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不能忘豆腐汤”
2024-01-12
文:周国荣
莫非此豆腐汤比琼浆玉液还高档?实话实说吧,这两者间根本不存在什么可比性!那么看来这豆腐汤背后一定有什么大的名堂?不错,这个名堂堪谓空前绝后:其主人公乃是330年前的江苏巡抚——当时举国第一富省的大省长(常驻地苏州),他居然穷得顿顿只吃豆腐汤!这种话谁能相信?笔者只想奉告读者诸君:我们的正史、稗史、地方志、后辈文士以及当时社会上的口碑,全都众口一词地载述着这件事,这乃是件千真万确的事——当时还在胥江边建立了“民不能忘”的石牌坊!现在且听笔者对之具体地如实道来——
汤斌画像
公元1644满清王朝建立,出于其统治集团较浓的奴隶制因素,故在最初的巩固政权阶段(约廿多年),主要依仗武力进行高压统治,国家、百姓都处在剧烈的阵痛之中……幸赖历史老人的眷顾,诞生出了英明卓越伟大的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他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摒弃了以鳌拜为典型的奴隶贵族专政,诏令天下“满汉军民不再异视”,大量起用汉人人才,热络蒙古部落,几年后先后消灭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大股武装割据叛乱势力,随后又于康熙廿二年(帝卅岁)统一了台湾……从而使中国开始进入大发展的兴盛阶段。
康熙十七年下诏举博学鸿儒,河南睢州人汤斌应试获一等,二十一年被任为修《明史》总裁官(可见其学问之大),二十三年特任江苏巡抚。(清代在太平天国战乱前,江苏省是全国第一富省,驻地苏州,不但仍是“天下第一府”,到乾隆时更是世界第一富裕大城市!)
康熙帝亲选汤斌当这个特大省长,其着眼点乃在汤斌操守清廉,礼仪学问深厚,履任后去教导苏民:弘扬好精神,努力劳动,发展农业生产。濒行时他对汤斌说道:“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同年十月康熙帝南巡来到苏州,他对汤斌说道:“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乐逸,不事生产者多,努力种田者少,你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他说到底就是要苏州人重视耕种,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保障大清最大的赋税收入!
苏州这方面的实际状况,正同当初况钟刚履任时的境况一个样呀——请看汤斌到苏第二年的一份奏疏:“江苏赋税甲天下,每岁本折五六百万(本,即粮;折,即银,两者正合况钟时的加倍额数)。又命带征前十年之漕欠,苏松土隘人稠,杂项差徭不可胜计,区区两府(即苏州、松江)田不加广,而当大省百余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欠缺)!……百姓已脂膏竭,有司智勇已困(指办事机构任何办法都无)。”
汤斌任江苏巡抚三年(康熙廿三——廿五年),主要政绩有——
①请免苏松钱粮额之二成。废除苏松等七府五年的漕欠;
②求得朝廷五万两银款从湖广购来粮食救济苏北灾荒,他亲赴淮河、清河、桃源、宿迁、邳县、丰县进行赈济;
③彻底毁灭苏州府境的“五通神”之祀——这可是当时一件特大之事。明学者俞弁有文“吴中风俗新淫祠,如五郎神之类,家各为庙。有疾则指以为祟,有事则祈以为佑,往往杀羊宰豕以祀之。击鼓设乐,歌讴赞叹,竟日连宵……皆巫祝之徒藉此获利。”《清史稿汤斌传》曰“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骛。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丹午笔记》则指明“街头巷口,每立一堂,堂中塑五神像。有明至今三百余年,祷祀络绎。”汤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葺学宫。”真为地方民风做了件历史性的大好事;
④“下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葺泰伯祠、范仲淹祠、周顺昌祀(品德、风骨极高的大名士)”予苏州社会的思想、教育、文化方面作出很重要的贡献;
⑤络续奏劾知府赵禄星、张万寿、知县陈协濬、蔡司霑、卢綖、葛之英、刘涛、刘茂位等赃劣官员,并向上疏荐了贤能的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予苏州的吏治进行了大力度的整顿建设;
⑥必须大书一笔的乃是汤斌教导、扶掖郭琇的事——郭琇,山东人,在汤斌来苏州前已任了五年吴江知县,是当时一个赃名昭著的坏官。汤斌到职后就听说了他的臭名声,于是将郭氏召来,严厉地训斥了他,并教导他做官应廉洁。孰知郭琇竟这样地回复:“大人的训诫教导都很对,不过卑职以往的贪赃只是出于无奈,为了满足上司的贪欲,他一次次地勒迫我缴钱,我无法一次次地措办,只得从百姓身上榨取!现在上司您如果能清如水的话,下属的卑职哪有胆量再敢贪赃?!”汤斌听罢他这番话就说“好,我姑且看你一段时间的作为,到时再来论个长短!”
