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那村与那人的故事,就是一部国共两党辰溪斗争史,一部中国人民抵御外辱的抗争史

不知现在辰溪二中的师生们,是否还知道梅花村的楚屏中学就是辰溪二中的前身? 也不知道辰溪教育的记忆里,是否还有民国教育家马公武的影子……

一,踏秋寻梅

梅花和樱花早已被历史的风雪揉碎 还有谁曾经记得那些锁进光阴的往事……

冯骥才说,历史的灵魂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叶黄、草枯、秋至。在 2018年9月8日一个“云天暖秋阳,木叶萧冬声”的日子里,几名辰溪文史研究爱好者相邀至梅花村,一起探索昔日楚屏中学的遗址,在岁月的渡口,感怀今朝,回眸辰溪历史的灵魂。

他面孔清奇濯瘦,形容枯槁 ,然而那一双卓尔不凡的目光却是摄人心灵。从外形看,他就像一枝独秀的瘦梅。但是他瘦得有风骨,瘦得有个性与力度,瘦得有民国的气象和精神。他就是民国时期的辰溪民办教育之魂——马公武先生。 是他,曾经开启了辰溪民办综合教育之先河;也是他,开创过辰溪民间免费教育之典范。有人称他是民国时期——辰溪教育的良心! 在创办教育的路上他历经了磨难,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然壮志未酬身先卒。最后却落得个千金倾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

如今的梅花村,已经是薜萝倒挂,荒草满径。人们只能在历史的深影里徘徊、寻觅和回味当年梅花村里朗朗书声和小荷塘的波光掠影。

撷一片梅花村的落叶 品味一番楚屏中学的苍凉……

1938年10月,马公武从武昌经常德短暂的逗留后返辰。戎马半生的他从此定居县城对河的船儿岩,命其居为“梅花村”。 1944年秋,他用其父的名字“楚屏”二字在梅花村创办了私立楚屏中学。

二,沅江骄子

在辰溪柳树湾的河坎上,有一座高大雄厚的窨子屋,1897年7月20日,“湘西恒昌商行”老板马楚屏的二公子马公武就出生在这里。  据马家后人述说,马公武的父亲马恒昌,字楚屏,生于1853年,卒于1929年。祖藉湖南新化县永固镇长鄄村(今湖南隆回县荷田乡长鄄村)。马恒昌14岁时父母先后双逝,家境贫寒,为生计不得不掇学向货主赊货经商,跟随其他成年人一起肩挑货担,出新化,翻雪峰山,过高明溪经龙潭进入溆浦,辰溪。承祖遗西北人的豪爽,兼新化人做生意的精明,用其艰辛拼搏10余年的积蓄,在辰溪柳树湾置业定居。马氏家境日渐富有,民国初期时成为了辰溪商界巨子之一。马楚屏经营洪江桐油、木材和乾州山货等,生意广达常德及武汉三镇,并在多处买田、购地、置产 ,曾有“辰溪首富”之称。

马公武曾两次东渡日本求学,归国戎马半生后,又离开军界回乡创业办学。 1919年6月马公武首次东渡日本留学,1925年于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学成回国。庆应大学是日本一所相当牛气冲天的大学,据说,日本历届的首相基本上都是出自庆应大学和日本帝国大学,几乎是由这两个学校轮流坐庄。 1926年马公武决定弃文从武,于是二次东渡。并于1927年4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更是声名显赫,蔡锷、阎锡山、程潜、许崇智、蒋百里、蒋介石……皆出自“陆士”,这些人物,哪一个不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 马公武在“陆士”是三年炮兵科,而蒋介石则仅仅是不足两年的候补生。有人曾这样类比,虽同为“陆士”生,马公武与蒋介石的差别就好比现在的一本和三本。

