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宪的死助长了杨坚谋权篡位的野心建立隋朝
北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都知道,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宇文周。它是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并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王朝末期,因北周宣帝宇文赟昏庸无道、自毁长城,导致其岳父杨坚动了反心。
不久,杨坚废除幼帝,建隋称帝,自此,北周覆灭。
回忆北周兴衰史,令人唏嘘不已,看似逐渐强大的王朝,却在之后迅速覆灭。兴盛时,挥兵灭北齐气势如虹;覆亡时,残害名将宇文宪、自毁根基,周宣帝悔不当初。
可以说,宇文宪之死,使得北周王朝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作为灭掉北齐的风云人物,宇文宪是可敬的,但他的下场,却又是可悲的。堂堂一国名将,于敌阵之中树威名,身经百战而未死,最后,却死于当朝皇帝手中,不免让人惋惜。
宇文宪生于帝王之家,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自幼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资本;但同样,功高易震主,更何况,当朝皇帝是疑心极重的周宣帝,因此,这也注定了宇文宪的下场。
可以说,北周王朝的建立,功臣宇文泰功不可没。
早年宇文泰随父亲加入起义队伍,在之后的征战岁月中,其父亲与三位哥哥皆战死沙场。其后,宇文泰靠着自己的胆识与谋略,逐渐在起义军中有了自己的队伍,相继横扫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与其他势力三分天下,功业堪比魏武帝。
宇文泰一生共有二十五子,宇文宪排第五。令人没想到的是,河山开创不久,宇文泰便因病去世,而其子尚处年幼,无奈临终前只得将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强势权臣之一,在他有生之年,辅助了三个皇帝、弑了三个皇帝。北周前三位皇帝,便是宇文护所立,而北魏恭帝拓跋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皆为其所杀。
宇文宪就是在这样的权力纷争中长大,他目睹了太多的皇室内斗与夺权杀戮。其父宇文泰去世的时候,他才十二岁。而第一位北周皇帝宇文觉,正是他的兄长,年仅十五。宇文觉在位一年后,便被宇文护所杀,接任者乃是宇文宪堂兄宇文毓,年龄四十四,正值壮年。
诸多皇权争斗,宇文宪都看在眼中。
其当时年龄虽小,但是,心智却十分老成,从小便聪慧机敏、胆识过人。也正是因为这点,使得他年仅十岁便被封为涪城县公。凭借着过人的治理才能,宇文宪仕途一发不可收,步步青云,孝闵帝时期,宇文宪先后被封安城郡公、镖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周明帝时期,又被升为大将军、益州总管,封号晋国公,食邑一万户,当时,宇文宪年仅十三。
宇文宪如此治理才能,很快引起权臣宇文护的注意,他并没有除掉宇文宪的想法,而是想要将其拉拢,为己所用。很快,宇文宪被召回京城,跟随宇文护征战北齐。也正是这时,宇文宪的军事才能逐渐展露头角。北周王朝最大的对手当属北齐,两国常年征战,胜负难解。主要是因为北齐军中有一名将斛律光。
此人军纪严明、不贪私利,且善于骑射,作战勇猛,是北周最大的威胁。而反观北周,军事指挥将领奇缺,每逢对战,经常处于弱势。宇文宪的到来,恰好弥补了这片空白,与斛律光交战数次,可谓是不相上下、各有输赢。尽管没有拿掉斛律光,但是,宇文宪的指挥才能还是被北周官兵叹服不止,他们以前从未在北齐手中占过上风。
最终,在宇文宪的指挥下,他们竟然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无疑给北周官兵打下一剂强心针。
周武帝宇文邕上位后,铲除了权臣宇文护,为了能尽快结束北方地区战乱,北周发动了灭齐之战,由宇文宪作前锋将领,率领北周大军,攻入北齐。北周官兵在宇文宪的带领下,士气高涨,一路上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很快打到了北齐最后的防御之地,而这里驻守的将领便是斛律光。
与其交战多次的宇文宪,深知此人极难对付。果然,在接下来的攻城战中,北周大军损失不小,始终难以啃下北齐最后最强力量,于是宇文宪便心生一计,污蔑斛律光有谋反之意,引起北齐内部矛盾。果然,齐后主高纬听信传言,将斛律光杀掉,并斩杀满门,至此,北周的最后威胁不复存在。
之后,宇文宪再次挥兵攻城,轻松拿下城池,随后,周武帝与宇文宪两军会师,逼迫北齐守将韩建业投降,至此,北齐覆灭。
灭掉北齐,北周终于统一北方,完成了魏武帝曹操的壮举。