郭琇当日回到吴江县衙,命令吏役们提桶汲水,自己带领着他们把衙间的大堂及廊庑冲刷个一干二净,同时还高声宣布:“昨天的郭琇已死!现在的郭琇新生了!”郭琇进士出身,律法根底很厚实,他精明强干,既善于审判民事刑事案件,又洞悉吏员差役们在财赋税役方面的舞弊手段,故在他的洗心革面下,施政之绩真的是焕然一新!毋需多时,百姓们真是赞誉有加……观察了些时日,汤斌从客观实践中结论出郭琇真的改过真的自新了!因而向上疏(条陈)荐他为全府最好的县官。事情并不止于此,使人吃惊和稀奇的是,两年后郭氏在汤斌力荐下被康熙帝调进中央任江南道御史(监察江南地面官员)。任职仅年余,竟干一件天下无人敢干的“反贪打虎”大事——向皇帝检举揭发当时行政上的第一把手“权相明珠(满族人)”,而且同时还亲至明珠做寿的寿堂上,面对百官朗读揭批奏章(底稿)!从而震惊了全国,从而也折服了皇帝,也从而博得了朝野对他的敬佩——众口一词美誉之谓“铁面御史”!在这两年多后又被皇帝提升为“吏部侍郎”(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再隔了两年,康熙帝竟提升他为“左都御史”(全国监察系统第一把手)。六年前的七品小贪官,六年后(靠业绩)飞升为二品的大清官、监察反贪的第一把手!这真是中国官场上的大奇迹!其间汤斌的举荐扶掖功莫大焉!康熙帝的识才用才善莫大焉!(明珠贪腐小集团就是被他攻倒的,明珠第一号亲信财政部长余国柱,即是勒索郭琇的前任江苏巡抚)。康熙二十五年,汤斌任江苏巡抚的第三年,就被调进京任礼部尚书并兼作太子首席辅导教师。现本节专门就其人之超常廉洁品性作述介。兹移录若干史籍载文,以见其一斑焉。
①汤公斌奉旨简授江南巡抚时,布衣牛车,从一老苍头(老年仆人)。中途遇一年少官(是赴任县令),衣冠华丽,骑从纷纷,随从不时呵斥汤车,汤不较,避之路隅。抵旅店,汤先入住楼上房,年少官后至,随从叱店主令相让,店主婉商于汤,汤即移入旁舍焉。”
②“居吴三载,两袖清风。每日只买豆腐三星(即斤),吴人称为‘豆腐汤’云。”
③汤抚江苏日,日给惟韭菜豆腐,一日阅簿,见某日市只鸡,谔问“谁市鸡者?”仆叩头曰“公子”。大怒召公子,使跪庭下,责之曰“汝以为苏鸡价贱如河南耶?汝思啖鸡,便归去!恶有士不嚼菜根而能自立者!”
④汤抚吴日,俭德清操,一洗吴俗浮华,而自奉尤菲薄,人都呼为菜汤豆腐汤,而买办人役(采购员)造俚语云“康熙二十三,巡抚乞丐作,终年不用荤,竟吃胎里素,夫人下厨房,公子见饭哭。何日好官(实贪官)来,便是我们福。”
⑤权相明珠第一亲信时任财政部长的余国柱,游说汤斌道:“江苏之所以能减免税银徭役杂捐,全出明珠在皇帝跟前说好话帮大忙而成的,你江南人应该加以报答,缴献些银两才好,”汤斌对此不作回应。此时间恰逢全国官员大考许“地方官员辇(车装)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⑥“其夫人乘舆出,有败絮堕舆前,见者为泣下。至京,贫益甚,赁居委巷,御寒仅一羊裘。”
⑦“公康熙二十五年去任,百姓围绕辕门号泣者万余人,公再三劝谕,三日不散……今胥江有‘民不能忘’坊,为公建也。”
⑧调京去苏,敝簏(竹木箱)数肩,不增于旧,惟二十一史,则吴中物。汤指送别诸人曰“吴中价廉,故市之。”
⑨“汤公殁于京邸日(时61岁,况钟也是61岁去世),同官唁之,则卧板床上,所衣为敝蓝丝襖,下著褐色布裤。见其所遗,竹笥中有奉银八两(时价合米八石约今1920元)。徐尚书赙(吊丧金)以二十金(银两),乃能成殡。”
读者诸君务请细想(一)江苏省乃举国第一富省,巡抚乃全省第一把手,他因何如此贫困?!(二)苏州乃当时举国第一肥隽之所在,平日毋需任何贪赃,只须接受千百年所传承之陋规(按当时实际,他至少年可入万金)三年三万金,实称得上算个中档之富翁。但他也跟况钟一样坚决摒弃之。(三)进京当了二品的礼部尚书又兼太子首席辅导教师,声势也是非常之显赫的。下边无论官民,想巴结他“孝敬”他的或财或物还会少么?!他却比在地方上还更贫寒,究竟因何呵!