1929年,马公武同27名同期同学提前回国,投效国民革命军,分别在湘军、川军、第五集团军等任过职。在张赞辉部,陈济棠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在李济深部任炮兵司令,直至任国民党国防部军事参议员参议。【见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南京馆)档案】 后因对蒋介石不满,遂离开军队。(据史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第十一重伤医院搬迁至辰溪,经常有很多伤兵在辰溪街上闹事,宪兵都无可奈何,可是马公武一出面,那些闹事的伤兵就老老实实了,就是因为他曾经在军界有这段显赫的资历。)

1934年初,马公武入中山大学任国学教员。后在李济深的劝说下又入军职。

1936年在陈济棠部任参谋长。因其曾参与过“福建倒蒋事件”兵败,为躲避戴笠追杀,逃避香港。

1937年7月,在香港的马公武应程潜之邀返粤。在广州被邓文仪密捕,押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他目睹恽代英等大批共产党人光荣就义。 因日寇进犯,南京危矣,又转押武汉。 1938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共中央提出“释放一切政治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主张。在陈济棠的营救下,同年9月,在武汉获释 ,被囚408天。

出狱后第三天,何应钦即召见马公武,要他去闽、浙任“游击纵队总司令”,但被拒绝 。后又拒绝担任戴笠私人秘书,从此告别军旅生涯。 回辰后,马公武成立了“湘西物产公司”。他不愧是庆应大学经济部的高材生,再加上他祖传的经商基因,生意被他做得风生云起。他在大路口开建业机器锯木厂,麻田砖瓦厂,天马山牧场,开泰牧场,麻田农场,梅花村果木场,建华日报社……等企业。

1944年秋,马公武在梅花村创办私立楚屏中学(也就是现在辰溪县二中的前身),开创了他在辰溪教育史上辉煌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创业兴学

国家饱受战火,湘西贫穷混乱,辰溪文化落后。马公武认为;“教育乃千秋大业,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于教育。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立,则国家立。”

这个文武双全的双料海归,曾雄心勃勃对他亲家田名瑜描述他在办学上的宏伟蓝图:“鉴于湘西教育落后,故在办学上,要么不办,要办就要创办一所湘西一流的完全中学和小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他最大的心愿。

1944年8月,楚屏中学开始正式招收学生,学校挂牌“湖南辰溪私立楚屏中学”。多才多艺的马公武不但亲手绘制了以“万卷书,三尺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图的楚屏中学校徽,他还亲自为《楚屏中学校歌》、《楚屏中学欢送毕业同学歌》等歌作词。

这是马公武当年亲笔题写的楚屏中学校训。“书剑报国”四字不但非颜非柳、苍虬刚劲,而且疏朗有致、风骨傲然。

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马公武不但诚聘了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日本帝国大学,中央军校,保定军校的教员来校任教。 更因其“用人唯才,用才唯学”先进教育理念和聘师原则,吸引了当时国立师范学院,贵洲师范学校,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浙大、湖大、中大的教授和高材生,纷纷前来楚屏中学任教授课。

1946年夏,省督学邓运生来校视察,甚为了满意。1947年春,省教育厅长王凤锴到校视察后深为赞许,并在学校大礼堂左侧山嘴上建一座三角凉亭,命名“凤锴亭”,以致纪念。

楚屏中学仅1947年就招生500多名学生,共开12个班,并对优等生实行免费教育,校内且修有全县唯一的足球场。 楚屏中学从1944年下期创办,至1950年下期合并为辰溪联合中学止,仅办了六年,共培养了几千名学生。

“大酉九岭,梅枝三千;人文丰碑,高山仰止。”马公武在湘西这块教育贫瘠的土地上 ,浇灌出楚屏中学这朵最美的教育之花。

四,同门竞选

中国的名师,除了“万世师表”孔子之外,恐怕就算鬼谷子啦。他教出的学生不但名气大,而且又互为对手。苏秦、张仪是天生的对手,而庞涓、孙膑又是生死的对头。

而私塾先生刘祥武,就是辰溪民国时期的鬼谷子。刘祥武是辰溪锦滨人,晚清举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与国民党元老陈其美、陈立夫、陈果夫等都有过很深的情谊。“辰溪三杰”刘晓、张中宁、马公武都是他的学生,这三个人哪一个不是辰溪民国时期响当当的角色?

