抓去划桨。一年之后,国内的流氓恶棍、浪人、流浪汉、有邪恶倾向者也被送到港口划桨。人力资源并不是制约英国人发展划桨战舰的唯一因素,英吉利海峡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划桨战舰在英国的发展。1551年,一名威尼斯人阐述了加莱船在英国难以扎根的原因:

因为大洋中海浪巨大的力量,他们不使用加莱船。在这些海洋中的航行和其他地方不同,如果海浪对航行不利,风也是没有用的。

因为以上原因,亨利直到去世,都没能建立起一支可与法国人媲美的加莱船队。建造的加莱船寥寥无几,在战争中也没有建树。

△亨利八世的海军招牌依然是玛丽罗斯号这类卡拉克大帆船

6、新式的加莱赛船

△西班牙人的加莱赛战舰

英国人最后还是选择了建造加莱赛船来辅助卡拉克船,以对抗法国人的加莱船。这种比卡拉克船较小的战船是风帆战舰和划桨战舰的混合体。加莱船以划桨作为主动力,三角帆作为辅助动力,英国人建造的加莱赛船则是以风帆为主,以划桨为主。这种大型战船的桨座位于炮甲板下的船舱中,拥有多根桅杆,帆装类似卡拉克船。

和意大利人建造的加莱赛船不同,英国人的加莱赛船更像是带有桨座的风帆战舰,而意大利人的加莱赛船就是放大了的加莱船。这种混合船型虽然划桨航行时远比轻快的加莱船笨拙,但总比无风时就趴窝的卡拉克船要强。况且,加莱赛船的船型更能适应大西洋上的风浪。

加莱赛船的优点在1588年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在靠近英吉利海峡时,无敌舰队中的加莱船慑于大西洋的风浪被迫半路返航,只有加莱赛船坚持跟随舰队继续航行。当无敌舰队因为无风而集体趴窝,被英国战舰从远处炮击时,又是船队中加莱赛船划桨前进,驱逐了英国人。

△无敌舰队中的加莱赛船

加莱赛船在英国海军中是一种断面的船型,亨利还在世时,很多这类战舰就已经拆掉了桨座,变成了风帆战舰。其中一艘在亨利晚年建造的加莱赛船虎号,在伊丽莎白女王的时代干脆被改造成了最新式的盖伦船。

可想而知,亨利八世搜罗来的桨手最后大多都坐到了加莱赛船上。当1545年7月英法在索伦特海峡再次爆发大海战时,英国人没有一支加莱船队参战,只有加莱赛船跟随舰队出战。

△改装成为盖伦帆船的虎号

当天上午风力微弱,英国人的风帆战舰只能在海上微微移动,而法国人的加莱船却来去自如。法国人故伎重演,在炮击后迅速离开战场装弹,然后返回战场再次炮击,来回用船首炮轰击英国人。据法方记载,英国人的炮弹难以命中矮小且机动灵活的法国加莱船,法国加莱船炮击庞大而笨拙的风帆战舰时却弹无虚发,让英国人损失惨重。

到下午,当一阵微风吹来,英国人终于可以启航时,法国加莱船向法国舰队主力的方向撤退,英国人则在后面缓慢地追赶。就在此时发生了玛丽罗斯号沉没的惨剧,船上500余人丧生。事后法国人宣称是自己的加莱船击沉了玛丽罗斯号。

△玛丽罗斯号的沉没 对英国海军是重大的打击

7、玛丽罗斯号的惨剧

△都铎王朝时代的考德雷别墅中,一幅关于1545年朴茨茅斯海战的绘画可能揭示了玛丽罗斯号沉没的真实原因:

画中左侧,四艘法国加莱船组成阵型,向追赶自己的英国战舰开炮,右侧是正在用船首炮还击的英舰大亨利号,两者之间,是已经沉没的只剩两根桅杆露出水面的玛丽罗斯号。

结合玛丽罗斯号沉没时的航向和大亨利号以及整个舰队的航向不同,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正是法国加莱船的突然袭击导致了这场海难的发生。

当时的卡拉克船由于艏楼过高,船首只能布置轻型舰炮,重炮多布置在艉楼和船身后部。曾经大改过的玛丽罗斯号虽然艉楼里布置了可以向前方射击的蛇炮,但是由于艏楼的阻碍,其射界非常有限。而艏楼上安装的隼炮不仅威力很弱,而且由于其炮眼位置过高,自身炮架的俯角又很有限,加莱船一旦驶近就会进入玛丽罗斯号的火力盲区。

此时的玛丽罗斯号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尽快转向,把船尾的8门大炮对准敌人。悲剧的是,此时的玛丽罗斯号严重超载,船上携带了大量火炮,还有700名士兵和水手,让卡拉克船本来就偏高的重心雪上加霜。当她急速转向时,船身侧倾角度过大,海水灌入最底层的炮眼,导致这艘著名的卡拉克船带着500名英国人迅速沉入海底。

△正在倾覆的玛丽罗斯号

遭受重大损失的英国舰队退出了战斗。此后法国舰队又在索伦特海峡待了数天,但英军主帅莱尔在见识了加莱船的可怕后,一直按兵不动。即使亨利八世不断催促他也不愿出击。之后的战斗总算有了转机,8月18日英国舰队在下锚之后击退了前来袭扰的加莱船,终于让气焰嚣张的法国加莱船吃了苦头。