史书是这样评定一位好官的——《汉书·循吏传》“所在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对照汤斌其“豆腐汤”的绰号,实即是苏州百姓给他“生时之荣号”呀!
从上述介之诸条文可见汤斌汤大人,是有清一代第一位大清官,他不长的三年中对吾苏州的社会、文化作出有重大的贡献!更有他清俭的自奉品性(实堪谓自奉十二分的苛严呀)何止让后代人敬仰,更该看成是一份了不得的历史遗产——请看大史籍 《清稗类钞》 上对之的译说:“吴人于汤有‘三汤’之称,三汤者,豆腐汤,黄连汤,人参汤。盖人参汤虽亦如豆腐汤之清,黄连汤之苦,而有益元气也。”此是一句多么言简意赅,既十分准确又十分深刻的赞颂之词啊!
行文至此,笔者忖度对汤斌自奉菲薄之言行,现今社会里必会有若干人持反面看法,甚或对之讥讽嘲笑……笔者只想说汤大人既非愚蠢也非自虐,而是出于他儒家生活观“节俭”的崇高表现呀——孔子《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荀子》“俭者省约为礼。”《说文解字》“俭,德之共也。”儒家的“礼”其位置是何等的崇高,行“礼”时须何等地隆重。“俭”乃是其最高层次者,它更是各种具体德性(如孝悌忠信义等等)所共同崇敬的。著名的宋代大政治家大儒学者司马光说俭极为明白通畅,其《训俭》有言“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故曰侈、恶之大也!”
又常谚谓“公生明俭生德”,节俭的思想行为,能孕生出好的德性。在目今的拜金拜物享乐观念大泛滥的现实中,可谓最缺少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节俭”的生活理念!数年前党中央曾号召要把中国社会建设节俭型的社会——“豆腐汤”的历史遗产仍不失为洗涤人们心灵的一味有价值的“黄连汤”(功效除毒祛病)。
康熙十七年下诏举博学鸿儒,河南睢州人汤斌应试获一等,二十一年被任为修《明史》总裁官(可见其学问之大),二十三年特任江苏巡抚。(清代在太平天国战乱前,江苏省是全国第一富省,驻地苏州,不但仍是“天下第一府”,到乾隆时更是世界第一富裕大城市!)
康熙帝亲选汤斌当这个特大省长,其着眼点乃在汤斌操守清廉,礼仪学问深厚,履任后去教导苏民:弘扬好精神,努力劳动,发展农业生产。濒行时他对汤斌说道:“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同年十月康熙帝南巡来到苏州,他对汤斌说道:“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乐逸,不事生产者多,努力种田者少,你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他说到底就是要苏州人重视耕种,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保障大清最大的赋税收入!