1947年,辰溪政坛风云际会,马公武与张中宁这一对同门师兄弟在辰溪民国史上,上演了一场竞选国大代表的对台大戏。

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这个16开的,正文为木刻印刷的马公武竞选国大代表信。

但是因张中宁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提名指定的国大代表,最后由于国民党中央选举委员会的操纵,尽菅马公武得到民意最高选票,却无奈落选。 对于国民党中央选举委员会肆意践踏民权民意之行为,马公武异常愤怒,在梅花村赋诗以示对国民党当局不满。 “天地黑暗兮,日月无光。 振兴中华兮,选贤与良。 苟政如虎兮,黎民遭殃。 忠良受辱兮,河山凄沧。”

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的湖南省工委负责人之一涂西畴,回忆竞选时的情况说:“当时辰溪张中宁参加竞选国大代表,我同意米庆轩等同志支持马公武出来与张中宁竞选,是作为掩护我党的地下工作的策略 ,如今还建在的谢斐然、肖守训等知晓此事。” 表面上看,当年这次同门相争的竞选,是一场民权意识的觉醒,实际上也是当时国共两党政治斗争谋略的一部分。

五,楚屏梅殇

回乡办学的马公武,在梅花村楚屏学校后边的山湾上,专门修建了一栋日本式的别墅——白云山庄。

1947年,对马公武来说是一个极度不平凡的一年。即是一个多事之秋,又是一个悲喜交集的一年。竞选失败的马公武在以前军政界的同僚们热心帮助下,与失散10年的日本妻儿取得联系。同年8月18日,通过中华民国政府驻日本大使馆的努力,马公武的日本妻子钱木兰(日本名前川绢枝)携二子马铭、马英回中国与他团聚。白云山庄终于迎来了它期待已久的女主人。

此时此刻,马公武的心情是愉悦和豪迈的,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

“畅饮陶令酒, 唯有梅花村。 山中说豹隐, 江上听龙吟。”

梅花村里,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无须愁闷。 细雨如织,远山如黛,满庭松风,一阶清泉。美妻娇儿,赛过神仙! 然而,好景难长。

1949年9月下旬,辰溪解放。

马公武坦然表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但不从政,不从军,仍办教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尽管他拥有英俊的外表,横溢的才华,丰富的阅历,显赫的财富,但是却不得善终。

曾经有人这样评论过马公武;他的一生有多幸运,就有多悲惨。今日观之,确实如此!

马公武死于一种偶然,实际上上又是一种必然。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马公武的性格,有人说他傲慢自大、目中无人 。其实文人名士,都有傲骨,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的通病呢?他的横眉立目、铁骨铮铮在别人眼里,自然也就成了专横跋扈、老气横秋了。

1939年初夏,蒋介石派遣蒋经国赴辰溪,微服视察辰溪的航运安全情况,当时蒋经国住马家 。一天傍晚,马公武一袭纸笠芒履,在暮霞落日间行走。蒋经国目望着马公武的背影,深深为这个能写诗、善作文、懂经济、知论战,才冠五溪的文武全才的气质、风貌所吸引和折服,不禁由衷赞叹道:“此人乃湘西翘楚之才,辰溪人中龙凤也。不知要更多少年,辰溪方才有如此雅致风云之人物啊!”