自古以来,中国娃娃皇帝不计其数,常有质疑之声问:“娃娃能够治理天下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多数人的思维中,一个人的才能被匹配于不同的年龄段,然而现实中,年龄从来不是禁锢才能的枷锁。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霍去病、周瑜,哪一个不是名垂青古的少年英才,宇文宪同样如此,无论是治理一方还是领军作战,都属于是当仁不让。
但是,在北周统一北方后,宇文宪却活的战战兢兢、夜不能寐。
成长于皇室,怕是没有人比宇文宪更懂皇权纷争的可怕,他深谙政治,深知自己已功高震主,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在宇文护被铲除之时,宇文宪曾一度心惊胆战,害怕自己也遭株连,好在当时周武帝并无行动,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灭齐之战后,宇文宪便开始久不出门,减少与外界交集,唯恐引起当朝皇帝猜忌。
周武帝宇文邕又如何不懂宇文宪的顾虑,与宇文宪联合作战、共讨北齐,他内心还是比较信任宇文宪的。因此,周武帝不但没有猜忌,还安慰道:“那宇文护目中无人、残害皇室,而且,还打算谋反,我将他铲除,只是为了北周安定。而你我却是兄弟,一起并肩作战,我内心信任你,不必过于担忧。”
甚至,为了进一步使宇文宪消除顾虑,周武帝还加封其为大冢宰,晋爵齐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越是如此,宇文宪便越是心惊胆战,他深知高处不胜寒,被架的越高,摔得越惨,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功成身退。在北周其后的对外征伐中,宇文宪多次缺阵,最后索性托病闲赋在家,朝堂之事刻意回避,淡化自己的存在。这点宇文宪是有远见的,及时功成身退,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然而,他却忽略了一样,那就是他的皇室身份:生在皇家,就注定了他无法像范蠡一般归隐山林、游走四方。
周武帝算得上一代明君,在位期间,对宇文宪极其信任,并无任何担忧。但是,其儿子宇文赟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庸之人。或许,宇文宪自己都没有想到,躲过了周武帝的时代,却没有躲过周宣帝宇文赟的时代。
周武帝死后,宇文赟上位,史称周宣帝。周宣帝生性多疑,在其父执政时期,他对宇文宪表现的十分恭顺,待周武帝去世后,宇文赟真实的一面彻底暴露出来。起初,他的兴趣只是酒色,整日不问朝政,沉迷女色,一口气立了五个皇后。
其中,有一个便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杨丽华。
为了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享乐,宇文赟退去皇位,让自己年仅七岁的儿子接任,自己屁颠的当起了太上皇,更加没日没夜的享乐。长期不问国事,民间怨声载道,一些朝臣不敢向宇文赟谏言,只能找宇文宪告状。宇文宪并无意掺入进来,只想继续过平淡生活。
然而,大臣找宇文宪告状的事情,不知怎么传到宇文赟耳中,立刻引起他的警觉。宇文赟感觉到威胁,怕皇叔破自己好事,那这太上皇岂不是没得当,恐怕皇帝也要被抢走。宇文赟越想越心惊,原本以为这皇叔早已不问朝政,但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于是,他便想效仿父亲除掉宇文护一样,悄然将宇文宪除掉,了却后患。期间,曾有人对宇文宪说:“以大王今天的形势,还用多说?得天下易如反掌。”宇文宪答道:“我位重辈高,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听任天命,难道还想活着?只是因为老母还在,恐怕留下遗憾罢了。”
随后,周宣帝设计于宫门前杀死宇文宪,一代名将,就此命陨,年仅三十五岁。
甚至,为了斩草除根,宇文赟还将宇文宪家族抄斩,所有与宇文宪亲近的大臣,一律以谋反罪处死。周宣帝处死宇文宪以后,找不出罪名,就借口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等人与宇文宪共谋,将其处死。当时的人知道独孤熊、豆卢绍、王兴等人冤枉,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死的。
此事为历史上不经审判就大量残杀大臣的最大冤案,也为北周覆灭,埋下了隐患。与其说北周被杨坚所夺,到不如说是宇文赟自掘坟墓。宇文宪被杀两年后,宇文赟也因纵欲过度病死,年仅二十二岁。随后,杨坚杀死北周幼帝宇文阐,建立隋朝,北周正式灭亡。
但显然宇文宪处世不够果断,或者说内心不够狠辣,如果,在宇文赟荒政期间果断夺取政权,宇文宪也就不会有后来那般下场。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在按着因果循环发展,如:北周的国运在宇文宪身上,兴于此,亡于此,最后都将归于历史尘埃。
唐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宇文宪。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宇文宪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