苏州这方面的实际状况,正同当初况钟刚履任时的境况一个样呀——请看汤斌到苏第二年的一份奏疏:“江苏赋税甲天下,每岁本折五六百万(本,即粮;折,即银,两者正合况钟时的加倍额数)。又命带征前十年之漕欠,苏松土隘人稠,杂项差徭不可胜计,区区两府(即苏州、松江)田不加广,而当大省百余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欠缺)!……百姓已脂膏竭,有司智勇已困(指办事机构任何办法都无)。”
汤斌任江苏巡抚三年(康熙廿三——廿五年),主要政绩有——
①请免苏松钱粮额之二成。废除苏松等七府五年的漕欠;
②求得朝廷五万两银款从湖广购来粮食救济苏北灾荒,他亲赴淮河、清河、桃源、宿迁、邳县、丰县进行赈济;
③彻底毁灭苏州府境的“五通神”之祀——这可是当时一件特大之事。明学者俞弁有文“吴中风俗新淫祠,如五郎神之类,家各为庙。有疾则指以为祟,有事则祈以为佑,往往杀羊宰豕以祀之。击鼓设乐,歌讴赞叹,竟日连宵……皆巫祝之徒藉此获利。”《清史稿汤斌传》曰“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骛。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丹午笔记》则指明“街头巷口,每立一堂,堂中塑五神像。有明至今三百余年,祷祀络绎。”汤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葺学宫。”真为地方民风做了件历史性的大好事;
④“下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葺泰伯祠、范仲淹祠、周顺昌祀(品德、风骨极高的大名士)”予苏州社会的思想、教育、文化方面作出很重要的贡献;
⑤络续奏劾知府赵禄星、张万寿、知县陈协濬、蔡司霑、卢綖、葛之英、刘涛、刘茂位等赃劣官员,并向上疏荐了贤能的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琇。予苏州的吏治进行了大力度的整顿建设;
⑥必须大书一笔的乃是汤斌教导、扶掖郭琇的事——郭琇,山东人,在汤斌来苏州前已任了五年吴江知县,是当时一个赃名昭著的坏官。汤斌到职后就听说了他的臭名声,于是将郭氏召来,严厉地训斥了他,并教导他做官应廉洁。孰知郭琇竟这样地回复:“大人的训诫教导都很对,不过卑职以往的贪赃只是出于无奈,为了满足上司的贪欲,他一次次地勒迫我缴钱,我无法一次次地措办,只得从百姓身上榨取!现在上司您如果能清如水的话,下属的卑职哪有胆量再敢贪赃?!”汤斌听罢他这番话就说“好,我姑且看你一段时间的作为,到时再来论个长短!”
郭琇当日回到吴江县衙,命令吏役们提桶汲水,自己带领着他们把衙间的大堂及廊庑冲刷个一干二净,同时还高声宣布:“昨天的郭琇已死!现在的郭琇新生了!”郭琇进士出身,律法根底很厚实,他精明强干,既善于审判民事刑事案件,又洞悉吏员差役们在财赋税役方面的舞弊手段,故在他的洗心革面下,施政之绩真的是焕然一新!毋需多时,百姓们真是赞誉有加……观察了些时日,汤斌从客观实践中结论出郭琇真的改过真的自新了!因而向上疏(条陈)荐他为全府最好的县官。事情并不止于此,使人吃惊和稀奇的是,两年后郭氏在汤斌力荐下被康熙帝调进中央任江南道御史(监察江南地面官员)。任职仅年余,竟干一件天下无人敢干的“反贪打虎”大事——向皇帝检举揭发当时行政上的第一把手“权相明珠(满族人)”,而且同时还亲至明珠做寿的寿堂上,面对百官朗读揭批奏章(底稿)!从而震惊了全国,从而也折服了皇帝,也从而博得了朝野对他的敬佩——众口一词美誉之谓“铁面御史”!在这两年多后又被皇帝提升为“吏部侍郎”(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再隔了两年,康熙帝竟提升他为“左都御史”(全国监察系统第一把手)。六年前的七品小贪官,六年后(靠业绩)飞升为二品的大清官、监察反贪的第一把手!这真是中国官场上的大奇迹!其间汤斌的举荐扶掖功莫大焉!康熙帝的识才用才善莫大焉!(明珠贪腐小集团就是被他攻倒的,明珠第一号亲信财政部长余国柱,即是勒索郭琇的前任江苏巡抚)。康熙二十五年,汤斌任江苏巡抚的第三年,就被调进京任礼部尚书并兼作太子首席辅导教师。现本节专门就其人之超常廉洁品性作述介。兹移录若干史籍载文,以见其一斑焉。
①汤公斌奉旨简授江南巡抚时,布衣牛车,从一老苍头(老年仆人)。中途遇一年少官(是赴任县令),衣冠华丽,骑从纷纷,随从不时呵斥汤车,汤不较,避之路隅。抵旅店,汤先入住楼上房,年少官后至,随从叱店主令相让,店主婉商于汤,汤即移入旁舍焉。”
②“居吴三载,两袖清风。每日只买豆腐三星(即斤),吴人称为‘豆腐汤’云。”
③汤抚江苏日,日给惟韭菜豆腐,一日阅簿,见某日市只鸡,谔问“谁市鸡者?”仆叩头曰“公子”。大怒召公子,使跪庭下,责之曰“汝以为苏鸡价贱如河南耶?汝思啖鸡,便归去!恶有士不嚼菜根而能自立者!”