太子降临,马公依自高洁,他只是命长子马君策全程陪同。马公武平生只佩服一个人,就是国父孙中山,蒋介石在他的眼中就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他对蒋介石深深不满,对蒋经国更是不屑一顾。圣贤之人,岂能苟全;追求完美,必然偏执。才高气傲,名大自负,在马公武的身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马公武性格之刚烈,浅举三例。

一是爆殴日本三学员。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被外国列强认为是“劣等民族”的中国学员,经常会受到日本教官和日本学员的歧视和侮辱。一日,一位中国学员向日本教官请教关于野战山炮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日本教官借口不肯传授,几名日本学员更是肆无忌惮的侮辱中国学员为“支那强克猡”(即猪的意思)。马公武怒从心起,个人的人格可以牺牲,但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不可侮辱,这是马公武做人的底线!他挺身而出,当即以一敌三痛打了这几名日本学员,以致受到军校严重警闭的处分。马公武当即表示要罢学回国,以示抗议。马公武性格之刚烈与血性可见一斑!

二是痛骂刘中悟。1947年10月11日。曾毕业于中央军校,后赋闲在家的马路坪人刘中悟,想当雍和乡乡长,遂写好推荐呈文。托人去找马公武在呈文上盖个章,结果被骂得狗血淋头。

三是怒斥“三青团”。1947年上学期的一天,辰溪县三青团干事长田盛德派员联系,意欲在楚屏中学筹建三青团。马先生极度气愤地将来人斥责一通,逐出校门。并大骂三青团是国民党行凶作恶之工具,国民党腐败之极,蒋介石祸国殃民。

怒斥不良之徒,固然荡气回肠,却也埋下了祸端。后来往死里陷害马公武的张某,就是因为在楚屏中学时曾经挨了他的骂而怀恨在心,故而处心积虑的疯狂报复。

有人说,马公武死于三样东西;一是名气太大,二是性格太烈,三是小人陷害。

他的名气一是缘于其显赫的资历,二就是因为他富裕的家产。他禀性刚烈,在别人眼里就是持才居傲,目空一切。俗话说:“宁愿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而马公武最致命的就是为小人所忌恨。

庄子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在朝代更迭,政权交替之时,中国古代有杀名士的历史,尤其以魏晋时期为甚。“盛名之下,必有其殃。”曹操以“不孝”之罪诛杀了“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司马昭用“惑众”之名除掉了“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在某些历史时刻,名士坚持做人的品格,必将遭受杀身之祸。

历史和民族的悲剧,往往是一些卑劣的小人所为。而直接置马公武于死地的,是当时辰溪县公安局副局长张某。张某曾经在楚屏中学任教时,多次被马公武责骂,遂怀恨在心。心狠手辣的张某,于是昼夜往死里整马公武的材料。用名士的鲜血染了红顶子的张某,居然因冤杀无辜而平步青云,后来竟然扶摇直上到湖南省公安厅任职去了。

历史是那么的沉甸甸!西方的某位哲人说过;无论多么进步的社会,其本质都有黑暗的一面。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公元1142年,南宋时的岳飞,岳云父子在临安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808年后的熊首山后山塘,成为了辰溪历史上的风波亭。马公武、马君策父子在后山塘的乱石堆里以“恶霸”罪横遭镇压。 据老一辈人讲,是夜,辰溪雨密雷应。正是:“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那一树 清洌的梅花 傲霜凌雪 不畏严寒 却未曾想到 在春寒料峭时 无奈凋零……

马公武曾经说过:“……诚如此,则余娴文武之学,挟治平之策 ,若老死岩穴,必为所憾。盖昨日之国家,疮痍满目,苟若振兴朝气,奋发忠义,余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面对死亡,他有一种超然的平静与从容。早在蒋介石把他关押在南京监狱的时候,他就见过恽代英等无数的共产党人从容地舍身赴义。死,对他而言,并不恐惧。据老一辈的人说,他在监狱里睡得着觉。

80年代初,朱云龙到辰溪县有关部门要求落实他的历史遗留问题时,谈到曾与马公武关押在同一监房。言及马公武在狱中的旧事,朱云龙心情格外激动,竟脱口而出一首马公武当年在狱中所赋之诗。

“大盗天外游,笑余做楚囚。

多才怜屈子,足智羡留候。

倜傥人中杰,逍遥江上鸥。

秋云无俗态,野鹤自称悠。”