△索伦特海峡之战中的英法舰队对峙场面

1546年5月英法停战前的最后一次海战中,英国战舰和至少10艘法国加莱船交战,并俘虏了其中一艘以圣布兰卡德男爵的名字命名的布兰卡德号。这艘加莱船到达伦敦后,让英国民众兴奋不已。

但法国加莱船依然让英国人心有余悸。虽然英国人没能建立加莱船队,但并没有放弃发展小型桨帆船。1546年,英国人建造了13艘20吨级的划艇,这些划艇被设计成船首可以安装一门半蛇炮。除了让这些划艇对抗法国人,英国人还有别的打算。据替法国海军服务,后被英国人俘虏的葡萄牙人费尔南多奥利维拉回忆,英国人建造这些携带大炮的划艇,是为了让水手和士兵们熟悉加莱船,减少心中的恐惧。火炮划艇不过是一个短命的概念,1555年这些小船全部都被淘汰。

△昙花一现的火炮划艇

8、加莱船的黄昏

△无敌舰队中的加莱和加莱船在实际上已经落伍了

加莱船虽然嚣张一时,但16至17世纪海上的战争技术进步很快,在早期的技术革命中走在前列的加莱船,最终还是难逃落伍的命运。

随着玛丽一世嫁给腓力二世,英国与西班牙继续交好,一种新型帆船——盖伦的设计传入英国。虽然在16世纪初就已出现名为盖伦的船舶,但这些船只的船型并不统一,有的甚至还是桨帆船上。至16世纪中叶,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同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名为盖伦的帆船。这种帆船拥有类似的加莱船的船首,船身却是帆船。

盖伦船的上层建筑较为低矮,尤其是艏楼,船身较卡拉克船更为修长。英国人对西班牙人的设计进行优化,于1570年开始建造英国盖伦船。这些船身修长、重心较低的帆船航海性能优良,比卡拉克船更适合远洋航行。而且由于英国盖伦船拥有低矮的艏楼和贯通船身的阶梯式炮甲板,大部分火炮都被安装在舷侧,艏楼以下也可以安装重炮。因此盖伦船携带的大炮数量可以远多于卡拉克船。在遭遇加莱船时,也不再需要转向把船尾对准敌人,只需先用船首炮射击,再转向用舷炮射击即可。新式战舰加上优秀的英国炮手,使得风帆战舰和桨帆战舰的力量对比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德雷克的旗舰 复仇号

此时的加莱船却逐渐走向了衰落。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通货膨胀使得欧洲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维持桨帆船舰队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不继续向桨手支付越来越高的工资,从16世纪中叶开始,地中海沿岸各国开始用划桨奴隶取代职业桨手。奴隶的体力和技术都无法与之前的职业桨手相比,因此单人使用的长桨开始被多人使用、效率低下的巨桨取代。

加莱船的设计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船首的大炮越来越多,桨手却越来越差劲,因此需要船身容纳更多的桨手来划船。然而当船身造大了之后,排水量变大了的加莱船还是比过去缓慢和笨拙。加莱船越造越大,也变得更慢更笨拙,火力的增强却遇到了瓶颈。由于甲板大部分被桨座占据,加莱船一般只能在船首安装五门大炮,除了船首中线弹重40至50磅的全加农炮外,另外4门都是半蛇炮级别的火炮以及更小的火炮。

△勒班陀之战中 双方都大量使用了大型加莱船

盖伦船不仅船首船尾拥有重炮,舷炮火力也很强大。以曾作为德雷克的旗舰的复仇号为例:这艘排水量400多吨的盖伦船拥有40门大炮,其中有两门半加农炮(弹重33磅)、10门蛇炮(弹重17磅)、6门半蛇炮(弹重10又1/4磅),火力远比加莱船强大。

面对英国盖伦船的船首炮和大量的舷炮时,加莱船几乎毫无胜算。在1587年到1596年,英国盖伦船在卡的斯两度击败了西班牙加莱船,获得了加莱毁灭者的称呼。

1602年的多佛海峡之战,9艘英国盖伦船和荷兰平底帆船联手,把6艘西班牙加莱船打得大败。这场发生在夜间的海战几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西班牙加莱被英国盖伦的强大火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1艘西班牙加莱船甚至企图在黑暗中保持静默以躲过英荷舰队的炮火,但最后还是难逃被击沉的命运。西班牙在海战中损失了3艘加莱船和2000余名水手、士兵、划桨奴隶,英荷舰队却损失轻微。

△正在撞沉西班牙加莱的荷兰盖伦船

这场规模不大的海战为大西洋上的加莱船敲响了丧钟。虽然加莱船在地中海上一直存续到了18世纪,但是在大西洋上他们的末日快要降临了。

△法国海军将加莱船保留到了18世纪

在新旧交替的近代早期,加莱船凭借火炮的力量和新的战术,成功取得了对风帆战舰的优势。然而随着新的盖伦船的出现和自身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加莱船最终还是不敌强大的新对手。桨帆船也无可奈何地又一次输给了风帆战舰,并且再也没有机会扳回一局。当盖伦船进化为风帆战列舰时,剩余的加莱船已经日薄西山。从青铜时代就开始纵横地中海的桨帆船,最终化为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