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国军的德械精锐部队不能击败4千日军

在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松沪抗日战争的头10天战斗中,国军4个最精锐的德械师在围攻上海国际公共租界日本控制区中的日军时,在国军空军的掩护下,没能击败日本海军陆战队4000人的守军。
国军第36师、87师、88师、教导总队是国军最精锐的4个师,相当于军级编制。
1937年8月9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的司长高宗武同日本驻中国大使在上海举行会谈,讨论七七事变后平津地区的冲突的和平解决问题,日本带来了新的和平建议。
此时,七七事变后,北平和天津的情况是平静的,张自忠将军担任北平的代市长以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的主任,国军两个团穿着警察服维持北平治安。原来驻北平的国军第29军主力15万人已经撤退到保定,沧州一线,中国和日本之间在北方没有大规模战斗发生。七七事变后的日本增援部队3万人和原来的日本的中国驻屯军5600人驻扎在北平外围和天津日本租界。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许,日本的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身着日本海军军装,驾驶军用小汽车沿虹桥路由东向西急驶,驶向虹桥机场,被守卫机场的中国保安队打死。实际上,打死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的是国军第二师补充旅的士兵,国军的张治中将军命令他们化装成保安队偷偷地潜入上海的虹桥机场。日本方面的说法是,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开车在上海国际公共租界的越界公路碑坊路上时,遭到中国军队拦截,中国军队包围并打死了此二人。根据1932年中日之间签定的《上海停战协定》的规定,上海为不设防的城市,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的华界驻军。就中方来说,中国士兵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地将日本军人击毙。但更糟糕的是,事件发生后,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杨虎命令中国士兵连夜把被击毙的日军尸体和被击坏的日本军车移到虹桥机场门口,然后把一个中国死刑犯换上宪兵的服装,枪毙在机场门口,弄出一个日军强行闯入机场时先开枪打死中方宪兵,然后宪兵才还击的假现场来。

8月1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为日军两人闯入虹桥机场道歉。当天上海警备司令部与日本军方人员共同派人到虹桥机场查看,并将日军及死囚尸体送交上海法医研究所检验。
在上海法医研究所,日本方面人员认为,那个被打死的中国宪兵蓬头垢面,指甲又脏又长,手臂上还有被绳索捆绑过的痕迹,绑腿也不像是军人打的,中弹的方位也不对。更不靠谱的是,中国“宪兵”的枪伤是驳壳枪打的,而二名日本军人使用的都是“勃朗宁”式手枪,结论是中国军队做了手脚。大山勇夫中弹30发,他的头部和腹部被刀砍烂。

这件事让中国谈判人员很被动,8月11日下午,双方在上海市府开会谈判。由于中国的作弊行为被曝光,日本人态度强硬,责怪中方不遵守1932年的《上海停战协定》的规定,提出中方撤出化装的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中方自然不同意。

当晚十时,上海市长俞鸿钧赴日总领馆交涉并叙述事件经过,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以避免事态扩大,日方亦表示同意。

在8月10日至12日之间,日本方面一面对中国进行外交交涉,一面通过一二八战役后成立的中日英美法意六国共同委员会讨论解决这一事件的方案,要求已经越界的国军从《上海停战协定》规定的淞沪停战线以东撤退军队。

上海分成三个部分:上海特别市,又被称为华界;国际公共租界,日本控制它的东区和北区,美国,英国,意大利控制了中区和西区;法国租界。外国驻军情况是:美国军队2600人,英国军队2500人,法国军队2050人,日本海军陆战队2000人,意大利军队770人。

1937年8月11日夜九时许,张治中将军命令在无锡待命的国军第88师、在苏州待命的国军第87师向上海郊区挺进,分别推进到上海市区的闸北车站和江湾新市区。这些国军部队已经秘密地越过了1932年中日之间签定的《淞沪停战协定》规定的停战线。

1937年8月13日,国民政府声称日军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为了反击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宣布派兵进入上海,向国际公共租界的日本控制区的日军发起反击。中日战争爆发。

开战之初,张治中将军指挥第5军的第一线进攻部队有5万人,包括3个师加1个旅,第二线也有5万人:

第87师(德国装备)

第88师(德国装备)

第36师(德国装备)

独立第20旅(第2师补充旅)

炮兵第10团(德制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

炮兵第3团

炮兵第8团

第98师和中央教导师(德国装备3旅6个团)后来也投入进攻虹口日本租界的战斗。

8月13日当日,在上海附近地区驻扎的其他国军部队包括:

第56师

第61师

上海警察总队(国军正规军化装)

上海保安总队(国军正规军化装)

以第87师为例,该师为2旅6个团,它的装备情况:

(一)师直属部队:

3个榴弹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

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

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1个卫生队(平时为师医院)

(二)师辖2个步兵旅,旅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

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

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

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

营辖3个步兵连:

连辖3个步兵排:

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三)师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全师总兵力约1.4万人.

