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壮烈殉国的陆军上将,一封遗书感动了所有中国人
“《大公报》为郝梦龄做了大幅的报道,声称:“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军长为第一人。””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是赵登禹,这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了。那么,第一位牺牲的军长是谁呢?
这个人,名叫郝梦龄,河北省石家庄人。
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时,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大的途中。得知消息后,他立即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在信中写道:“作为一个军人,前半生光打了内战,对国家来说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百姓无不义愤填膺,要报仇雪恨。现在日寇又要灭亡全中国,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让我去抗战吧!我要去和敌人拼杀!”
信寄出去之后,他焦急地等待着上级的回信。幸运的是,他的请求获得了批准,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接到任命之后,郝梦龄急忙率部从贵阳北上抗日,在途经武汉时候,他抽时间与家人进行了告别。几个儿女看到父亲回来都十分高兴,围在他身边说说笑笑。但当他们听说父亲马上又要离开他们去打仗的时候,一个个嘟起了嘴,说父亲只爱打仗,不爱他们。
郝梦龄听了,把他们搂到身边,抚摸着他们的头说:“孩子们,我爱你们,但我更爱咱们的国家。这回爸爸要去打的敌人是侵占了我们的土地,天天屠杀我们同胞的日寇,每个军人都有责任保卫国家,爸爸作为一个战士也应该上前线杀敌人才对。你们想想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们还能这样幸福地生活吗?”
郝梦龄临走的时候,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随时为国家、为人民献身,就把早已写好的一封信交给了大女儿慧英,嘱咐她三天以后再拆开看。当时年仅15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非要立即拆开看。郝梦龄不允许,父女二人在争抢中把信撕成了碎片,丢进了垃圾筐里,郝梦龄便随队伍出发了。
等父亲走了,慧英才把信从垃圾筐捡出来,拼起来一看,原来是父亲留下的遗嘱,还能辨认的字句是这样写的:
“这次北上抗日,我已抱定了为国牺牲的决心。万一阵亡,你是家中的长女,一定要和弟妹听从母亲的教导,孝顺你们的祖母。至于你们上学,我个人没有多少钱。将来国家战胜,你们可以进遗族学校。留给: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父留于1937年9月15日。”
就这样,郝梦龄率部队到达了忻口前线,当他耳闻目睹了日寇的野蛮暴行和嚣张气焰,更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国庆二十六周年纪念日,回忆先烈创业建国的艰难,又看到眼前华北将落入敌人之手,我们真是太无出息、太不争气了。”
郝梦龄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鼓励官兵奋勇作战。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他反复强调: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敌拼杀。”官兵备受鼓舞,誓死杀敌。
忻口保卫战打响了,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中,郝梦龄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特别是在我方伤亡惨重,仅剩下百余人时,为了鼓舞士气,他站在危险的高地前对一个个被战火熏黑的士兵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
他又大声问了一句:“你们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所有官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
面对日军的疯狂战火,郝梦龄没有丝毫的胆怯,也没有丝毫的退缩,并且早已经做好了为国、为民捐躯的准备。最后,这位年轻的军长壮烈牺牲了,年仅39岁。
郝梦龄殉国后,士兵在其衣袋里,发现一封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借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郝梦龄殉国的消息传开后,举国悲痛,当他的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时,武汉各界四千余人前往车站迎灵,后以国葬仪式将郝梦龄遗体安葬在武昌卓刀泉伏虎山,一万多人参加了葬礼。国民政府追赠郝梦龄为陆军上将,蒋介石亲自为他写下了祭文。
随同灵柩一同抵达武汉的还有郝梦龄写的第二封遗书《与妻书》,这封装在小箱子里的遗书是郝梦龄于忻口战役打响前一天写的。遗书中说:“余自武汉出发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大公报》为他做了大幅的报道,声称:“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军长为第一人。”