临刑前,其子失声痛哭:“父亲啊,你我父子将同赴黄泉,想明天早上一起去米茂盛粉馆吃碗粉都不可能了啊!”……

而马公武却一脸从容,视死如归,犹若瀑布中坚韧直立的岩石。“临天崩而不惊,处地裂而不惧。”正如《丧歌》中曰:“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

他内心平静地用日语写下了几句话,托人交给了他的爱妻前川娟芝,据说她到临死前都一直保存着这张字条。

六十八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而马公武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 五十三年人生路,卓尔不凡一生人。人生就是一团熊熊的火焰,燃得再大也有烧尽的那一刻。一位叱咤风云的辰溪人,在轰轰烈烈的人生中,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最后却成了一个冤屈的灵魂。 倘大的中国 ,竟然容不下一个办学的马公武。这是他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更是辰溪教育史上的悲剧!

五十年来家园,终以恶霸丧故乡; 三万里地河山,谁记马公名辰阳?

中国人向来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幸运,亦有“一人倒霉,满门遭殃”的悲剧。同时蒙冤受难的还有他三子马铭 ,幼子马英。这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12岁,都被判了八年徒刑。父子蒙难,幼儿何罪,悲哉!

老一辈辰溪人对此事的评价仅仅只有三个字——好惨啊!

写到这里,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很久无法下笔。 后来马英在泸溪八什坪村劳动,80年代初期,马铭、马英兄弟俩,被多年未联系的舅舅和外公接去了日本东京。两个辰溪孩子从此永远离开了中国,变成了日本人——前川铭男和前川英男。

六,樱落辰阳

天上的白云 聚了又散 散了又聚 人间的离合 却未能如愿…… 好不容易 等来与你 十年的团圆 唯愿此生 再无分别!

贤淑温婉的前川娟芝,是马公武的日本妻子。她只想在丈夫身边做一个递烟沏茶的女子。原以为余生只有团圆,再无分别,谁能想到与丈夫竟阴阳相隔成永别!

她不会做农活,但是会说中国话,于是在桐湾溪队上的托儿所里, 教孩子们唱歌识字。

“梅殇樱独立,微雪雁单飞。”丈夫走后,无奈的她在这个冰凉的人世间,又凄苦地生活了十年。据接触过她的人们说,她目光细腻、性情温和、为人贤惠,虽是异邦女子,却透着一种江南的气息。

“花为樱木,人则武士。”樱花在日本是被认为最美丽的花朵。日本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之时,而是凋谢的时候。可是,谁又会在乎一朵微不足道的樱花,凋谢在异国他乡呢? 1960年的一个风雪之夜。在辰溪大酉山脚下,小路口的一个破败不堪的道观里。一个女子,奄奄一息的躺在一堆枯草上。她的头肿得很大,她得了水肿病,俗称“饿痨病。”饿,比病更难受。她已经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尝到一口食物啦!她已经饿得连头都抬不起了。可是她的手中,却死死的攥着一张写着日文的字条。

这是她丈夫在临刑前,用日语手抄的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命苦短

东京太远

她永远都回不去了

就像落花回不了枝头

时光回不到昨天

辰溪——就是她的生死场!

一朵美丽的樱花,永远地凋零在辰溪的丹山之畔,沅水之滨。她就如一只美丽脱壳的蝉,再也度不过1960年的这个冬天。当地人只知道她的中国名字叫——钱木兰。

冬天太冷,丈夫太孤单。她要陪自己的爱人一起,到地下去取暖。

谁 曾许她一世繁华? 谁 会知道她如此凄惨……

如今,山茶满坡,开得清新自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从小路口直通浦市,可是,再也没有谁能够找到前川娟芝的坟茔。

生前没有历史,死后没有墓碑。有谁知道,电厂后面这条冰冷的水泥马路下面,曾经压着一个美丽的灵魂。这个出生于日本东京名门望族的女子,她走过人生的繁华,却留下一地凄凉。

有人说;世界上最深的水,是心爱人眼中的泪水。前川娟芝最后落得个被活活的饿死了的结局,倘若马公武在泉下有知的话,估计一定也会热泪长流、无限心伤!