④汤抚吴日,俭德清操,一洗吴俗浮华,而自奉尤菲薄,人都呼为菜汤豆腐汤,而买办人役(采购员)造俚语云“康熙二十三,巡抚乞丐作,终年不用荤,竟吃胎里素,夫人下厨房,公子见饭哭。何日好官(实贪官)来,便是我们福。”
⑤权相明珠第一亲信时任财政部长的余国柱,游说汤斌道:“江苏之所以能减免税银徭役杂捐,全出明珠在皇帝跟前说好话帮大忙而成的,你江南人应该加以报答,缴献些银两才好,”汤斌对此不作回应。此时间恰逢全国官员大考许“地方官员辇(车装)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⑥“其夫人乘舆出,有败絮堕舆前,见者为泣下。至京,贫益甚,赁居委巷,御寒仅一羊裘。”
⑦“公康熙二十五年去任,百姓围绕辕门号泣者万余人,公再三劝谕,三日不散……今胥江有‘民不能忘’坊,为公建也。”
⑧调京去苏,敝簏(竹木箱)数肩,不增于旧,惟二十一史,则吴中物。汤指送别诸人曰“吴中价廉,故市之。”
⑨“汤公殁于京邸日(时61岁,况钟也是61岁去世),同官唁之,则卧板床上,所衣为敝蓝丝襖,下著褐色布裤。见其所遗,竹笥中有奉银八两(时价合米八石约今1920元)。徐尚书赙(吊丧金)以二十金(银两),乃能成殡。”
读者诸君务请细想(一)江苏省乃举国第一富省,巡抚乃全省第一把手,他因何如此贫困?!(二)苏州乃当时举国第一肥隽之所在,平日毋需任何贪赃,只须接受千百年所传承之陋规(按当时实际,他至少年可入万金)三年三万金,实称得上算个中档之富翁。但他也跟况钟一样坚决摒弃之。(三)进京当了二品的礼部尚书又兼太子首席辅导教师,声势也是非常之显赫的。下边无论官民,想巴结他“孝敬”他的或财或物还会少么?!他却比在地方上还更贫寒,究竟因何呵!
史书是这样评定一位好官的——《汉书·循吏传》“所在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对照汤斌其“豆腐汤”的绰号,实即是苏州百姓给他“生时之荣号”呀!
从上述介之诸条文可见汤斌汤大人,是有清一代第一位大清官,他不长的三年中对吾苏州的社会、文化作出有重大的贡献!更有他清俭的自奉品性(实堪谓自奉十二分的苛严呀)何止让后代人敬仰,更该看成是一份了不得的历史遗产——请看大史籍 《清稗类钞》 上对之的译说:“吴人于汤有‘三汤’之称,三汤者,豆腐汤,黄连汤,人参汤。盖人参汤虽亦如豆腐汤之清,黄连汤之苦,而有益元气也。”此是一句多么言简意赅,既十分准确又十分深刻的赞颂之词啊!
行文至此,笔者忖度对汤斌自奉菲薄之言行,现今社会里必会有若干人持反面看法,甚或对之讥讽嘲笑……笔者只想说汤大人既非愚蠢也非自虐,而是出于他儒家生活观“节俭”的崇高表现呀——孔子《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荀子》“俭者省约为礼。”《说文解字》“俭,德之共也。”儒家的“礼”其位置是何等的崇高,行“礼”时须何等地隆重。“俭”乃是其最高层次者,它更是各种具体德性(如孝悌忠信义等等)所共同崇敬的。著名的宋代大政治家大儒学者司马光说俭极为明白通畅,其《训俭》有言“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故曰侈、恶之大也!”
又常谚谓“公生明俭生德”,节俭的思想行为,能孕生出好的德性。在目今的拜金拜物享乐观念大泛滥的现实中,可谓最缺少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节俭”的生活理念!数年前党中央曾号召要把中国社会建设节俭型的社会——“豆腐汤”的历史遗产仍不失为洗涤人们心灵的一味有价值的“黄连汤”(功效除毒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