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敬铭:晚清重臣、“救时”宰相
阎敬铭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据说他身材矮小,眼睛一高一低,但目光炯炯有神。可纵观他一生,为官刚正廉洁、不畏权贵,办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时人说他是“大清户部第一人。”
阎敬铭(1817年~1892年)字丹初,号约盦。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县)人。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
阎敬铭于1834年中举后屡试不第,无奈,参加了举人的“大挑”。这是清政府为了解决落第举人的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变通措施。办法规定在会试之后,从落第举人中选拔一批“年力才具可以及时录用者”,授予知县、教职等职衔。大挑的“标准”是以貌取人。由于阎敬铭外貌丑陋,脸孔像枣核,眼睛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身材矮小,不足五尺,所以很难让人有好感。
据说,当阎敬铭一班20人进入文渊阁后,刚刚行完礼,只报出名字,还未来得及自报履历,主持“大挑”的亲王便厉声呵斥:“阎敬铭先出去”。
阎敬铭出局之后,没有别的出路,只得更加发奋学习,终于在1845年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1847年被授予户部主事。在户部10多年间,阎敬铭刻苦钻研,精于部务,得到了时任武英殿大学士文庆的赏识。
当时正处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清军与太平军激烈交战于长江中游地区,主战场湖北军粮吃紧。1859年,因文庆的鼎力推荐,阎敬铭被任命为湖北粮道。由于在任职期间,阎敬铭把军粮为重点的军需管理得井井有条,获得了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的赞赏,他们多次为他向朝廷请功。从而使阎敬铭晋升为湖北按察使。
阎敬铭
咸丰九年(1859)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阎总司湖北粮台营务,一年节约帑银十万两,很快升为郎中。旋经胡林翼举荐,又擢授为湖北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继任湖北巡抚严树森亦向朝廷举荐阎为“湖北贤能第一”。朝廷命署湖北布政使。不久,又诏命署理山东巡抚,到任后组织镇压捻军和宋景诗领导的起义军。1864年1月,阎敬铭上书皇帝,认为捻军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吏治腐败。他说:地方官吏“敛乡里之财以为饷,集耕种之民以为兵,于事有害无益”。因此,他在山东督师“剿”捻的同时,特别注重整顿吏治,参劾州、县官近百人。时山东连年灾荒,土地荒芜,他用两年时间疏治河流,安抚灾民,亲自前往灾区调查,食宿在农户家中,了解了不少真实情况。离任后,山东绅民在济南大明湖南岸修建阎公祠,以表崇敬。
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阎敬铭因丧父回乡,清正廉洁的阎敬铭不接受朝廷赏赐的办丧补助,自己出钱办理丧事,负债1000多两银子,许多人为他耿直清廉的作风所感动。
因当时正值国难之时,朝廷没有答应阎敬铭回乡守孝三年的请求,而是让他署理山东巡抚,次月实授。在山东任上,阎敬铭镇压黑旗军、捻军等农民起义取得很大的成果。同时,他还治理运河,开矿山、工厂,为山东做出很大的贡献。他离任之时,又举荐了时任山东布政使的丁宝桢接任巡抚。
在担任按察使期间,阎妥善处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得以名声大震。案件的主角是湖广总督官文手下的一员副将。一天,这员副将率领几名新兵闯入民宅,强抢民女,女子死活不从,竟被他们乱刀砍死。死者父母进城告状,县、府官员都不敢过问。阎敬铭闻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决心为民除害。听说按察使阎敬铭要亲自出面问案,犯事副将便赶紧跑到官文的总督府中藏匿。阎敬铭找到总督府,向官文要凶犯。官文推说自己有病,拒不接见。阎敬铭就拿了被子在总督府的门房过道里住宿、办公。三天后,被困府中的官文实在想不出拒客的办法,只得出来相见,要求阎敬铭留个面子。阎敬铭当即提出:交出凶犯,当众剥夺凶犯的官职,马上押回原籍。无奈的官文只得接受条件,把凶犯交出。
光绪三年(1877)山西发生旱灾,清廷令阎去察视赈务。阎敬铭奉旨与曾国荃一起赴灾区实地考察,为了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他上奏朝廷从周边各省调集钱粮抚慰灾民。当时他派人到湖北、安徽、宁夏等地买粮入晋;又奏请朝廷将湖北、江苏未提入京的六百万石漕米悉数调晋;还奏请裁减山西、陕西等省差役,使灾情逐步缓解。在山西考察时,对克扣赈灾钱粮的吉州知州段鼎耀等人,在查清事实后判处死刑。同年底,礼部尚书恩承、吏部侍郎童华等奉旨赴川,途经山西滋扰州县,每日挥霍白银达千余两。阎先以个人名义致函恩承、童华,劝其检点行事;在其置若罔闻时,又上书追弹,恩承、童华等被严加处置。此举一时震动京华,秦晋百姓交口称快。
光绪五年六月(1879年8月),阎敬铭以山西办赈已毕奏请病休,获清廷允准。八年正月(1882年3月)奉召回京,出任户部尚书。到任不久,就发现时任广东布政使姚觐元、湖北荆宜施道道员董擕翰和候补道员杨鸿典,十年前任户部司员时纳贿营私,假公罔利。在查清事实后,于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30日)上本参劾,请求将其“一并罢黜”,上谕从之,三人皆被革职。他决心以此为训,下气力整肃部风。在亲自调阅户部账册,查验各库库存之后,斥革了一批徇私枉法的书办、差役,并建章立制,防止官吏贪污。九年正月(1883年3月),新授兵部尚书彭玉麟未到位,清廷命阎兼署兵部。他疏陈在新疆实行屯田,所产粮食充作军饷,以减轻朝廷负担。
由于阎敬铭曾在户部任过职,深知户部弊端。上任第一天,他就亲自上档房查账。阎敬铭查完了账目再查三库即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亲力亲为,入库清点,认真查对出纳档案,并清查了200余年的库存和出纳账目,使户部工作面貌一新。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阎敬铭故里陕西大荔县丰图义仓
清王朝建立后200多年间,作为全国财赋总部的户部北档房,一直由满族官员把持,财政收支一片混乱。此外,阎敬铭还对户部进行了一次力度较大的改革,北档房是总理国家财赋的机构,一直是满人掌管,但满人大多不懂理财,财权多由其属下胥吏掌握,这些胥吏借此日益猖狂,财政问题也日益严重。除了启用汉人执事户部钱粮,他又实行了各州县钱粮收信册,以杜绝官吏舞弊。此举得到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阎敬铭的这个建议得到实行。经三年治理,库银积蓄达1000多万两,受到清廷的器重。光绪十年(1884)升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晋协办大学士,翌年冬又升任东阁大学士,赐黄马褂,仍主管户部。
十二年(1886)阎七十寿诞,慈禧太后于元旦日亲笔题赐“龙”“虎”字匾。同年,他以年老奏请将军机处或户部二职去其一,朝廷准免其军机大臣职,俾得专心部务。十四年(1888)因反对重修清漪园(即颐和园),被革职留任。不久复职。但他以有病四次上疏辞官,得到允准,同年八月回归故里。
阎敬铭回到陕西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不仅捐款修建义学,而且倡导、督促在(朝邑)县城西侧(今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的朝邑南寨子)建起一座丰图义仓。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座民间粮仓,可储粮1000万斤。慈禧太后题写仓名:“天下第一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仍沿用作为粮站,是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光绪十八年二月初九(1892年3月7日),阎敬铭逝于山西寄寓。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