人生无常,世事如烟,历史终将消失在历史的尽头。……

七,斯人已逝……

1986年,在长沙22中任教的马公武次子马君靖,到湖南大学找到了涂西畴。当说起马公武的冤屈结局时,涂老异常震怒,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怎么会这样呢?陈策也知道马公武先生的历史是清白的,思想是进步的,属开明人士啊!”

涂老这句话是耐人深思的 ,言下之意也就是说,作为当时沅陵军分区司令员的陈策,其实是可以救马公武的。如果陈策力保马公武的话,他完全有生还的可能和希望,可陈怎么就不施以援手呢?

历史往往有多种版本。民间甚至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马与陈旧时有隙。马公武被枪毙,陈也可能是推手。历史的诡异,有时让人真假莫辨。历史的真相,有时就如潘多拉的魔盒,我们甚至不要去打开它才好。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时候恰恰和历史的本来面目截然相反。 历史,往往是太远则伪;太近则谬。

经辰溪文史研究员刘本杰先生考证。其实,历史的真相非常简单,当时陈策还没有正式恢复党籍。一个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人,又怎么能言救他人呢?

1984年,楚屏中学学生李先德先后四次向中央统战部和中央信访局写信 ,要求有关部门给予马公武公正结论。

1986年8月涂西畴给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写信,要求为马公武平反。

1986年9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承认“马案”错判。

1987年7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复审,认定马公武无罪。

至此,一段尘封30余年的冤假错案,终于平反昭雪。

(马公武平反后,原辰溪县长杨帆题字。)

马公武绝命30多年后,其二子马君靖归辰,为父扫墓立碑,垒坟刻字。荒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坟茔,被修茸一新。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坟头上清风掠过,芳草萋萋,如诉如泣。“爸爸啊,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马君靖在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他掉头一去时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日已雪满白头。

回首历史,往事如烟。

1949年“三五事变”后,辰溪局势一片混乱。此时,马公武静观其变,淡定自如,心明如镜,波澜不惊。他经深思熟虑后,提笔写了一首五言诗,并由专人转交陈策。

“海內风云急,优乐一身轻。

亲友具稷黎,烽火连市城。

笑止沐猴冠,更悲丧家犬。

自有安危策,休惊草木兵”。

陈策接信后,即与送信人張必禄赴梅花村拜访马公武寻求“安危策”。马公武分折当前湘西各县具体情况后对陈策说:“你是老共产党人,现在天时、地理、人和都对我们有利,你应顺应形势,赶快亲自出面打出自己的旗帜,组建自己的部队”。 马公武又对陈策说;“我支持你出面当湘西的总指挥,以我们在辰溪的力量为基础,公开宣告成立总指挥部。……我看真正有资格举起红旗,倡导整个湘西和平解放的,应该是你陈总指挥而不是張副军长(张玉琳,笔者注)”。

当年历史参与者,陪同陈策一同到梅花村与马公武会谈的张必禄,在给有关部门关于《我所知道的马公武》材料中写到:“谈话到最后,马说:化宣(陈的别名)你在前台指挥军事,我在后台搞参谋。……你若不放心,我要犬子君靖跟你走(做人质)”。

当年马公武把自己的二子马君靖亲手送给了共产党,即是做人质,也是一种保护。 马君靖曾任湘西纵队参谋(支队长),后来从47军复员到长沙市机械化施工公司,又入长沙市22中学任语文老师,居省交通科研所大院,1997年因脑溢血去世。

八,历史如烟

1950年6月,马公武接到他的老上司李济深的来信。此时李济深已经是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了,要他赴北京会谈去陕北考察黄河流域的教育工作,并有条件的话去陕北创建学校(当时怀化蒲和生,张应纲资助了马公武一部份路费。)收到李济深的来信后,马公武心情澎湃,思绪万千。去做教育考察与研究工作正是他平生所愿,但是此时他又怎么能够走得开呢?