开战之初,日本海军陆战队驻守国际公共租界的东区和北区,日本部队包括: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2200人
汉口海军特别陆战队:300人
出云号军舰的陆战队:200人
日本本土送来的特別陸戦隊1200人
合计:3900人

日本守军的装备情况:150榴弹炮4门,120榴弹炮4门,山炮12门,步兵炮4门,速射炮4门,高射炮4门,15CM迫击炮8门,坦克4辆,装甲车6辆。

日本守军得到了驻上海的日本海军船舰的支持。一开始,日本没有空军。

日本守军遭到进攻后立刻向海军部求援,一向主张不扩大战事的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十分恼怒,他立即向日本陆军部和内阁要求派兵增援上海。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一面令上海日军坚守待援,一面从国内调集军队赴上海增援。

此时,日本政府动员了关东军和朝鲜军,此两军开始派出更多的部队进入平津地区,平津地区的平静局面被打破,中日双方正式在华北大规模交战。

日本国内在八一三事变后迅速进行了扩军,增编了许多师团,把原本已退伍的军人再次征召起来,那时征召相当紧急,可想而知,那时日本对八一三事变的中国方面的意图是没有很好准备的。

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动员本土的两个师团: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准备增援上海,编成上海派遣军。

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俄政府在南京签定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俄开始向国民政府提供军事援助,提供苏俄的飞机和飞行员。

淞沪抗战爆发后第一周,中国军队投入德式部队3个师加1个旅,猛攻日租界。日本4000名以舰上水兵为主的海军陆战队和由上海侨民临时编组的守军负隅顽抗。

德国顾问训练的中国最精锐部队,其训练水平应该超过日本舰上水兵和参战侨民。武器方面,中国炮3、8、10团等部队参战,加上各师原有火炮,火力远远压倒日军地面炮兵。炮10团装备的德国150毫米远程炮,是后来二战中德国陆军的主炮,炮2旅炮3团的“博福斯”75毫米炮也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火炮,远非日军火炮可比。

中国投入了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最高水平的英国“维克斯”6B坦克。

在轻武器方面,中方德系7.9毫米步枪杀伤力远超过日军三八式,捷克轻机枪、德系08式重机枪也优于日军“歪把子”轻机枪、92式重机枪。

开战初期,日本没有飞机参加战斗。而中国空军的德制攻击机、“亨克尔”111轰炸机,以及远比日军战机先进的美制战斗机和攻击机,还有“马丁”重型轰炸机纷纷出动攻击日军。

整个抗战时期,绝大多数的情形都是日军用优势的装备和火力来对付国军,但淞沪会战这次是罕遇的好时机,国军在装备与火力上都享有优势。

虽然德式部队的基层官兵作战勇猛,不惧牺牲,但收获甚微。国军自身最先进的英制坦克在日军仅有的4门37毫米平射炮攻击下被毁3辆、伤8辆。事后,指挥作战的国军高级将领陈诚说:“我以5师之众,对敌数千陆战队实施攻击,竟未能成功,实在是部署种种不当之故。战斗打了10天,4000名日军仍然牢牢地控制着闸北,虹口,江湾一带的阵地。优势国军没有能够击败弱势的日军。

8月23日以后,日方的大批援军从日本本土到达上海,日本陆军在上海北部登陆。国军德式部队在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都未能消灭日方守军,这以后也只能将攻击转为防御了。

国军淞沪战线于11月11日全线崩溃,国军几十万大军在一片混乱中向西撤退,许多先进的重型武器和无数弹药被丢弃。在张治中将军的出色指挥下,4个最精锐的德械师在战斗中损失惨重,丢弃了所有的重武器,向南京方向溃散奔逃,元气大伤。

在淞沪战役中,国军最后投入70万军队,伤亡33万人。日军投入27万人,日军阵亡1万人,伤3万人。

由于国军兵力远远多于日军,经过三个月的血战,日军也元气大伤,因此未进行有力的追击。台湾战史专家评论:国军的撤退是在与敌脱离接触、无敌人直接干扰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撤退之混乱是部队内部组织自行瓦解造成的。蒋介石说:“退却时,部队未尽通过以前,即已将桥梁破坏,任令秩序纷扰,自相践踏拥挤。”

第36师、87师、88师、教导总队等德式部队由德国顾问长期训练,装备德制武器,在淞沪抗战初期曾被寄予厚望,但他们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张治中将军临阵不指挥的奇怪的事情。

张治中后来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官,指挥松沪一带的20万国军同日军作战。1937年8月23日早上5点,他脱离第9集团军司令部,步行从南翔镇到江湾镇检查工作。中途遇到一个国军传令兵,大将军向传令兵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到江湾镇。大将军回到南翔镇的集团军司令部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24日,张大将军又骑自行车到嘉定的第18军的军部检查工作。25日,张大将军不顾前线几十万官兵,又跑到苏州见第三战区顾祝同司令官商量工作。

在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司令部,张大将军接到了蒋介石的电话。

蒋介石厉声问张大将军:“你在哪里?”
“我在苏州”
“为什么在苏州?我两天找不到你?为什么跑到后方?”
“我要找顾祝同同志商量点工作。”
蒋介石大怒:“为什么到苏州?为什么到苏州?”

蒋介石愤怒地把电话挂断。张大将军已经把蒋介石的4个精锐德式师全部输光了。这4个崩溃的德械师又在南京进行了人员和装备的补充,投入南京保卫战。

 其实日军攻击南京的部队只有5个师团,攻城兵力约5万人,不足以形成严密包围圈,所以当时南京卫戍司令部的计划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但由于很多高级将领均抛下部队不辞而别,绝大多数守城官兵甚至不知道突围的命令,只有来自广东的第66和83军将领和部队在一起强行突围。各师大部的官兵分别到达南陵、歙县,其将士成功地冲出南京生存了下来。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突围,大部被俘。
南京守城部队的德制I号坦克群可以连续行驶100千米以上,当然完全有能力从日军中间突围,毕竟当时日军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遗憾的是守军装甲兵没有选择驾驶坦克突围,而是军官抛弃士兵,士兵抛弃坦克,最终先进的德国I型坦克被日军缴获,其中部分坦克对敌一枪未放。
南京守城战,守军兵力约为日军的一倍,守军从西方进口的装备数量和质量对日军也有一些优势,守军还可凭借坚固城墙以逸待劳,然而12月10日,日军总攻城垣,仅两天多的时间守军就全军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