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杀机:疯癫背后,鲍里斯的权力之路,揭开主宰英国百年国运的幕后力量
来源:棱镜talk
1946年,一个控制了世界近80年的秘密联盟在冷战的铁幕之下悄然运作。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劝说美国,除非说英语的国家团结起来,一起应对共同的威胁,否则自由的世界将会沦陷。
对于英国来说,这是一次极富战略眼光的政治布局。它赋予了五眼联盟新的历史使命。这个极富种族色彩的盎撒集团成为了美国霸权体系的核心,英国也借此确保了自己的战略利益。
1964年,就在丘吉尔去世前一年,英国第77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出生在了美国纽约。
同一年,撒切尔夫人正在下议院怒斥工党的左翼政策已经让英国沦为“欧洲病夫”。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酝酿。
不久之后,她将以英国人民的鲜血作为祭品,为大西洋另一侧的里根总统献上的一份大礼,作为英美铁盟的信物。
然而自由女神的短暂恩赐,无法像曾经广袤的殖民地那样,为大英帝国提供近2个世纪的繁荣。
仅仅半个世纪后,这场罪恶的姻亲便难以支撑盎撒精英的奢靡。而从小便立志成为“世界之王”的鲍里斯,则从混乱中找到了通往大英帝国最高权力的机会。
1. 斩断束缚
1984年6 月18日,英国北部的奥格里夫,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默默无闻的英格兰骑兵突然焕发了活力。
在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授意下,装备精良的骑警向一群工人发起了冲锋,随后6000 余名英格兰勇士手持盾牌大棒彻底冲垮了工人的防线。
“奥格里夫大捷”为新自由主义赢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一举改变了此后半个世纪英国的经济和政治格局。
这场大战已经酝酿了将近40年。
二战刚刚结束以后,欧洲各国在废墟之上重建经济的过程,充满了政治意味。
苏联和美国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交锋,给英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剑桥五杰,还有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
1945年7月,丘吉尔在波茨坦会议的椅子上还没坐热,英国首相便换成了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
工党的基本盘是工会与工人。它提出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对饱受战争创伤、一贫如洗的英国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在艾德礼政府的推动下,英国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对主要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并设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逐渐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但是,随着重建工作逐渐接近尾声,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也开始逐渐放缓。1970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排名从第二位退居到第五位。
有着无限增殖欲望的资本对英国的现状愈发不满,开始蠢蠢欲动寻求突破。
此时,一个突发事件恰好成为了绝佳的契机。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美国对以色列进行了紧急援助,以军转败为胜,击垮了阿拉伯联军。
随后,愤怒的阿拉伯国家决定联合减产,使原油价格猛然上涨到原来的4倍,给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负担。
此时,正在执政的英国工党承受了全部舆论恶果。于是,夹杂着对苏联“红色威胁”的政治宣传,针对工人运动、大政府和国有化的口诛笔伐开始了。
1979年,工党政府因不信任动议而垮台,强硬保守派撒切尔夫人高举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上台了。
去工业化,去国有化,去工会化,所谓新自由主义,实质上就是为本国资本斩断束缚,转变成国际金融资本,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利润,通过金融手段收割财富。
这位被资本寄予厚望的铁娘子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还肢解了工会,动摇了工党的社会基础,彻底扭转了英国的政治风向。
自此以后,大不列颠的红旗,逐渐凋零。
英国和美国终于在理念和心灵上确立了盟友关系,重新汇聚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之下。丘吉尔心心念念的英美铁盟,此时此刻,已然牢不可破。
就在英国政坛风起云涌之时,鲍里斯·约翰逊正在伊顿公学上学。这是一所英国顶级贵族中学,是培养英国王室和政商精英的摇篮。
在这样一所英国传统贵族学校,鲍里斯的土耳其血统让他苦恼不已。他的祖父名为奥斯曼·阿里·威尔弗雷德·凯末尔,是奥斯曼政府最后一任内政部长的儿子。
不过,鲍里斯很快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设”来融入这个精英群体:外表狂放不羁,说话风趣幽默,经常自嘲来拉近与人的距离。
与鲍里斯交往的人常常因此把他看作一个大大咧咧,没有心机的人,从而忽略了他暗藏的野心。
据他的老师David Guilford回忆:即使是在精英辈出的伊顿公学,鲍里斯的好学程度也远超其他同学,不过他没有特别拔尖的科目,更接近一个通才。
从鲍里斯后来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学习与其说是为了知识,不如说是为了提升个人魅力,并借此提高影响他人的能力。
这一点在他做校报编辑时充分体现了出来。鲍里斯的聪明才智通过一篇篇妙语连珠的文章得到了展现,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凭借着在伊顿公学的经历,鲍里斯成功斩断了血缘的束缚。多年后,他在小说《七十二个处女》中嘲讽土耳其人时,已经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同时,鲍里斯和许多出身远超自己的贵族同学结下了人脉。这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
2. 塞翁失马
1990年,撒切尔夫人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施行了十余年。由于制造业的衰退,工人和工会的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相反,英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二。