1950年7月,辰溪楚屏中学,云麓中学,沅澧中学三校合并在即,准备组建县立第二中学,校址设梅花村,马公武任副董事长。他想等三校合并事宜搞定了再去北京不迟。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耽搁,却留下了辰溪教育史上的一桩百年奇冤和千古之叹!

假如当时马公武应邀去了北京,也许就躲过一劫,但是历史往往不允许我们假设。正如俗话所说;是祸躲不过,躲过不是祸。

辰溪二中刚刚成立一个月,马公武便蒙冤入狱。

九,世事无常

历史的伤害并没有结束。

名人故里,本当修缮、保护。可是时光到了2018年,马公武的旧居却在一夜之间亦被夷为了平地。辰溪人们只能是无奈地感叹——好可惜啊!马公武传奇的一生,本来早已画上了句号,然而其悲惨的命运,再一次成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昔日辉煌的马家,最后竟成了一部心酸史 ,令人唏嘘不已!一切历史的遗憾,都留给后人去慢慢翻阅、空空回味吧!……

“沅江曲水留瘦影,唯有梅花知此恨。”马公武先生,故然是天纵奇才,奈何其命运多舛,从而又成为一位集旷世悲哀于一生的传奇人物!马公武的人生,即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辰溪历史文化和民族教育的悲剧!

“吾生君之后,相去七十年;如今思马公,心中多感慨!”我不知道在辰溪二中师生们记忆的围墙上,是否还有一枝寒梅的芬芳?我也不知道在辰溪教育的历史里,是否还有马公武的一席之地?

马公武啊 , 对于辰溪而言 你本该是归人 不应成过客!……

佛经上说;生亦是一种死,死也是一种生。

教育伟业,前空千古,下开百世。 “大酉之魂,梅开楚屏;马公已逝,遗风可循。”斯人已去,然其教育思想与理念,却光照千年,马公武——这三个字当永载辰溪教育史册!

( 节选自此文的《漂洋过海来爱你》,曾在《辰河》征文比赛中获奖。)

附录一,题外话

人都是历史的过客,最终都将化成一堆黄土。 马公武也早已成为凄风冷雨中的孤坟一座,人之罕至。 细白长空,云若枯骨,又是一年清明节。楚屏中学一个叫李先德的学生,80多岁了,还专门从常德的石门赶来为老师马公武扫墓祭奠。那绵远深长的师生情谊和民国余韵,是那么令人感动!

据马公武先生之孙马文穆述说;1986年在中南门为马公打墓碑,先是写由张必禄书写,因字形不太好看,马君靖就又请原楚屏中学的学生廖耿先生题写。辰溪“沅水大桥”四字即出自廖耿先生之手,听说以前胜利公园的那个宝瓶状的拱门上“园中园”三字也是他所书,当时廖耿先生的字写得力笔千钧,无奈石匠手艺稍逊一筹,刻得有些走样。后面那方石碑“刚正坚毅,肝胆照人”八字是马君靖亲拟,在麻阳请人刻的,也是廖耿先生的手迹。

附录二

田名瑜,湖南凤凰人,南社会员,沈从文的老师。马公武亲家,曾任楚屏中学校长。1951年6月,被周恩来亲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附录三

她 宛若一阙小令 婉兮清扬…… 她 才华横溢 却 命运多厄……

她就是楚屏小学的校长——田成绮,她是马公武的长媳,也是凤凰人田名瑜的女儿。

附录四

毕业于民国国立中央大学的楚屏中学音乐老师田茹作曲,马公武作词的《楚屏中学欢送毕业同学歌》;

“说什么长亭短亭,我们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记得月白风清,良夜鸣琴,西窗剪烛,煮酒谈心?

欲完成产业革命,文艺复兴。愿此去,坚苦卓绝,作民治先声我们当继往开来,为你们的后盾。

这就是楚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光荣”。

附录五(作家邓宏顺的题字)

马公武亲自为《楚屏中学校歌》填词。 “大哉楚屏,自由之血。 卧薪尝胆,国仇末雪。生聚教训,培养士杰。武士魂,美人魄,慷慨悲歌关山月。 大哉楚屏,义路礼门。宏开人文,乃文乃武,必忠必信。产业革命,文艺复兴。英雄泪,儿女情,快挽狂澜慰苍生。 大哉楚屏,宏开人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宪章五典,祖坟三述。万卷书,三尺剑,精神发扬古国魂。大哉楚屏,自由之花。书剑报国,耕读传家。志安社稷,气吐烟霞。醴无源,艺无根,沅水今日藏龙蛇”

附录六: 马公武简历

1、马公武,名彬,号仲雅。1897年7月20日,生于辰溪柳树湾。是辰溪首富“湘西恒昌商行”老板马楚屏的二公子。

2、六岁发蒙读书,师从辰溪私塾名师刘祥武。

3、1918年秋,他肄业与长沙明德中学。同年 ,他离别新婚妻子刘敬川 ,考入北大留学预科班。1919年参加“五四”学生运动,遭北洋军阀残酷镇压,马公武险中逃生。

4、1919年6月东渡日本,先入日本弘文书院,再入日本正则英语学校,后又考入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

5. 1925年,学成回国。

6. 1926年,决定弃文崇武,于是二次东渡。同年10月,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炮兵大队实习。

7. 1927年4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

8. 1928年5月,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爆发。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界发起“反日辍学运动”。

9. 1929年,马公武同27名同期同学提前回国,投效国民革命军,分别在湘军、川军、第五集团军等任过职。在张赞辉部,陈济棠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在李济深部任炮兵司令,直至任国民党国防部军事参议员参议。【见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南京馆)档案】

10. 后因对蒋介石不满,遂离开军队。于1934年初,入中山大学任国学教员。后在李济深的劝说下又入军职。1936年在陈济棠部任参谋长。因参与“福建倒蒋事件”兵败,为躲避戴笠追杀,逃避香港。

11. 1937年7月,在香港的马公武应程潜之邀返粤。在广州被邓文仪密捕,押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他目睹恽代英等大批共产党人光荣就义。

日寇进犯,南京危矣,又转押武汉。

12. 1938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共中央提出“释放一切政治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主张。

在陈济棠的营救下,同年9月,在武汉获释 ,被囚408天。

出狱后,拒绝担任戴笠私人秘书。并拒绝何应钦的闽、浙“游击纵队总司令”之任命。

从此告别军旅生涯,回辰创业办学,开创了他在辰溪教育史上辉煌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13. 回辰后,成立“湘西物产公司”。在大路口开建业机器锯木厂,麻田砖瓦厂,天马山牧场,开泰牧场,麻田农场,梅花村果木场,建华日报社……等企业。

14. 1944年秋,马公武在梅花村创办私立楚屏中学。建校舍多栋,教室数十间。校内建有全县唯一的足球场。到1949年,有共12个班近500名学生。始开辰溪民族教育之先河。

15. 1947年,与张中宁竞选国大代表。

16. 1949年9月下旬,辰溪解放。马公武坦然表态接受共产党领导,但不从政,不从军,仍然办教育。

17. 1950年7月,辰溪楚屏、云麓、沅澧三校合并,成立辰溪联合中学,后更名为辰溪县立第二中学。校址设梅花村,马公武任董事长。

18. 1950年8月,蒙冤入狱。同年12月中旬,被沅陵专区革命法庭以“学霸”罪镇压。

19. 1986年9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承认“马案”错判。

20 . 1987年7月,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复审,认定马公武无罪。

至此,一段尘封30余年的冤假错案,终于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