其中,金融服务业成为了英国的支柱产业。股票、基金等带来的收入造就了一批新中产,成为了撒切尔主义的坚定支持者。
对社会经济结构和财富形式的改造,成功地影响到了英国的政治格局,这是撒切尔主义最为成功之处,使她成为自19世纪初利物浦伯爵以来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撒切尔夫人自己并不足够理解撒切尔主义的真谛。
一直以来,英国对于建设欧洲共同体的态度都十分暧昧。但是,眼看着德法两国逐渐将欧洲整合成了一个统一市场,英国有被欧洲市场隔绝在外的风险。经过三次协商,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功加入欧共体,也就是后来的欧盟。
但是,撒切尔夫人对于欧盟有着深深的怀疑,屡次在货币和汇率问题上拒绝与欧洲合作,影响了英国在欧洲的金融地位,最终使她失去了新中产、企业主和金融资本的支持。
1990年11月,随着保守党内部不断掀起反对她的浪潮,撒切尔夫人同意辞职。
她大概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将自己赶下台的并不是老工业区里愤怒的失业工人,而是来自保守党的自己人。
不过,撒切尔夫人的下台却成全了另一个人,鲍里斯·约翰逊。
他此时正在担任《每日电讯报》驻布鲁塞尔的新闻记者。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也是欧盟总部的所在地。
鲍里斯选择这里的职位有着独特的考虑。
在当时,是否融入欧洲是英国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尽管那时的主流观点是支持英国融入欧洲,但是鲍里斯敏锐地意识到,对于像他这样缺少深厚家世背景的人来说,与主流观点唱反调才有机会赢得足够的政治资本。
鲍里斯的逻辑是这样的。每个观点都可以看作在“新闻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其中,主流观点属于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的蓝筹股;与主流相反的观点,就成了被低估的潜力股。有朝一日,舆论翻转,较早买入潜力股的人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于是,鲍里斯很早就成为那时还属于少数派的欧洲怀疑论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他使用了一种在当时非常新颖的新闻写作模式。例如,意大利的橡胶产业因尺寸太小触犯欧盟原则,布鲁塞尔招募了气味专员以确保欧洲的粪肥闻起来是一样的等等。这些文章使他成为英国“欧洲怀疑论”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随着撒切尔夫人下台,欧洲一体化问题变得更加尖锐,作为欧盟总部所在地的布鲁塞尔一下子成了舆论中心,各大媒体派驻了大量明星级别的记者长期驻扎。
鲍里斯成了这群人中的“唱反调大王”,并乘着这股东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媒体明星。
事实证明,鲍里斯赌对了。撒切尔夫人反对欧盟的立场只是生不逢时。仅仅20多年后,随着新自由主义的生命力走到尽头,美国和欧洲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冲突日益表面化。
随后,英国用一场脱欧公投,再一次坚定地站在了美国一边。鲍里斯则凭借其知名脱欧派的身份,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3.全球不列颠
2005年10月13日,伦敦市中心的文华东方酒店政要云集,伊丽莎白女王、首相托尼·布莱尔等贵宾均应邀到场,为撒切尔夫人庆祝80大寿。
曾在其执政末期背叛她的杰弗里勋爵在席间发表演讲,高度赞扬了撒切尔夫人的政治事业。他称赞撒切尔夫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改革了一个党派,而是两个。现在虽然工党执政,但“撒切尔主义”已经为新工党所接受,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的确,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在托尼•布莱尔的带领下,工党已经修改了党宪,放弃了“将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追求,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口号。
改革之后的工党,于1997年重新成为下议院多数党,并一连获得三次大选的胜利,连续执政了13年。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了工党政府。卡梅伦带领保守党,在2010年的大选中击败工党,出任首相。
巧合的是,卡梅伦正是鲍里斯在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的同窗好友。
卡梅伦出身于金融世家,刚毕业就进入了保守党研究部,25岁为时任首相约翰·梅杰工作,39岁便当选保守党百多年来最年轻的党魁。
跟顺利到枯燥的卡梅伦相比,鲍里斯的政治生涯多了几分趣味。
2001年,鲍里斯凭借在新闻界的名声,当 选牛津郡保守党议员,正式踏入政坛。很快,他利用为报纸撰写专栏的机会,为自己在保守党赢得了独特的地位。
比如,他曾写文章大骂内政大臣霍华德。结果霍华德在2003年当选为保守党的党魁。高升后的霍华德,赞美鲍里斯的笔杆子是保守党的宝贵财富,还任命他为影子艺术部长。
不过,鲍里斯真正的资本还是他资深的反欧盟经历,使他成为保守党脱欧派中的代表人物。
在政坛摸爬滚打了十数年后,才智一流的鲍里斯已经从早期的新闻投机分子,转变成了资深政客,对于“脱欧派”背后真正的支持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洞察。
2016年,鲍里斯在查塔姆研究所发表演讲,阐述了他“全球不列颠”的理念。
与丘吉尔铁幕演讲中的“自由世界正在受到威胁”遥相呼应,他提出“民主的力量正在全球不断消退”,并强调“安全”是确保海外收益与经济增长的“基石”。
在这份霸权主义的自白书中,鲍里斯向国内保守派精英和美国盟友,传递了英美霸权联盟正在面临危机的关键信号,即盎撒集团在全球经济利润中分得的份额已经越来越少,以致于必须动用军事力量维护共同的利益。
接着,他用“全球不列颠”一词表达了,英国将与美国一起坚定地维护盎撒集团所主导的世界秩序。
同一年,随着英国脱欧公投通过,亲欧派卡梅伦辞去首相一职。
他指定的接班人特蕾莎·梅在任期间,亲自参与的三份脱欧方案都被议会否决,最终也被迫辞去首相一职。
2019年,鲍里斯成为保守党领袖,随之解散了议会。新的议会通过了“脱欧”协议,保守党内部的亲欧派全面失势。
2021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发表联合声明,将在国防安全方面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并宣布成立奥库斯AUKUS联盟。
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澳大利亚取消向法国购买12艘常规动力潜艇,转而向英美购买能够执行远程隐形任务的核动力潜艇。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欧洲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